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发展中国家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状况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得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联系: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

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观点: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3、强调计划性的重要性 特点:1、反“单一经济学”的倾向2、具有内向发展战略倾向3、自认为其理论是“宏大的理论”,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 第二阶段观点

1、对计划化的得失和市场的作用重新评估2、对农业的偏见得到纠正3、外向发展和对外贸易受到强调。特点:是对第一阶段的修正和反思,是新古典主义的复兴。第三阶段特点:1、在新制度主义影响下,新古典经济学把制度看成是经济机制的外生变量,是一种“无制度的”分析2、经济政策措施需要通过政治程序来进行3、深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亚当斯密复兴”研究热潮的影响4、推进了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的“寻租”理论5、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信息的不完全和高成本、市场不完善和交易成本等现象,形成了“新市场失灵”6、新的发展观得到普遍的承认和广泛的应用

哈罗德-多马模型:内容:揭示了资本形成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同时对经济能否在市场条件下稳定增长的提出质疑。动态的观点说,一个时期储蓄转化为资本即新资本形成是下一时期产出增长的源泉,而产出增长又成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理论准备:C+S=Y=C+I I=S 前提假设: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产出增加比例与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比例相同。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储蓄率不变:St = s·Yt-1 ,St/ Yt-1= s = 常数3、不存在资本折旧。这一假设的含义是每年的新增投资都转变为资本存量的增加,既有:It =Δ Kt 基本方程式:g= s/k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表达式: 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2、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性。通过调节资本劳动比例来改变资本产出比例3、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要素因价格变化而彼此替代) 4、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但却是外生给定的。进一步说,索罗模型没有对技术进步作出具体说明。对索罗模型进行发展和改造,正是80年代中期以后新经济增长理论探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学机制的理论根源。 观点: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技术进步

库兹涅茨倒U曲线:原因:贫穷国家的二元经济显著;增长目标的转变;民主化进程

经济增长理论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前提、起飞、成熟、大规模高消费时代、追求生活质量

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1、科学思想条件2、社会条件(社会信念体系、企业家精神)3、政治条件(统一的国家、强有力的政府)4、经济条件(1、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必须扩大储蓄,提高资本投资率,使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10% 2、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3、要有必要的制度变革。)

资本一般指物质资本,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所强调的资本是指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的属性:(1)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2)代表本期生产能力,也代表未来生产能力(3)具有耐用性。有磨损和折旧问题。

恶性循环理论:观点: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内容:1、反映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2、反映需求反面的恶性循环。分析: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一方面,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储蓄,也缺少投资引诱足以消化储蓄。 政策含义:1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纳克斯的观点是扩大投资2而且要同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使经济增长率迅速达到一个临界值,冲出恶性循环泥潭,走上工业化轨道 缺点:1把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一是含有绝对意义的储蓄水平,另外是含有相对意义的储蓄比率2认为请过缺乏储蓄能力的观点不符合事实3分析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不高的成因时过于片面4关于投资引诱不足的说法也有片面性5无视利用外资的可能性

资本来源的一般公式: 资本形成的来源:储蓄(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 国内储蓄:(1)私人储蓄,包括家庭储蓄和公司储蓄;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贷给企业或政府(2)政府储蓄,包括财政盈余及“强迫储蓄”(即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取得的资源)。 国外流入资金:(1)国际机构的长期贷款(2)外国政府的官方发展援助(3)外国私人投资(4)外国商业银行的中期或短期贷款(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或短期贷款

国民储蓄:(一)家庭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家庭储蓄的动机:预防动机、养老动机、遗赠动机、投资动机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家庭规模、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通货膨胀(二)公司储蓄:公司储蓄来自公司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未分配利润,这部分利润可以转化为投资。原因:外部资金成本高、股票筹资困难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

人口过渡理论: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结果人口稳定或相当缓慢的增长。第二阶段,公共卫生条件改善,食物结构改进,收入水平提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第三阶段,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不再愿多生子女,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减低。

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居高不下原因:1首先由于教育落后,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少,减少了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妇女就业机会少,从而减少了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2子女很小就可以做工帮助家庭增加收入,而社会保险制度不普及,人们为老年生活得到保证,不得不“养儿防老” ,因此子女所带来的预期收益较高。3发展中国家城市生育率和农村生育率存在很大差异。

