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探索与思考

决策参考

JUECECANKAO

新形势下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探索与思考

□王

[摘

要]

市场经济和党史工作的现状需要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文学艺术是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最佳形式。党史宣传教育的文学艺术化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文学艺术是党史宣传最好的载体。实现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要按照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改革党史机构,努力提高党史编研人员的文学艺术素质。

[关键词]山西;党史工作;重点转移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63(2007)05-0013-02

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自80年代以来,我省各级党史部门收集了大量的党史资料,编撰出大量的党史专著。特别是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成立以来,编撰出版了400余部(卷、册),约18200万字的史志书刊。这些党史书籍客观、翔实地记述了山西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建设的历史,为我省党史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资料和经验。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作用,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是摆在党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此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党史工作实现重点转移的原因

由于市场经济和党史工作所处现状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就应考虑把党史工作的重点由撰写资料型、学术型的党史书籍,转移到宣传教育上来,转移到撰写文学艺术型的党史图书、剧本上来,实现对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

(一)市场经济需要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引起某些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发挥党史宣传应有的教育作用,就应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

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能够防止淡化党的领导。市l、

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但由于市场经济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盛行,有些人看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看不到党的全部奋斗历史都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着改变和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看不到党勇于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也必然能够领导人民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有些人甚至否认党对市场经济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其中包括党史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坚定对党的事业的信心。

2、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可以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

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宏伟而艰巨,需要全体人民有一种时代精神与优良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精神。离开党的革命精神,丢掉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和人民就失去了凝聚力与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实现。为此,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党史宣传教育。通过党史宣传教育,使人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美德,用体现这些精神与传统的党史人物、党史事件来教育和激励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党史工作的现状需要实现重点转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党史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结合起来。”我们的党史研究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它既应有宣传价值,更应有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数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党史宣传,如利用影视手段再现革命斗争历程,围绕纪念活动举办党史论文研讨会、党史学术报告会和党史知识竞赛等,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党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中国意,党史研究成果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随着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一、二、三卷)、《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纪事》、《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及各市、县(市、区)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大事记述的基本完成,山西党史的重头戏已经接近尾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党史研究工作重点的转移。

应该承认,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与繁荣程度取决于该学科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党史科学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就应该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去极大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在撰写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党史专题书籍、论文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上,把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宣传教育上来,集中人力、财力撰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使党史作品真正达到以史育人、以史鉴今的目的。

13

现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工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王晖(1980-),男,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

决策参考

JUECECANKAO

二、文学艺术是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最佳形式党史宣传教育是一门行为科学,其行为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干党史内容,一方面取决于其采用的形式。毛泽东同志“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党史教育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某些侧面,使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个形式就是党史教育的文学艺术化。

(一)党史宣传教育的文学艺术化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中共党史记录的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的光辉历程,记录的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业绩,揭示的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可以说,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恢弘壮丽的诗画,如果党史内容仅限于教科书和资料书籍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感召力。党史宣传教育理应采用具体的、直观的、真实的再现历史的形式。文学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式再现社会生活,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建国初期到90年代末,我国文学艺术界曾相继推出大批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如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红日》、《皖南事变》、《漩流》、《大后方》等,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嗄》、《狼牙山五壮士》、《红色娘子军》、《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百色起义》、《四渡赤水》、《巍巍昆仑》等,电视剧《太原战役》、《夜幕下的哈尔滨》等,歌剧《江姐》、话剧《刘胡兰》等,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事实证明,运用文学艺术形式进行党史宣传教育,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起到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文学艺术是党史宣传最好的载体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认识先从感性开始,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我国历史上许多史学著作之所以广为流传,就在于其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具《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有很强的可读性。如,司马迁的

著作,又是脍炙人口的传记文学作品。古往今来,历代史学评论家也都把文字表达作为衡量著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刘知凡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认为史书不重词章,便不能广为流传。近代梁启超认为,文采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简洁”和“飞动”。“飞动”是说文章要生动感人。党史宣传教育通过小说、电影、电视、歌(舞)剧、话剧、戏剧等文学艺术形式再现党的历史,可以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情操,从而激发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感情。

三、如何实现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

实现党史工作从资料型、学术型向文学艺术型的重点转移,对于党史研究工作来讲,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涉及到方

方面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第5期

(一)要按照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改革党史机构《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知》指出: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单位的党史部门同样面临财政拨款逐渐减少的现实。党史机构改革应该按照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实际需求,对现有的党史机构进行调整,将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机构合并,增设编撰党史题材文学艺术作品的业务处室,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党史工作重点转移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协调、功能齐全、富有效率的党史机构。将党史研究主要由撰写党史资料、学术书籍转变为撰写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应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二)努力提高党史编研人员的文学艺术素质

