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习主题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2、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前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

在生产生活方面:(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靠猎取动物、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在生产生活方面:(山顶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染色,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的早期人类,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我们已知的原始居民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2、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前,他们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他们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

他们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最早制成(陶质)小船,

他们最早住(木头建造:卯榫和捆绑结构)的木房子;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他们广泛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种植粟、麻和蔬菜,他们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他们用麻(纺织麻布),他们能制造各式各样的(彩色陶器),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子)。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的差异反映了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3、(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没有掌握磨制技术,(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磨制技术。区分"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在于(工具是靠打制还是磨制而来),(磨制)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点。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炎帝)和(黄帝)领导的部落;东方最强大的部落是(蚩尤)领导的部落。炎黄激战在阪泉,炎黄与蚩尤激战在涿鹿。

2、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他贡献有: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的贡献有: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炎帝陵在(湖南),黄帝陵在(陕西)。

3、(黄帝)以后很久,(尧)担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尧)老的时候,部落首领们推举了(贤能)的(舜)任首领,(舜)后是(禹)任首领。

(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制"),禅让本质是民主推选。有才能的人任首领的制度。尧舜以禅让的办法推选贤能,是取最公道的制度。

4、大禹治水让人感动,治水的办法:挖沟开渠,疏导。品质:他临危不惧,不怕艰难困苦,以天下利益为重,为民谋利益,开拓创新,讲求方法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由(禹)建立。从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夏朝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后,标志(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夏桀)。

国家的要素:城堡,宫殿,刑法,军队,监狱。

2、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在(鸣条)(今河南封丘)大败夏桀,灭亡(夏)朝,建立(商)朝。

约(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稳定下来。

商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南抵(长江),北达(辽河)一带。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很发达。商朝统治500多年,最后一个王是(纣)王,很残暴,自焚而死。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1、商朝后期,地处泾水、渭水流域的(周)族逐渐发展起来。

约(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大败商军,灭亡(商)朝,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分封制的对象: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一共封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为诸候)。山东称为齐鲁大地与(分封制)有关。各国的国君拥戴周王为(天子)。

3、西周末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尖锐起来。(周幽王)在位时,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第6课 春秋争霸

1、(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指(前770年-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①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已出现严重危机;

②一些诸候国强大起来;

③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3、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国能够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1.地理优势:位于今天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3.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了一些诸侯国。)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晋楚军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称霸,相关的成语是(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相关的成语是(一鸣惊人),楚王野心很大,相关事件是(问鼎中原),吴王阖闾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改革内政,加强军队,成为第四个称霸者,越王勾践不怕吃苦,(卧薪尝胆),在逆境中拼搏奋斗,坚持不懈,终于成为春秋的最后一个霸主。

5、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候出"。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王权衰落,周王不能控制和指挥诸候,而强大的诸候实际上取代了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它的诸候。)

第7课 战国争雄

1、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都城分别是(临淄、郢、蓟、郑、邯郸、大梁、咸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2、战国时期,(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著名的军事家有前354年齐军"围魏救赵"的(孙膑),前260年秦"长平之战"以少胜多的(白起)。

3、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势以攻一强",史称"合纵", "合纵"的杰出人物是齐国的(苏秦);

秦国为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的联盟,于是采用了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史称"连横" ,"连横"的杰出人物是秦国的(张仪)。

第8课 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社会主要政治特点是("乱")和("变")。"乱"是指战争不断,争霸兼并战争不休止,如晋楚城濮之战,泌之战,秦赵长平之战,合纵与连横等。变是指变法,如商鞅变法等。

2、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牛鼻子上套环说明牛已经被用来干活了。

3、秦孝公为何重用商鞅进行变法?(①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都看不起秦国,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②魏军渡过黄河占领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③秦孝公即位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耻辱,于是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商鞅又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才,所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的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②重农抑商。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兴修水利。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此条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高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⑤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相互监督。

商鞅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影响: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商灭夏鸣条之战商胜

西周灭商牧野之战西周胜

晋楚(春秋时期)城濮之战晋胜

楚晋(春秋时期)邲之战楚胜

战国时期桂陵之战齐,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秦战赵,活埋40万赵军

10. 秦朝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仍定都咸阳。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以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来隶书渐流行。