失业类型:1、公开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2、非公开失业:1)就业不足2)形式上在劳动,但实际上未得其用(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的失业,过早的退休)3)健康受损者4)非生产性的劳动者。 教育的重要性:1教育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增加对新工作机会的适应性和在工作中发挥专门才能的可能性,即“知识效应”。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纪律性,加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即“非知识效应”。2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3妇女受教育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人口控制。妇女的劳动报酬增加,同时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上升,会降低生育率。 人力投资包含:智力投资和体力投资

个人教育投资成本:显性成本:也叫做直接成本,包括一个家庭对子女完成最终教育的全部实际货币支出,如学费、书费与交通食宿等开支。隐性成本:也叫做机会成本。指学生在上学期间放弃的收入,如果不上学而参加生产活动,本来可以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2社会不平等加剧(与发展水平、战争、贫富、性别、社会歧视等联系;在发展中国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3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4智力外流

刘易斯模型:前提条件:1、发展中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2、劳动的无限供给3、城市的工资水平不变。内容:1、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1)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传统部门,即农业部门;2)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高的现代部门,即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劳动力资源。2、劳动的无限供给 原因:1、传统部门的多余劳动力数量巨大2、现代部门工资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农业中缺乏资本投入,而人口增长迅速,因而农业中剩余劳动规模巨大。这样,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导致农业人均收入水平也很低,一般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

刘易斯模型的意义:刘易斯模型是发展经济学中第一个二元经济和人口流动模型,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经典1、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比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更切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析,开辟了结构主义思路。2、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农业部门也就是农村部门,工业部门也就是城市部门,把劳动力职业转换与人口空间迁移看作是同步进行的同一个过程。3、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第一个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特点。早期发展经济学文献无一不把刘易斯模型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之一。

刘易斯模型的缺陷:1、资本-劳动比例始终不变与现实不符。实际情况是随着工业部门的发展,资本家会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技术,结果是产量和利润都大大增加,而就业却没有增加。2、 Lewis认为,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要城市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多的劳动力到城市找工作,结果城市的工资水平会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重新回到原来的工资水平。但是,事实上,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工资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上涨。3、Lewis模型假定农村存在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Lewis没有估计到两部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城市失业问题,更没意识到城市现代部门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又创造着大量城市失业。4、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0的问题。剩余劳动力并不是以人为单位的。5、过分强调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忽视农业发展。农业中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零而小于他们获得的平均收入,按照Lewis的模型,这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现代部门工作。但是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如果农业部门维持落后状态→农业总产出的减少→提供给工业的粮食也相应减少→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也跟着上涨→利润下降→工业扩张就会减速甚至可能停止。6、假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者会永久居住在城市,职业和身份转换一致。其实在发展中国家,至少在中国,这种转换是分离的。7、最大的缺点是暗含假定农村劳动者在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其实,转移的劳动力大都是年轻和素质较高的人。

拉尼斯-费模式:特色:1、直接由刘易斯模型中发展而来的2、清楚揭示了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3、突出了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拉尼斯-费模式的基本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2在他们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前,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被假定不变,并且始终等于平均产出;3把不变的平均收入水平叫做不变制度工资,因为在有农业剩余劳动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

拉尼斯-费模式的意义1农业对经济发展不仅为工业部门的扩张输送所需的廉价劳动力,而且还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需的农业剩余2模式把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看成是工业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源泉,论证了创新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3模式的缺陷:假定农业部门存在着剩余劳动,而城市则充分就业,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4假定在剩余农业劳动被吸收磬尽之前,农业收入不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这也是一个不合理的假定。在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将肯定相应增加。5拉尼斯—费模型假定转移的劳动力与留守劳动力是同质的,这一点是特别不真实的。 托达罗模式:内容:1、一个农业劳动者是否迁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城市的失业状况。2、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农民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还必须考虑城市就业状况。3、在他作出迁移决策时,该劳动者必须在一定时期内遭受失业风险和获得高收入之间进行权衡。观点:1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思考。2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3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4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评价:模型的优点:1假定发展中国家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的失业2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是上升的3就业概率与预期的使用4强调农业部门的发展。 缺陷:1找不到工作宁愿在城市闲置2找工作与抽彩票等同不符合现实3忽视城市非正规部门,缺乏现实性4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是不可想象的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产品贡献 原料、粮食。满足非农业部门的原料需求和粮食需求(二)市场贡献 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的增加,扩大了非农业部门的销售市场,促进了非农业部门的增长和繁荣。(三)资本贡献 农业部门要从非农业部门中购买工业品,从农业剩余中减去农业部门购买的工业品数额即得到净农业剩余,此即农业部门的资本贡献。(四)外汇贡献(创汇能力 节省外汇)

