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往往]读后感

浅析“抱残守缺”式女性的婚姻悲剧及其当下意义

——以《来来往往》中段莉娜为例

中篇小说《来来往往》是池莉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主人公康伟业从青少年至中年的若干段情感经历以及康伟业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历程。康伟业所生活的年代包括了文革、又恰逢中国社会由原本的封闭保守走向改革开放,中国步入市场经济,大批人下海经商,这其中便有康伟业。一个男人一生中有几段避不了的情,再加上特定的历史时期,康伟业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生命中几个重要的女人,如戴晓蕾、李大夫、段莉娜、林珠、时雨蓬。康伟业的实际人生也是从有这些女人开始的,与各位女性的感情纠葛便是作品主要展示的内容,这其中一个最为鲜活、对当下女性最有启示意义的女性形象便是康伟业的结发妻子——段莉娜。

《来来往往》涉及到当代中国人情感生活的诸多形态,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生活与命运。尽管作家池莉只是真实形象地描摹了段莉娜的生存状态和她所处的两性关系间的问题,并未能深入到“人物的隐秘心理以及非理性层次因素”(《池莉热反思》,刘川鄂),并未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透过这些浅显的形象去自觉思考其本质。段莉娜这一人物形象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当代有很多女性在婚姻生活中逐渐滑向“段式人生悲剧”,却丝毫不自知。

一、段莉娜形象分析

段莉娜的人生粗略地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婚前与婚后。而婚后尤其是康伟业发达后的那段婚姻时光是段莉娜不幸结局形成的重要

时期。

(一)婚前

小说中几乎没有女性入眼的青年康伟业最先结识了厂医李大夫,李大夫欣赏康伟业并主动与他结下友谊以姐弟相称。李大夫很是关心康伟业的感情生活,在得知康伟业感情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其进行了一番教导“小康啊,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男人没有女人,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209),并在不久后介绍康伟业认识段莉娜。二人在正式见面前互换了个人信息,“段莉娜的条件非常优越。她与康伟业同龄,是中共党员,在党的宣传部门工作;思想进步,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容貌端正,身高一米六十六;父亲是武汉军区师级干部”,可以说段莉娜的条件在七十年代是不负“优越”二字的,康伟业自觉矮人半截。李医生为二人定下见面日期并深刻的做了康伟业的思想工作。段莉娜便是这样经由李大夫出现在康伟业的人生中,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李大夫一语成谶。

二人约定见面的时间段莉娜先于康伟业到达,从远处观察康。从这一细节上可以看出段莉娜是一个愿意把握先机,掌握局面的人。

此时的段莉娜在康伟业的眼中如盛开的鲜花一般美丽,她的年轻、健康、饱满以及嫣然一笑的样子惹得康伟业不敢直视。段莉娜是大方且外向的,她主动与康伟业握手。在二人短暂的见面过程中,康伟业越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与段莉娜存在极大的差距。这次见面在康伟业看来是失败的,认为两人之间不会再有牵连。但不久之后,康伟业意外地收到了段莉娜的来信,二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交

往,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期间也约会过几次,但根本不是恋爱的状态,段莉娜表现出了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仅限于谈论革命道理,康伟业完全是被段莉娜的气势和能力所压制的。

在二人这一段交往过程中,段莉娜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家境优渥、年轻漂亮、能力较强、端庄正经,甚至还有一些强势高傲的有志青年。却没有展现出女性该有的的柔弱的一面,段莉娜不是一个激起康伟业保护欲,让他有恋爱感觉的姑娘。所以康伟业预备结束这样的“纠葛”。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逝世成为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如果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范柳元和白流苏的爱情,那么伟人的逝世便让段莉娜展示了自己女性的一面,从而直接地促成了二人的恋爱。主席的逝世使悲痛失措的段莉娜想到了康伟业,在电话里的抽泣第一次显出了女性的温柔。康伟业的安慰使段莉娜迫切地想要见见他,这次见面段莉娜表现得极为顺从乖巧和害羞。而这也是婚前的段莉娜仅有的一次“示弱”。

确立关系后的二人互见了家长,段莉娜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的态度使二人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主要原因在于康伟业经历的事情太少,太过于单纯。段莉娜更不想要与康伟业分手,并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她受不了康伟业与她争吵时的态度,她的想法只有一个:“她要战胜和征服康伟业”(220)。段莉娜在两性关系中并不是平等地对待对方,这种心态平时显示不出来。一旦当问题出现时,她想得总是如何保持自己处于强势一方的地位,如何使对方臣服于自己。这就注定了这段不平等的两性关系迟早有一天会破裂。

在众人的劝说下,二人又走到了一起。在某个极为融洽的时刻二

人进行了唯一一次愉悦的 “谈心”,康伟业问及段莉娜为什么喜欢他时,段莉娜的回答并不是康伟业所满意的。段莉娜列举了康伟业六条“优势”,每一条都是以自己为前提,每一条都有利于自己,甚至连走到街上的身高形象匹配问题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可以说段莉娜在对待与康伟业的感情问题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成熟”,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慎重选择,而不是情感冲动下本能的荷尔蒙分泌。从这个角度来说段莉娜就与传统的为爱昏了头的女性有了不同,她现实、成熟、理性,这当然与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此时的康伟业却是比较单纯的,是一种懵懂的状态,他甚至没有意识到与段莉娜在一起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好处。

段莉娜始终没有向康伟业说过情话,她用更关心康伟业事业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段莉娜动用自己的一切关系来帮助康伟业入党和提干。康伟业也感受到了“段式温暖”,一种名与利所带来的满足。段莉娜在对待康伟业时虽然不是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魅力去“征服”,但还是以其为康伟业提供的跳板得到了康伟业的感激,这种感激更是成为了其日后想要“独裁”的资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段莉娜又是一个很实在的姑娘,待康伟业真心实意,在与康伟业还只是情侣的时候便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飞升,彻底与过去那个康伟业告别。

段莉娜在与康伟业半推半就发生关系后,康伟业是急于逃避的,他意识到段莉娜并不是他理想的女人,至少从生理上不是,他似乎并不想为这次行为负责。康伟业的逃避终于是激起了段莉娜的反攻,段

莉娜首先以之前的帮助来提醒康伟业要记得他的成功离不开自己,如果仅此而已的话他们也是可以分手的,但是当他们的关系有了质的改变时,他想不负责任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然后威胁康伟业如果不给自己一个交代便会带着证据去找他的领导。段莉娜的软硬兼施、以战求和使康伟业不得不从自身事业前途和段莉娜的条件考虑,考虑的结果便是妥协。这个决定无疑为后来的婚姻发展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不久他们结婚了,然而这样的结合中爱情究竟占了多少席位是不得而知的。段莉娜在逼婚这件事上又一次显示出了自己“厉害”的一面,厉害到康伟业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段莉娜的为人还是有一定手段的,她懂得如何使自己成为有优势的一方,也懂得在“软”后如何加一剂“硬”,使对方没有回旋的余地。段莉娜同时又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正派保守的人,在男女关系上不随便,跟了谁便认定谁,忠诚度很高。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日后当二人关系破裂面临离婚时,段莉娜宁可拖着也绝不同意离婚的举动。