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是秦的暴政:①“焚书坑儒”加强文化思想的统治,但摧残了文化,阻碍了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②赋税沉重:农民上交大部分的收获物;③兵役、徭役繁重:如修长城、阿房宫、陵墓等;④刑法严酷。⑤秦二世的更加残暴的统治。

大泽乡起义 时间、地点、领导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建立张楚政权。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反秦2、巨鹿之战, 项羽消灭秦的主力(破釜沉舟)3、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1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思想上:①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博士教弟子员。

2、政治上:①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②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开发边疆: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哪四郡,写出来)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汉武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12.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经过: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汉与西域的联系: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增多;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音乐、舞蹈和魔术传入内地。

1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南方丝绸之路:以成都为起点,经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境内,通往缅甸和印度。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徐闻)乘船出海,达到今缅甸,印度和斯里兰卡,换回那里的明珠和奇石。

1、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日本与汉朝)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欧洲与汉朝)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大秦:古罗马帝国)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2、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前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他们的体质特征:(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

在生产生活方面:(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靠猎取动物、采集维持生活,能够使用天然火); 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在生产生活方面:(山顶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能染色,能人工取火和用兽皮缝制衣服)。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的早期人类,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我们已知的原始居民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半坡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遗址)是我国北方留下的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2、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前,他们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他们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

他们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采集和渔猎在他们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最早制成(陶质)小船,

他们最早住(木头建造:卯榫和捆绑结构)的木房子;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他们广泛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种植粟、麻和蔬菜,他们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他们用麻(纺织麻布),他们能制造各式各样的(彩色陶器),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子)。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的差异反映了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3、(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没有掌握磨制技术,(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都掌握了磨制技术。区分"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根本在于(工具是靠打制还是磨制而来),(磨制)是新石器最重要的特点。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最著名的部落是(炎帝)和(黄帝)领导的部落;东方最强大的部落是(蚩尤)领导的部落。炎黄激战在阪泉,炎黄与蚩尤激战在涿鹿。

2、炎帝姓(姜),人称(神农氏),他贡献有:制作耒耜,教民耕种,发明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的贡献有: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收割,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黄炎部落是(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炎帝陵在(湖南),黄帝陵在(陕西)。

3、(黄帝)以后很久,(尧)担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尧)老的时候,部落首领们推举了(贤能)的(舜)任首领,(舜)后是(禹)任首领。

(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制"),禅让本质是民主推选。有才能的人任首领的制度。尧舜以禅让的办法推选贤能,是取最公道的制度。

4、大禹治水让人感动,治水的办法:挖沟开渠,疏导。品质:他临危不惧,不怕艰难困苦,以天下利益为重,为民谋利益,开拓创新,讲求方法等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由(禹)建立。从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夏朝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后,标志(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夏桀)。

国家的要素:城堡,宫殿,刑法,军队,监狱。

2、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在(鸣条)(今河南封丘)大败夏桀,灭亡(夏)朝,建立(商)朝。

约(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稳定下来。

商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南抵(长江),北达(辽河)一带。商朝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很发达。商朝统治500多年,最后一个王是(纣)王,很残暴,自焚而死。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1、商朝后期,地处泾水、渭水流域的(周)族逐渐发展起来。

约(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大败商军,灭亡(商)朝,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分封制的对象: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一共封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等,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为诸候)。山东称为齐鲁大地与(分封制)有关。各国的国君拥戴周王为(天子)。

3、西周末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尖锐起来。(周幽王)在位时,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第6课 春秋争霸

1、(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指(前770年-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①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已出现严重危机;

②一些诸候国强大起来;

③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3、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国能够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1.地理优势:位于今天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3.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了一些诸侯国。)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晋楚军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称霸,相关的成语是(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相关的成语是(一鸣惊人),楚王野心很大,相关事件是(问鼎中原),吴王阖闾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改革内政,加强军队,成为第四个称霸者,越王勾践不怕吃苦,(卧薪尝胆),在逆境中拼搏奋斗,坚持不懈,终于成为春秋的最后一个霸主。

5、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候出"。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王权衰落,周王不能控制和指挥诸候,而强大的诸候实际上取代了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它的诸候。)

第7课 战国争雄

1、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都城分别是(临淄、郢、蓟、郑、邯郸、大梁、咸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

2、战国时期,(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著名的军事家有前354年齐军"围魏救赵"的(孙膑),前260年秦"长平之战"以少胜多的(白起)。

