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期末)

东妮教育2011~2012学年度 下学期 四月份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美丽的传说

欧阳逸冰

中国木偶剧团近日为孩子们献上了珍贵的礼物——以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为蓝本,最新创作的剧目《精卫传奇》。

《山海经》里,刻画主人公精卫(女娃)的文字只有寥寥数语:‚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编导们睿智地抓住了原故事的三个节点,让大胆而瑰丽的想象充满了戏剧性,用现代人的目光和思索解读出崭新的、富于欣赏性的主人公与情节——

女娃为什么会‚游於东海‛?

父亲神农(炎帝)在女娃和部落人群的久久盼望中,发现并带回了黄豆、大麦和黍米的种子,它们会被‚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开拓出解决大家温饱的农耕之路。然而,红脸蟹等三个恶作剧的家伙拔掉了定海神针,惹出了大海泛滥,淹没陆地的危机。女娃为了保护粮食种子,‚游於东海‛,去寻找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堵住海眼,根绝后患。 女娃为什么会‚溺而不返‛变成‚精卫‛鸟?

女娃宁肯把自己变成一只精卫鸟,也要用五彩石堵住海眼,让父亲复生,让大海息波,让贵如生命的粮食种子得以在土壤里‚种下去,长出来‛……

精卫为什么要‚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为了同胞安定的农耕生活,精卫(女娃)必须年年月月,永不停歇地飞返于海山之间,用五彩石制止大海的嚣张……

编导们睿智地将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

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而对这一深厚的蕴涵,编导们又举重若轻将其编织在女娃与神农(炎帝)的父女关系的主线之中,让伟大孕于亲情的眷顾,让崇高显于经年的劳作,将儿童戏剧特有的游戏性与历史神话的庄严内涵统一起来。

《精卫传奇》意味深远地将神农所代表的先民们对农耕的发明与作为艺术形象的女娃(精卫)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这一结合的歌词却又是那么轻松,浅近,亲和,甚至可以让小观众开口应和:‚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梦想可以相信/你给我梦想/给我希望的天堂……‛而珍爱和保护农耕产生的情感,体现在剧中便是由性格阳光的女娃(精卫)与金豆儿(黄豆种子)、金芽儿(大麦种子)、金蛋儿(黍米种子)结为好友。甚至在冲突发生时,金豆儿挺身而出,戏弄了红脸蟹们,保护了女娃。在寻找五彩石的关键时刻,又是金豆儿抢在女娃的前面,变成了石头。女娃舍身变成精卫鸟,让父亲神农和金豆儿复生。这样,抽象的内心情感得以生动直观地显现在人物的戏剧关系中。有意思的是剧中的‚丑角‛设臵:红脸蟹们的恶作剧使戏剧情势走向危机,而这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们感动于女娃的精诚,不但认错,还引领女娃走向了五彩石所在的五彩山,促使戏剧情节走向了最后高潮的情境。在儿童戏剧中,这些‚丑角‛惯常被视为‚撒胡椒面‛的调味品,而在这里,这些家伙们不仅是调味品,增强了小观众的观赏兴味和认同感,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品格,还是营造戏剧情势发展变化的巧妙助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

1、关于传说“精卫填海”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可能产生在沿海的部落。

B、由于那里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女娃化鸟、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的斗争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C、小鸟与大海所进行的斗争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人们的理智上看来,小鸟的工作多么徒劳无益;但从感情上看来,沧海固然浩大,然而小鸟坚韧不拔的气概却比沧海还要远大。

D、小鸟填海终会有成功的一天,虽然悲壮,但永远令人赞美和同情。

2、下面不属于《精卫传奇》中编导添加的想象情节的一项是( )

A、女娃为了保护粮食种子,去寻找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而“游於东海”。

B、女娃宁肯把自己变成一只精卫鸟,也要用五彩石堵住海眼。

C、女娃变鸟让父亲复生,让大海息波,让贵如生命的粮食种子得以在土壤里“种下去,长出来” 。

D、从此精卫鸟永不停地飞返于海山之间,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

3、以下对文章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卫填海”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

B、《精卫传奇》中女娃与炎帝的父女关系是主线,所以它能将儿童戏剧特有的游戏性与历史神话的庄严内涵统一起来。

C、《精卫传奇》体现这一结合的歌词却轻松、浅近、亲和,甚至可以让小观众开口应和,符合儿童戏剧的特点。

D、小观众们认为《精卫传奇》里的“丑角”不仅是调味品,能增强小观众的观赏兴味和认同感,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品格,还是营造戏剧情势发展变化的巧妙助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

不从。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听凭。 .

B.推首恶一人诛之 推:审问。 .

C.自淮趣高邮 趣:通向。 .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

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

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

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

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归朝欢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8.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同上)

(3)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

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山那边的景致

茨园

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西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

三百多年前,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了过来。

‚山那边不好么?‛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这样问爷爷。爷爷却只是笑,什么也不说。于是,在我童年的思维里,就有了这样的推理:山那边是什么样子,我爷爷的爷爷也未曾跟我爷爷说过。

我祖上的坟都是在山那边的。听爷爷说,每有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但不知是淡了祖籍的概念还是子孙们懒惰了,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坟就在庄边不远处的坡地里。

而令我已过了好奇的年龄,却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依然好奇。

一个人若是不知道祖土为什么要抛家剐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一种悲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曾经有几次萌生了去山那边看一看的念头,可与几个同龄的伙伴说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扣我结伴而去。

我是不惯于孤独的,于是也就终来成行。只是,我对山那边始终充满了好奇。

在我的视线里,一个笑意在嘴边、在眼角的老人赶着一群羊从山那边过来了。这群羊,十多只,一只比一只肥。

山庄与山之间,的确是放羊的好去处: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

看到他,我就想从他嘴里知道些山那边的情况,于是就主动过去与他搭讪。 ‚喂,大爷,怎么称呼?‛我迎着他,笑问。

‚随你叫好了。‛老人连正眼看我一下也不,随口道。

我愣了一下,想不出该再说些什么才好,但又不愿放弃了解山那边的机会,于是就一声不响地蹲在了他一边,拿眼嘌着他看。老人的脸上布满了核桃壳似的皱纹,腰间挂个葫芦, 清漆漆的那种,油津津的,阳光下闪亮着微紫的光泽,很好看。

