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法律的教学设计(李丽)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中宁二中 李 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能力目标:逐步行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三、 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激发学生的法制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式地主动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 教学过程

1、我们身边的规矩

师:(1)新课导入: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的“规矩”,有些同学们认为很烦,但有些又是必须的,那么同学们就来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规矩呢?

生:积极举例说说身边的规矩

老师给出打油诗一首:

见了老师有礼貌, 上课不能有迟到。

阅览室不能高声叫, 考场严禁带小抄。

买饭必须要排队, 打架斗殴更不许。

说话还要讲文明, 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 走路还看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之法, 失足便酿千古恨。

(意图:此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引起学生共鸣,更有益学生感悟到“规矩”内涵,以此导入,学生倍感真实、自然。)

(2)师: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本第87、88页两组图片的分析、理解

生:分析“守秩序及舞迷夫妇的行为”并回答:

社会生活能不能离开法律规则?

(意图:通过分析,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规则,体验法律的重要性,为下一环节“规则须知”做好铺垫)

2、规则须知

1

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可分哪几类?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又是什么?

(2)法律与道德,纪律与规则相比较,其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回答上述问题并完成88页上表格内容

师:指导学生填写教材表格内容,老师及时的指导学生的活动情况,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师:结合教材中87页下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并适时强调法律的特征:

一是从法律的创制形式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从法律的实施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从适用的范围或对象看:法律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三个方面的再理解,特别是进一步体现法律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

3、法律规范我

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必须上学?

我为什么不能旷课、夜不归宿?

我为什么不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我为什么不能偷阅他人的信件、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偷窃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生:1、从多角度回答上述问题,知道都是法律规定禁止做的事情。

2、 法律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师: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并 小结法律的规范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从作用上看:一方面告诉人们违法就会受到制裁;另一方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意图: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易接受、理解,易产生共鸣,能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法律的规范作用。)

4、法律保护我

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判断。

台独 《森林法》

杀人抢劫 《大气污染防治法》

2

乱砍滥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超标排放废气 《反分裂国家法》

上学路上被狗咬伤 《刑法》

父母不让我按时入学 《九年义务教育法》

小郑学习受干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小叶买了劣质皮鞋 《劳动法》

小静五一期间加班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生:完成连线

师:在组织学生完成连线题之后,设问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另一方面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

(意图:连线题形象,直观。使枯燥的陈述内容,变得通俗起来。学生易接受,内化,避免说教,更具渗透力,在活动中知道法律的另一保护作用)

5、法律伴我行

教师以“法律伴我行”为题。让学生回答学习“走近法律”一框之后的感想与收获。 (意图:意在提升学生对规矩、法律的态度,情感及价值取向,进一步树立起遵规守法的观念)

6、教师最后总结:

同学们,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法盲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成就什么事业。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去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践行法律,争做一名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7、作业布置:写一则有关于法律在人们生活中所体现的规范作用或保护作用的小故事

8、板书设计:

走近法律:

1、规则种类: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2、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具有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3、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保护作用

3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中宁二中 李 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能力目标:逐步行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难点:对法律规范、保护作用的理解。

三、 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激发学生的法制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式地主动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 教学过程

1、我们身边的规矩

师:(1)新课导入: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的“规矩”,有些同学们认为很烦,但有些又是必须的,那么同学们就来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规矩呢?

生:积极举例说说身边的规矩

老师给出打油诗一首:

见了老师有礼貌, 上课不能有迟到。

阅览室不能高声叫, 考场严禁带小抄。

买饭必须要排队, 打架斗殴更不许。

说话还要讲文明, 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 走路还看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之法, 失足便酿千古恨。

(意图:此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引起学生共鸣,更有益学生感悟到“规矩”内涵,以此导入,学生倍感真实、自然。)

(2)师: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本第87、88页两组图片的分析、理解

生:分析“守秩序及舞迷夫妇的行为”并回答:

社会生活能不能离开法律规则?

(意图:通过分析,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规则,体验法律的重要性,为下一环节“规则须知”做好铺垫)

2、规则须知

1

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问题:

(1)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可分哪几类?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又是什么?

(2)法律与道德,纪律与规则相比较,其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回答上述问题并完成88页上表格内容

师:指导学生填写教材表格内容,老师及时的指导学生的活动情况,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师:结合教材中87页下三幅图片进行讲解,并适时强调法律的特征:

一是从法律的创制形式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从法律的实施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从适用的范围或对象看:法律具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意图:通过对比,加深对三个方面的再理解,特别是进一步体现法律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

3、法律规范我

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必须上学?

