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河中石兽] 研学案 鄂教版

第27课《河中石兽》【资料链接】

1. 作者名片

2. 知识链接

《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3. 图解课文

【学海拾贝】

1. 通假字

曳铁钯 “____”通“____”,_________ .

答案: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2.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为众服为确论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

答案:被/认为/成为

3. 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

古义:________ 今义:并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

古义:________ 今义:一种学科

(3)是非木柿 .

古义:________ 今义:判断词 是

(4)阅十余岁 .

古义:________ 今义:阅读

(5)盖石性坚重 .

古义:________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6)但知其一 .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答案:(1)一起(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代词,这(4)经历(5)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6)只,仅仅

4.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_______)

答案: 划船

5. 文言句式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被动词“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6. 走进文本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门圮于河 ( ) .

(2)阅十余岁 ( ) .

(3)曳铁钯 ( ) .

(4)湮于沙上 ( )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 ..

(6)如是再啮 ( ) .

(7)不更颠乎 ( )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 .

答案:(1)倒塌(2)年(3)牵引,拖着(4)埋没(5)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6)冲激(7)颠倒

(8)按照

2. 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3)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4)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3.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解析】选D 。A、B、C 三项中的“之”均作代词用,D 项“之”作结构助词“的”用。

4. 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 《阅微草堂笔记》(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寺临河干 ( ) .

(2)竟不可得 ( )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 .

答案:(1)岸边 (2)最终(3)凶猛的河水(4)于是,就

7.翻译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译文:

答案:(1)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答案: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9. 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答:

【解析】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10.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

答案(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1—15题。 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⑨绝:截断。⑩坑(kēng ):活埋。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天下莫能当( ) .

(2)括母问奢其故 ( ) .

(3)赵括既代廉颇 ( ) .

(4)悉更约束() .

答案:(1)认为(2)原因,缘故(3)已经(4)改变,更改

12. 翻译下面句子。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

答案:(1)(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 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13.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请选用原文回答。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选用赵奢的话回答即可。 答案:赵奢认为儿子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从“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14.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解析】本题考查万丈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赵括没有作战的实际经验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

15. 从这则短文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答:

答案: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 附【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比得上他的。(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但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 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撤换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

第27课《河中石兽》【资料链接】

1. 作者名片

2. 知识链接

《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3. 图解课文

【学海拾贝】

1. 通假字

曳铁钯 “____”通“____”,_________ .

答案: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2.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为众服为确论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

答案:被/认为/成为

3. 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

古义:________ 今义:并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

古义:________ 今义:一种学科

(3)是非木柿 .

古义:________ 今义:判断词 是

(4)阅十余岁 .

古义:________ 今义:阅读

(5)盖石性坚重 .

古义:________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6)但知其一 .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答案:(1)一起(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代词,这(4)经历(5)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6)只,仅仅

4.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_______)

答案: 划船

5. 文言句式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被动词“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6. 走进文本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门圮于河 ( ) .

(2)阅十余岁 ( ) .

(3)曳铁钯 ( ) .

(4)湮于沙上 ( )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 ..

(6)如是再啮 ( ) .

(7)不更颠乎 ( )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 .

答案:(1)倒塌(2)年(3)牵引,拖着(4)埋没(5)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6)冲激(7)颠倒

(8)按照

2. 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3)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4)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3.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解析】选D 。A、B、C 三项中的“之”均作代词用,D 项“之”作结构助词“的”用。

4. 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清 《阅微草堂笔记》(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寺临河干 ( ) .

(2)竟不可得 ( ) .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 .

答案:(1)岸边 (2)最终(3)凶猛的河水(4)于是,就

7.翻译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2)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译文:

答案:(1)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答案: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

9. 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答:

【解析】从老河兵的身份出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10.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

答案(示例):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1—15题。 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⑨绝:截断。⑩坑(kēng ):活埋。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天下莫能当( ) .

(2)括母问奢其故 ( ) .

(3)赵括既代廉颇 ( ) .

(4)悉更约束() .

答案:(1)认为(2)原因,缘故(3)已经(4)改变,更改

12. 翻译下面句子。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文:

答案:(1)(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 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13.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请选用原文回答。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选用赵奢的话回答即可。 答案:赵奢认为儿子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从“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14.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解析】本题考查万丈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赵括没有作战的实际经验方面考虑作答。

答案: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

15. 从这则短文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答:

答案: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 附【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比得上他的。(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但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 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撤换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2015--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3) 班语文的教学工作,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有效地的完成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起始年级摸底考试成绩来看,两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七(3)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 ...

  • 2013七年级上期人教版语文课程纲要
  • 2013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一)课程元素: • 科目名称:语文 •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 总课时: 70课时 • 日期:2013年9月------2014年1月 • (二)学科价值: 尊重.欣赏.求真.尚美 一.工具性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 ...

  • 2013秋季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应掌握的词语
  • 2013秋季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应掌握的词语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散步 信服 嫩(nân)芽 分歧 取决 拆(chüi)散(sàn) 委屈 粼粼 一霎(shà)时 各得其所 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qiáo)悴(cuì) 央求 神色 敏感 诀(juã)别 淡雅 深沉 烂漫 喜 ...

  • 2016年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目录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2016-09-01 手机版 七年级上册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5.秋天的怀念/史 ...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最全2016)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口语交际--采访 ...

  • 人教版语文教材大调整:送走鲁迅 迎来史铁生
  • 2013年09月04日 03:59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分享到: 4人参与 1条评论 原标题:送走鲁迅迎来史铁生 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 河南商报记者 李亚沛 郭清媛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 ...

  • 河中石兽说课稿
  • <河中石兽>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中石兽>,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