3、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势以攻一强",史称"合纵", "合纵"的杰出人物是齐国的(苏秦);

秦国为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的联盟,于是采用了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史称"连横" ,"连横"的杰出人物是秦国的(张仪)。

第8课 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社会主要政治特点是("乱")和("变")。"乱"是指战争不断,争霸兼并战争不休止,如晋楚城濮之战,泌之战,秦赵长平之战,合纵与连横等。变是指变法,如商鞅变法等。

2、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牛鼻子上套环说明牛已经被用来干活了。

3、秦孝公为何重用商鞅进行变法?(①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都看不起秦国,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②魏军渡过黄河占领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③秦孝公即位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被他国鄙视是莫大的耻辱,于是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商鞅又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才,所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的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挖掉土地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②重农抑商。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兴修水利。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此条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高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⑤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相互监督。

商鞅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影响:通过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商灭夏鸣条之战商胜

西周灭商牧野之战西周胜

晋楚(春秋时期)城濮之战晋胜

楚晋(春秋时期)邲之战楚胜

战国时期桂陵之战齐,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秦战赵,活埋40万赵军

10. 秦朝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仍定都咸阳。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以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来隶书渐流行。

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是秦的暴政:①“焚书坑儒”加强文化思想的统治,但摧残了文化,阻碍了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②赋税沉重:农民上交大部分的收获物;③兵役、徭役繁重:如修长城、阿房宫、陵墓等;④刑法严酷。⑤秦二世的更加残暴的统治。

大泽乡起义 时间、地点、领导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建立张楚政权。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反秦2、巨鹿之战, 项羽消灭秦的主力(破釜沉舟)3、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1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思想上:①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博士教弟子员。

2、政治上:①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②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3、开发边疆:①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哪四郡,写出来)②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③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汉武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12.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经过: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汉与西域的联系: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增多;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音乐、舞蹈和魔术传入内地。

1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南方丝绸之路:以成都为起点,经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境内,通往缅甸和印度。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徐闻)乘船出海,达到今缅甸,印度和斯里兰卡,换回那里的明珠和奇石。

1、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日本与汉朝)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欧洲与汉朝)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大秦:古罗马帝国)


相关内容

  • 食品与健康主题学习设计
  • "食品与健康"主题学习设计 Thematic Learning Design for Food and Health 李田,马建峰*,苏翠萍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石家庄 050016) 摘要:教育理论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主题学习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 ...

  • 促进IT与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主题学习模式
  • 顾小清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常熟215500) 论著选摘 [摘要]本文描述了跨学科课程的主题学习模式.根据主题扩展的深度和广度,主题学习模式又可细分为主题课程和主题单元.在这些主题学习模式中,通过主题及其专题,引导学生对主题问题进行探索,这些探索是通过跨学科的各种学习活动来完成的.文中对主题模 ...

  •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正逐步进行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如主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文分析了主题式教学的概念,并分析了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呈现目的,最后提出 ...

  • 6-主题探究教学法
  • 主题探究教学法 一.主题探究教学法的概述 主题探究式学习是融合专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精神的一种新的学习概念.这种学习概念强调学习活动应以主题为导向,而学习主题的规划与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能切合学习者的生活情境,让学习者经由实际参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使学习者能对学习主题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以学生主动构建 ...

  • 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总结
  • 在全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州委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我校开展“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州委“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 ...

  •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再思考
  •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李竹平 摘要:作为一种基于教材编排.以单元为整体的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模式,"主题单元教学"的主题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思想主题,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主题,从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将其理解为文化主题,以保证教学在文化背景下渗透整体和整合意识. ...

  •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介绍
  •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所提出的生活德育的理念, 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本册书的重点, 现对该册教科书做出介绍.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 ...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 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篇一: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动员阶段总结 在全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州委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重大举措.我校开展"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 ...

  • 浅淡语文主题学习反思
  • 九龙中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反思 李希贵局长在"潍坊市中小学生语文主题学习启动会议"上的讲话:语文主题学习要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以前语文阅读主要靠课外时间,"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英语教学毫无疑问还要靠课外,数学教学也要靠课外,我们的孩子还能活下去吗?" ...

  • 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 语 文 主 题 学 习总 五 井 初 中 2008.12 结 本学期,我们学校有声有色的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有成效,也有不足. 现在就目前我们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按年级整合教材中的文章,做好整册规划.单元规划.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三个年级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对整册所有课文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