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版图变化和疆域发展(2)

中国历代版图变化和疆域发展(2)

中华网论坛

盛况空前的西汉帝国

秦亡以后,项羽凭借他的军事实力夺取了反秦盟主的地位,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国。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只占有巴蜀,即今秦岭以南的陕西南部和四川大部。经过三年多的苦战,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发动垓下之战,消灭了项羽,但他却远远没有恢复统一。 北方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率下,向西占据了以西地区,进而赶走了原在河西走廊的月氏,威胁着乌孙,使西域(今新疆和中亚地区)大多数国家不得不服从它的统治。往东并吞了东胡各族,控制了今大兴安岭两侧。向南夺回了"河南地"(河套地区,今黄河支流乌加河以南),而且一度推进到今陕西、山西的北部。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击,结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以东的白登被冒顿围困了七天七夜,派人向冒顿的妻子送了厚礼后才突出重围。汉朝缺乏对付匈奴的实力,只得采取"和亲"政策,即把皇族女子冒充公主嫁给单于,但匈奴的侵扰并没有停止。

东南原闽中郡境内的越人君长在秦末恢复自立,并起兵助汉。汉高祖六年,闽越首领无诸被立为闽越王,以今福建闽江下游为中心建立了闽越国。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封勾践后人摇为东海王,因国都在东瓯(今浙江温州),所以又称东瓯王。这两个政权表面上服从汉朝,实际上并不受约束。

岭南原来担任秦朝龙川县(治今广东龙川县东)令的中原人赵佗,在秦末代理南海郡的尉(负责郡内军事和刑事的长官)。秦亡后,赵佗起兵吞并了南海、桂林、象郡,在公元前206年自立为南越王。大约在公元前一八一年前后,南越灭安阳国,疆域扩大到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直到北纬13度今巴江下游一带。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陆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虽然接受了封号不再自称皇帝,但依然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在汉朝内部也处于实际上的分裂之中。为了借助各路诸侯和将领的力量对付项羽,刘邦不得不承认或封予他们诸侯的地位,所以在他称帝后也建立了7个以功臣降将为王的异姓诸侯国。出身"细微"的刘邦为了巩固他的家天下,在逐步废除6个异姓诸侯国的同时,又封了自己的子弟家属为王,设置了9个同姓诸侯国。因此,朝廷直属区只有15个郡,相当于今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中西部、湖北、四川大部、黄河以东南的宁夏和甘肃,而以东的大多数郡就是十个诸侯国的统治区。这些王国自己任命郡守以下的官员,征收赋税,用种种方法与朝廷抗礼。到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同姓诸侯国的分裂终于爆发为以吴王濞、楚王戊为首的七国之乱,但也为消除这一分裂因素提供了机会。在叛乱平息后,朝廷采取了一系列削弱诸侯国的措施,国内的分裂威胁基本消除了。

经过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武帝初年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官方的积蓄也相当充足。在这样丰富的物质条件下登上帝位的汉武帝刘彻,自然要施展他的雄才大略,汉朝的疆域也就扩展到了空前的范围。

建元三年(前138年),东瓯受到闽越围攻,向朝廷求援,武帝立即派出军队迫使闽越解围,并就此将东瓯人全部迁至江淮之间,取消了东瓯国。从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始,汉军向匈奴连续发动进攻。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率汉军从云中(今内蒙古默特川一带)和陇西(今甘肃东部)两路出击,驱逐了匈奴的楼烦、白羊王,收复了"河南地",使边界恢复到了阴山山脉一线。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军主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从西路出击,攻入河西走廊。在汉军的接连打击下,匈奴的浑邪王杀了休屠王,率四万人投降。汉朝的疆域扩大到了整个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帝曾征发巴、蜀二郡的士兵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市安边场)向羊可江(今北盘江和红水河)筑路,并在"西夷"地区(今四川西昌、盐源一带)新置了行政区。因要集中全力对付匈奴,暂时停止了在西南的开拓。元狩元年(前122年),武帝恢复了对"西南夷"的推进。经过几年经营,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部族都已纳入汉朝的统治,在这些地区新设置了五个郡。元封二年(前109年),又在滇和昆明这两个部族地区设立益州郡,汉朝的西南界推进到了今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线。

从战国后期开始,燕国和秦朝先后控制过朝鲜半岛的北部。西汉初,燕国人卫满率数千人进入朝鲜半岛北部,以燕、齐(今山东半岛)移民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个朝鲜国的范围大致包括今辽宁东部、吉林西部和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元封二年,武帝用兵朝鲜,次年朝鲜投降。汉朝设置了四个郡,辖境南至今朝鲜半岛中部江华岛一线。