传统农业依旧存在原因:1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2尽管有适宜的替代技术可以使用,但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对这些技术缺乏了解3即使知道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又是适宜的,但采用新技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4农民由于贫困无力采用新技术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往往限制了新技术所需物资的供给,使新技术难以为农民所采用6发展中国家僵化的不平等社会政治体制是传统农业技术难以进步的又一重大障碍 农业技术进步路径:一是以代替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土地集约型技术) 二是以代替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土地节约型技术)绿色革命:以种子改良为中心,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 特点:1绿色革命的技术是中性的,即无论用于大农场或小农户,新型高产良种都可以获得相等的效益 2随着高产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化肥的使用量也迅速增加,表明绿色革命采用高产良种的化肥效应很高 经济利益:1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2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缓和了劳动力盲目流动和失业问题,减轻了人口压力3对低收入阶层很有利4绿色革命缩小了粮食的供需缺口,降低了粮食价格,从而也缓和了通货膨胀 技术进步五种现象: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新的技术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没有技术进步的世界,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时,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总产出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资本的生产率(Y/K)递减。2在规模收益递减时,在劳动、土地和技术知识等不变的绝对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的投资最终会用完所有的投资机会,之后的投资将不会再增加经济产出的总量,因而经济增长将会停止。3当今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被归因于技术进步。

哈罗德-多马该模型主要为了探究经济怎样才能稳定的增长。其结果揭示了资本形成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同时对经济能否在市场条件下稳定增长的提出质疑。 优点:1. 在现代经济增长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经济动荡和周期性发展原因。2.发展了凯恩斯理论,把时间因素引入凯恩斯理论中,并且用“比率分析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国民收入水平、储蓄和投资水平),从而将其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3 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并成为指导经济计划和政策制定的有效手段。局限:1、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于资本积累。2、储蓄等于投资的假设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3、没有讨论技术进步的效应。4、该模型所设计的增长途径处于“刃锋”状态,因为稳定的经济增长难以实现。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中小学大学教育:课本知识不能适应职场需求;教育全盘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则是不恰当的;2社会不平等加剧:与发展水平、战争、贫富、性别、社会歧视等联系;在发展中国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3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不到4智力外流:指高技能者的迁移,在一国接受教育和训练而在另一国居住和工作。

刘易斯模型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其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把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使整个社会生产力上升,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二元经济结构改造的必由之路。刘易斯把资本积累看成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在这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因素。优点1、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比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更切合发展中国家实际,开辟了结构主义思路。2、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3、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第一个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特点。缺陷1、资本-劳动比例始终不变与现实不符。2.Lewis认为,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要城市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过的劳动力到城市找工作,结果城市的工资水平会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重新回到原来的工资水平。3、Lewis模型假定农村存在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 Lewis没有估计到两部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城市失业问题,更没意识到城市现代部门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又创造着大量城市失业。4、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0的问题。。5、过分强调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忽视农业发展。6、假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者会永久居住在城市,职业和身份转换一致。7、最大的缺点是暗含假定农村劳动者在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同质的,无差别 托达罗模型观点 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思考。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进步之处假定发展中国家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的失业;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是上升的;就业概率与预期的使用;强调农业部门的发展;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是不可想象的;找不到工作宁愿在城市闲置;找工作与抽彩票等同不符合现实;忽视城市非正规部门,缺乏现实性;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产品贡献 满足非农业部门的原料需求和粮食需求市场贡献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的增加,扩大了非农业部门的销售市场,促进了非农业部门的增长和繁荣。资本贡献指农业剩余的净流出。外汇贡献 农业部门一方面凭借增产可以出口的产品换回的外汇,一方面通过增产可以替代原来必须进口的产品节省外汇农业的技术进步困难的原因1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2尽管有适宜的替代技术可以使用,但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对这些技术缺乏了解;3即使知道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又是适宜的,但采用新技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4农民由于贫困无力采用新技术;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往往限制了新技术所需物资的供给,使新技术难以为农民所采用;6发展中国家僵化的不平等社会政治体制是传统农业技术难以进步的又一重大障碍;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五种现象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没有技术进步的世界,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时,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总产出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资本的生产率(Y/K)递减。在规模收益递减时,在劳动、土地和技术知识等不变的绝对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的投资最终会用完所有的投资机会,之后的投资将不会再增加经济产出的总量,因而经济增长将会停止。当今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被归因于技术进步。技术选择与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进步发展战略时,其技术选择不仅要充分主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就业压力,而且还要遵循技术进步的规律,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力争成功跨越那些可以跨越的技术发展阶段。这样才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状况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得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联系: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