老人取下葫芦,拔下塞子,‚嗞‛了一口。

‚大爷,你喝的是酒吧?‛像是找到了话题,我又问。‚是吧。‛老人说。

‚怎么您脸一点儿也不红?恐怕是水吧?‛我故意这么说一句,希望能听他说一句多一些单字的话。‚是吧。‛老人却仍是极简洁地答了句。

看得出老人是不怎么喜欢说话的,我也就不再顾忌什么,问:‚大爷,山那边好么?‛

‚好。‛老人说。‚怎么个好法?‛我问。

老人忽地扭脸看着我。眼睛里,分明是一种嘲笑我问得奇怪的眼神。‚就这么个好法。‛老人挥手指了指四野,说。

我下意识地四下望了望,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他蹲着,和他一起看他的羊‚咩咩‛地叫着吃草,听他不时‚嗞‛他的葫芦。

天黑了,炊烟包裹的山庄里传来唤我回去吃饭的声音。我站起身,看了看仍蹲着的老人,说:‚大爷,晚上住俺家吧。‛

‚不麻烦了。‛老人说一句,却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

‚晚上你怎么住?‛我忍不住多了句嘴。

‚羊怎么住,我怎么住。‛老人指了指他那些勾头吃草的羊,津津有味地‚嗞‛了口葫芦。

老人住在山庄东边的一个破窑里。住了三五日,我走的那一天,他也走了。 老人赶着他的羊,和我一起向背山的地方走了。

坐上车,当车轮轧过钢轨,把我从乡间往城市运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想家里的景致。 乍然间,隔窗望见那牧羊老人仍在走,我忽然感觉到了一阵从没有过的凄凉。 这世上难道没有能够留住他的景致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同龄的伙伴不愿与“我”结伴去山那边看看,所以,“我”尽管对山那边充满好奇,但终未前往一探究竟。

B.山庄与山之间,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富有生机,清新宁谧,洋溢着“我”对故乡浓浓的喜爱之情。

C.“我”主动与老人搭讪,他不正眼看“我”,嘲笑“我”问得奇怪,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闻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D.标题中的“山那边的景致”,既实指犊牯山那边的景致,又虚指人们曾经有过的一种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

E.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回答了“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询问: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值得“我”去探寻。

(2)小说一开始就写“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园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寻根”,有人认为是“漂泊”,有人认为小说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

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

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

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

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

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

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

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

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

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

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

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

(2)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3)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萄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

B. 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据外电报道,当地时间4月11日下午,以你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发生里氏8.6级强震,政府随即发布海啸预警,但数小时之后当局应经解除了。

C.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

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并予以公布。

D.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和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用长达50年的坚守和探索,使学雷锋活动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经久不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围棋的思维方式和行棋特点来看,围棋的产生与古代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古时,人们认为天方地圆,阴阳相克。 ; 。 。 , ,道出了围棋产生的真正原因。

① 而黑白两色棋子,也正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体现。

② 围棋的出现还与古代战争有关

③ 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颖达疏曰“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 ④ 圆圆的棋子和方方的棋盘,就象征着天文地象

⑤ 因为棋盘原本是用来模拟布阵、研究战略战术的器具,象征着天文地象

A.②⑤③④① B.①③②④⑤ C.②①⑤③④ D.④①②⑤③

16.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二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17.根据下面图画的寓意,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第1、2两幅漫画,设想;已经是深夜,你(中国人)的邻居还在练琴,吵得你无法入睡,最后你是在忍无可忍,敲响了邻居的门,你 (不超过6个字)说:“ 。”(不超过20个字)

(2)阅读3、4两幅漫画,设想: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在对待员方面,中国企业首先想到的方式可能是 ,(不超过6个字)德国企业更倾向于 。(不超过6个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

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小鸟填海终会有成功的一天”错。

2、D 不是编导添加的想象情节。

3、C (A、原文说“编导们睿智地将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B、强加因果。 D、不是“小观众们认为”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听:治理。)

5.D(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6.C(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7.(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译出大意给2分;“嘉”(称赞,欣赏)、“敏”(敏捷,机敏)、“辞以母疾”(介宾短语后置结构)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

译出大意给2分;“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5分;总说3分,答出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9.“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终未前往一探究竟”,还有我不惯孤独的原因;C.说“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不当;E.对“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理解错误)

(2)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下文“我”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的好奇和探寻,为“我”主动向牧羊老人询问“山那边的景致”作铺垫;③与结尾我远离家乡、重返城市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只简单罗列概念而无分析,最多给3分)

(3)①知足自乐:牧羊时笑意挂在嘴边、眼角,很享受地“嗞”他的葫芦,很悠闲地看羊儿“咩咩”叫着吃草。②不善言谈:“我”主动与他攀谈,他的回答每次都极为简洁。③喜欢漂泊,随遇而安:不断迁徙,羊怎么住,他就怎么住。④喜好自然:觉得辽阔的四野都很好。(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和解析各占1分)

(4)观点一:寻根。①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表现出对故土的依恋与回归。②文章标题是“山那边的景致”,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与老人的对话也是重在写“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探寻。③“我”一直对祖上为什么迁徙感到好奇,想要追寻先人曾经有过的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④“我”离乡进城之后,对故乡一直怀着依恋。

观点二:漂泊。①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到了山这边,说明人常会久居思变,渴望离开故土,开拓新的生活空间。②牧羊老人不断迁徙,羊走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漂泊就是他的生存方式。③“我”从农村走向城市也是一种漂泊。④先祖、牧羊老人、“我”都处在漂泊之中,这说明人的本性就是不安于现状,渴望追求新的“景致”,漂泊实际上就是生存的常态。

