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一个婴儿的拥抱]教材分析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讲的是“我”带孩子在餐馆里就餐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不让孩子接近他,而孩子却热情的给老头一个拥抱, 因为“我”的孩子看到的是他的内心,而“我”看到则是一套衣服。在餐馆里的一幕,“我”的小儿子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二、文章的主旨  文章批判的是成人世界里人们习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习惯以貌取人,以社会地位、穿着去评判人。而一个人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心灵的美更重要,提倡用真诚和真心平等的对待每个人。  文章单一的表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所反映的思想却是一种交汇了情感、道德、责任等多重的人性美,它与当代人的灵魂呼应,让人自思自省、自砥自砺,不仅可以洗掉一些人满身的风尘与俗气,而且还能够使久萎的灵魂苏醒、返青,生枝长叶,开出芬芳四溢的花朵来。  三、文章的艺术特色  1、从文章的思路线索看  文章是围绕两个线索展开的:  一个线索是围绕“我”的情感经历变化来写的。“我”的情感变化是困窘→肃然起敬→自责。  另一个线索是孩子与老人的交往与融合。  2、从人物描写描写方法看  (1)外貌描写  “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者寥寥数笔就写出了人物的特点,以及人物的社会地位等。作者并没有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写出了老头的生活状态和餐馆里的人们不愿意接近老头的原因。  (2)动作描写  “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的劳作的手托着婴儿。”  这个“托”字用的非常好,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对婴儿的珍视、小心翼翼和感激。因为餐馆里的人没有人愿意和这个又脏又臭的老人交谈甚至接触,餐馆里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以貌取人的,而只有伊瑞克这个小小的婴儿,带着他的那颗纯真的心信任这个老人,深深的拥抱着他,被忽略被歧视的老人,得到了小婴儿的拥抱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心中充满感激。老人内心的感激不胜言表,只是轻轻的托着他,生怕把孩子弄脏。  还有一句“我”的动作描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躲避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的脸上”“转过身”“横跨”“躲过”这些动词都用得非常好,充分表现的是“我”不希望这个又脏又臭的老头弄“脏”了我和伊瑞克,也写出了我以貌取人的心理,内心的世俗。为下文我的深深的自责做了铺垫。也与伊瑞克在此时张开怀抱对老人的拥抱的姿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的孩子不以貌取人,对老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实的爱,而“我”却以貌取人,用世俗的罪恶的眼光来评判人。  (3)心理描写  “上帝,当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 这是一句对于母亲的心理描写,她为什么这么想,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孩子的母亲一定不希望小伊瑞克再与老头有什么交集,只是希望这个“不速之客”就这样消失在她们的面前,这个对于上帝的祈祷是个巧妙的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语言描写  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  这是一处老人的精典的语言描写,这句语言描写最能表现老人的性格,一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一个有爱心的老人,一个希望有个人和他一起玩一同交流的老人,一个孤独的老人。在餐馆里,显然老人并不是来吃饭的,只是来逗小史瑞克的,至始至终,待我们点完餐吃完饭老人也没有吃饭,只是在逗笑史瑞克,和一个小婴儿用肢体语言交流。这句唯一的交流,足够看出老人的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他那那份与人交流的渴望,然而这个餐厅或者这个社会是让他失望的,所以他希望从一个孩子身上得到一点点“交流”一点点“温暖”。他知道孩子喜欢小馅饼蛋糕,知道孩子喜欢躲猫猫,他希望能够给单纯的孩子一些快乐。  (5)细节描写  伊瑞克从我的怀里扑向那个老人,“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靠在老人肩膀上”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小伊瑞克对于老人的完全的信任与爱,老人眼含泪水尽情地享受着来之不易的爱.这个细节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这种爱是人世间真情的传递,是彼此心与心的相融.  3、对比的表现手法  伊瑞克和餐馆里的人对比:伊瑞克和老人“交流”时,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我们。餐馆里的每个人包括伊瑞克的父母都是以貌取人的人,孩子和大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孩子的简单真挚和大人的世俗形成对比。  伊瑞克和“我”对比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也只是看到了一个人的衣服而没有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当我试图从老头面前横跨过去,希望离老人远一些的时候,而伊瑞克却是伸出了怀抱,希望抱抱这个老头。我的世俗和孩子真挚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4、“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最后作者写道: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文章最后点明中心,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不会以外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对老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实的爱,而成人却以貌取人,用世俗的罪恶的眼光来评判人.表现“我”的羞愧之情。  四、对于文章赏析  读这篇文章,你会感到这并不是作者在有意地创作,而是在娓娓述说一件事,作者挥洒着情感,虽不浓烈甜腻,却自然妥帖,纯净本色,犹如一杯清茶,品之能感受到那淡雅之中透出的一丝对于社会和现实的一种唤醒和深深的自责。  文章用小事件写了大道理,文章仅仅叙及的是一个在餐馆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但是给我们的精神震撼是巨大的,同时也洗涤了读者的灵魂,这并不是一个有太多情节发展的小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景简单的人物拼凑而成的简单的故事,我们不需要去梳理文章的脉络,而正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给我们的又绝不仅仅是这个故事本身,更是一种对于人性对于人灵魂深处的叩问,和对于社会的深思。  参考文献:  [1]2011年阜新市中考题。  