鉴于目前我省党史编研队伍普遍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了较多的党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但距离用文学艺术的手法撰写党史题材的作品还有一定差距的现实,应通过分期举办文学艺术写作知识培训班,努力提高编研人员的文学素质,并吸收一些具有文学艺术特长的人员充实党史编研队伍,以适应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

(三)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撰写党史题材作品的几点体会真实性是党史的灵魂,是党史的价值所在;虚构性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之一。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可考虑如下写作手法:

一是真实地记述主体与借鉴文学艺术手法相结合。即撰写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主体必须真实,不虚构,不溢美,不夸张,不过度地渲染。但是,撰写文学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文学性,这就需要作品在驾驭党史主体事件的前提下,借鉴某些文学的写作方法,使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采,生动感人。

二是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撰写党史。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古人云:事本飞动而文章呆板,人将不愿看,就看亦昏昏欲睡。事本呆板而文章生动,便字字活跃纸上……。作品如果无生动的语言技巧,就无法激发读者的感情,尤其是撰写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运用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地去描写革命历史,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启迪人、教育人的目的。

三是用抒情的手法深化作品的主题。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是记叙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为人民群众建立的丰功伟绩,记叙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记叙中国共产党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为此,字里行间应该充满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应该有发人深省的赞美或意味深长的评论,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

(责任编辑:原淑玲)

14

决策参考

JUECECANKAO

新形势下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探索与思考

□王

[摘

要]

市场经济和党史工作的现状需要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文学艺术是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最佳形式。党史宣传教育的文学艺术化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文学艺术是党史宣传最好的载体。实现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要按照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改革党史机构,努力提高党史编研人员的文学艺术素质。

[关键词]山西;党史工作;重点转移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63(2007)05-0013-02

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自80年代以来,我省各级党史部门收集了大量的党史资料,编撰出大量的党史专著。特别是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成立以来,编撰出版了400余部(卷、册),约18200万字的史志书刊。这些党史书籍客观、翔实地记述了山西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建设的历史,为我省党史研究积累了丰厚的资料和经验。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作用,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是摆在党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此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党史工作实现重点转移的原因

由于市场经济和党史工作所处现状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就应考虑把党史工作的重点由撰写资料型、学术型的党史书籍,转移到宣传教育上来,转移到撰写文学艺术型的党史图书、剧本上来,实现对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

(一)市场经济需要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引起某些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发挥党史宣传应有的教育作用,就应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

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能够防止淡化党的领导。市l、

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但由于市场经济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盛行,有些人看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看不到党的全部奋斗历史都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着改变和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看不到党勇于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也必然能够领导人民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有些人甚至否认党对市场经济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其中包括党史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坚定对党的事业的信心。

2、实现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可以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

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宏伟而艰巨,需要全体人民有一种时代精神与优良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精神。离开党的革命精神,丢掉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和人民就失去了凝聚力与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实现。为此,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党史宣传教育。通过党史宣传教育,使人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美德,用体现这些精神与传统的党史人物、党史事件来教育和激励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党史工作的现状需要实现重点转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党史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结合起来。”我们的党史研究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它既应有宣传价值,更应有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数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党史宣传,如利用影视手段再现革命斗争历程,围绕纪念活动举办党史论文研讨会、党史学术报告会和党史知识竞赛等,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党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中国意,党史研究成果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随着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一、二、三卷)、《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纪事》、《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及各市、县(市、区)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大事记述的基本完成,山西党史的重头戏已经接近尾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党史研究工作重点的转移。

应该承认,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与繁荣程度取决于该学科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党史科学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就应该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去极大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在撰写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党史专题书籍、论文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上,把党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宣传教育上来,集中人力、财力撰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使党史作品真正达到以史育人、以史鉴今的目的。

13

现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工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王晖(1980-),男,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

决策参考

JUECECANKAO

二、文学艺术是实现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最佳形式党史宣传教育是一门行为科学,其行为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干党史内容,一方面取决于其采用的形式。毛泽东同志“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党史教育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某些侧面,使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个形式就是党史教育的文学艺术化。