观点三: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①我祖上和我对家族迁徙的态度不同,祖上迁居到新的地方之后,虽不忘故地,死后仍要回归故里,但他们并不打算追寻过去,而我却总有探寻家族过去的渴望。我的爷爷对此不理解,他对我的好奇笑而不答。②“我”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后,依然思念眷恋故园;我站在新的地方,却不一定能感受到它“景致”的美好,因此始终怀念旧地,我对城市与农村的态度始终是矛盾的。③牧羊老人与“我”对迁徙的态度截然相反,他自足快乐,随遇而安。他不理解我站在山这边却想到山那边一探究竟的好奇,我也不理解他永远走下去,不留恋任何美好景致的超然。

(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不够全面;C.“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理解不当;E.“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刻苦学习摄影”等语不准确。)

(2)①指周海婴早期摄影集,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②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人场“控制着”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③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问题一:①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②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③关注市民生活,多人像摄影;④风格沉郁。(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问题二:①儿时起他就对照相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②他关注市民生活,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③摄影本身成了他心灵的梦游,他可以在摄影中表现真实的自我。(3分;答出一点给1分)

(4)观点一:有必要。①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②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相吻合。③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

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好的树会留下印记”,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

观点二:没必要。①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②文章的标题是“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现真实自我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的主题。③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显得画蛇添足。

(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用错对象,“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应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等)

14.D(A.语序不当,应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放到“改进教学方法”之后。B.宾语残缺,应在“人口老龄化”后加上“的状况”。C.暗换主语,应在“被网友”前加上“这件事”;另外,“用手机视频”也应改为“用手机拍成视频”。)

15.C

16.(5分。观点鲜明,有自己的见解2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

参考观点:①市民素质低下;②韩红刚组织不力;③菜贱伤农;④盲从导致集体道德失范等。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示例]这则新闻事件折射出了部分市民素质的低下。拔免费赠送的萝卜无可指责,但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好处的同时,顺手牵羊,偷挖别人的红薯,偷拔别人的蔬菜,就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这件事不仅暴露出一部分市民贪多务得、见了便宜就占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们,提升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

17.(6分;每句3分,其中“语意前后连贯”2分,句式一致1分)

[示例]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

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丛篝火

与其憎恶风雨,不如撷取一片彩虹

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

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16.示例:①人生应该如云朵一样,从聚飘到散,一直都是洁白的。②人生应该如青松一样,从小长到大,一直都是笔直的。③人生应该如溪水一样,从源流到湖,一直都是清澈的。(每句2分)

17.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寓意型材料作文题。寓意型材料与现象型材料不同,现象型材料是提供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要求进行评析,或挖掘原因,或剖析利弊,或辨别异同,或指明出路。而寓意型材料中的“材料”却不是论证的主要对象和中心,它只是引出论点的途径,找出其中的寓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于此种类型的作文题,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仔细揣摩,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在准确把握寓意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分析论证。这则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①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③贵在专一,一心不可二用;④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学会取舍。

【佳作示例一】

《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轮船在海面上航行并非都一帆风顺,随时有可能遭遇飓风。这时,舵手要做的就是找准航向,不让轮船迷失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之中;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并非都一马平川,随处会遇到岔路口。这时,我们该做的就是把握住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岔路口前做出明智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

大江东去,浪花淘不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淘不尽他们的飒爽英姿。在人生的岔路口前,他们用泪与血谱写了一行行闪光的人生篇章,昭示着后人。

江边,西天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司马迁的脸庞,回想起那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他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潸然落下。择生?抑或择死?两种想法交替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择生,意味着隐忍苟活,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卑贱地呼吸;择死,意味着以死可以明志,成为世俗人眼中的有节之臣。

或许,死比生更容易些。但是,那成就一家之言的理想呢?他不由得攥紧了拳头,“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是,他选择了生,选择了在耻辱中苟活。于是,昏暗的灯光下多了一个发愤著书的身影;中国的文学史上,多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在人生的岔路口前,我们绝不能左顾右盼,举棋不定,不知该将人生的列车驶向何处。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方向盘,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而落得个与坦桑尼亚大草原上的鬣狗一样的悲惨下场。

王治郅,一个曾经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第一个去美国NBA打篮球的中国人。集众多荣耀于一身的他却在篮球道路的岔路口前迷失过方向。2002年,他因拒绝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四届亚运会而被中国篮协除名,导

致他在事业的低谷中徘徊了四年之久。2006年4月,当他再一次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时,他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船桨——向国人道歉,回国继续效力。从美国NBA回来的王治郅少了原来的那种稚嫩,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后来,他带领中国八一篮球队拿下了阔别已久的CBA总冠军。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他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一次,他终于把握住了自己人生的正确方向。

雄鹰展翅腾飞的方向是蓝天,所以才有了它搏击长空的豪壮;河水奔流不息的方向是大海,所以才有了它勇往直前的气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握好正确的人生方向,让生命之花尽显美丽!

【点评】

本文开头与结尾都采用了类比的论证方式,句式整齐,语言生动,既首尾呼应,突出主题,又增加文采和气势。中间选取了司马迁、王治郅两个人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阐明观点。选材注重古今结合,相得益彰。另外,融描写、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方式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佳作示例二】

《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专一》

小时候常常做一个游戏,在一块无痕的雪地上走,比谁走的线最直。那时总会为雪地上留下的七扭八歪的脚印而大伤脑筋。到后来渐渐地悟出了门道儿,只要用眼睛盯住前方的一个物体,然后再慢慢地照直走过去,身后便会出现一行笔直的足迹。

这就是专一的结果!只有专一,我们才不会走弯路;也只有专一,我们才能找到成功的捷径。专一,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个“一”字,道出了蚯蚓成功的真谛。 孔子专一于儒学而成为一代圣贤,孙武专一于兵法而成为卓越的军事家。梁山伯与祝英台专一于爱情,爱情之花格外丰腴迷人;俞伯牙和钟子期专一于友情,友谊之树愈加高洁脱俗。孙中山专一于“三民主义”,推翻了二千年来的封建帝制;毛泽东专一于人民当家做主,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在人生的道路上,专一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使我们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专一就像一个指南针,它能帮助我们在纷乱嘈杂的社会中准确定位,及时调整,不会因为贪心而迷失自我。

