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本质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整理所要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1、“从做中学”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

(三)论儿童与教师

“儿童中心”思想。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训练一个人,而是促进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整理所要发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1、“从做中学”

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

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

(三)论儿童与教师

“儿童中心”思想。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训练一个人,而是促进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相关内容

  • 高等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
  • 高等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 摘要:文章从事物的本质入手,分析了教育本质,并在论述当前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若干观点的同时,对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本质:博:高 要讨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必须弄清一般教育的本质:而讨论一般教育的本质,就必须在"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 ...

  • 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意义
  • 第89卷第#期!8::9年'第9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01,.2342*+56072.34+/ 89!8::9'?+>#19&1; 理解教育本质的不同道路及意义 !王爱芬 摘要: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本质观来源于黑格尔的"本质在关系中 ...

  • 教育本质文献综述
  • 关于教育本质文献综述 摘要:对于教育本质的探讨,首先要了解历史上关于教育本质的定义.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国外各个教育家对于教育本质的看法,第二部分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有关教育本质的探讨划分了三个阶段.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关于教育本质的经典理论. 关键词: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的界定是展开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 ...

  • 对于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逻辑学分析论文
  • 对于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的逻辑学的分析 摘要:从逻辑学视角对学校体育本质与功能进行分析,指出学校体育的本质是"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身体练习性"."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与& ...

  • 远程教育的本质
  • 主题一 远程教育的本质 (一)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远程教育的特征: 2.你要学会从教与学的关系中认识远程教育本质: 3.本单是学习远程教育的基础,当你了解了远程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学习远程教育,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内容导图 1.远程教育的特征 主题一 远程教育的本质 2. 远程教 ...

  •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_杨玉琴
  • 2010年第12期 化 学 教 育#11# * 课程与教材研讨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水平的比较及启示 杨玉琴 王祖浩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上海 200062) 摘要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 科学教材是影响学生和教师对科学本质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我国现行3套高中化学必修教 ...

  • 安全发展必须三位一体
  • 安全发展必须三位一体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王继明 时间:2011-11-22 08:54 阅读: 27次 神华集团公司政治本质安全体系试点试运行工作在神东已经开展将近一年,遵照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神东在试点试运行过程中努力将政治本安体系与生产本安.经济本安体系融合在一起,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取得了初 ...

  •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 一. 技术的定义 自从人们开始对技术这个事物进行反思时,人们就开始试图给技术下一个定义.到目前为止,技术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 ⑴技术是工具或手段--即技术的工具论 把技术看作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或者手段是最直观的认识.但是这种描述作为定义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技术已经发展为一种体系.&qu ...

  • 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作者:孙绵涛康翠萍 中小学管理 1998年01期 当前对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有四种典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提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活动,提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提示教育管理规 ...

  • 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安排意见及安全宣传教育标语口号
  • 各党支部: -年是我矿抢抓机遇.创业发展的关键年.根据矿党委- 年工作会议的安排以及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整体规划,结合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现就-年的安全教育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任务要求 1.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矿区.和谐区队.和谐班组.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