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沙尘暴

重新认识沙尘暴

每逢春季,我国北方就会面临沙尘暴的袭击,新闻媒体上有关沙尘暴的报道多了起来,甚至还出现了预测今后若干年沙尘暴灾情的文章。近二三十年来,人们对全国各地的灾情更关注了,各种有关灾害造成的危害、损失的纪实报道也常见于报端,但有些关于我国沙尘暴灾情的报道不够正确和全面,影响了人们对灾害的正确认识与应对。在这里,让我们来重新认识沙尘暴。

不过,毋庸讳言,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失误。在我国西北部的某些草原牧场上,由于畜群的盲目扩容,过度放牧已经造成了草场生态失衡,结果是植被稀疏、黄土裸露而牧场趋于衰败,同时也为沙尘暴肆虐创造了条件。然而,把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完全归咎于近几十年来盲目发展畜牧业、农业的失误造成西北部分地区植被衰败,是有失公允的。其实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古已有之。

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的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且不说我国塞外大西北地区的风沙被无数古籍所详尽描述,即使像北京这样东部近海地

区的风沙也早有纪录。《北京风沙史料》一书中介绍,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幽州风暴杀一百六十一人”的记载。历史上有关北京地区沙尘暴灾害记载中最严重的一次,大概可追溯到元朝时期、公元1367年,当时的北京地区连续一个半月遭遇了大沙尘暴。那次飞沙走石的强烈沙尘暴天气惊人地一连持续了44天之久,形成了中外历史上所极其罕见的大灾情。

由此可见,把沙尘暴完全归咎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或之前的垦荒造田大搞农业生产是不科学、不客观的。在媒体上过分强调沙尘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是一种误导,

历史悠久的自然灾害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2

特别是某些邻国的媒体,把他们国内遭遇沙尘暴也完全怪罪到我国的经济建设是极不负责的;根据沙尘暴的风沙途经我国华北地区,再向东刮到邻国,外国媒体就认为沙尘暴的源头在中国,这是无知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沙尘暴成灾的源头

虽然,在我国沙尘暴是历史悠久的自然灾害,可是这种灾害并非我国独有,它是不讲国界的、世界性的,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风沙,其源头不一定在中国。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过度放牧,以及前一段时期开荒造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

西北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部分

地区植被衰败了。这种不科学的生产活动对沙尘暴的肆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在近十几年来,这种失误已经得到了有力的遏止。我国政府推出的科学放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植树造林等各项政策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西北地区的部分草场正在逐步恢复,再加上防风林带的建设,我国沙尘暴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在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至于沙尘暴的源头应该是干旱的荒漠地区和戈壁地区。世界上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地区,它们依次为中非、中亚、北美及澳大利亚荒漠地区。我国西北部荒漠旱地和戈壁滩正是中亚荒漠地区的一部分,也是沙尘暴的重灾区。中亚荒漠的沙尘暴经常东移侵袭我国华北,也直接影响到处于下风区的日、韩等国。其实,袭击我国华北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并殃及日、韩等国的沙尘暴很多来源于境外,其源头多是蒙古国南部的戈壁地区。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更容易形成沙尘暴,地形地貌与气流运动规律又使得华北等地及朝鲜半岛、日本群岛成为沙尘暴的必经之路。

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灾害形成的因素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具有足够强劲而持续的风

力,二是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疏而土质干燥松软。中亚干旱的荒漠化地带就是因为存在着这两大因素,所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的沙尘暴源头。我国的阿拉善高原,内蒙古北部、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黄土高原北部等地也具备这两个条件,因而成为中亚沙尘暴的源头与重灾区之一。

中亚干旱的荒漠化地区每逢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低层空气很不稳定,空气极易扰动,很容易把地面上的细沙浮土卷到空中,形成空中飞舞的沙尘。气象研究表明,这些地区只要风速达到7米/秒左右时,即可明显扬起沙尘,而早春北方强大的冷空气来临时,风速经常可达20米/秒左右,甚至更高。大风足以将沿途地面上的细沙浮土大量卷上天空。有时挟持着大量沙尘的空气层可高达四五千米,然后随着高空气流向南飘移,其浮尘部分经常可随风扩散到几千千米远的地方,它所到之处便成了沙尘暴的受灾区。