对岭南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汉军分四路越过南岭,次年冬攻下南越的都城番禺(今广州),灭南越。南越的旧地被分为九个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珠崖和儋耳二郡在今海南岛上。灭南越的汉军又在第二(元封元年)灭了闽越。

但汉朝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却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武帝曾出动十来万军队、十来万民工和十几万头牲口征服了大宛(在原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由于交通线太长,补给困难,汉朝虽然控制了天山南路,却还不能稳定地占有天山北路,那里的国家还受到匈奴的威胁,不敢完全服从汉朝。又经过了多次战争,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辖境包括自玉门关、阳关(均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范围,所辖的国有五十余个。

武帝后,汉朝的疆域有所调整收缩,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海南岛上行政区域的撤销。由于岛上的土著居民不断反抗,汉元帝接受贾捐之的建议,在初元三年(前46年)将行政机构全部内迁。此后西汉的疆域保持稳定,直到公元九年王莽代汉。这一疆域比秦朝扩大了很多,东北由朝鲜湾沿岸一角扩大到今江华一线以北部分,南方延伸到了北纬十三度,西北增加了河西走廊和西域都护府的辖境。

王莽代汉后,全面挑起了边疆地区的战争,不仅引起匈奴的对抗和入侵,东北高句丽人的逃亡,而且导致与西域交通的断绝和西域都护府的废弃。天凤四年(17年),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起义和各地的起义先后爆发,到地皇四年(23年)王莽政权覆灭,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如果从汉朝恢复了秦朝疆域的元封三年(前108年)算起,统一维持了一百三十年。但即使在西汉疆域的极盛时期也还没有包括整个中国,在西汉以外存在着匈奴及其他政权。

匈奴的冒顿单于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即位后,就开始了武力扩张,成为一个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强大的游牧国家,也是汉朝以外疆域最辽阔的一个政权。经过与汉朝的连年战争,实力遭到很大的损失,扩展的疆域先后丧失,又遇到了自然灾害,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内部分裂,五个首领争当单于于不久形成南、北单于对峙的局面。南单于呼韩邪被北单于击败,于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向汉朝投降。公元前49年(恐龙元年)北单于率部西迁,以后在中亚的康居国东部(原苏联塔拉斯河一带)被杀。

南单于降汉后,汉朝让他留驻在边塞附近,给予粮食和物资的资助。几年后,南单于部众增加,实力恢复,汉朝与他缔结了互不侵犯的盟约后,同意他返回蒙古高原复国。汉匈之间以长城为界,边境的和平延续了六十年。 在匈奴以东,今大兴安岭东西是鲜卑人,西辽河和沙拉木伦河流域是乌桓人的聚居区。他们都是东胡族的一支,在匈奴打击下由西部迁来。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直到日本海沿岸,居住着夫余、肃慎、沃沮等部族,这些部族虽然还很落后,但都已具有初期的政治实体,有了大致稳定的活动范围。

西南今澜沧江流域和缅甸东北部是哀牢人的部族政权。青藏高原上有吐蕃的先民唐旄和发羌的部族。

中国历代版图变化和疆域发展(2)

中华网论坛

盛况空前的西汉帝国

秦亡以后,项羽凭借他的军事实力夺取了反秦盟主的地位,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国。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只占有巴蜀,即今秦岭以南的陕西南部和四川大部。经过三年多的苦战,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发动垓下之战,消灭了项羽,但他却远远没有恢复统一。 北方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率下,向西占据了以西地区,进而赶走了原在河西走廊的月氏,威胁着乌孙,使西域(今新疆和中亚地区)大多数国家不得不服从它的统治。往东并吞了东胡各族,控制了今大兴安岭两侧。向南夺回了"河南地"(河套地区,今黄河支流乌加河以南),而且一度推进到今陕西、山西的北部。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击,结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以东的白登被冒顿围困了七天七夜,派人向冒顿的妻子送了厚礼后才突出重围。汉朝缺乏对付匈奴的实力,只得采取"和亲"政策,即把皇族女子冒充公主嫁给单于,但匈奴的侵扰并没有停止。

东南原闽中郡境内的越人君长在秦末恢复自立,并起兵助汉。汉高祖六年,闽越首领无诸被立为闽越王,以今福建闽江下游为中心建立了闽越国。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封勾践后人摇为东海王,因国都在东瓯(今浙江温州),所以又称东瓯王。这两个政权表面上服从汉朝,实际上并不受约束。