专一可以展现你美好的品格。它能表现你的真诚,你的认真,你的心无旁骛,你的专心致志。在别人眼中,你永远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

专一可以让你学会取舍。要想有所取,必须有所舍。我们舍弃的也许只是一条小溪,而得到的说不定会是一片汪洋。

专一可以让你学会满足。贪婪是一剂致命的毒药,多少人为了追逐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择手段,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前车之鉴,我们必须牢记。

然而,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诱惑遮蔽了我们坚定执著的双眼,狂热的欲望阻挡了我们一往直前的脚步。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田亮都凭借他那完美的一跃,摘取了桂冠,全世界的华人都为之骄傲。然而,事业蒸蒸日上的他却因不守纪律而被国家游泳中心除名,田亮后来也因此黯然退役。据有关媒体分析,田亮被国家队开除与他这几年进军演艺界不无关系,频频地接拍广告和影视剧,导致他的工作目标失去了重心。古语云: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三心二意,见异思迁终会害了自己。“鬣狗难过岔路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唯有专一,才能致远;唯有专一,才会翱翔。因为选择了专一,我们才会倾尽全力;因为选择了专一,我们才会认准方向。有了专一,我们的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有了专一,我们就会铺展最有意义的人生画卷。

【点评】

本文由小时候玩的游戏开篇,很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在引用了荀子的话和一组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后,又采用分论点的形式进一步阐明专一的作用。接着通过列举田亮的事例,从反面证明不专一的危害。最后以充满气势的整句收束全篇。行文跌宕有致,语言自然流畅,说理透彻有力,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文章的能力和水平。

【佳作示例三】

《放弃,并不是一种错》

设若鬣狗放弃了对另外一头山羊的欲望,那么结局又会如何呢?我想,它一定会津津有味儿地大嚼上一顿,然后拖着快要撑爆的肚子满意而去。不懂得放弃的智慧,这是鬣狗的悲哀。

有时候,放弃,并不是一种错;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洁白傲骨的情怀;放弃溪间的恬淡幽雅,才有了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生命在于追求,在追求中彰显自我的价值,而生命还有它精彩的另一面:勇于放弃,去实现更远大的理想,去创造更加绚烂的辉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放弃了摧眉折腰的生活,李白策马扬鞭,登高舒啸,饮琼浆于尘上,洒豪迈于青山;携一腔激情,带一丝放达,超然世外,终成一代诗仙。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奇幻的想象;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狂舞的豪放。勇于放弃,才能实现更好的追求;勇于放弃,才能弹出更美的旋律! 勇于放弃不是盲目地丧失追求,勇于放弃更不是消极地纵情山水。勇于放弃是一种品质,它能够止住你的狂热,释放你的理智;勇于放弃是一种境界,它能够拦住你的孤傲,让你更好地超越。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纳粹政府的铁蹄下,也曾想过抗争,愿为自己的种族洒一腔热血,愿为自己的祖国献一份执著。然而,荆棘难斩,迷雾难拨,为了全人类的发展,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内心的狂热,远渡重洋,在另一个国度里创造了更伟大的成就。正是那勇于放弃的精神,才使这位“不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但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人” 的科学先驱为人类谱写出认识自然的新篇章。

微澜放弃了轻漾,才有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旖旎;净土放弃了沉默,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观。放弃繁华,那是李春燕心里厚重的爱,为苗乡点亮了健康之路;放弃宁静,那是洪战辉眼里沉淀的泪,携妹妹一起踏上人生旅途;放弃金钱,那是霍英东胸中满腔的赤诚,200亿捐资赢得生前身后名;放弃安逸,那是林秀贞脑中坚定的信念,30年如一日赡养6位孤寡老人,让九州动容。勇于放弃,是人生中耀眼的另一面,它播种着爱心,抒写着责任,张扬着奉献的价值。

在放弃的日子里,会有春风牵引从未见过的云彩;在放弃的日子里,会有细雨滋润从未闻过的空气;在放弃的日子里,会有彩蝶从远方捎来问候,去慰藉那份勇敢的心灵,去成就那更高、更远的追求!

即使是大海,汹涌澎湃之后也不乏平畴万里;即使是蓝天,暴风骤雨之后也不乏彩虹高挂。勇于放弃吧,去充实你人生的另一面,让你的人生因另一面的光彩而更加完满,让历史的车轮因你的另一面而加速向前。 放弃,并不是一种错,而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点评】

世间因有愉快的追求而多姿,也因有痛苦的放弃而多彩。生活虽有众多的不舍,但该放弃的就应该放弃。选择了放弃,恰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放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本文围绕“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这一主旨展开论述,内容丰富,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意蕴丰厚,气势充沛;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灵动和谐;巧妙嵌入名言诗句,精致典雅,富于神韵;举例对称铺排,简洁精练,涵盖广泛。文章给人以极强的说服力和审美感受,堪称佳作。

东妮教育2011~2012学年度 下学期 四月份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美丽的传说

欧阳逸冰

中国木偶剧团近日为孩子们献上了珍贵的礼物——以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为蓝本,最新创作的剧目《精卫传奇》。

《山海经》里,刻画主人公精卫(女娃)的文字只有寥寥数语:‚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编导们睿智地抓住了原故事的三个节点,让大胆而瑰丽的想象充满了戏剧性,用现代人的目光和思索解读出崭新的、富于欣赏性的主人公与情节——

女娃为什么会‚游於东海‛?

父亲神农(炎帝)在女娃和部落人群的久久盼望中,发现并带回了黄豆、大麦和黍米的种子,它们会被‚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开拓出解决大家温饱的农耕之路。然而,红脸蟹等三个恶作剧的家伙拔掉了定海神针,惹出了大海泛滥,淹没陆地的危机。女娃为了保护粮食种子,‚游於东海‛,去寻找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堵住海眼,根绝后患。 女娃为什么会‚溺而不返‛变成‚精卫‛鸟?