如果说婚前的段莉娜有强势的资本的话,那是由于她的年轻。婚后的段莉娜将强势演绎得变本加厉,这种强势令康伟业厌恶,康伟业从被动结婚到主动提出离婚。而婚后的段莉娜却连唯一的资本也没有了。

(二)婚后

他们勉强结合到了一起,康伟业以不纯粹的爱情为代价,换取了一阵短暂的相对富裕的生活。段莉娜能够在康伟业薪水微薄的情况下从身居高位父母家里为他们的小家庭“扒拉”很多物质:“大到家用

电器小到蔬菜水果”(231),使他们的生活水准并不差于其他家庭。婚后段莉娜的重心开始转移到自己的小家庭上,她源源不断地扒拉物质是她对这个小家庭的偏爱和重视表现,其中也不乏她为了掩盖“委身下嫁”康伟业的一种虚荣心理。段莉娜为小家庭带来的物质享受确立了她的绝对家庭领导权。

婚后的康伟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仰段莉娜之鼻息,物质方面他远远比不上段莉娜贡献,思想上更是没有段莉娜所具备的“高瞻远瞩的政治敏感性”(232)。段莉娜对中央文件的解读十分细致,准确地认识到了局势的变化,并严肃地提醒了康伟业,但是康伟业却不以为意,导致事业上的停滞不前。段莉娜对此深有抱怨,不断的埋怨和数落康伟业,甚至是一种鄙夷和轻视的语气。两性关系中,段莉娜又一次“出尽风头”。

然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给这个小家庭以及段莉娜本人带来的动荡都不小。段莉娜的父亲不在位了,所有的待遇和特权随之消失,这对于自小习惯了享受的段莉娜来说是很难接受的,甚至是受不了的。段莉娜在医院开药时与医生发生冲突,一怒之下又砸了医院的玻璃,被当做精神病对待,直到康伟业请有关领导出面事情才了了。段莉娜优越的出身让她从来没有吃过苦,从来没有体验过被拒绝的滋味,所以当她的生活发生改变时,她的承受能力远不如康伟业,做事缺乏考虑易冲动。也是在这个时候,康伟业听到了别人对段莉娜的评价:“看你体体面面一副干部的样子,怎么找一个大街上的泼妇?”、“这女人穿没有一个穿相,长没有一个长相,是个郊区的菜农吧?”可以看出

段莉娜婚后已经不再是当年鲜花一般的女子了,婚后的她不再关注自己的形象问题,不修边幅,随意地穿着家常衣服,随意地拢着头发,随意地趿着拖鞋,完全是家庭妇女的样子。

在与人发生冲突这件事情上,段莉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在把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后第一件事是将所有的所有推到康伟业的身上,她把怨气迁怒为康伟业的平庸、懦弱,认为康伟业不听她的话才造就了今天这一切。在小家庭遭遇“动荡”时,段莉娜没有表现出妻子应有的对丈夫的支持和理解,而是一味地指责、埋怨丈夫,不从自身找原因。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与一切反己者不共戴天的极端表现。

工作升迁希望渺茫,家庭现状令人不满,康伟业决定下海经背水一战。康伟业这一次的自作主张,彻底改变了两人在两性关系中的力量对比。曾经条件明显优于丈夫的、军队高干家庭出身的段莉娜与康伟业在家庭里的地位和关系发生了逆转。康伟业决定得到了段莉娜支持,康伟业若成功带给这个家庭和段莉娜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另一方面也看出段莉娜是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康伟业身上,而不是把生活的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她已经认同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老话,她这些年来屡遭挫折,盼望的确是由康伟业来振兴家道。自然地,康伟业离职的这晚段莉娜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贤惠模样:低眉顺眼嗓音温和,一改往日永不变的对男人近乎颐指气使的态度和居高临下的姿势。这一晚,母性与妻性同时段莉娜身上出现了,她安慰、鼓励自己的丈夫,二人终是难得的掏心掏肺地说话。康伟业终于从这个被段莉娜控制了十几年的家庭飞了出去,并很快开辟了自己的天地。

一个窝囊受气的丈夫出去了,回来的是源源不断的金钱。这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段莉娜又过回了从前优越的生活,钱袋的充实使段莉娜一扫从前的窘迫,大有扬眉吐气之势。她欣然享受着别人的羡慕和恭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甜蜜地抱怨着自己的“辛苦”。当她满足沉醉于这些物质的时候,自己的思想和在家里的地位也随之下降了很多,滋润的生活使段莉娜不知不觉中放松了对康伟业的“控制”。

事业上成功以后,康伟业便不再满足于以前的生活模式,他开始讲究个人品位,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而这却是思想传统的段莉娜无法理解的,面对康伟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段莉娜先是沉默,沉默中又渐渐有了冷漠,冷漠慢慢转变为不屑,不屑中慢慢增添了厌恶。时代在变化,康伟业在变化,不变的是段莉娜,过往在段莉娜身上烙下了太深刻的印记,再加上婚后的她把重心放在小家庭而不是自己的进步,二人的观念开始产生分歧,差距也在慢慢拉开。

康伟业的消费观引起了段莉娜的恐慌,联系到康伟业与作风有问题的贺汉儒交往甚密,联系到康伟业这些年越来越不听她的忠告,联系到康伟业在着装和谈吐方面的变化,段莉娜第一次对婚姻产生了不信任,她意识到康伟业一直以来是在用金钱来“蒙蔽她腐蚀她摆脱她”(245),她决心要恢复自己的家庭领导权,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就康伟业而言,他只是希望妻子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和自己的脚步。

段莉娜开始动用铁的手腕,妄图建立家庭新秩序,当她以一贯的

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隆重出现在康伟业面前的时候,康伟业深深地被震撼了。段莉娜从不打扮,这一天却精心打扮了一番,只是这番打扮却不伦不类,穿差戴错加上已完全走样的身材、一股扑面而来的破罐子破摔臃肿妇女气息使康伟业受到惊吓。仅仅十二年,康伟业的发妻段莉娜在家庭琐事中日渐枯萎、憔悴发黄,变得如此的糟糕。段莉娜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管不顾地批判了康伟业,甚至要开始插手康伟业的事业,这一做法自然受到了康伟业的阻止。愤怒和激动使段莉娜更加不在乎自己的体面,她拉出当年如何帮助康伟业翻身的旧账。这一刻的段莉娜在康伟业看来无疑是丑陋不堪的,不仅因为她满脸深刻的皱纹,更是因为她践踏了一个男人的自尊,二人爆发了婚后第一次大战,这次大战以康伟业的破门而出和段莉娜的猝然栽倒宣告结束,段莉娜多年来的高压政策外加凌厉攻势彻底宣告失败,这对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恋爱结婚的夫妇之间彻底撕破脸皮。