(一)党史宣传教育的文学艺术化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中共党史记录的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的光辉历程,记录的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业绩,揭示的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可以说,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恢弘壮丽的诗画,如果党史内容仅限于教科书和资料书籍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感召力。党史宣传教育理应采用具体的、直观的、真实的再现历史的形式。文学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式再现社会生活,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建国初期到90年代末,我国文学艺术界曾相继推出大批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如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红日》、《皖南事变》、《漩流》、《大后方》等,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嗄》、《狼牙山五壮士》、《红色娘子军》、《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百色起义》、《四渡赤水》、《巍巍昆仑》等,电视剧《太原战役》、《夜幕下的哈尔滨》等,歌剧《江姐》、话剧《刘胡兰》等,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事实证明,运用文学艺术形式进行党史宣传教育,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起到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文学艺术是党史宣传最好的载体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认识先从感性开始,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我国历史上许多史学著作之所以广为流传,就在于其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具《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有很强的可读性。如,司马迁的

著作,又是脍炙人口的传记文学作品。古往今来,历代史学评论家也都把文字表达作为衡量著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刘知凡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认为史书不重词章,便不能广为流传。近代梁启超认为,文采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简洁”和“飞动”。“飞动”是说文章要生动感人。党史宣传教育通过小说、电影、电视、歌(舞)剧、话剧、戏剧等文学艺术形式再现党的历史,可以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情操,从而激发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感情。

三、如何实现党史工作重点的转移

实现党史工作从资料型、学术型向文学艺术型的重点转移,对于党史研究工作来讲,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涉及到方

方面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第5期

(一)要按照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改革党史机构《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知》指出: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单位的党史部门同样面临财政拨款逐渐减少的现实。党史机构改革应该按照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实际需求,对现有的党史机构进行调整,将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机构合并,增设编撰党史题材文学艺术作品的业务处室,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党史工作重点转移要求,科学合理、机构协调、功能齐全、富有效率的党史机构。将党史研究主要由撰写党史资料、学术书籍转变为撰写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应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二)努力提高党史编研人员的文学艺术素质

鉴于目前我省党史编研队伍普遍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了较多的党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但距离用文学艺术的手法撰写党史题材的作品还有一定差距的现实,应通过分期举办文学艺术写作知识培训班,努力提高编研人员的文学素质,并吸收一些具有文学艺术特长的人员充实党史编研队伍,以适应党史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

(三)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撰写党史题材作品的几点体会真实性是党史的灵魂,是党史的价值所在;虚构性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之一。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可考虑如下写作手法:

一是真实地记述主体与借鉴文学艺术手法相结合。即撰写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主体必须真实,不虚构,不溢美,不夸张,不过度地渲染。但是,撰写文学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文学性,这就需要作品在驾驭党史主体事件的前提下,借鉴某些文学的写作方法,使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采,生动感人。

二是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撰写党史。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古人云:事本飞动而文章呆板,人将不愿看,就看亦昏昏欲睡。事本呆板而文章生动,便字字活跃纸上……。作品如果无生动的语言技巧,就无法激发读者的感情,尤其是撰写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运用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地去描写革命历史,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启迪人、教育人的目的。

三是用抒情的手法深化作品的主题。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是记叙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为人民群众建立的丰功伟绩,记叙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记叙中国共产党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为此,字里行间应该充满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应该有发人深省的赞美或意味深长的评论,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

(责任编辑:原淑玲)

14


相关内容

  • 党史知识大讲堂2
  •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 辟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刘宝东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 ...

  • 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汲取实现四川"两个跨越"的伟大精神力量
  • [摘要]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史,也是一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史,实现四川"两个跨越"就必须了解党史,以史鉴今,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当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实现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两个跨越". ...

  • 对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4-000-02 摘 要 党员教育管理,是基层党支部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党性观念.增强党员先进性意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组织纯洁性的重要措施.它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

  • 党史心得体会一
  • 读<中国共产党党史>心得体会 天宇设计院土建工程设计党支部 胡晓荣 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已过九十载.作为一个党龄不到5年的共产党员,在光荣的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的时刻,手上又捧起了手中的党史,重温了一段光荣而又辉煌的历史,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写下自己的感悟. 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初叶,大地 ...

  • 基层党史工作意见建议3篇
  • 基层党史工作意见建议3篇 余杭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余杭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从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距今7000年-6000年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 ...

  • 揭秘长征出发地之争
  • 长期以来,人们对长征只重视胜利而忽略出发,对长征出发这段历史一直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中央红军长征从何时何地出发一直是个谜,反映在一些著作文献中的表述则很不一致.笔者通过大量查阅各类文献资料,探究人们对长征出发地问题的认识进程,比较各种说法的史实依据和局限性,力求解开谜团,揭示真相,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

  • 中国共产党党史
  •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共党史一般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 ...

  • 学习党史坚定信念1
  • 学习党史坚定信念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 ...

  • 试论党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探索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5・ 试论党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探索 王明有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河南新乡453000) 摘 要:建国以来,党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会以来关于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关键词:主要矛盾;过渡时期总路线;阶级斗争;中图分类号:K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