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我们没见过的历史画面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 记录的晚清1891―1911》李红利、赵丽莎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年3 月《小日报》 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打量我们近代历史的他者目光,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历史画面

真实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历史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我们现在的是否劣伪,而现在的是否劣伪又必然会涉及我们的现在能否与未来有效对接。对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而言,生命是否不辜负,人生是否不冤枉,是否不空幻,不虚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取决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历史、现实与他们所期盼的未来是否前后对榫、逻辑呼应、因果连线。 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因为这种真实是现实的根基,未来的保障――我们不仅要学会去听,而且要学会听见,不仅要学会去看,而且要学会看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属于视觉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听觉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看与听方面有着明显不同,前者重眼睛(看),后者重耳朵(听)。它们各自的文字起源及其最终定型为这种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本来,中国文化在看的方面与西方文化相比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似乎我们先天就更倾心于、偏向于视觉、象形、外观、画面之类的东西。无疑,视觉是我们的强项,只可惜在历史上由于种种说得出与说不出的原因,“看”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我们看得更多是局域之象、零星之象、离散之象。历史之所以呈现出一种云遮雾绕的景象,是因为我们鲜有去做祛瘴除霾的工作;我们之所以对历史的认识多有混乱、偏差,甚至颠倒,是因为勘查的工作踩点不够,样本偏少,参照匮乏。如果尽量地多踩点、多样本、多参照,兴许就更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与原貌,从而为我们的迈步定下一个更合乎历史进步逻辑的基点。 基于以上的理由,《小日报》的出版可圈可点,可歌可贺,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打量近代历史的他人目光,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历史画面。无论从文献学、历史学,还是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看,这都是一本珍贵的手绘画册。全书收集的100多幅彩图,大多来自法国的《小日报》,并且全都出自当时法国名家之手,由报社专门派往中国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的一流画家兼新闻记者亲自绘制。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有强烈的现场感,所以极具视觉冲击力,多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有重大历史时刻的立此存照,比如义和团、满洲大瘟疫、清太后与皇帝的驾崩、中国使团在巴黎、日军在满洲的残酷报复、远东事件、攻占西藏等;也有近代中国风俗、景物的有趣描绘,比如第一架飞机、兵站的娱乐、当众剪长辫、蒙古的汽车、中国楼宇、征兵入伍、甲午战争时期的上海港等。其中,有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大头像,比如慈禧、李鸿章、北京教区主教樊国良、俄国满洲司令官林涅维区将军等,我想是读者十分愿意看到的。这些绘画的时间跨度从1891年至1911年。而这几个年头又恰逢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拐点――辛亥革命前夕,所以,这些画面就尤其难能多得,显得特别有意思,很值得仔细端详,耐心品读。

尽管画册中记载的大多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悲惨事件,如暴乱、杀戮、瘟疫、饥荒、战争、酷刑,但我仍是相信,只要是真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理由忽略、遗忘。因为遗忘历史,意味着同样的悲剧就有可能会再次发生。我认为,能从悲惨事件中学到的东西绝不会比从幸福事件中学到的更少。往往是悲惨的事件更能触动内心,更能让人吸取教训,赋予我们对人类本性更为人道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让这个世界有可能向更好的方面依情转化、顺势发展。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 记录的晚清1891―1911》李红利、赵丽莎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年3 月《小日报》 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打量我们近代历史的他者目光,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历史画面