蒙古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的沙尘暴就经常是这样随冷空气南下扩散到我国华北等地的。韩、日等邻国也就这样成了沙尘暴灾难的受害者。

减缓与防范沙尘暴

沙尘暴的本质是自然灾害,即使人类的行为可以促使灾情变剧或趋缓,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并非几年之内能够见效的。因为人类的力量与自然力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更何况产生沙尘暴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人类根本控制不了的,所以要想消灭沙尘暴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是否能够降低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减小沙尘暴的强度和破坏力呢?应该说是可能的。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防治沙尘暴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防沙治沙的重点主要在农牧交错地带和草原地带,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减缓沙尘暴灾情。不过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区域是荒漠地区和戈壁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治理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荒漠和戈壁得到了治理,才能取得防治沙尘暴

的明显效果。这有待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当人类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治理方法时才有望成功。

今天,我国防治沙尘暴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虽然无法治理沙尘暴灾害的主要发生区,无法遏止沙尘暴灾害的发生,可是只要对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加以有效防范,就能使沙尘暴灾情尽可能减小,对我们的损害尽可能降低。目前我们可采取的有效方法主要如下:

沙尘暴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当地(发源地)干旱裸露的土地。如果哪一年冬季降雪量小,大地缺乏厚雪层的覆盖和春季溶雪水分的滋润,必然为春季形成强烈沙尘暴创造了条件。由于植被能够覆盖裸露的土地,减少水分

的挥发;在植被的保护下,地表干燥

的浮尘土减少了,而且也不被风直接刮到,故不易被卷上天空而形成沙尘暴,所以保护干旱地区的植被是防治沙尘暴灾害最根本的方法。

沙尘暴的另一个主要成因是大风。如果没有强劲而持续的大风,就不会形成沙尘暴,所以,防御沙尘暴灾害的另一个主要方法是减小风力。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是有效减小大风的生态工程措施。应选

择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的树种栽种成行、成网、成片的防风林,这样能够降低低空风速,防止地面沙土被低空气流卷上天空。而且成片的防风林带或林区能够调节当地的气候,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对防治风沙十分有效。例如,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位于传统的大风区域,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建成1300余千米的防风林带后,风沙灾害就很少光顾了。

减轻沙尘暴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降低危害的主要方法还有对风沙的准确预报。如果人们能够预先做好防范风沙的准备,例如,提前将放牧在外的牲畜赶回圈棚,停止高空作业,对工程施工的塔吊、脚手架提前进行加固,预先拆除有可能被吹落的广告牌,减少人员户外活动等等,那么由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和引起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的程度。

13

重新认识沙尘暴

每逢春季,我国北方就会面临沙尘暴的袭击,新闻媒体上有关沙尘暴的报道多了起来,甚至还出现了预测今后若干年沙尘暴灾情的文章。近二三十年来,人们对全国各地的灾情更关注了,各种有关灾害造成的危害、损失的纪实报道也常见于报端,但有些关于我国沙尘暴灾情的报道不够正确和全面,影响了人们对灾害的正确认识与应对。在这里,让我们来重新认识沙尘暴。

不过,毋庸讳言,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失误。在我国西北部的某些草原牧场上,由于畜群的盲目扩容,过度放牧已经造成了草场生态失衡,结果是植被稀疏、黄土裸露而牧场趋于衰败,同时也为沙尘暴肆虐创造了条件。然而,把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完全归咎于近几十年来盲目发展畜牧业、农业的失误造成西北部分地区植被衰败,是有失公允的。其实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古已有之。

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的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且不说我国塞外大西北地区的风沙被无数古籍所详尽描述,即使像北京这样东部近海地