与康伟业的激烈争吵使段莉娜悲哀地意识到这个时代已不再属于她,不再属于这个四十多岁与时代脱节的女人,这个时代是男人的,是康伟业这种商海弄潮儿的。这样的情绪使段莉娜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与此同她的敏感和出口伤人使单位同事也逐渐冷淡了她。她却高傲得以为是大家对她的嫉妒,没有认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便是她自己。

段莉娜发动的这场战争给了林珠趁虚而入的机会,康伟业终是出轨了,并且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他开始萌生了离婚的念头。巧的是此时段莉娜也想出了新招:掌握经济大权榨干康伟业的钱。然而结

果是丈夫又一次的摔门而去。段莉娜彻底放弃了自己,决心把精力都集中在女儿和丈夫身上,她决心这辈子和康伟业彻底地耗上,她以为自己还有机会重新让康伟业俯首称臣。段莉娜又一次错得彻底,她没有意识到康伟业是真正厌倦了她,而非一时冲动。为此段莉娜不顾颜面地发动了一次“群众战争”,从单位领导到双方家长轮番与康伟业谈话。一个失去了青春所有的光泽的中年妇女唯一拥有的就是那个背叛她的这个丈夫。她可以为维持这段婚姻不择手段。

林珠的离开很大程度上是段莉娜宁死不离婚造成的。然而走了一个林珠又来了一个时雨蓬。这个敢拿青春换明天的二十岁女孩和康伟业发生了金钱交易。当交易结束后段莉娜才后知后觉地听到了风言风语,又是一场大闹并露出杀机。段莉娜黄着一张脸,穿着陈旧的蓝色春秋装,带着一把匕首去了康伟业故意安排的饭局。压倒段莉娜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康伟业不爱她,而是时雨蓬将她当年写给康伟业第一封信中引用的毛主席的诗演绎成了荤段子。她的青春回忆在被人践踏,她感到极度的难过和不堪。这顿恶意的饭局终是让段莉娜开始思考与康伟业分手的问题。段莉娜对过去的时代有着深厚的眷恋,不会也不能轻易抛却,而康伟业却可以轻易地否认过去的一切(实际康伟业只是修炼地可以不动声色)。

二、段莉娜的婚姻悲剧及其产生原因

(一)婚姻悲剧

段莉娜,康伟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人。从年轻时的高傲,到中年的彪悍和飞扬跋扈。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康伟业心里的地位越

来越低。只因为她永远停留在她年轻的时候,永远看不起她的丈夫。她看不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康伟业在不断的成长,而段莉娜只晓得把他打回原形。她也有她的辛酸和无奈,时代在巨变,她的男人勇立潮头,而她跟不上男人的变化。她也在用她的方式去挽留她的男人她的婚姻她的幸福,虽然结果是推得越来越远。

段莉娜的婚姻悲剧有三:

1.年轻时高傲不服输的个性使他不能正确认识与康伟业的感情,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个女性对所爱男性的爱慕之情,反而是有一种浓烈的征服欲。她始终把康伟业作为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更像是为结婚而结婚,而不是因恋爱而结婚。这些使他忽略了两性关系中另一方的感受,康伟业是否真爱她?是否纯粹地想与她结婚?

在双方感情出现矛盾时,段莉娜采用的方式不是如何平等地消解

矛盾,而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我要打败你”的姿态。在二人发生婚前性行为后,段莉娜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为自己讨说法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她采取了一种胁迫的方式,这多多少少会让男性产生抵触情绪。这也可以看出二人的恋爱是缺乏磨合的。

下海发达前的康伟业在两性较量中一直败于下风,他不得不在段

莉娜强势有力的攻击下一再妥协。这样一份原本就在非自愿不平等状态下缔结的婚姻,美好表象下埋藏的隐患暴露只是迟早的问题罢了。

2.段莉娜的另一悲剧便是特定时代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太过于

深刻,深刻到她根本无法摆脱。她怀抱着她们那代人引以为荣的“清贫”等诸多信念在一个新时代生活着。两种不同的观念必然会产生一

些碰撞,改革开放促使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开放着、变化着,当许多人开始尝试着跟上时代的步伐时段莉娜却“我自岿然不动”。康伟业便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他融入了时代的潮流中,段莉娜却不想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和丈夫的变化,反而是想着怎样把康伟业“打回原形”,重新夺回自己的权利。一个在变,一个不变,这变与不变之间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也将夫妻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当段莉娜最终悲哀地意识到时代已经不属于她的时候,时间带给她的仅是发黄的皮肤、臃肿的身材、刀刻的皱纹和一段摇摇欲坠的婚姻。

3.段莉娜的悲剧之三在于思想中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传统贞操

观和婚姻观念一只操控着段莉娜的诸多行为:从“我跟了谁便是谁的人”到“离婚,你——休——想”;从带着“证据”找领导胁迫康伟业结婚到为了不离婚一次次撒泼,甚至不顾颜面地发动周围人声讨康伟业。她明知这段婚姻只是一个空壳子,夫妻二人以长期分居,但传统的婚姻观念使她宁可守着残破不堪的婚姻,仍想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家。坚持着传统观念里家的固有意义,只是因为她害怕失去。

传统观念让女人一旦结了婚,“家”便成为一切。婚后的段莉娜

眼里心里只有她的“小家庭”,她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她的“小家庭”上,放在丈夫和女儿身上。不在乎自己的外表,一副已婚女人豁出去了的样子。不在意自己的事业,丈夫早已事业有成,自己却在机关混

着日子,把指望放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所以她不能失去婚姻, 失去婚姻意味着失去所有。

(二)原因分析

女人不仅是不幸运的承担着,有时往往也是悲剧的制造者。段莉娜婚姻悲剧产生原因有三方面:

1.社会原因

段莉娜与康伟业的相识到结合起于特定年代的特定背景下。倘若没有社会的转型,没有康伟业的“下海”,两个人都只是体制内的小干部,平凡琐碎地过完一辈子也不是全无可能的。但恰恰他们的婚姻赶上了社会的变革: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见端倪。环境是人心变质的温床。

2.表面原因

段莉娜的婚姻走到尽头,直接推动者便是第三者林珠的出现。林珠受过高等教育,是位干练精明、有的放矢、刚柔兼济、性格鲜明的白领女性形象。她的高贵与妩媚和段丽娜的人老珠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这么一个女人若即若离地暧昧着,康伟业不动心都不可能。康伟业在林珠这里弥补了十几年的遗憾和痛楚,林珠带领他体验了一种崭新的男女关系。征服林珠让康伟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加速了康伟业和段丽娜离婚的步伐。

3.根本原因

从文本来看,池莉并没有对康伟业出轨和选择离婚的行为作出谴责,反让人觉得池莉对康伟业这样的男人有一种同情和理解在内的人文关怀。所以段莉娜的悲剧应更多的从女性自身去思量。