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观点: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3、强调计划性的重要性 特点:1、反“单一经济学”的倾向2、具有内向发展战略倾向3、自认为其理论是“宏大的理论”,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 第二阶段观点

1、对计划化的得失和市场的作用重新评估2、对农业的偏见得到纠正3、外向发展和对外贸易受到强调。特点:是对第一阶段的修正和反思,是新古典主义的复兴。第三阶段特点:1、在新制度主义影响下,新古典经济学把制度看成是经济机制的外生变量,是一种“无制度的”分析2、经济政策措施需要通过政治程序来进行3、深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亚当斯密复兴”研究热潮的影响4、推进了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的“寻租”理论5、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信息的不完全和高成本、市场不完善和交易成本等现象,形成了“新市场失灵”6、新的发展观得到普遍的承认和广泛的应用

哈罗德-多马模型:内容:揭示了资本形成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同时对经济能否在市场条件下稳定增长的提出质疑。动态的观点说,一个时期储蓄转化为资本即新资本形成是下一时期产出增长的源泉,而产出增长又成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理论准备:C+S=Y=C+I I=S 前提假设: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产出增加比例与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比例相同。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储蓄率不变:St = s·Yt-1 ,St/ Yt-1= s = 常数3、不存在资本折旧。这一假设的含义是每年的新增投资都转变为资本存量的增加,既有:It =Δ Kt 基本方程式:g= s/k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表达式: 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2、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性。通过调节资本劳动比例来改变资本产出比例3、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要素因价格变化而彼此替代) 4、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但却是外生给定的。进一步说,索罗模型没有对技术进步作出具体说明。对索罗模型进行发展和改造,正是80年代中期以后新经济增长理论探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学机制的理论根源。 观点: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技术进步

库兹涅茨倒U曲线:原因:贫穷国家的二元经济显著;增长目标的转变;民主化进程

经济增长理论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前提、起飞、成熟、大规模高消费时代、追求生活质量

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1、科学思想条件2、社会条件(社会信念体系、企业家精神)3、政治条件(统一的国家、强有力的政府)4、经济条件(1、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必须扩大储蓄,提高资本投资率,使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10% 2、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3、要有必要的制度变革。)

资本一般指物质资本,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所强调的资本是指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的属性:(1)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2)代表本期生产能力,也代表未来生产能力(3)具有耐用性。有磨损和折旧问题。

恶性循环理论:观点: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内容:1、反映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2、反映需求反面的恶性循环。分析: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一方面,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储蓄,也缺少投资引诱足以消化储蓄。 政策含义:1走出这样的恶性循环,纳克斯的观点是扩大投资2而且要同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使经济增长率迅速达到一个临界值,冲出恶性循环泥潭,走上工业化轨道 缺点:1把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一是含有绝对意义的储蓄水平,另外是含有相对意义的储蓄比率2认为请过缺乏储蓄能力的观点不符合事实3分析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不高的成因时过于片面4关于投资引诱不足的说法也有片面性5无视利用外资的可能性

资本来源的一般公式: 资本形成的来源:储蓄(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 国内储蓄:(1)私人储蓄,包括家庭储蓄和公司储蓄;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贷给企业或政府(2)政府储蓄,包括财政盈余及“强迫储蓄”(即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取得的资源)。 国外流入资金:(1)国际机构的长期贷款(2)外国政府的官方发展援助(3)外国私人投资(4)外国商业银行的中期或短期贷款(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或短期贷款

国民储蓄:(一)家庭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家庭储蓄的动机:预防动机、养老动机、遗赠动机、投资动机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家庭规模、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通货膨胀(二)公司储蓄:公司储蓄来自公司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未分配利润,这部分利润可以转化为投资。原因:外部资金成本高、股票筹资困难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