岭南原来担任秦朝龙川县(治今广东龙川县东)令的中原人赵佗,在秦末代理南海郡的尉(负责郡内军事和刑事的长官)。秦亡后,赵佗起兵吞并了南海、桂林、象郡,在公元前206年自立为南越王。大约在公元前一八一年前后,南越灭安阳国,疆域扩大到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直到北纬13度今巴江下游一带。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派陆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虽然接受了封号不再自称皇帝,但依然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在汉朝内部也处于实际上的分裂之中。为了借助各路诸侯和将领的力量对付项羽,刘邦不得不承认或封予他们诸侯的地位,所以在他称帝后也建立了7个以功臣降将为王的异姓诸侯国。出身"细微"的刘邦为了巩固他的家天下,在逐步废除6个异姓诸侯国的同时,又封了自己的子弟家属为王,设置了9个同姓诸侯国。因此,朝廷直属区只有15个郡,相当于今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中西部、湖北、四川大部、黄河以东南的宁夏和甘肃,而以东的大多数郡就是十个诸侯国的统治区。这些王国自己任命郡守以下的官员,征收赋税,用种种方法与朝廷抗礼。到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同姓诸侯国的分裂终于爆发为以吴王濞、楚王戊为首的七国之乱,但也为消除这一分裂因素提供了机会。在叛乱平息后,朝廷采取了一系列削弱诸侯国的措施,国内的分裂威胁基本消除了。

经过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武帝初年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官方的积蓄也相当充足。在这样丰富的物质条件下登上帝位的汉武帝刘彻,自然要施展他的雄才大略,汉朝的疆域也就扩展到了空前的范围。

建元三年(前138年),东瓯受到闽越围攻,向朝廷求援,武帝立即派出军队迫使闽越解围,并就此将东瓯人全部迁至江淮之间,取消了东瓯国。从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始,汉军向匈奴连续发动进攻。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率汉军从云中(今内蒙古默特川一带)和陇西(今甘肃东部)两路出击,驱逐了匈奴的楼烦、白羊王,收复了"河南地",使边界恢复到了阴山山脉一线。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军主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从西路出击,攻入河西走廊。在汉军的接连打击下,匈奴的浑邪王杀了休屠王,率四万人投降。汉朝的疆域扩大到了整个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帝曾征发巴、蜀二郡的士兵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市安边场)向羊可江(今北盘江和红水河)筑路,并在"西夷"地区(今四川西昌、盐源一带)新置了行政区。因要集中全力对付匈奴,暂时停止了在西南的开拓。元狩元年(前122年),武帝恢复了对"西南夷"的推进。经过几年经营,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部族都已纳入汉朝的统治,在这些地区新设置了五个郡。元封二年(前109年),又在滇和昆明这两个部族地区设立益州郡,汉朝的西南界推进到了今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线。

从战国后期开始,燕国和秦朝先后控制过朝鲜半岛的北部。西汉初,燕国人卫满率数千人进入朝鲜半岛北部,以燕、齐(今山东半岛)移民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个朝鲜国的范围大致包括今辽宁东部、吉林西部和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元封二年,武帝用兵朝鲜,次年朝鲜投降。汉朝设置了四个郡,辖境南至今朝鲜半岛中部江华岛一线。

对岭南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汉军分四路越过南岭,次年冬攻下南越的都城番禺(今广州),灭南越。南越的旧地被分为九个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珠崖和儋耳二郡在今海南岛上。灭南越的汉军又在第二(元封元年)灭了闽越。

但汉朝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却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武帝曾出动十来万军队、十来万民工和十几万头牲口征服了大宛(在原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由于交通线太长,补给困难,汉朝虽然控制了天山南路,却还不能稳定地占有天山北路,那里的国家还受到匈奴的威胁,不敢完全服从汉朝。又经过了多次战争,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完全控制了天山北路,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辖境包括自玉门关、阳关(均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以西的天山南北,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范围,所辖的国有五十余个。

武帝后,汉朝的疆域有所调整收缩,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海南岛上行政区域的撤销。由于岛上的土著居民不断反抗,汉元帝接受贾捐之的建议,在初元三年(前46年)将行政机构全部内迁。此后西汉的疆域保持稳定,直到公元九年王莽代汉。这一疆域比秦朝扩大了很多,东北由朝鲜湾沿岸一角扩大到今江华一线以北部分,南方延伸到了北纬十三度,西北增加了河西走廊和西域都护府的辖境。