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段莉娜自小优越的物

质条件和社会地位形成了她高傲、强势的个性。她习惯了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习惯了别人对她的言听计从。她希望康伟业做她手里的风筝,任他飞得再高再远,只要她想她就可以通过手中的线来控制他。当风筝飞得很高的时候它挣断了这根线,段莉娜失去了对康伟业的牵制,而康伟业也不甘心始终屈居于下位,他也想要逆转这种局势。形势的转变激起了段莉娜的反弹,她不服输的性格、强烈的控制欲让她有所行动。她的一次又一次过分的近乎撒泼的行为,让康伟业对她越来越失望以致厌恶。

段莉娜自小接受的教育使她极为传统、甚至于古板。这样的性格注定了恋爱中难以有激情,她不屑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允许自己出现“堕落”的行为,这一点决定了她难以取悦也不会取悦自己的丈夫。对待丈夫更像是同志般的革命友谊。这从她在康伟业面前仅有的几次温柔展现可以看出,其余时候都是以一种彪悍强势的态度对待康伟业。这样强硬高傲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不平等的两性关系。

段莉娜的婚姻悲剧产生的重要因素便是段莉娜自身在婚后的“不成长”。婚姻,往往利于男性的成长,成家是为了立业没有后顾之忧;相反婚姻却经常造成女性的停滞不前,因为女人往往把婚姻作为人生终极目标。段莉娜便是如此,段莉娜的“不成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不更新。当时代在不断进步,当丈夫的事业和生活已有一番新景象时,段莉娜却无动于衷。当丈夫想要从日常生活和消费观念上改变她时,段莉娜却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持着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而思想更是停留在过去的高度。第二,忽

视自身形象魅力。婚前的段莉娜虽不能说是多么美艳,但也称得上雅致,衣着合体,干净朴素。婚后的段莉娜却越来越有朝“黄脸婆”发展的趋势。容颜的失去是时间的必然,女人的魅力又不仅仅在于脸皮,优雅和气质是不分年龄的。时间虽不能让女人的容颜永驻,却可以让女人的魅力更加纯熟。但显然段莉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修边幅的她,不会穿衣打扮的她甚至在医院公然撒泼的她,离年轻时的雅致愈发相去甚远。成熟女性的风光和魅力在段莉娜这里几乎为零。第三,婚后失去自我。“除了康伟业,她还有谁呢?”这是段莉娜真是的内心写照。有了这样的想法的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那个你认为的唯一拥有的人身上。所以段莉娜才会想出一种又一种的方法来“耗”上康伟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段莉娜没有把自己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她没有意识到女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人。“一个人若要在内心里找到家的温暖,必须现在工作或行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第二性》),段莉娜没有把希望和温暖寄托在自己身上,而是一味地想从康伟业那里去获得。她的严重自我丧失也是其悲剧产生的重要方面。

另外,夫妻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这是两人最终决裂的原因之

一。这种沟通既有心灵也有肉体,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爱情的保鲜膜。一个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的成功商人,一个按部就班的女政工干部,这两个不在同一圈子的人更是需要沟通交流。但两个人之间难得有交流,这也使他们的思想越来越不同步。无疑在生理上男人需要的是年轻紧致的身体,但心灵上更需要一颗理解包容的情怀。肉欲可以轻易的满

足,知音却天涯难觅。林珠的出现,给了康伟业炙热的爱情,不仅仅由于林珠出众的外貌,性感的身材,更重要的是知己之心。反观段莉娜和康伟业,夫妻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而且也缺乏灵肉统一的性爱,不论是第一次的偷尝禁果还是婚后的夫妻生活都是压抑和不和谐的。

三、段莉娜形象在当下的启示

段莉娜式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我们可以把《来来往往》中段莉娜的婚姻人生作为折射当下社会和人生的一面镜子,从中分析出当下女性在婚恋观念、行为、实质以及婚姻遭遇变故时表现出的种种心态。进而得出对现代女性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一)女性要不断成长

现代女性应逃离男性的价值标准,首先做好一个“人”,其次做好一个“女人”,寻求婚姻与自我的平衡。现代女性不应再把理想寄托到男性身上,也不应把婚姻家庭作为最终的和唯一的归宿。婚姻家庭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归宿,即使是婚后女性也适应社会,完善自己,应实现自身价值。女性所扮演的“妻子”不应只是“侍奉丈夫”到失去自我,完全沦为男权文化的“附属品”。女性要与男性一起成长,做到舒婷在《致橡树》中描述的场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这要求现代女性在何时都要不断成长,更不可因为结婚而彻底停滞不前。

(二)当爱情不在

“抱残守缺”式女人的悲剧在于当婚姻已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不

能果敢放手,这是由于她们害怕婚姻的破碎会让她们一无所有,甚至会沦为他人的谈资。故而这样的女人往往会在明白与丈夫的婚姻无可挽回时,选择寻死觅活哭闹吵骂来纠缠不清。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离婚也不是一件失败的事。当下女性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经济上逐渐独立、在面对婚姻破碎时应该要较之以往的女性更加冷静、客观。“爱情是更为丰富精彩的人生的必然需求,是自我存在的理由之一而不是全部。没有它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它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理想和唯一追求”(张抗抗)。同样的,婚姻也不是唯一追求,当爱情不在婚姻不在时,新时代的女性应当明白,哭闹埋怨是没有用的,自爱自怜也是于事无补的,能做的便是果断放手,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浅析“抱残守缺”式女性的婚姻悲剧及其当下意义

——以《来来往往》中段莉娜为例

中篇小说《来来往往》是池莉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主人公康伟业从青少年至中年的若干段情感经历以及康伟业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历程。康伟业所生活的年代包括了文革、又恰逢中国社会由原本的封闭保守走向改革开放,中国步入市场经济,大批人下海经商,这其中便有康伟业。一个男人一生中有几段避不了的情,再加上特定的历史时期,康伟业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生命中几个重要的女人,如戴晓蕾、李大夫、段莉娜、林珠、时雨蓬。康伟业的实际人生也是从有这些女人开始的,与各位女性的感情纠葛便是作品主要展示的内容,这其中一个最为鲜活、对当下女性最有启示意义的女性形象便是康伟业的结发妻子——段莉娜。

《来来往往》涉及到当代中国人情感生活的诸多形态,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生活与命运。尽管作家池莉只是真实形象地描摹了段莉娜的生存状态和她所处的两性关系间的问题,并未能深入到“人物的隐秘心理以及非理性层次因素”(《池莉热反思》,刘川鄂),并未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透过这些浅显的形象去自觉思考其本质。段莉娜这一人物形象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当代有很多女性在婚姻生活中逐渐滑向“段式人生悲剧”,却丝毫不自知。

一、段莉娜形象分析

段莉娜的人生粗略地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婚前与婚后。而婚后尤其是康伟业发达后的那段婚姻时光是段莉娜不幸结局形成的重要