作者简介:赵岩姝(1988.07-)女,辽宁鞍山人,1988年7月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讲的是“我”带孩子在餐馆里就餐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不让孩子接近他,而孩子却热情的给老头一个拥抱, 因为“我”的孩子看到的是他的内心,而“我”看到则是一套衣服。在餐馆里的一幕,“我”的小儿子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二、文章的主旨  文章批判的是成人世界里人们习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习惯以貌取人,以社会地位、穿着去评判人。而一个人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心灵的美更重要,提倡用真诚和真心平等的对待每个人。  文章单一的表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所反映的思想却是一种交汇了情感、道德、责任等多重的人性美,它与当代人的灵魂呼应,让人自思自省、自砥自砺,不仅可以洗掉一些人满身的风尘与俗气,而且还能够使久萎的灵魂苏醒、返青,生枝长叶,开出芬芳四溢的花朵来。  三、文章的艺术特色  1、从文章的思路线索看  文章是围绕两个线索展开的:  一个线索是围绕“我”的情感经历变化来写的。“我”的情感变化是困窘→肃然起敬→自责。  另一个线索是孩子与老人的交往与融合。  2、从人物描写描写方法看  (1)外貌描写  “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作者寥寥数笔就写出了人物的特点,以及人物的社会地位等。作者并没有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写出了老头的生活状态和餐馆里的人们不愿意接近老头的原因。  (2)动作描写  “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的劳作的手托着婴儿。”  这个“托”字用的非常好,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人对婴儿的珍视、小心翼翼和感激。因为餐馆里的人没有人愿意和这个又脏又臭的老人交谈甚至接触,餐馆里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以貌取人的,而只有伊瑞克这个小小的婴儿,带着他的那颗纯真的心信任这个老人,深深的拥抱着他,被忽略被歧视的老人,得到了小婴儿的拥抱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心中充满感激。老人内心的感激不胜言表,只是轻轻的托着他,生怕把孩子弄脏。  还有一句“我”的动作描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躲避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的脸上”“转过身”“横跨”“躲过”这些动词都用得非常好,充分表现的是“我”不希望这个又脏又臭的老头弄“脏”了我和伊瑞克,也写出了我以貌取人的心理,内心的世俗。为下文我的深深的自责做了铺垫。也与伊瑞克在此时张开怀抱对老人的拥抱的姿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的孩子不以貌取人,对老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实的爱,而“我”却以貌取人,用世俗的罪恶的眼光来评判人。  (3)心理描写  “上帝,当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 这是一句对于母亲的心理描写,她为什么这么想,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孩子的母亲一定不希望小伊瑞克再与老头有什么交集,只是希望这个“不速之客”就这样消失在她们的面前,这个对于上帝的祈祷是个巧妙的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语言描写  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你们知道躲猫猫吗?嗨,瞧,他知道躲猫猫。”  这是一处老人的精典的语言描写,这句语言描写最能表现老人的性格,一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一个有爱心的老人,一个希望有个人和他一起玩一同交流的老人,一个孤独的老人。在餐馆里,显然老人并不是来吃饭的,只是来逗小史瑞克的,至始至终,待我们点完餐吃完饭老人也没有吃饭,只是在逗笑史瑞克,和一个小婴儿用肢体语言交流。这句唯一的交流,足够看出老人的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他那那份与人交流的渴望,然而这个餐厅或者这个社会是让他失望的,所以他希望从一个孩子身上得到一点点“交流”一点点“温暖”。他知道孩子喜欢小馅饼蛋糕,知道孩子喜欢躲猫猫,他希望能够给单纯的孩子一些快乐。  (5)细节描写  伊瑞克从我的怀里扑向那个老人,“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靠在老人肩膀上”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小伊瑞克对于老人的完全的信任与爱,老人眼含泪水尽情地享受着来之不易的爱.这个细节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这种爱是人世间真情的传递,是彼此心与心的相融.  3、对比的表现手法  伊瑞克和餐馆里的人对比:伊瑞克和老人“交流”时,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我们。餐馆里的每个人包括伊瑞克的父母都是以貌取人的人,孩子和大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孩子的简单真挚和大人的世俗形成对比。  伊瑞克和“我”对比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也只是看到了一个人的衣服而没有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当我试图从老头面前横跨过去,希望离老人远一些的时候,而伊瑞克却是伸出了怀抱,希望抱抱这个老头。我的世俗和孩子真挚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4、“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最后作者写道: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文章最后点明中心,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不会以外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对老头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实的爱,而成人却以貌取人,用世俗的罪恶的眼光来评判人.表现“我”的羞愧之情。  四、对于文章赏析  读这篇文章,你会感到这并不是作者在有意地创作,而是在娓娓述说一件事,作者挥洒着情感,虽不浓烈甜腻,却自然妥帖,纯净本色,犹如一杯清茶,品之能感受到那淡雅之中透出的一丝对于社会和现实的一种唤醒和深深的自责。  文章用小事件写了大道理,文章仅仅叙及的是一个在餐馆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但是给我们的精神震撼是巨大的,同时也洗涤了读者的灵魂,这并不是一个有太多情节发展的小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景简单的人物拼凑而成的简单的故事,我们不需要去梳理文章的脉络,而正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给我们的又绝不仅仅是这个故事本身,更是一种对于人性对于人灵魂深处的叩问,和对于社会的深思。  参考文献:  [1]2011年阜新市中考题。  作者简介:赵岩姝(1988.07-)女,辽宁鞍山人,1988年7月生,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相关内容