女娃宁肯把自己变成一只精卫鸟,也要用五彩石堵住海眼,让父亲复生,让大海息波,让贵如生命的粮食种子得以在土壤里‚种下去,长出来‛……

精卫为什么要‚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为了同胞安定的农耕生活,精卫(女娃)必须年年月月,永不停歇地飞返于海山之间,用五彩石制止大海的嚣张……

编导们睿智地将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

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而对这一深厚的蕴涵,编导们又举重若轻将其编织在女娃与神农(炎帝)的父女关系的主线之中,让伟大孕于亲情的眷顾,让崇高显于经年的劳作,将儿童戏剧特有的游戏性与历史神话的庄严内涵统一起来。

《精卫传奇》意味深远地将神农所代表的先民们对农耕的发明与作为艺术形象的女娃(精卫)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这一结合的歌词却又是那么轻松,浅近,亲和,甚至可以让小观众开口应和:‚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梦想可以相信/你给我梦想/给我希望的天堂……‛而珍爱和保护农耕产生的情感,体现在剧中便是由性格阳光的女娃(精卫)与金豆儿(黄豆种子)、金芽儿(大麦种子)、金蛋儿(黍米种子)结为好友。甚至在冲突发生时,金豆儿挺身而出,戏弄了红脸蟹们,保护了女娃。在寻找五彩石的关键时刻,又是金豆儿抢在女娃的前面,变成了石头。女娃舍身变成精卫鸟,让父亲神农和金豆儿复生。这样,抽象的内心情感得以生动直观地显现在人物的戏剧关系中。有意思的是剧中的‚丑角‛设臵:红脸蟹们的恶作剧使戏剧情势走向危机,而这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们感动于女娃的精诚,不但认错,还引领女娃走向了五彩石所在的五彩山,促使戏剧情节走向了最后高潮的情境。在儿童戏剧中,这些‚丑角‛惯常被视为‚撒胡椒面‛的调味品,而在这里,这些家伙们不仅是调味品,增强了小观众的观赏兴味和认同感,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品格,还是营造戏剧情势发展变化的巧妙助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

1、关于传说“精卫填海”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可能产生在沿海的部落。

B、由于那里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女娃化鸟、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的斗争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C、小鸟与大海所进行的斗争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人们的理智上看来,小鸟的工作多么徒劳无益;但从感情上看来,沧海固然浩大,然而小鸟坚韧不拔的气概却比沧海还要远大。

D、小鸟填海终会有成功的一天,虽然悲壮,但永远令人赞美和同情。

2、下面不属于《精卫传奇》中编导添加的想象情节的一项是( )

A、女娃为了保护粮食种子,去寻找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而“游於东海”。

B、女娃宁肯把自己变成一只精卫鸟,也要用五彩石堵住海眼。

C、女娃变鸟让父亲复生,让大海息波,让贵如生命的粮食种子得以在土壤里“种下去,长出来” 。

D、从此精卫鸟永不停地飞返于海山之间,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

3、以下对文章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卫填海”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

B、《精卫传奇》中女娃与炎帝的父女关系是主线,所以它能将儿童戏剧特有的游戏性与历史神话的庄严内涵统一起来。

C、《精卫传奇》体现这一结合的歌词却轻松、浅近、亲和,甚至可以让小观众开口应和,符合儿童戏剧的特点。

D、小观众们认为《精卫传奇》里的“丑角”不仅是调味品,能增强小观众的观赏兴味和认同感,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品格,还是营造戏剧情势发展变化的巧妙助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

不从。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 听:听凭。 .

B.推首恶一人诛之 推:审问。 .

C.自淮趣高邮 趣:通向。 .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 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

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

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

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

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归朝欢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8.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同上)

(3)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

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山那边的景致

茨园

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西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

三百多年前,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了过来。

‚山那边不好么?‛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这样问爷爷。爷爷却只是笑,什么也不说。于是,在我童年的思维里,就有了这样的推理:山那边是什么样子,我爷爷的爷爷也未曾跟我爷爷说过。

我祖上的坟都是在山那边的。听爷爷说,每有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但不知是淡了祖籍的概念还是子孙们懒惰了,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坟就在庄边不远处的坡地里。

而令我已过了好奇的年龄,却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依然好奇。

一个人若是不知道祖土为什么要抛家剐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一种悲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曾经有几次萌生了去山那边看一看的念头,可与几个同龄的伙伴说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扣我结伴而去。

我是不惯于孤独的,于是也就终来成行。只是,我对山那边始终充满了好奇。

在我的视线里,一个笑意在嘴边、在眼角的老人赶着一群羊从山那边过来了。这群羊,十多只,一只比一只肥。

山庄与山之间,的确是放羊的好去处: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

看到他,我就想从他嘴里知道些山那边的情况,于是就主动过去与他搭讪。 ‚喂,大爷,怎么称呼?‛我迎着他,笑问。

‚随你叫好了。‛老人连正眼看我一下也不,随口道。

我愣了一下,想不出该再说些什么才好,但又不愿放弃了解山那边的机会,于是就一声不响地蹲在了他一边,拿眼嘌着他看。老人的脸上布满了核桃壳似的皱纹,腰间挂个葫芦, 清漆漆的那种,油津津的,阳光下闪亮着微紫的光泽,很好看。

老人取下葫芦,拔下塞子,‚嗞‛了一口。

‚大爷,你喝的是酒吧?‛像是找到了话题,我又问。‚是吧。‛老人说。

‚怎么您脸一点儿也不红?恐怕是水吧?‛我故意这么说一句,希望能听他说一句多一些单字的话。‚是吧。‛老人却仍是极简洁地答了句。

看得出老人是不怎么喜欢说话的,我也就不再顾忌什么,问:‚大爷,山那边好么?‛

‚好。‛老人说。‚怎么个好法?‛我问。

老人忽地扭脸看着我。眼睛里,分明是一种嘲笑我问得奇怪的眼神。‚就这么个好法。‛老人挥手指了指四野,说。

我下意识地四下望了望,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他蹲着,和他一起看他的羊‚咩咩‛地叫着吃草,听他不时‚嗞‛他的葫芦。