时期。

(一)婚前

小说中几乎没有女性入眼的青年康伟业最先结识了厂医李大夫,李大夫欣赏康伟业并主动与他结下友谊以姐弟相称。李大夫很是关心康伟业的感情生活,在得知康伟业感情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其进行了一番教导“小康啊,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男人没有女人,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209),并在不久后介绍康伟业认识段莉娜。二人在正式见面前互换了个人信息,“段莉娜的条件非常优越。她与康伟业同龄,是中共党员,在党的宣传部门工作;思想进步,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容貌端正,身高一米六十六;父亲是武汉军区师级干部”,可以说段莉娜的条件在七十年代是不负“优越”二字的,康伟业自觉矮人半截。李医生为二人定下见面日期并深刻的做了康伟业的思想工作。段莉娜便是这样经由李大夫出现在康伟业的人生中,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李大夫一语成谶。

二人约定见面的时间段莉娜先于康伟业到达,从远处观察康。从这一细节上可以看出段莉娜是一个愿意把握先机,掌握局面的人。

此时的段莉娜在康伟业的眼中如盛开的鲜花一般美丽,她的年轻、健康、饱满以及嫣然一笑的样子惹得康伟业不敢直视。段莉娜是大方且外向的,她主动与康伟业握手。在二人短暂的见面过程中,康伟业越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与段莉娜存在极大的差距。这次见面在康伟业看来是失败的,认为两人之间不会再有牵连。但不久之后,康伟业意外地收到了段莉娜的来信,二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交

往,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期间也约会过几次,但根本不是恋爱的状态,段莉娜表现出了极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仅限于谈论革命道理,康伟业完全是被段莉娜的气势和能力所压制的。

在二人这一段交往过程中,段莉娜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家境优渥、年轻漂亮、能力较强、端庄正经,甚至还有一些强势高傲的有志青年。却没有展现出女性该有的的柔弱的一面,段莉娜不是一个激起康伟业保护欲,让他有恋爱感觉的姑娘。所以康伟业预备结束这样的“纠葛”。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逝世成为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如果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范柳元和白流苏的爱情,那么伟人的逝世便让段莉娜展示了自己女性的一面,从而直接地促成了二人的恋爱。主席的逝世使悲痛失措的段莉娜想到了康伟业,在电话里的抽泣第一次显出了女性的温柔。康伟业的安慰使段莉娜迫切地想要见见他,这次见面段莉娜表现得极为顺从乖巧和害羞。而这也是婚前的段莉娜仅有的一次“示弱”。

确立关系后的二人互见了家长,段莉娜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的态度使二人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主要原因在于康伟业经历的事情太少,太过于单纯。段莉娜更不想要与康伟业分手,并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她受不了康伟业与她争吵时的态度,她的想法只有一个:“她要战胜和征服康伟业”(220)。段莉娜在两性关系中并不是平等地对待对方,这种心态平时显示不出来。一旦当问题出现时,她想得总是如何保持自己处于强势一方的地位,如何使对方臣服于自己。这就注定了这段不平等的两性关系迟早有一天会破裂。

在众人的劝说下,二人又走到了一起。在某个极为融洽的时刻二

人进行了唯一一次愉悦的 “谈心”,康伟业问及段莉娜为什么喜欢他时,段莉娜的回答并不是康伟业所满意的。段莉娜列举了康伟业六条“优势”,每一条都是以自己为前提,每一条都有利于自己,甚至连走到街上的身高形象匹配问题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可以说段莉娜在对待与康伟业的感情问题上表现出了“惊人的成熟”,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慎重选择,而不是情感冲动下本能的荷尔蒙分泌。从这个角度来说段莉娜就与传统的为爱昏了头的女性有了不同,她现实、成熟、理性,这当然与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此时的康伟业却是比较单纯的,是一种懵懂的状态,他甚至没有意识到与段莉娜在一起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好处。

段莉娜始终没有向康伟业说过情话,她用更关心康伟业事业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段莉娜动用自己的一切关系来帮助康伟业入党和提干。康伟业也感受到了“段式温暖”,一种名与利所带来的满足。段莉娜在对待康伟业时虽然不是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和魅力去“征服”,但还是以其为康伟业提供的跳板得到了康伟业的感激,这种感激更是成为了其日后想要“独裁”的资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段莉娜又是一个很实在的姑娘,待康伟业真心实意,在与康伟业还只是情侣的时候便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飞升,彻底与过去那个康伟业告别。

段莉娜在与康伟业半推半就发生关系后,康伟业是急于逃避的,他意识到段莉娜并不是他理想的女人,至少从生理上不是,他似乎并不想为这次行为负责。康伟业的逃避终于是激起了段莉娜的反攻,段

莉娜首先以之前的帮助来提醒康伟业要记得他的成功离不开自己,如果仅此而已的话他们也是可以分手的,但是当他们的关系有了质的改变时,他想不负责任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然后威胁康伟业如果不给自己一个交代便会带着证据去找他的领导。段莉娜的软硬兼施、以战求和使康伟业不得不从自身事业前途和段莉娜的条件考虑,考虑的结果便是妥协。这个决定无疑为后来的婚姻发展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不久他们结婚了,然而这样的结合中爱情究竟占了多少席位是不得而知的。段莉娜在逼婚这件事上又一次显示出了自己“厉害”的一面,厉害到康伟业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段莉娜的为人还是有一定手段的,她懂得如何使自己成为有优势的一方,也懂得在“软”后如何加一剂“硬”,使对方没有回旋的余地。段莉娜同时又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正派保守的人,在男女关系上不随便,跟了谁便认定谁,忠诚度很高。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日后当二人关系破裂面临离婚时,段莉娜宁可拖着也绝不同意离婚的举动。

如果说婚前的段莉娜有强势的资本的话,那是由于她的年轻。婚后的段莉娜将强势演绎得变本加厉,这种强势令康伟业厌恶,康伟业从被动结婚到主动提出离婚。而婚后的段莉娜却连唯一的资本也没有了。

(二)婚后

他们勉强结合到了一起,康伟业以不纯粹的爱情为代价,换取了一阵短暂的相对富裕的生活。段莉娜能够在康伟业薪水微薄的情况下从身居高位父母家里为他们的小家庭“扒拉”很多物质:“大到家用

电器小到蔬菜水果”(231),使他们的生活水准并不差于其他家庭。婚后段莉娜的重心开始转移到自己的小家庭上,她源源不断地扒拉物质是她对这个小家庭的偏爱和重视表现,其中也不乏她为了掩盖“委身下嫁”康伟业的一种虚荣心理。段莉娜为小家庭带来的物质享受确立了她的绝对家庭领导权。

婚后的康伟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仰段莉娜之鼻息,物质方面他远远比不上段莉娜贡献,思想上更是没有段莉娜所具备的“高瞻远瞩的政治敏感性”(232)。段莉娜对中央文件的解读十分细致,准确地认识到了局势的变化,并严肃地提醒了康伟业,但是康伟业却不以为意,导致事业上的停滞不前。段莉娜对此深有抱怨,不断的埋怨和数落康伟业,甚至是一种鄙夷和轻视的语气。两性关系中,段莉娜又一次“出尽风头”。