王莽代汉后,全面挑起了边疆地区的战争,不仅引起匈奴的对抗和入侵,东北高句丽人的逃亡,而且导致与西域交通的断绝和西域都护府的废弃。天凤四年(17年),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起义和各地的起义先后爆发,到地皇四年(23年)王莽政权覆灭,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如果从汉朝恢复了秦朝疆域的元封三年(前108年)算起,统一维持了一百三十年。但即使在西汉疆域的极盛时期也还没有包括整个中国,在西汉以外存在着匈奴及其他政权。

匈奴的冒顿单于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即位后,就开始了武力扩张,成为一个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强大的游牧国家,也是汉朝以外疆域最辽阔的一个政权。经过与汉朝的连年战争,实力遭到很大的损失,扩展的疆域先后丧失,又遇到了自然灾害,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内部分裂,五个首领争当单于于不久形成南、北单于对峙的局面。南单于呼韩邪被北单于击败,于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向汉朝投降。公元前49年(恐龙元年)北单于率部西迁,以后在中亚的康居国东部(原苏联塔拉斯河一带)被杀。

南单于降汉后,汉朝让他留驻在边塞附近,给予粮食和物资的资助。几年后,南单于部众增加,实力恢复,汉朝与他缔结了互不侵犯的盟约后,同意他返回蒙古高原复国。汉匈之间以长城为界,边境的和平延续了六十年。 在匈奴以东,今大兴安岭东西是鲜卑人,西辽河和沙拉木伦河流域是乌桓人的聚居区。他们都是东胡族的一支,在匈奴打击下由西部迁来。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直到日本海沿岸,居住着夫余、肃慎、沃沮等部族,这些部族虽然还很落后,但都已具有初期的政治实体,有了大致稳定的活动范围。

西南今澜沧江流域和缅甸东北部是哀牢人的部族政权。青藏高原上有吐蕃的先民唐旄和发羌的部族。


相关内容

  • 中国历代版图变化和疆域发展(9)
  • 中国历代版图变化和疆域发展(9) 中华网论坛 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 建立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是东北女真部落的一支,属于明朝建州卫的一部.明万历十年(1582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建州左卫都指挥觉昌安(叫场).父亲建州左卫指挥塔克世(塔失)遭明军误杀.为了补偿他们的冤死,努尔哈赤被袭封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 ...

  • 中国历代疆域图(完整版)-- 中国古代列表
  • 中国历代疆域图(完整版)-- 中国古代列表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 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 ...

  •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秦朝的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666.37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654.62万平方公里 西晋的面积为: 615.5万平方公里 唐(高)面积:1251.19万平方公里 唐(玄)面积:889.59万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积为:450.56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 ...

  • [历史聚焦]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2
  •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2 五.宋辽金时期 公元10世纪下半叶-13世纪下半叶,中国分裂为好几个政权,在中原的有宋.辽.金.夏,在边区的有大理.吐蕃和西州回鹘.哈汗国.西辽. 北宋因五代梁晋汉周之旧建都开封,太祖时先后消灭了割据南方的荆南. 湖南.后蜀. 南汉.南唐诸国.至太宗初,吴越.漳泉献地,太平兴国 ...

  • 中国历代版图
  • 过去中国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等的代称,后逐渐带有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中流砥柱,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 ...

  •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txtcopy (复制)别人的个性签名,不叫抄袭,不叫没主见,只不过是感觉对了.遇到过的事一样罢了.[<TXT 论坛>www.txtbbs.com , 欢迎您来TXTBBS 推荐好书!]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马大正) 2004年9月第14卷 第三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 ...

  •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修正版) 会员 华音阁主 发帖于 中国历史 2008-04-07 评论32条 浏览936IP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 ● 前言 本文所说的面积,是指直属陆地疆域面积.海洋面积不算.藩属的面积也不算. 别看本文只是一个个枯燥的数据,但是可花费了小女子大量的心血噢- 这么说吧,一个简单的数 ...

  • 中国历朝历代地图大全
  • 夏朝 夏朝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夏.商.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 商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 ...

  •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 夏朝.这一张本来不太想传,因为夏朝是否存在争议很大.如果真有的话,大概就这么大了 商朝(商王武丁在位后期) 西周(周穆王在位时期) 春秋时期(在战争中壮大) 战国时期(意淫版),秦国和楚国还真搞得像"超级大国" 战国时期(真实版),我们可以看到一大半土地是空白,根本没开发.在意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