天黑了,炊烟包裹的山庄里传来唤我回去吃饭的声音。我站起身,看了看仍蹲着的老人,说:‚大爷,晚上住俺家吧。‛

‚不麻烦了。‛老人说一句,却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

‚晚上你怎么住?‛我忍不住多了句嘴。

‚羊怎么住,我怎么住。‛老人指了指他那些勾头吃草的羊,津津有味地‚嗞‛了口葫芦。

老人住在山庄东边的一个破窑里。住了三五日,我走的那一天,他也走了。 老人赶着他的羊,和我一起向背山的地方走了。

坐上车,当车轮轧过钢轨,把我从乡间往城市运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想家里的景致。 乍然间,隔窗望见那牧羊老人仍在走,我忽然感觉到了一阵从没有过的凄凉。 这世上难道没有能够留住他的景致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同龄的伙伴不愿与“我”结伴去山那边看看,所以,“我”尽管对山那边充满好奇,但终未前往一探究竟。

B.山庄与山之间,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富有生机,清新宁谧,洋溢着“我”对故乡浓浓的喜爱之情。

C.“我”主动与老人搭讪,他不正眼看“我”,嘲笑“我”问得奇怪,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闻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D.标题中的“山那边的景致”,既实指犊牯山那边的景致,又虚指人们曾经有过的一种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

E.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回答了“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询问: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值得“我”去探寻。

(2)小说一开始就写“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园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寻根”,有人认为是“漂泊”,有人认为小说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

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

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

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

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

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

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

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

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

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

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

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

(2)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3)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萄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

B. 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据外电报道,当地时间4月11日下午,以你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发生里氏8.6级强震,政府随即发布海啸预警,但数小时之后当局应经解除了。

C.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

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并予以公布。

D.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和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用长达50年的坚守和探索,使学雷锋活动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经久不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围棋的思维方式和行棋特点来看,围棋的产生与古代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古时,人们认为天方地圆,阴阳相克。 ; 。 。 , ,道出了围棋产生的真正原因。

① 而黑白两色棋子,也正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体现。

② 围棋的出现还与古代战争有关

③ 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颖达疏曰“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 ④ 圆圆的棋子和方方的棋盘,就象征着天文地象

⑤ 因为棋盘原本是用来模拟布阵、研究战略战术的器具,象征着天文地象

A.②⑤③④① B.①③②④⑤ C.②①⑤③④ D.④①②⑤③

16.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二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17.根据下面图画的寓意,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第1、2两幅漫画,设想;已经是深夜,你(中国人)的邻居还在练琴,吵得你无法入睡,最后你是在忍无可忍,敲响了邻居的门,你 (不超过6个字)说:“ 。”(不超过20个字)

(2)阅读3、4两幅漫画,设想: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在对待员方面,中国企业首先想到的方式可能是 ,(不超过6个字)德国企业更倾向于 。(不超过6个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

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小鸟填海终会有成功的一天”错。

2、D 不是编导添加的想象情节。

3、C (A、原文说“编导们睿智地将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B、强加因果。 D、不是“小观众们认为”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听:治理。)

5.D(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6.C(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7.(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译出大意给2分;“嘉”(称赞,欣赏)、“敏”(敏捷,机敏)、“辞以母疾”(介宾短语后置结构)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

译出大意给2分;“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5分;总说3分,答出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9.“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终未前往一探究竟”,还有我不惯孤独的原因;C.说“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不当;E.对“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理解错误)

(2)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②引出下文“我”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的好奇和探寻,为“我”主动向牧羊老人询问“山那边的景致”作铺垫;③与结尾我远离家乡、重返城市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只简单罗列概念而无分析,最多给3分)

(3)①知足自乐:牧羊时笑意挂在嘴边、眼角,很享受地“嗞”他的葫芦,很悠闲地看羊儿“咩咩”叫着吃草。②不善言谈:“我”主动与他攀谈,他的回答每次都极为简洁。③喜欢漂泊,随遇而安:不断迁徙,羊怎么住,他就怎么住。④喜好自然:觉得辽阔的四野都很好。(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和解析各占1分)

(4)观点一:寻根。①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表现出对故土的依恋与回归。②文章标题是“山那边的景致”,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与老人的对话也是重在写“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探寻。③“我”一直对祖上为什么迁徙感到好奇,想要追寻先人曾经有过的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④“我”离乡进城之后,对故乡一直怀着依恋。

观点二:漂泊。①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到了山这边,说明人常会久居思变,渴望离开故土,开拓新的生活空间。②牧羊老人不断迁徙,羊走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漂泊就是他的生存方式。③“我”从农村走向城市也是一种漂泊。④先祖、牧羊老人、“我”都处在漂泊之中,这说明人的本性就是不安于现状,渴望追求新的“景致”,漂泊实际上就是生存的常态。

观点三: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①我祖上和我对家族迁徙的态度不同,祖上迁居到新的地方之后,虽不忘故地,死后仍要回归故里,但他们并不打算追寻过去,而我却总有探寻家族过去的渴望。我的爷爷对此不理解,他对我的好奇笑而不答。②“我”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后,依然思念眷恋故园;我站在新的地方,却不一定能感受到它“景致”的美好,因此始终怀念旧地,我对城市与农村的态度始终是矛盾的。③牧羊老人与“我”对迁徙的态度截然相反,他自足快乐,随遇而安。他不理解我站在山这边却想到山那边一探究竟的好奇,我也不理解他永远走下去,不留恋任何美好景致的超然。

(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不够全面;C.“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理解不当;E.“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刻苦学习摄影”等语不准确。)