然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给这个小家庭以及段莉娜本人带来的动荡都不小。段莉娜的父亲不在位了,所有的待遇和特权随之消失,这对于自小习惯了享受的段莉娜来说是很难接受的,甚至是受不了的。段莉娜在医院开药时与医生发生冲突,一怒之下又砸了医院的玻璃,被当做精神病对待,直到康伟业请有关领导出面事情才了了。段莉娜优越的出身让她从来没有吃过苦,从来没有体验过被拒绝的滋味,所以当她的生活发生改变时,她的承受能力远不如康伟业,做事缺乏考虑易冲动。也是在这个时候,康伟业听到了别人对段莉娜的评价:“看你体体面面一副干部的样子,怎么找一个大街上的泼妇?”、“这女人穿没有一个穿相,长没有一个长相,是个郊区的菜农吧?”可以看出

段莉娜婚后已经不再是当年鲜花一般的女子了,婚后的她不再关注自己的形象问题,不修边幅,随意地穿着家常衣服,随意地拢着头发,随意地趿着拖鞋,完全是家庭妇女的样子。

在与人发生冲突这件事情上,段莉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在把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后第一件事是将所有的所有推到康伟业的身上,她把怨气迁怒为康伟业的平庸、懦弱,认为康伟业不听她的话才造就了今天这一切。在小家庭遭遇“动荡”时,段莉娜没有表现出妻子应有的对丈夫的支持和理解,而是一味地指责、埋怨丈夫,不从自身找原因。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与一切反己者不共戴天的极端表现。

工作升迁希望渺茫,家庭现状令人不满,康伟业决定下海经背水一战。康伟业这一次的自作主张,彻底改变了两人在两性关系中的力量对比。曾经条件明显优于丈夫的、军队高干家庭出身的段莉娜与康伟业在家庭里的地位和关系发生了逆转。康伟业决定得到了段莉娜支持,康伟业若成功带给这个家庭和段莉娜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另一方面也看出段莉娜是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康伟业身上,而不是把生活的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她已经认同了“男主外,女主内”的老话,她这些年来屡遭挫折,盼望的确是由康伟业来振兴家道。自然地,康伟业离职的这晚段莉娜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贤惠模样:低眉顺眼嗓音温和,一改往日永不变的对男人近乎颐指气使的态度和居高临下的姿势。这一晚,母性与妻性同时段莉娜身上出现了,她安慰、鼓励自己的丈夫,二人终是难得的掏心掏肺地说话。康伟业终于从这个被段莉娜控制了十几年的家庭飞了出去,并很快开辟了自己的天地。

一个窝囊受气的丈夫出去了,回来的是源源不断的金钱。这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段莉娜又过回了从前优越的生活,钱袋的充实使段莉娜一扫从前的窘迫,大有扬眉吐气之势。她欣然享受着别人的羡慕和恭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甜蜜地抱怨着自己的“辛苦”。当她满足沉醉于这些物质的时候,自己的思想和在家里的地位也随之下降了很多,滋润的生活使段莉娜不知不觉中放松了对康伟业的“控制”。

事业上成功以后,康伟业便不再满足于以前的生活模式,他开始讲究个人品位,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而这却是思想传统的段莉娜无法理解的,面对康伟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段莉娜先是沉默,沉默中又渐渐有了冷漠,冷漠慢慢转变为不屑,不屑中慢慢增添了厌恶。时代在变化,康伟业在变化,不变的是段莉娜,过往在段莉娜身上烙下了太深刻的印记,再加上婚后的她把重心放在小家庭而不是自己的进步,二人的观念开始产生分歧,差距也在慢慢拉开。

康伟业的消费观引起了段莉娜的恐慌,联系到康伟业与作风有问题的贺汉儒交往甚密,联系到康伟业这些年越来越不听她的忠告,联系到康伟业在着装和谈吐方面的变化,段莉娜第一次对婚姻产生了不信任,她意识到康伟业一直以来是在用金钱来“蒙蔽她腐蚀她摆脱她”(245),她决心要恢复自己的家庭领导权,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就康伟业而言,他只是希望妻子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和自己的脚步。

段莉娜开始动用铁的手腕,妄图建立家庭新秩序,当她以一贯的

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隆重出现在康伟业面前的时候,康伟业深深地被震撼了。段莉娜从不打扮,这一天却精心打扮了一番,只是这番打扮却不伦不类,穿差戴错加上已完全走样的身材、一股扑面而来的破罐子破摔臃肿妇女气息使康伟业受到惊吓。仅仅十二年,康伟业的发妻段莉娜在家庭琐事中日渐枯萎、憔悴发黄,变得如此的糟糕。段莉娜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管不顾地批判了康伟业,甚至要开始插手康伟业的事业,这一做法自然受到了康伟业的阻止。愤怒和激动使段莉娜更加不在乎自己的体面,她拉出当年如何帮助康伟业翻身的旧账。这一刻的段莉娜在康伟业看来无疑是丑陋不堪的,不仅因为她满脸深刻的皱纹,更是因为她践踏了一个男人的自尊,二人爆发了婚后第一次大战,这次大战以康伟业的破门而出和段莉娜的猝然栽倒宣告结束,段莉娜多年来的高压政策外加凌厉攻势彻底宣告失败,这对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恋爱结婚的夫妇之间彻底撕破脸皮。

与康伟业的激烈争吵使段莉娜悲哀地意识到这个时代已不再属于她,不再属于这个四十多岁与时代脱节的女人,这个时代是男人的,是康伟业这种商海弄潮儿的。这样的情绪使段莉娜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与此同她的敏感和出口伤人使单位同事也逐渐冷淡了她。她却高傲得以为是大家对她的嫉妒,没有认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便是她自己。

段莉娜发动的这场战争给了林珠趁虚而入的机会,康伟业终是出轨了,并且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他开始萌生了离婚的念头。巧的是此时段莉娜也想出了新招:掌握经济大权榨干康伟业的钱。然而结

果是丈夫又一次的摔门而去。段莉娜彻底放弃了自己,决心把精力都集中在女儿和丈夫身上,她决心这辈子和康伟业彻底地耗上,她以为自己还有机会重新让康伟业俯首称臣。段莉娜又一次错得彻底,她没有意识到康伟业是真正厌倦了她,而非一时冲动。为此段莉娜不顾颜面地发动了一次“群众战争”,从单位领导到双方家长轮番与康伟业谈话。一个失去了青春所有的光泽的中年妇女唯一拥有的就是那个背叛她的这个丈夫。她可以为维持这段婚姻不择手段。