  • 2015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与对策
  • 分享带来源泉,你一定能够从中收获一点什么! 一:前言与说明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你会怎样学习初中英语的教材?如何提高听力? 如果还有六个月的时间,你会如何怎样改变自己,考出自己的理想的英语中考成绩? 如果还按照目前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英语学习与考试准备,你能够达到目标吗? 我们通过分析2015 ...

  •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一.考题回顾 明确题型 师:记叙文阅读能力是各省市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河南省中考必考的内容.河南省连续10年来 的记叙文阅读,都选取了文质兼美的写人叙事类文章,文中一个个人物形象影响启示着每一位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已经成为河南省记叙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这节课的主题 ...

  •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
  • 阅读辅导 [考点对接] 1.文意把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2009年湖北荆州市中考试题(<最美丽的谎言>)第11题:"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2.词句品析: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2009年四川泸州 ...

  • [一个婴儿的拥抱]的文本分析
  • 2012年第09期 第28卷(总30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JILINPROVINCE No.09,2012 Vol.28TotalNo.309 <一个婴儿的拥抱>的文本分析 程凌竹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

  • 九年级年级组工作计划201301
  • 九年级下学期工作计划 九年级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中考的全面丰收,认真学习贯彻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团结和依靠全体九年级教师,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完善目标管理方案.去年一届初三毕业班,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初三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对于我们新一届的九年级来讲,既是动力, ...

  • 阅读[一个婴儿的拥抱]答案
  • 阅读<一个婴儿的拥抱>回答问题. (1)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 ...

  • 中考解题指导:语言的实际运用──理解概括
  • 中考解题指导:语言的实际运用──理解概括 江西省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 一.学习目标搜索 在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分辨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能概括出材料的主要意思. 二.自学方法点击 理解概括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是: ①审题目,明确要求.题目就是指挥棒,只有跟着指挥棒的指挥,我们的劳动 ...

  • 2014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 2014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发布时间:2014-02-26 来源:作文网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中考又将呈现在了莘莘学子和与之相关的家长.老师面前.对语文科目而言,最揪心,最让考生范愁的莫过于作文了.今年的中考作文方向是什么?在此,我们针对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考题,以及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看法,对其进行 ...

  • 山东初中语文阅读答案
  • 四.欣赏山水文化之和谐(11分) 26.(2分)中国人对山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27.(3分)A C B 28.(2分)文章引用徐霞客的例子,一是为了说明徐霞客对山水的态度是为了向大地求知,他有别于一般中国人纯欣赏的态度.(1分)二是为了使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