深深的怀念课件.

深深的怀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文模块备课

【教材文本解读】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8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通过读书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过程与方法: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课前应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予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提高自学能力。

4、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5、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6、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掌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想】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 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除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

这一类课文,容易把握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往往将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同革命传统教育区别开来,要做到“文道统一”,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

二、教学时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仔细品味,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表达特点,并在习作指导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

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找出时间的词语。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

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五、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板书:局势危急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板书:忘我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臵之度外。

反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b) 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学习“被捕时”这部分。(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交流反馈。

板书: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3、朗读课文。

六、存疑。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敌人对他又进行了这样的严刑拷打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忘我工作

被捕时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法庭上

被害后

第二课时

一、交流“法庭上”这部分(十八自然段至二十八自然段)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读19节)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板书:

遭受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读22节)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板书:

沉着镇定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二、交流“被害后”(二十九至三十二)

(1)轻声读, 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板书:

慈父遇害 肝肠寸断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3)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

1、请同学们念一念板书上的内容

2、同学们,通过女儿对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 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感受到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革命者,记住这位慈爱父亲的名字——李大钊。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忘我工作

被捕时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法庭上 遭受酷刑 沉着镇定

被害后 慈父遇害 肝肠寸断

深深的怀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文模块备课

【教材文本解读】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8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通过读书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过程与方法: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课前应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予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提高自学能力。

4、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5、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6、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掌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想】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 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除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

这一类课文,容易把握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往往将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同革命传统教育区别开来,要做到“文道统一”,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

二、教学时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仔细品味,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表达特点,并在习作指导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

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找出时间的词语。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

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五、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 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板书:局势危急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板书:忘我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臵之度外。

反馈: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b) 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学习“被捕时”这部分。(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交流反馈。

板书: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3、朗读课文。

六、存疑。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敌人对他又进行了这样的严刑拷打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忘我工作

被捕时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法庭上

被害后

第二课时

一、交流“法庭上”这部分(十八自然段至二十八自然段)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读19节)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板书:

遭受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读22节)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板书:

沉着镇定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 )“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二、交流“被害后”(二十九至三十二)

(1)轻声读, 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板书:

慈父遇害 肝肠寸断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3)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

1、请同学们念一念板书上的内容

2、同学们,通过女儿对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 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感受到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革命者,记住这位慈爱父亲的名字——李大钊。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 局势危急 忘我工作

被捕时 身处险境 毫不慌张

法庭上 遭受酷刑 沉着镇定

被害后 慈父遇害 肝肠寸断


相关内容

  • [秋天的怀念]教案(4)
  • [教学目标]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层次: 走进母亲怎样的 ...

  • 组内实验课教案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一. ...

  • 荷塘旧事1
  •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回忆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事:通过美景.旧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赞美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qu ...

  •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 今天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人,他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作为儿子的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请同学们一 ...

  • 开达律师事务所主任谈实习律师
  • 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 窦桂梅 教学预设: 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q ...

  • 14.[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
  • <14.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筱塘中心小学 周慧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 2. 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并体会自己感动的句子. 3. 感受母亲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歉疚.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文章,理解母子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 品读法.小组合 ...

  • [怀念母亲]教学实录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课文简说: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 ...

  •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 ...

  •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黄)
  •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课前:放音乐<懂你> 一.导入 1.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洋溢着欣喜的季节.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是让人无限伤感的,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故事,一起去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