人口过渡理论: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结果人口稳定或相当缓慢的增长。第二阶段,公共卫生条件改善,食物结构改进,收入水平提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第三阶段,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不再愿多生子女,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减低。

发展中国家生育率居高不下原因:1首先由于教育落后,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少,减少了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妇女就业机会少,从而减少了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2子女很小就可以做工帮助家庭增加收入,而社会保险制度不普及,人们为老年生活得到保证,不得不“养儿防老” ,因此子女所带来的预期收益较高。3发展中国家城市生育率和农村生育率存在很大差异。

失业类型:1、公开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2、非公开失业:1)就业不足2)形式上在劳动,但实际上未得其用(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的失业,过早的退休)3)健康受损者4)非生产性的劳动者。 教育的重要性:1教育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增加对新工作机会的适应性和在工作中发挥专门才能的可能性,即“知识效应”。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不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纪律性,加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即“非知识效应”。2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3妇女受教育后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有利于人口控制。妇女的劳动报酬增加,同时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上升,会降低生育率。 人力投资包含:智力投资和体力投资

个人教育投资成本:显性成本:也叫做直接成本,包括一个家庭对子女完成最终教育的全部实际货币支出,如学费、书费与交通食宿等开支。隐性成本:也叫做机会成本。指学生在上学期间放弃的收入,如果不上学而参加生产活动,本来可以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2社会不平等加剧(与发展水平、战争、贫富、性别、社会歧视等联系;在发展中国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3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4智力外流

刘易斯模型:前提条件:1、发展中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2、劳动的无限供给3、城市的工资水平不变。内容:1、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1)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传统部门,即农业部门;2)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高的现代部门,即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劳动力资源。2、劳动的无限供给 原因:1、传统部门的多余劳动力数量巨大2、现代部门工资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农业中缺乏资本投入,而人口增长迅速,因而农业中剩余劳动规模巨大。这样,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导致农业人均收入水平也很低,一般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

刘易斯模型的意义:刘易斯模型是发展经济学中第一个二元经济和人口流动模型,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经典1、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比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更切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析,开辟了结构主义思路。2、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农业部门也就是农村部门,工业部门也就是城市部门,把劳动力职业转换与人口空间迁移看作是同步进行的同一个过程。3、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第一个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特点。早期发展经济学文献无一不把刘易斯模型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之一。

刘易斯模型的缺陷:1、资本-劳动比例始终不变与现实不符。实际情况是随着工业部门的发展,资本家会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技术,结果是产量和利润都大大增加,而就业却没有增加。2、 Lewis认为,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要城市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多的劳动力到城市找工作,结果城市的工资水平会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重新回到原来的工资水平。但是,事实上,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工资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上涨。3、Lewis模型假定农村存在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Lewis没有估计到两部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城市失业问题,更没意识到城市现代部门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又创造着大量城市失业。4、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0的问题。剩余劳动力并不是以人为单位的。5、过分强调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忽视农业发展。农业中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零而小于他们获得的平均收入,按照Lewis的模型,这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现代部门工作。但是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如果农业部门维持落后状态→农业总产出的减少→提供给工业的粮食也相应减少→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也跟着上涨→利润下降→工业扩张就会减速甚至可能停止。6、假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者会永久居住在城市,职业和身份转换一致。其实在发展中国家,至少在中国,这种转换是分离的。7、最大的缺点是暗含假定农村劳动者在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其实,转移的劳动力大都是年轻和素质较高的人。

拉尼斯-费模式:特色:1、直接由刘易斯模型中发展而来的2、清楚揭示了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3、突出了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拉尼斯-费模式的基本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2在他们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前,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被假定不变,并且始终等于平均产出;3把不变的平均收入水平叫做不变制度工资,因为在有农业剩余劳动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

