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危机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

  摘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全面综述,具体分析了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便于银行开展新业务,规避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对策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创新中求发展,已成为银行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金融创新是当今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银行业规避风险,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分析金融创新与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传统银行业务竞争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较之以往逐步加强,在组织制度、经营体制、业务品种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经营体制创新。一些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专业化经营,实现内部的公司化运作,成立了票据中心、资金运营中心、信用卡中心、电子银行中心、个人理财中心、数据处理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等各类业务中心。部分银行还积极推进综合经营试点,工行、交行和建行设立基金公司,开始发行银行系基金产品。   (2)管理创新。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构建新的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加快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推行业务前、中、后台分离,完成数据大集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开发各种业务系统,部分业务实现了垂直化的条线管理和业务整合,不仅加强了风险控制,也提高了分析与管理能力。   (3)产品创新。各商业银行逐渐从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转移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纷纷推出各类创新产品。资产类业务创新表现为对贷款对象的细分和满足特定融资需要的业务品种;负债类业务创新表现为商业银行各类主动负债产品的创新,它以各种理财产品为主流,包括各类债券、大额存单、企业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与资本市场连接的银基通、银证通、银保通等产品;在中间业务领域,结算、咨询、担保承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基金托管、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创新活动,为商业银行改变收入结构、提高综合经营效益、实施经营战略转型提供的契机。   (4)服务手段创新。各商业银行依托技术支持,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改变服务方式、提高业务附加功能,各种自动存取款机、自助银行服务和银行卡产品,为银行增值延伸服务提供了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上银行服务的发展,继 1999 年 9 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网银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在城市地区,网上银行已日益成为帮助居民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使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面临“流动性困境”,而且过度的流动性,会催生资产泡沫,2006 年沪深两市股指分别增长了 130%和132%,两市 A 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而且日成交额也在不断创出新高。房地产方面,2006 年以来,即使在政府部门大力调控的情况下,全国各地房地产价格仍然啊大幅上涨,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上涨幅度都超过一成,尤其是北京、广州、深圳等区域中心城市,涨幅更为惊人。可见,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2.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是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最常用指标。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总额)反映资本获利能力的大小,即每百元的资本金能取得多少利润,实现的利润越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资本利润率也就越高。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能有效衡量商业银行利用总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该银行的获利能力越强。人均利润(利润总额/期末员工人数)反映银行职工人均创利能力,它综合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的人才素质、服务质量和运转效率,是体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3.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彻底解决,社会诚信制度还有待建立,各种利益主体矛盾交织在一起,稳健经营、控制风险成为银行发展的第一要务。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安全能力的指标。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该指标主要是从银行方面衡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它是衡量银行能否承受坏账风险的一个重要尺度。根据现行的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 8%,资本充足率低将加大银行的风险和成本,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总额/贷款总额)反映问题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该指标值越高,安全性越低,反之,指标值越低,则安全性越高。      参考文献:   [1] 王仁祥,喻平.我国与西方金融创新动因之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   [2] 陈延喜,尹键钧,欧阳海泉,杨志坚.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133)