真实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历史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我们现在的是否劣伪,而现在的是否劣伪又必然会涉及我们的现在能否与未来有效对接。对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而言,生命是否不辜负,人生是否不冤枉,是否不空幻,不虚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取决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历史、现实与他们所期盼的未来是否前后对榫、逻辑呼应、因果连线。 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因为这种真实是现实的根基,未来的保障――我们不仅要学会去听,而且要学会听见,不仅要学会去看,而且要学会看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属于视觉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听觉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看与听方面有着明显不同,前者重眼睛(看),后者重耳朵(听)。它们各自的文字起源及其最终定型为这种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本来,中国文化在看的方面与西方文化相比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似乎我们先天就更倾心于、偏向于视觉、象形、外观、画面之类的东西。无疑,视觉是我们的强项,只可惜在历史上由于种种说得出与说不出的原因,“看”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我们看得更多是局域之象、零星之象、离散之象。历史之所以呈现出一种云遮雾绕的景象,是因为我们鲜有去做祛瘴除霾的工作;我们之所以对历史的认识多有混乱、偏差,甚至颠倒,是因为勘查的工作踩点不够,样本偏少,参照匮乏。如果尽量地多踩点、多样本、多参照,兴许就更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与原貌,从而为我们的迈步定下一个更合乎历史进步逻辑的基点。 基于以上的理由,《小日报》的出版可圈可点,可歌可贺,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打量近代历史的他人目光,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历史画面。无论从文献学、历史学,还是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看,这都是一本珍贵的手绘画册。全书收集的100多幅彩图,大多来自法国的《小日报》,并且全都出自当时法国名家之手,由报社专门派往中国进行现场采访报道的一流画家兼新闻记者亲自绘制。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有强烈的现场感,所以极具视觉冲击力,多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有重大历史时刻的立此存照,比如义和团、满洲大瘟疫、清太后与皇帝的驾崩、中国使团在巴黎、日军在满洲的残酷报复、远东事件、攻占西藏等;也有近代中国风俗、景物的有趣描绘,比如第一架飞机、兵站的娱乐、当众剪长辫、蒙古的汽车、中国楼宇、征兵入伍、甲午战争时期的上海港等。其中,有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大头像,比如慈禧、李鸿章、北京教区主教樊国良、俄国满洲司令官林涅维区将军等,我想是读者十分愿意看到的。这些绘画的时间跨度从1891年至1911年。而这几个年头又恰逢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拐点――辛亥革命前夕,所以,这些画面就尤其难能多得,显得特别有意思,很值得仔细端详,耐心品读。

尽管画册中记载的大多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悲惨事件,如暴乱、杀戮、瘟疫、饥荒、战争、酷刑,但我仍是相信,只要是真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理由忽略、遗忘。因为遗忘历史,意味着同样的悲剧就有可能会再次发生。我认为,能从悲惨事件中学到的东西绝不会比从幸福事件中学到的更少。往往是悲惨的事件更能触动内心,更能让人吸取教训,赋予我们对人类本性更为人道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让这个世界有可能向更好的方面依情转化、顺势发展。


相关内容

  •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 编译:沈弘 出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评委评语] 近年来,于西方所存中国影像史料中打捞碎片.集腋成裘,拼接描绘中国形象的著述并不算少数:然而能于烟波浩瀚的海量材料中直挂云帆.形成具备清晰历史脉络.严谨逻辑体系.鲜明学术观点者却并不多见.沈弘教授主持 ...

  • 对精神家园的痴迷坚守
  • 所有涌起的浪花都是一笔美丽的油彩 所有掠过耳边的涛声都是心与灵的交互吟唱 所有返回家乡的道路无不指向白石湾 随着观念艺术.前卫艺术不断涌现,美术世界变得越来越喧嚣,越来越热闹,能够坚守架上绘画这方净土的人,就似乎显得弥足珍贵.而就在这种历史潮流之中,有一群愿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纳入到当今嘈杂争论之中的艺 ...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

  • 北京故宫建筑的文化阐释
  •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8年第13期 北京故宫建筑的文化阐释 马宁1寿劲秋2 (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人类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在 ...

  • 中西方美术历史进程的特征及区别
  • 中西方美术历史进程的特征及区别 作者:王照野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1期 [摘要]中西方文化及其美术的特征差异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话题之一.由于国内比较哲学.比较诗学的兴起, 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很多观点认为中西 ...

  •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失与建议
  •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失与建议 泸溪县明德小学 李玉英 一.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 ...

  • 中国现代美术说课稿
  • 中国现代美术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现代美术>,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本课中以欣赏为主 ...

  • 沉重的历史沧桑感--郭北平油画
  • 郭北平是当代中国油画家中深得西方油画内在精髓的艺术家之一,他以极具写意精神的油画接近了东方美学的理想,并使我们在欣赏他油画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亲切从容的心境.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谱系中,郭北平作为重要的一员,为中国当代本土油画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地基.他的油画艺术既是写实的,又具有深度的抽象表现性: ...

  • 关于全景花鸟画的现代延展初探
  • 王 一 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应邀赴法国参加"法国第一届国际水墨交流会",多次应邀赴法国.瑞士.西班牙等国家从事中国画教学.多次在国内外美术馆及艺术机构举办展览并被收藏作品.作品载入<当代中国画精品选>.<西湖墨韵―现代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