区的风沙也早有纪录。《北京风沙史料》一书中介绍,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幽州风暴杀一百六十一人”的记载。历史上有关北京地区沙尘暴灾害记载中最严重的一次,大概可追溯到元朝时期、公元1367年,当时的北京地区连续一个半月遭遇了大沙尘暴。那次飞沙走石的强烈沙尘暴天气惊人地一连持续了44天之久,形成了中外历史上所极其罕见的大灾情。

由此可见,把沙尘暴完全归咎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或之前的垦荒造田大搞农业生产是不科学、不客观的。在媒体上过分强调沙尘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是一种误导,

历史悠久的自然灾害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2

特别是某些邻国的媒体,把他们国内遭遇沙尘暴也完全怪罪到我国的经济建设是极不负责的;根据沙尘暴的风沙途经我国华北地区,再向东刮到邻国,外国媒体就认为沙尘暴的源头在中国,这是无知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沙尘暴成灾的源头

虽然,在我国沙尘暴是历史悠久的自然灾害,可是这种灾害并非我国独有,它是不讲国界的、世界性的,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风沙,其源头不一定在中国。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过度放牧,以及前一段时期开荒造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

西北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部分

地区植被衰败了。这种不科学的生产活动对沙尘暴的肆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在近十几年来,这种失误已经得到了有力的遏止。我国政府推出的科学放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植树造林等各项政策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西北地区的部分草场正在逐步恢复,再加上防风林带的建设,我国沙尘暴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在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至于沙尘暴的源头应该是干旱的荒漠地区和戈壁地区。世界上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地区,它们依次为中非、中亚、北美及澳大利亚荒漠地区。我国西北部荒漠旱地和戈壁滩正是中亚荒漠地区的一部分,也是沙尘暴的重灾区。中亚荒漠的沙尘暴经常东移侵袭我国华北,也直接影响到处于下风区的日、韩等国。其实,袭击我国华北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并殃及日、韩等国的沙尘暴很多来源于境外,其源头多是蒙古国南部的戈壁地区。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更容易形成沙尘暴,地形地貌与气流运动规律又使得华北等地及朝鲜半岛、日本群岛成为沙尘暴的必经之路。

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灾害形成的因素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具有足够强劲而持续的风

力,二是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疏而土质干燥松软。中亚干旱的荒漠化地带就是因为存在着这两大因素,所以成为世界第二大的沙尘暴源头。我国的阿拉善高原,内蒙古北部、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黄土高原北部等地也具备这两个条件,因而成为中亚沙尘暴的源头与重灾区之一。

中亚干旱的荒漠化地区每逢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低层空气很不稳定,空气极易扰动,很容易把地面上的细沙浮土卷到空中,形成空中飞舞的沙尘。气象研究表明,这些地区只要风速达到7米/秒左右时,即可明显扬起沙尘,而早春北方强大的冷空气来临时,风速经常可达20米/秒左右,甚至更高。大风足以将沿途地面上的细沙浮土大量卷上天空。有时挟持着大量沙尘的空气层可高达四五千米,然后随着高空气流向南飘移,其浮尘部分经常可随风扩散到几千千米远的地方,它所到之处便成了沙尘暴的受灾区。

蒙古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的沙尘暴就经常是这样随冷空气南下扩散到我国华北等地的。韩、日等邻国也就这样成了沙尘暴灾难的受害者。

减缓与防范沙尘暴

沙尘暴的本质是自然灾害,即使人类的行为可以促使灾情变剧或趋缓,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并非几年之内能够见效的。因为人类的力量与自然力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更何况产生沙尘暴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人类根本控制不了的,所以要想消灭沙尘暴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是否能够降低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减小沙尘暴的强度和破坏力呢?应该说是可能的。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防治沙尘暴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防沙治沙的重点主要在农牧交错地带和草原地带,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减缓沙尘暴灾情。不过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区域是荒漠地区和戈壁地区,对于这些地区的治理是十分困难的,只有荒漠和戈壁得到了治理,才能取得防治沙尘暴