(2)①指周海婴早期摄影集,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②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人场“控制着”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③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问题一:①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②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③关注市民生活,多人像摄影;④风格沉郁。(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问题二:①儿时起他就对照相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②他关注市民生活,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③摄影本身成了他心灵的梦游,他可以在摄影中表现真实的自我。(3分;答出一点给1分)

(4)观点一:有必要。①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②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相吻合。③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

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好的树会留下印记”,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

观点二:没必要。①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②文章的标题是“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现真实自我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的主题。③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显得画蛇添足。

(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用错对象,“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应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等)

14.D(A.语序不当,应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放到“改进教学方法”之后。B.宾语残缺,应在“人口老龄化”后加上“的状况”。C.暗换主语,应在“被网友”前加上“这件事”;另外,“用手机视频”也应改为“用手机拍成视频”。)

15.C

16.(5分。观点鲜明,有自己的见解2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

参考观点:①市民素质低下;②韩红刚组织不力;③菜贱伤农;④盲从导致集体道德失范等。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示例]这则新闻事件折射出了部分市民素质的低下。拔免费赠送的萝卜无可指责,但在享受别人给予的好处的同时,顺手牵羊,偷挖别人的红薯,偷拔别人的蔬菜,就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这件事不仅暴露出一部分市民贪多务得、见了便宜就占的自私心理,也提醒我们,提升国民素质任重而道远。

17.(6分;每句3分,其中“语意前后连贯”2分,句式一致1分)

[示例]与其痛恨荒漠,不如播种一片绿茵

与其抱怨寒冬,不如燃起一丛篝火

与其憎恶风雨,不如撷取一片彩虹

与其抱怨山高,不如搭起一架云梯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

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16.示例:①人生应该如云朵一样,从聚飘到散,一直都是洁白的。②人生应该如青松一样,从小长到大,一直都是笔直的。③人生应该如溪水一样,从源流到湖,一直都是清澈的。(每句2分)

17.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寓意型材料作文题。寓意型材料与现象型材料不同,现象型材料是提供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要求进行评析,或挖掘原因,或剖析利弊,或辨别异同,或指明出路。而寓意型材料中的“材料”却不是论证的主要对象和中心,它只是引出论点的途径,找出其中的寓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于此种类型的作文题,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仔细揣摩,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在准确把握寓意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分析论证。这则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①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③贵在专一,一心不可二用;④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学会取舍。

【佳作示例一】

《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轮船在海面上航行并非都一帆风顺,随时有可能遭遇飓风。这时,舵手要做的就是找准航向,不让轮船迷失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之中;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并非都一马平川,随处会遇到岔路口。这时,我们该做的就是把握住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岔路口前做出明智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

大江东去,浪花淘不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淘不尽他们的飒爽英姿。在人生的岔路口前,他们用泪与血谱写了一行行闪光的人生篇章,昭示着后人。

江边,西天最后一抹余晖染红了司马迁的脸庞,回想起那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他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潸然落下。择生?抑或择死?两种想法交替在他的脑海中闪现。择生,意味着隐忍苟活,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卑贱地呼吸;择死,意味着以死可以明志,成为世俗人眼中的有节之臣。

或许,死比生更容易些。但是,那成就一家之言的理想呢?他不由得攥紧了拳头,“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是,他选择了生,选择了在耻辱中苟活。于是,昏暗的灯光下多了一个发愤著书的身影;中国的文学史上,多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在人生的岔路口前,我们绝不能左顾右盼,举棋不定,不知该将人生的列车驶向何处。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方向盘,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而落得个与坦桑尼亚大草原上的鬣狗一样的悲惨下场。

王治郅,一个曾经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第一个去美国NBA打篮球的中国人。集众多荣耀于一身的他却在篮球道路的岔路口前迷失过方向。2002年,他因拒绝代表中国出战第十四届亚运会而被中国篮协除名,导

致他在事业的低谷中徘徊了四年之久。2006年4月,当他再一次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时,他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船桨——向国人道歉,回国继续效力。从美国NBA回来的王治郅少了原来的那种稚嫩,多了几分稳重与成熟。后来,他带领中国八一篮球队拿下了阔别已久的CBA总冠军。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他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一次,他终于把握住了自己人生的正确方向。

雄鹰展翅腾飞的方向是蓝天,所以才有了它搏击长空的豪壮;河水奔流不息的方向是大海,所以才有了它勇往直前的气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握好正确的人生方向,让生命之花尽显美丽!

【点评】

本文开头与结尾都采用了类比的论证方式,句式整齐,语言生动,既首尾呼应,突出主题,又增加文采和气势。中间选取了司马迁、王治郅两个人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阐明观点。选材注重古今结合,相得益彰。另外,融描写、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方式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佳作示例二】

《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专一》

小时候常常做一个游戏,在一块无痕的雪地上走,比谁走的线最直。那时总会为雪地上留下的七扭八歪的脚印而大伤脑筋。到后来渐渐地悟出了门道儿,只要用眼睛盯住前方的一个物体,然后再慢慢地照直走过去,身后便会出现一行笔直的足迹。

这就是专一的结果!只有专一,我们才不会走弯路;也只有专一,我们才能找到成功的捷径。专一,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个“一”字,道出了蚯蚓成功的真谛。 孔子专一于儒学而成为一代圣贤,孙武专一于兵法而成为卓越的军事家。梁山伯与祝英台专一于爱情,爱情之花格外丰腴迷人;俞伯牙和钟子期专一于友情,友谊之树愈加高洁脱俗。孙中山专一于“三民主义”,推翻了二千年来的封建帝制;毛泽东专一于人民当家做主,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在人生的道路上,专一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使我们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专一就像一个指南针,它能帮助我们在纷乱嘈杂的社会中准确定位,及时调整,不会因为贪心而迷失自我。

专一可以展现你美好的品格。它能表现你的真诚,你的认真,你的心无旁骛,你的专心致志。在别人眼中,你永远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

专一可以让你学会取舍。要想有所取,必须有所舍。我们舍弃的也许只是一条小溪,而得到的说不定会是一片汪洋。

专一可以让你学会满足。贪婪是一剂致命的毒药,多少人为了追逐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择手段,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前车之鉴,我们必须牢记。