我为什么不能旷课、夜不归宿?

我为什么不能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我为什么不能偷阅他人的信件、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偷窃财物?

我为什么不能进入营业性歌舞厅?

生:1、从多角度回答上述问题,知道都是法律规定禁止做的事情。

2、 法律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师: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的规范作用,并 小结法律的规范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从作用上看:一方面告诉人们违法就会受到制裁;另一方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意图: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易接受、理解,易产生共鸣,能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法律的规范作用。)

4、法律保护我

师:设置一组连线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判断。

台独 《森林法》

杀人抢劫 《大气污染防治法》

2

乱砍滥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超标排放废气 《反分裂国家法》

上学路上被狗咬伤 《刑法》

父母不让我按时入学 《九年义务教育法》

小郑学习受干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小叶买了劣质皮鞋 《劳动法》

小静五一期间加班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生:完成连线

师:在组织学生完成连线题之后,设问

〈1〉连线题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另一方面法律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

(意图:连线题形象,直观。使枯燥的陈述内容,变得通俗起来。学生易接受,内化,避免说教,更具渗透力,在活动中知道法律的另一保护作用)

5、法律伴我行

教师以“法律伴我行”为题。让学生回答学习“走近法律”一框之后的感想与收获。 (意图:意在提升学生对规矩、法律的态度,情感及价值取向,进一步树立起遵规守法的观念)

6、教师最后总结:

同学们,遵守法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个法盲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成就什么事业。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去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践行法律,争做一名守法、用法、爱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7、作业布置:写一则有关于法律在人们生活中所体现的规范作用或保护作用的小故事

8、板书设计:

走近法律:

1、规则种类: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2、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具有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3、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保护作用

3


相关内容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李丽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英国的刘易斯·卡洛尔的著作-<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全文内容是这样的:在无聊的一天,爱丽丝做了一个梦,梦中,她梦到了一只奇怪的的兔子,从一个洞里跳了进去,爱丽丝见着奇怪,也跟了过去.从洞中,她经历了许多怪事:喝了"喝 ...

  • 肖志军案例权利与义务分析
  • 肖志军案例权利与义务分析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北京某医院,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其同来的丈夫竟然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焦急的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就此案例,我们可 ...

  • 遗产分割协议范文
  • 遗 产 分 割 协 议 被继承人: 蔡小进 ,原身份证号码: 继承人: 杜承香 ,系被继承人之 妻子 ,原身份证号码: 继承人: 蔡清 ,系被继承人之, 父亲 原身份证号码: 继承人: 李丽 ,系被继承人之 母亲 ,原身份证号码: 可能继承人: 杜承香腹中胎儿(设一个儿子),系被继承人之 儿子 现被 ...

  • 女子为交房租竟介绍上小学的女儿卖淫
  • 因为交不起房租,母亲居然逼迫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卖淫赚房租钱.如此荒唐行为,发生在江苏无锡.由于超生,没有户口,民警无法确认孩子真实年龄,所以只能对嫖客实施了行政处罚,而这位"母亲"被拘捕. 延伸阅读 母亲介绍亲生女儿卖淫的背后 ●她是不幸的,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第二个丈夫又与自 ...

  • 职高语文职业模块教案
  • 第一课 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运用的主要材料,从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通过研究标题.抓住主旨句等方法,归纳文章中心,领略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一无二,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珍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关注自己 ...

  • 伦理学小论文
  • 当救人和"手术签字"制度发生冲突时 --伦理学角度审视 2007年11月21日,"正义网"报道了北京朝阳医院的一名患者李丽云因其丈夫肖志军拒绝手术签字,致使该院不能手术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事件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有关"一个人的生命是 ...

  • 医疗的知情同意与个人自由和责任--从肖志军拒签事件切入
  • 医疗的知情同意与个人自由和责任 --从肖志军拒签事件切入 苏力+ 内容提要从肖志军拒签事件切入,在社会科学的背景下,本文具体分析了医疗法律中的知情同意.紧急 情况.强制救治.亲属签字等某些微观制度的安排,力求在患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以及相关社会和制度背景下展示这些制度的实践意义和可能后果:分析了患者无法 ...

  • 会计制度设计4(会计凭证设计)
  • 第四章 会计凭证设计 章 节: ● 会计凭证设计概述 ● 原始凭证设计 ● 记账凭证设计 内 容: 一.复习思考题 1.会计凭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1.要有利于提供完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如把经济业务发生的时 间.地点.内容.条件.责任情况记录下来,为正确.及时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情况及进行账务处理 ...

  • 19蓝色的树叶
  • 19 蓝色的树叶 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