的明显效果。这有待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当人类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治理方法时才有望成功。

今天,我国防治沙尘暴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虽然无法治理沙尘暴灾害的主要发生区,无法遏止沙尘暴灾害的发生,可是只要对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加以有效防范,就能使沙尘暴灾情尽可能减小,对我们的损害尽可能降低。目前我们可采取的有效方法主要如下:

沙尘暴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当地(发源地)干旱裸露的土地。如果哪一年冬季降雪量小,大地缺乏厚雪层的覆盖和春季溶雪水分的滋润,必然为春季形成强烈沙尘暴创造了条件。由于植被能够覆盖裸露的土地,减少水分

的挥发;在植被的保护下,地表干燥

的浮尘土减少了,而且也不被风直接刮到,故不易被卷上天空而形成沙尘暴,所以保护干旱地区的植被是防治沙尘暴灾害最根本的方法。

沙尘暴的另一个主要成因是大风。如果没有强劲而持续的大风,就不会形成沙尘暴,所以,防御沙尘暴灾害的另一个主要方法是减小风力。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是有效减小大风的生态工程措施。应选

择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的树种栽种成行、成网、成片的防风林,这样能够降低低空风速,防止地面沙土被低空气流卷上天空。而且成片的防风林带或林区能够调节当地的气候,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对防治风沙十分有效。例如,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位于传统的大风区域,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建成1300余千米的防风林带后,风沙灾害就很少光顾了。

减轻沙尘暴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降低危害的主要方法还有对风沙的准确预报。如果人们能够预先做好防范风沙的准备,例如,提前将放牧在外的牲畜赶回圈棚,停止高空作业,对工程施工的塔吊、脚手架提前进行加固,预先拆除有可能被吹落的广告牌,减少人员户外活动等等,那么由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和引起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的程度。

13


相关内容

  • 论环境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 摘要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发展已成为每个国家热切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发展必将引起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有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发展.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取得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各国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 环境污染 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922.6 ...

  •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1
  • 考点连线 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两个知识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其中的"理解"还包含了"阐释"的要求,即:在选择题中能对词.句含义的阐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表述题中能对词.句的含义做出准确的阐释. 应该明确的是,词. ...

  • 春天里的落叶
  • 彻底改变我对春天的认识,是在一个叫做花土沟的地方.那时已到了阳历的五月,应该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期,但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完全颠覆了我对春天的认同与了解. 蒙语意为"盐泽"的花土沟,平均海拔3000米,属于高寒缺氧地带,被称为生命禁区.那些耸立于沙滩之上的荒山,光秃得没有任何 ...

  • 作诠释的句子大全(共5篇)
  • 篇一: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如何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 一.什么是下定义 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 作用: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科学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二.什么是作诠释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 ...

  • 节能减排(新)
  • 我知错了 广东开平市长师附属小学六(6)班 胡绮婷 "咳咳!"只要来到有车的地方,就会听到人们接二连三的咳嗽声.这是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那无情的汽车,人们辛辛苦苦地研制出它,而它却用废气报答人类,咳...... 可有汽车代表发言了:"如果不是我,你能过上这些好日子吗? ...

  • 认识雾霾控制雾霾
  • IESD 认识雾霾.控制雾霾 蒋大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email protected],科学网搏客: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北京:北风吹来好空气 2013/12/8 16:00 上海:冷空气要来,灰霾打前站! 20 ...

  • 人生创意课读书笔记
  • 这是一篇综合四本书的读书笔记,分别是<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i-推翻李颖新的创意课>,<秘密 the secret>,<追逐日光 chasing the daylight>. 其中,<秘密>和<追逐日光>都是很 ...

  •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沈艳茹
  • <按比分配> 撰写:沈艳茹 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北京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68页.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符合生活实际的.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配方式.与平均分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分配方式.平均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的分配的方式,每份 ...

  • 植物蜡叶标本制作
  • "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际练习,初步学会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鉴别常见植物,掌握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审美观念. 二.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