然而,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诱惑遮蔽了我们坚定执著的双眼,狂热的欲望阻挡了我们一往直前的脚步。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田亮都凭借他那完美的一跃,摘取了桂冠,全世界的华人都为之骄傲。然而,事业蒸蒸日上的他却因不守纪律而被国家游泳中心除名,田亮后来也因此黯然退役。据有关媒体分析,田亮被国家队开除与他这几年进军演艺界不无关系,频频地接拍广告和影视剧,导致他的工作目标失去了重心。古语云: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三心二意,见异思迁终会害了自己。“鬣狗难过岔路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唯有专一,才能致远;唯有专一,才会翱翔。因为选择了专一,我们才会倾尽全力;因为选择了专一,我们才会认准方向。有了专一,我们的人生道路会越走越宽;有了专一,我们就会铺展最有意义的人生画卷。

【点评】

本文由小时候玩的游戏开篇,很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在引用了荀子的话和一组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后,又采用分论点的形式进一步阐明专一的作用。接着通过列举田亮的事例,从反面证明不专一的危害。最后以充满气势的整句收束全篇。行文跌宕有致,语言自然流畅,说理透彻有力,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文章的能力和水平。

【佳作示例三】

《放弃,并不是一种错》

设若鬣狗放弃了对另外一头山羊的欲望,那么结局又会如何呢?我想,它一定会津津有味儿地大嚼上一顿,然后拖着快要撑爆的肚子满意而去。不懂得放弃的智慧,这是鬣狗的悲哀。

有时候,放弃,并不是一种错;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洁白傲骨的情怀;放弃溪间的恬淡幽雅,才有了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生命在于追求,在追求中彰显自我的价值,而生命还有它精彩的另一面:勇于放弃,去实现更远大的理想,去创造更加绚烂的辉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放弃了摧眉折腰的生活,李白策马扬鞭,登高舒啸,饮琼浆于尘上,洒豪迈于青山;携一腔激情,带一丝放达,超然世外,终成一代诗仙。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奇幻的想象;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狂舞的豪放。勇于放弃,才能实现更好的追求;勇于放弃,才能弹出更美的旋律! 勇于放弃不是盲目地丧失追求,勇于放弃更不是消极地纵情山水。勇于放弃是一种品质,它能够止住你的狂热,释放你的理智;勇于放弃是一种境界,它能够拦住你的孤傲,让你更好地超越。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纳粹政府的铁蹄下,也曾想过抗争,愿为自己的种族洒一腔热血,愿为自己的祖国献一份执著。然而,荆棘难斩,迷雾难拨,为了全人类的发展,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内心的狂热,远渡重洋,在另一个国度里创造了更伟大的成就。正是那勇于放弃的精神,才使这位“不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但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人” 的科学先驱为人类谱写出认识自然的新篇章。

微澜放弃了轻漾,才有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旖旎;净土放弃了沉默,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观。放弃繁华,那是李春燕心里厚重的爱,为苗乡点亮了健康之路;放弃宁静,那是洪战辉眼里沉淀的泪,携妹妹一起踏上人生旅途;放弃金钱,那是霍英东胸中满腔的赤诚,200亿捐资赢得生前身后名;放弃安逸,那是林秀贞脑中坚定的信念,30年如一日赡养6位孤寡老人,让九州动容。勇于放弃,是人生中耀眼的另一面,它播种着爱心,抒写着责任,张扬着奉献的价值。

在放弃的日子里,会有春风牵引从未见过的云彩;在放弃的日子里,会有细雨滋润从未闻过的空气;在放弃的日子里,会有彩蝶从远方捎来问候,去慰藉那份勇敢的心灵,去成就那更高、更远的追求!

即使是大海,汹涌澎湃之后也不乏平畴万里;即使是蓝天,暴风骤雨之后也不乏彩虹高挂。勇于放弃吧,去充实你人生的另一面,让你的人生因另一面的光彩而更加完满,让历史的车轮因你的另一面而加速向前。 放弃,并不是一种错,而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点评】

世间因有愉快的追求而多姿,也因有痛苦的放弃而多彩。生活虽有众多的不舍,但该放弃的就应该放弃。选择了放弃,恰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放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本文围绕“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这一主旨展开论述,内容丰富,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意蕴丰厚,气势充沛;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灵动和谐;巧妙嵌入名言诗句,精致典雅,富于神韵;举例对称铺排,简洁精练,涵盖广泛。文章给人以极强的说服力和审美感受,堪称佳作。


相关内容

  • (19)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期末考试安排
  • 乌鲁木齐地区中小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 通 知 各学校: 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应中学要求,我中心提供期末考试试卷.凡期末考试使用我中心提供试卷的学校,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考试时间 根据教育局安排,本学期中学期末考试时间定为2015年1月20.21.22.23日四天进行, ...

  • 2016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浙江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18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面对突 ...

  •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 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职高部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4级<语文>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浮藻(zǎo) 颤动(chàn) 脑髓(suǐ) 遒劲(qiú) .... B ...

  • 教师教务个人工作总结
  •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   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 ...

  • 2013,12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
  •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2013年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问卷) 制卷人:胡花 童琅 时量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上. 一 选择题(2分每题,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包裹(guǒ) 晌午(shàng) 告辞(cí ...

  • 2013秋期末工作安排
  •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工作安排 各教研组.各年级组: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有条不紊地做好本学期后期阶段的各项工作,现将期末工作安排如下,望遵照执行. 一.新课结束.期考备考要求: 1.各学科结束新课时间为18周(1月1日前):18周周四至19周进行复习(每科至少应该有一周课的时间进行 ...

  • 教务工作总结
  •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师 ...

  • 教务职称工作总结
  •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师教 ...

  • 中学教务处教育工作总结
  • 在教育处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 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 ...

  •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l. 考试时间l2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2.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糟粕(pò) 湖泊(pō) 如法炮制(páo) 鳞次栉(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