林珠的离开很大程度上是段莉娜宁死不离婚造成的。然而走了一个林珠又来了一个时雨蓬。这个敢拿青春换明天的二十岁女孩和康伟业发生了金钱交易。当交易结束后段莉娜才后知后觉地听到了风言风语,又是一场大闹并露出杀机。段莉娜黄着一张脸,穿着陈旧的蓝色春秋装,带着一把匕首去了康伟业故意安排的饭局。压倒段莉娜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康伟业不爱她,而是时雨蓬将她当年写给康伟业第一封信中引用的毛主席的诗演绎成了荤段子。她的青春回忆在被人践踏,她感到极度的难过和不堪。这顿恶意的饭局终是让段莉娜开始思考与康伟业分手的问题。段莉娜对过去的时代有着深厚的眷恋,不会也不能轻易抛却,而康伟业却可以轻易地否认过去的一切(实际康伟业只是修炼地可以不动声色)。

二、段莉娜的婚姻悲剧及其产生原因

(一)婚姻悲剧

段莉娜,康伟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人。从年轻时的高傲,到中年的彪悍和飞扬跋扈。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康伟业心里的地位越

来越低。只因为她永远停留在她年轻的时候,永远看不起她的丈夫。她看不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康伟业在不断的成长,而段莉娜只晓得把他打回原形。她也有她的辛酸和无奈,时代在巨变,她的男人勇立潮头,而她跟不上男人的变化。她也在用她的方式去挽留她的男人她的婚姻她的幸福,虽然结果是推得越来越远。

段莉娜的婚姻悲剧有三:

1.年轻时高傲不服输的个性使他不能正确认识与康伟业的感情,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个女性对所爱男性的爱慕之情,反而是有一种浓烈的征服欲。她始终把康伟业作为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更像是为结婚而结婚,而不是因恋爱而结婚。这些使他忽略了两性关系中另一方的感受,康伟业是否真爱她?是否纯粹地想与她结婚?

在双方感情出现矛盾时,段莉娜采用的方式不是如何平等地消解

矛盾,而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我要打败你”的姿态。在二人发生婚前性行为后,段莉娜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为自己讨说法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她采取了一种胁迫的方式,这多多少少会让男性产生抵触情绪。这也可以看出二人的恋爱是缺乏磨合的。

下海发达前的康伟业在两性较量中一直败于下风,他不得不在段

莉娜强势有力的攻击下一再妥协。这样一份原本就在非自愿不平等状态下缔结的婚姻,美好表象下埋藏的隐患暴露只是迟早的问题罢了。

2.段莉娜的另一悲剧便是特定时代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太过于

深刻,深刻到她根本无法摆脱。她怀抱着她们那代人引以为荣的“清贫”等诸多信念在一个新时代生活着。两种不同的观念必然会产生一

些碰撞,改革开放促使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开放着、变化着,当许多人开始尝试着跟上时代的步伐时段莉娜却“我自岿然不动”。康伟业便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他融入了时代的潮流中,段莉娜却不想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和丈夫的变化,反而是想着怎样把康伟业“打回原形”,重新夺回自己的权利。一个在变,一个不变,这变与不变之间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也将夫妻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当段莉娜最终悲哀地意识到时代已经不属于她的时候,时间带给她的仅是发黄的皮肤、臃肿的身材、刀刻的皱纹和一段摇摇欲坠的婚姻。

3.段莉娜的悲剧之三在于思想中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传统贞操

观和婚姻观念一只操控着段莉娜的诸多行为:从“我跟了谁便是谁的人”到“离婚,你——休——想”;从带着“证据”找领导胁迫康伟业结婚到为了不离婚一次次撒泼,甚至不顾颜面地发动周围人声讨康伟业。她明知这段婚姻只是一个空壳子,夫妻二人以长期分居,但传统的婚姻观念使她宁可守着残破不堪的婚姻,仍想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家。坚持着传统观念里家的固有意义,只是因为她害怕失去。

传统观念让女人一旦结了婚,“家”便成为一切。婚后的段莉娜

眼里心里只有她的“小家庭”,她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她的“小家庭”上,放在丈夫和女儿身上。不在乎自己的外表,一副已婚女人豁出去了的样子。不在意自己的事业,丈夫早已事业有成,自己却在机关混

着日子,把指望放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所以她不能失去婚姻, 失去婚姻意味着失去所有。

(二)原因分析

女人不仅是不幸运的承担着,有时往往也是悲剧的制造者。段莉娜婚姻悲剧产生原因有三方面:

1.社会原因

段莉娜与康伟业的相识到结合起于特定年代的特定背景下。倘若没有社会的转型,没有康伟业的“下海”,两个人都只是体制内的小干部,平凡琐碎地过完一辈子也不是全无可能的。但恰恰他们的婚姻赶上了社会的变革: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见端倪。环境是人心变质的温床。

2.表面原因

段莉娜的婚姻走到尽头,直接推动者便是第三者林珠的出现。林珠受过高等教育,是位干练精明、有的放矢、刚柔兼济、性格鲜明的白领女性形象。她的高贵与妩媚和段丽娜的人老珠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这么一个女人若即若离地暧昧着,康伟业不动心都不可能。康伟业在林珠这里弥补了十几年的遗憾和痛楚,林珠带领他体验了一种崭新的男女关系。征服林珠让康伟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加速了康伟业和段丽娜离婚的步伐。

3.根本原因

从文本来看,池莉并没有对康伟业出轨和选择离婚的行为作出谴责,反让人觉得池莉对康伟业这样的男人有一种同情和理解在内的人文关怀。所以段莉娜的悲剧应更多的从女性自身去思量。

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段莉娜自小优越的物

质条件和社会地位形成了她高傲、强势的个性。她习惯了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习惯了别人对她的言听计从。她希望康伟业做她手里的风筝,任他飞得再高再远,只要她想她就可以通过手中的线来控制他。当风筝飞得很高的时候它挣断了这根线,段莉娜失去了对康伟业的牵制,而康伟业也不甘心始终屈居于下位,他也想要逆转这种局势。形势的转变激起了段莉娜的反弹,她不服输的性格、强烈的控制欲让她有所行动。她的一次又一次过分的近乎撒泼的行为,让康伟业对她越来越失望以致厌恶。

段莉娜自小接受的教育使她极为传统、甚至于古板。这样的性格注定了恋爱中难以有激情,她不屑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允许自己出现“堕落”的行为,这一点决定了她难以取悦也不会取悦自己的丈夫。对待丈夫更像是同志般的革命友谊。这从她在康伟业面前仅有的几次温柔展现可以看出,其余时候都是以一种彪悍强势的态度对待康伟业。这样强硬高傲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不平等的两性关系。

段莉娜的婚姻悲剧产生的重要因素便是段莉娜自身在婚后的“不成长”。婚姻,往往利于男性的成长,成家是为了立业没有后顾之忧;相反婚姻却经常造成女性的停滞不前,因为女人往往把婚姻作为人生终极目标。段莉娜便是如此,段莉娜的“不成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不更新。当时代在不断进步,当丈夫的事业和生活已有一番新景象时,段莉娜却无动于衷。当丈夫想要从日常生活和消费观念上改变她时,段莉娜却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持着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而思想更是停留在过去的高度。第二,忽

