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东阳中学 宋爱民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意义

新课程批评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转变,这种批评不是恶意的苛责和全面否定。在传统课程实施中,接受学习实在是“过于”多了,一个在学校度过9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 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无异于对鲜活生命的摧残。正如一位学生所描述的:“新学期的语文书发下来时,心里总是很开心的,因为翻开课本能感受到蓝天、草原,能读到有趣的故事。但真正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了,美好的事物渐渐远去,只剩下生字、词语、段落、语法,一遍遍地背诵、抄写,为了应付考试,后来就越来越不愿上课了。”曾有些多年在初中毕业班任教的教师坦言:因为总领着学生练习、复习,几乎快不会讲课了。当课堂生活充斥的尽是这种单调、枯燥的行为时,我们很难想象,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课堂还能否激起他们的情感和创造力。学生中间弥漫着的厌学情绪和这种学习方式有着很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方式的革命势在必行。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

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二、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在批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的基础上,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主动、探究、合作”,为学习方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主学习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主学习阶段。自主学习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少自主学习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

学习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主学习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能力,自主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

径。

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学习。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合作学习。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使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往方式得到改进,并使教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减少学生开小差和走神的机会;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

(三)探究式学习

探究也指学习过程,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学科教学中,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这样的境界。如对探究的问题来说,要是探究的问题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那当然很好,而且在科学教学中也必须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相反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果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就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而不必刻意追求一开始问题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四)实践中学习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

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个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中学习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变革,它必然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改革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来促进这种变革,这意味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东阳中学 宋爱民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意义

新课程批评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转变,这种批评不是恶意的苛责和全面否定。在传统课程实施中,接受学习实在是“过于”多了,一个在学校度过9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 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无异于对鲜活生命的摧残。正如一位学生所描述的:“新学期的语文书发下来时,心里总是很开心的,因为翻开课本能感受到蓝天、草原,能读到有趣的故事。但真正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了,美好的事物渐渐远去,只剩下生字、词语、段落、语法,一遍遍地背诵、抄写,为了应付考试,后来就越来越不愿上课了。”曾有些多年在初中毕业班任教的教师坦言:因为总领着学生练习、复习,几乎快不会讲课了。当课堂生活充斥的尽是这种单调、枯燥的行为时,我们很难想象,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课堂还能否激起他们的情感和创造力。学生中间弥漫着的厌学情绪和这种学习方式有着很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习方式的革命势在必行。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

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二、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在批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的基础上,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主动、探究、合作”,为学习方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主学习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主学习阶段。自主学习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少自主学习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

学习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主学习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能力,自主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主学习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

径。

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学习。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合作学习。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使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往方式得到改进,并使教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减少学生开小差和走神的机会;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

(三)探究式学习

探究也指学习过程,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学科教学中,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这样的境界。如对探究的问题来说,要是探究的问题完全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那当然很好,而且在科学教学中也必须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等到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好的探究问题之后才能组织探究式学习活动。相反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果这样的程度也不容易达到,就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的问题,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而不必刻意追求一开始问题就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四)实践中学习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

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科要求和特点决定,个必强求统一。总之,实践中学习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变革,它必然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改革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来促进这种变革,这意味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关内容

  •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
  •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 杨炎轩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表面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如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规划和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等行为方式的变化:实质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根本上源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要转变教 ...

  • 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
  • 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 --源于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思考 摘要: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发展的要求.音乐审美特点的要求.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学习中,体验.自主.生的音乐学习,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 ...

  •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策略
  • "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先,目前学生单一.被动的陈旧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 ...

  •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研训工作计划
  •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借助职教课程改革的东风,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理念,真正确立起与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加强学习和培训,通过反思.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以更新 ...

  • 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 作者:褚宏启 教育研究 2012年02期 教育发展方式是指推动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专门研究极其薄弱,数量偏少,方法简单,落后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研究, ...

  • 新课改的十大理念
  •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000 美元向 3000 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 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值此,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 模最大的. ...

  •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因此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 ...

  • 毕业论文新课程
  • 论文题目: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世界走向一体化,人类文明越来越进步,在这大趋势的感召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教育者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的许多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亟需更新,许多问题也亟待我们去思考,去认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一个值得探求的课题.因为 ...

  •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麻城三中 金涛 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 ...

  • 2013-2013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紧张热烈的一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学校始终坚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变革为主线,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依托,以师生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注重校本培训,强化校本研究;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成长,在改革中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