  摘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全面综述,具体分析了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便于银行开展新业务,规避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对策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创新中求发展,已成为银行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金融创新是当今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银行业规避风险,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分析金融创新与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传统银行业务竞争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较之以往逐步加强,在组织制度、经营体制、业务品种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经营体制创新。一些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专业化经营,实现内部的公司化运作,成立了票据中心、资金运营中心、信用卡中心、电子银行中心、个人理财中心、数据处理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等各类业务中心。部分银行还积极推进综合经营试点,工行、交行和建行设立基金公司,开始发行银行系基金产品。   (2)管理创新。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构建新的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加快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推行业务前、中、后台分离,完成数据大集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开发各种业务系统,部分业务实现了垂直化的条线管理和业务整合,不仅加强了风险控制,也提高了分析与管理能力。   (3)产品创新。各商业银行逐渐从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转移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并重的轨道上来,纷纷推出各类创新产品。资产类业务创新表现为对贷款对象的细分和满足特定融资需要的业务品种;负债类业务创新表现为商业银行各类主动负债产品的创新,它以各种理财产品为主流,包括各类债券、大额存单、企业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与资本市场连接的银基通、银证通、银保通等产品;在中间业务领域,结算、咨询、担保承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基金托管、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创新活动,为商业银行改变收入结构、提高综合经营效益、实施经营战略转型提供的契机。   (4)服务手段创新。各商业银行依托技术支持,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改变服务方式、提高业务附加功能,各种自动存取款机、自助银行服务和银行卡产品,为银行增值延伸服务提供了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上银行服务的发展,继 1999 年 9 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网银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在城市地区,网上银行已日益成为帮助居民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使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面临“流动性困境”,而且过度的流动性,会催生资产泡沫,2006 年沪深两市股指分别增长了 130%和132%,两市 A 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不断刷新历史记录,而且日成交额也在不断创出新高。房地产方面,2006 年以来,即使在政府部门大力调控的情况下,全国各地房地产价格仍然啊大幅上涨,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上涨幅度都超过一成,尤其是北京、广州、深圳等区域中心城市,涨幅更为惊人。可见,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2.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是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最常用指标。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总额)反映资本获利能力的大小,即每百元的资本金能取得多少利润,实现的利润越多,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资本利润率也就越高。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能有效衡量商业银行利用总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该银行的获利能力越强。人均利润(利润总额/期末员工人数)反映银行职工人均创利能力,它综合反映了一家商业银行的人才素质、服务质量和运转效率,是体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3.金融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彻底解决,社会诚信制度还有待建立,各种利益主体矛盾交织在一起,稳健经营、控制风险成为银行发展的第一要务。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比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安全能力的指标。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该指标主要是从银行方面衡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它是衡量银行能否承受坏账风险的一个重要尺度。根据现行的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 8%,资本充足率低将加大银行的风险和成本,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总额/贷款总额)反映问题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该指标值越高,安全性越低,反之,指标值越低,则安全性越高。      参考文献:   [1] 王仁祥,喻平.我国与西方金融创新动因之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   [2] 陈延喜,尹键钧,欧阳海泉,杨志坚.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133)


相关内容

  • 近期知网收录金融类职称论文题目汇总
  • 1. 金融创新.审计质量与银行风险承受--来自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2 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 3 论我国金融创新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4 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 5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 6 金融创新.金融稳定的历史回望与当下风险管控 7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 ...

  • 经济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 摘要:第十二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讨论了"经济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危机的成因研究.经济危机的影响研究.经济危机与宏观调控.经济危机的治理思路.应对危机的经验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等. 关键词:经济危机;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榆社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风险创新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榆社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风险|创新论文选题题目 榆社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风险|创新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

  • 激励扭曲.正反馈效应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顺周期性_基于美国市场面板数据的分析
  • 激励扭曲.正反馈效应与信用风险 转移工具的顺周期性 --基于美国市场面板数据的分析 宋艳伟 王 静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季度数据研究发现,信用风险转移交易规模的增长在金 融危机之前能带来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银行流动性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却不明显甚至存在负向抑制作用.激 ...

  •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安徽财经大学2010届金融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次贷危机"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2. QDII实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3. 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4. 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5. 拨备.资本充足.存款保险制度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6. 成功推 ...

  •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金融政策
  •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金融政策 内容摘要: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存在很大变数.由美国房地产"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60%的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陷入经济衰退,失业率不断攀升,居民消费持续下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危机中亦不能幸免.一些大的资源输出 ...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序号 论文题目 参赛队员 参赛学校 1 笔记本电脑特征价格指数的实证研究 顾光同.王江.高丽 云南财经大学 2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徐玲.陈雪梅.游万海 湖南大学 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统计评估 梁一鸣.张钰烂. ...

  • 资产负债管理与银行绩效
  • 摘要:本文运用2007―2012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主要项目的最新发展及其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比率与银行绩效呈同向变动:流动性.资本充足率以及证券化结构与银行绩效在不同地域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本文进一步对银行绩效的深层次因素进 ...

  • 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 作者:卢文华段鸿济 征信 2015年09期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银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背景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存款者利益.强化金融监管及保障金融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历经21年之久的曲折前行后,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终于"破茧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