视自身形象魅力。婚前的段莉娜虽不能说是多么美艳,但也称得上雅致,衣着合体,干净朴素。婚后的段莉娜却越来越有朝“黄脸婆”发展的趋势。容颜的失去是时间的必然,女人的魅力又不仅仅在于脸皮,优雅和气质是不分年龄的。时间虽不能让女人的容颜永驻,却可以让女人的魅力更加纯熟。但显然段莉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修边幅的她,不会穿衣打扮的她甚至在医院公然撒泼的她,离年轻时的雅致愈发相去甚远。成熟女性的风光和魅力在段莉娜这里几乎为零。第三,婚后失去自我。“除了康伟业,她还有谁呢?”这是段莉娜真是的内心写照。有了这样的想法的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那个你认为的唯一拥有的人身上。所以段莉娜才会想出一种又一种的方法来“耗”上康伟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段莉娜没有把自己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她没有意识到女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女人。“一个人若要在内心里找到家的温暖,必须现在工作或行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第二性》),段莉娜没有把希望和温暖寄托在自己身上,而是一味地想从康伟业那里去获得。她的严重自我丧失也是其悲剧产生的重要方面。

另外,夫妻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这是两人最终决裂的原因之

一。这种沟通既有心灵也有肉体,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爱情的保鲜膜。一个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的成功商人,一个按部就班的女政工干部,这两个不在同一圈子的人更是需要沟通交流。但两个人之间难得有交流,这也使他们的思想越来越不同步。无疑在生理上男人需要的是年轻紧致的身体,但心灵上更需要一颗理解包容的情怀。肉欲可以轻易的满

足,知音却天涯难觅。林珠的出现,给了康伟业炙热的爱情,不仅仅由于林珠出众的外貌,性感的身材,更重要的是知己之心。反观段莉娜和康伟业,夫妻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而且也缺乏灵肉统一的性爱,不论是第一次的偷尝禁果还是婚后的夫妻生活都是压抑和不和谐的。

三、段莉娜形象在当下的启示

段莉娜式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我们可以把《来来往往》中段莉娜的婚姻人生作为折射当下社会和人生的一面镜子,从中分析出当下女性在婚恋观念、行为、实质以及婚姻遭遇变故时表现出的种种心态。进而得出对现代女性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一)女性要不断成长

现代女性应逃离男性的价值标准,首先做好一个“人”,其次做好一个“女人”,寻求婚姻与自我的平衡。现代女性不应再把理想寄托到男性身上,也不应把婚姻家庭作为最终的和唯一的归宿。婚姻家庭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归宿,即使是婚后女性也适应社会,完善自己,应实现自身价值。女性所扮演的“妻子”不应只是“侍奉丈夫”到失去自我,完全沦为男权文化的“附属品”。女性要与男性一起成长,做到舒婷在《致橡树》中描述的场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情的双方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携手并进。这要求现代女性在何时都要不断成长,更不可因为结婚而彻底停滞不前。

(二)当爱情不在

“抱残守缺”式女人的悲剧在于当婚姻已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时不

能果敢放手,这是由于她们害怕婚姻的破碎会让她们一无所有,甚至会沦为他人的谈资。故而这样的女人往往会在明白与丈夫的婚姻无可挽回时,选择寻死觅活哭闹吵骂来纠缠不清。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离婚也不是一件失败的事。当下女性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经济上逐渐独立、在面对婚姻破碎时应该要较之以往的女性更加冷静、客观。“爱情是更为丰富精彩的人生的必然需求,是自我存在的理由之一而不是全部。没有它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它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理想和唯一追求”(张抗抗)。同样的,婚姻也不是唯一追求,当爱情不在婚姻不在时,新时代的女性应当明白,哭闹埋怨是没有用的,自爱自怜也是于事无补的,能做的便是果断放手,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相关内容

  • [而往往狂澜]读后感
  • 而往往狂澜是由一个个小的波浪积叠而成的.一点一点地苍老,却死不了."多么妙的回答!读安妮的话,就像一个小朋友在你面前吹泡泡,那么多,那么多,每一个泡泡里又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这个小朋友面前,只有听她说,倾泻而来,来不及犹豫来不及思考,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注定是 ...

  • 扬韬对[乌合之众]的读后感
  • <乌合之众>是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的巨著,研究的是群体心理学的问题. 1. 什么是群体.具有共同意识活动的人们,构成群体.所谓群体,是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相同的意识活动.当他们的意识活动不同时,就不再是群体.群体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群体是指人们主动.自愿加入的群体,如政党.团体 ...

  •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大全(8篇)
  •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大全(8篇) [篇一:<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电脑上看到的,当时不知道什么书,以为就是很平常的书,没什么还看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不断看见关于<送你一颗子弹>的介绍,还有什么推荐的.反正是很火, ...

  • 谁的年轻时代读后感
  • 1.高中时代,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拥有得起.大学时代,爱情是日常用品,没有很寒酸. 大学校园是个舞台.每个大学生是观众也是演员.却往往在别人的故事里清醒,在自己的故事里盲目. 2.容貌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3.女生大一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刚解放要尝新鲜!女生大二时急着找男朋友 ...

  • [最忆当年初遇时]读后感
  • <最忆当年初遇时>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诉钱钟书和杨绛年少相识乃至幸福相守一生的那段被埋藏在历史风尘中的一段岁月. 最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只觉得朱云乔这位作者是无病呻吟,虚填字数却无实际内容只为谋求以量计算的稿酬,简直是要对这本书嗤之以鼻,弃之不顾了.幸而专业课内容实在枯燥乏 ...

  • 明茨伯格论管理读后感
  • 公 共 行 政 学 说 史 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姓名:武佩佩 学号:101444013 论<明茨伯格论管理>一书 摘要: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下,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在众多的管理大师中,明茨伯格独特的的管理思想是赫赫有名. 明茨伯格,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 ...

  •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SCOTT)在其名著<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后称<国家的视角>)一书中,通过对不同领域事务的实证分析,作者发现:软弱的公民社会.自上而下的国家视角以及极 ...

  • 烦恼人生读后感
  • [烦恼人生读后感]烦恼人生读后感池莉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寻常百姓的凡俗生活,呈现本真的原生状态,烦恼人生读后感.朴实流畅的语言风格,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使她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放弃 终极想象,面对琐屑的现实,以"零度感情"续写"此岸"的生存状 ...

  • 叶圣陶小白船读后感
  • 叶圣陶小白船读后感(一) 我很喜欢叶圣陶爷爷这位大作家,于是今天,我读了他写的一篇优美的童话-<小白船>. 这篇童话有很多的比喻:把草上的露珠比作仙人的衣服,把小鱼儿比作绣花针.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水上有轻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泼刺-- ...

  • 读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的读后感
  • 读 戴尔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的读后感 当我看见这本书的题目<人性的弱点>时,我就在想人性的弱点究竟是什么?于是我便带着这分好奇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的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