拉尼斯-费模式的意义1农业对经济发展不仅为工业部门的扩张输送所需的廉价劳动力,而且还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需的农业剩余2模式把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看成是工业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源泉,论证了创新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3模式的缺陷:假定农业部门存在着剩余劳动,而城市则充分就业,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4假定在剩余农业劳动被吸收磬尽之前,农业收入不会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这也是一个不合理的假定。在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将肯定相应增加。5拉尼斯—费模型假定转移的劳动力与留守劳动力是同质的,这一点是特别不真实的。 托达罗模式:内容:1、一个农业劳动者是否迁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城市的失业状况。2、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农民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还必须考虑城市就业状况。3、在他作出迁移决策时,该劳动者必须在一定时期内遭受失业风险和获得高收入之间进行权衡。观点:1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思考。2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3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4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评价:模型的优点:1假定发展中国家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的失业2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是上升的3就业概率与预期的使用4强调农业部门的发展。 缺陷:1找不到工作宁愿在城市闲置2找工作与抽彩票等同不符合现实3忽视城市非正规部门,缺乏现实性4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是不可想象的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产品贡献 原料、粮食。满足非农业部门的原料需求和粮食需求(二)市场贡献 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的增加,扩大了非农业部门的销售市场,促进了非农业部门的增长和繁荣。(三)资本贡献 农业部门要从非农业部门中购买工业品,从农业剩余中减去农业部门购买的工业品数额即得到净农业剩余,此即农业部门的资本贡献。(四)外汇贡献(创汇能力 节省外汇)

传统农业依旧存在原因:1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2尽管有适宜的替代技术可以使用,但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对这些技术缺乏了解3即使知道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又是适宜的,但采用新技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4农民由于贫困无力采用新技术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往往限制了新技术所需物资的供给,使新技术难以为农民所采用6发展中国家僵化的不平等社会政治体制是传统农业技术难以进步的又一重大障碍 农业技术进步路径:一是以代替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土地集约型技术) 二是以代替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土地节约型技术)绿色革命:以种子改良为中心,大规模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 特点:1绿色革命的技术是中性的,即无论用于大农场或小农户,新型高产良种都可以获得相等的效益 2随着高产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化肥的使用量也迅速增加,表明绿色革命采用高产良种的化肥效应很高 经济利益:1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2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缓和了劳动力盲目流动和失业问题,减轻了人口压力3对低收入阶层很有利4绿色革命缩小了粮食的供需缺口,降低了粮食价格,从而也缓和了通货膨胀 技术进步五种现象: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新的技术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没有技术进步的世界,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时,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总产出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资本的生产率(Y/K)递减。2在规模收益递减时,在劳动、土地和技术知识等不变的绝对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的投资最终会用完所有的投资机会,之后的投资将不会再增加经济产出的总量,因而经济增长将会停止。3当今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被归因于技术进步。

哈罗德-多马该模型主要为了探究经济怎样才能稳定的增长。其结果揭示了资本形成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同时对经济能否在市场条件下稳定增长的提出质疑。 优点:1. 在现代经济增长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经济动荡和周期性发展原因。2.发展了凯恩斯理论,把时间因素引入凯恩斯理论中,并且用“比率分析法”(增长率、储蓄率)代替了凯恩斯的“水平分析法”(国民收入水平、储蓄和投资水平),从而将其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3 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并成为指导经济计划和政策制定的有效手段。局限:1、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于资本积累。2、储蓄等于投资的假设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3、没有讨论技术进步的效应。4、该模型所设计的增长途径处于“刃锋”状态,因为稳定的经济增长难以实现。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中小学大学教育:课本知识不能适应职场需求;教育全盘照搬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则是不恰当的;2社会不平等加剧:与发展水平、战争、贫富、性别、社会歧视等联系;在发展中国家,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3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不到4智力外流:指高技能者的迁移,在一国接受教育和训练而在另一国居住和工作。

刘易斯模型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其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把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使整个社会生产力上升,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二元经济结构改造的必由之路。刘易斯把资本积累看成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在这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因素。优点1、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比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更切合发展中国家实际,开辟了结构主义思路。2、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3、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第一个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特点。缺陷1、资本-劳动比例始终不变与现实不符。2.Lewis认为,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要城市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过的劳动力到城市找工作,结果城市的工资水平会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重新回到原来的工资水平。3、Lewis模型假定农村存在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 Lewis没有估计到两部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城市失业问题,更没意识到城市现代部门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又创造着大量城市失业。4、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0的问题。。5、过分强调现代工业部门扩张,而忽视农业发展。6、假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者会永久居住在城市,职业和身份转换一致。7、最大的缺点是暗含假定农村劳动者在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同质的,无差别 托达罗模型观点 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思考。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进步之处假定发展中国家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却有大量的失业;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是上升的;就业概率与预期的使用;强调农业部门的发展;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农村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是不可想象的;找不到工作宁愿在城市闲置;找工作与抽彩票等同不符合现实;忽视城市非正规部门,缺乏现实性;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产品贡献 满足非农业部门的原料需求和粮食需求市场贡献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的增加,扩大了非农业部门的销售市场,促进了非农业部门的增长和繁荣。资本贡献指农业剩余的净流出。外汇贡献 农业部门一方面凭借增产可以出口的产品换回的外汇,一方面通过增产可以替代原来必须进口的产品节省外汇农业的技术进步困难的原因1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2尽管有适宜的替代技术可以使用,但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对这些技术缺乏了解;3即使知道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又是适宜的,但采用新技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4农民由于贫困无力采用新技术;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往往限制了新技术所需物资的供给,使新技术难以为农民所采用;6发展中国家僵化的不平等社会政治体制是传统农业技术难以进步的又一重大障碍;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量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投入。五种现象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没有技术进步的世界,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时,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总产出会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资本的生产率(Y/K)递减。在规模收益递减时,在劳动、土地和技术知识等不变的绝对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的投资最终会用完所有的投资机会,之后的投资将不会再增加经济产出的总量,因而经济增长将会停止。当今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被归因于技术进步。技术选择与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进步发展战略时,其技术选择不仅要充分主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就业压力,而且还要遵循技术进步的规律,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力争成功跨越那些可以跨越的技术发展阶段。这样才有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关内容

  •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反思
  •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反思 反思一: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反思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初一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是很会,但课堂气氛很活跃,如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应该会有较好的复习效果.于是我在这两个星期的复习中,首先说明考试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我采用了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 ...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1-1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若考前收集到最新考研真题,我们将免费邮件发送给购买资料的考生,若考生自己购买到的话,本店以市场价格报销购买真题的费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 2-12014年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包含专业课复习计划和 ...

  • 期末升旗仪式讲话4篇
  • 同学们: 为端正考试风气,严肃考试纪律,学校对上周考试违纪和作弊的学生进行严厉的处理:(1)当场考试科目的期终成绩为0分,并不得参加本学年的正常补考:(2)学校警告处分:(3)本学期操行等第降级. 本周开始,我校将进行期终的分散和集中考试.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重申有关考试纪律和考试中的注意点: (1)

  • 期末考试动员大会讲话
  • 期末考试动员大会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元旦刚过,期末又要来临了,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更好地督促同学进行期末复习,今天我们特在此进行一次期末动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不久之后的期末考试敲响警钟. 期末考试的日期已经确定:本月21.21,23日三天,今天是5日,距期末考试也仅有半个月时间了!这次 ...

  •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动员大会发言稿
  • 老师们.同学们: 元旦刚过,期末又要来临了,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更好地督促同学进行期末复习,今天我们特在此进行一次期末动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不久之后的期末考试敲响警钟. 期末考试的日期已经确定:本月21.21,23日三天,今天是5日,距期末考试也仅有半个月时间了!这次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又有

  • 六月份国旗下讲话稿:期末考试前的几点建议
  • 同学们: 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很想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很希望自己能以比较优异的成绩向自己和家长汇报.那怎样才能达到我们自己预期的目标呢?在这里我想向全体同学提几点建议. 1.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产生紧张心理,过度的紧张会起到反作用. 2.掌握好复 ...

  • 期末复习国旗下讲话稿
  • 同学们: 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很想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很希望自己能以比较优异的成绩向自己和家长汇报.那怎样才能达到我们自己预期的目标呢?在这里我想向全体同学提几点建议. 1.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随着考试时间的接近,有的同学难免会产生一些紧张心理,过度 ...

  • 关于期末考试国旗下的讲话
  • 上星期的"六一"节,同学们过得快乐吗?度过了快乐的六一,期末又来临了.期末测试是对我们一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展示,从今天起,同学们又要陆续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了.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学期的学习都要扎扎实实,不能做夹生饭,这样以后的学 ...

  • 期末考试动员寄语
  •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作用除了对同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之外,就是通过考试让教师了解同学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措施的调整,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全面的客观的依据.因此,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确保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

  • 学习动员发言稿2篇
  • 春风和煦满校园,我们又开始了新学期生活.新学期如同刚刚翻开的一本新书,散发着油墨的清香,那整洁的封面上,写满了老师对同学们深深的祝福.为了帮助同学们读好这本书,开学前,学校里的所有老师一直在做着精心的准备,制定计划.备课.学习.研讨.准备新书.检查桌凳.后勤采购--像以往一样,老师希望同学们长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