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离太阳最近的树练习

六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一 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沙砾 镂空 健硕 本末倒置 B、焦炭 匍然 蕴含 盘根错节 C、逶迤 药捻 铁锹 餐风宿露 D、遒劲 苍穹 皱褶 触目惊心 2、下列各句中,比喻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A缘。 B、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像大地。 C、红柳的枝叶 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D、远方的几个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宝宝。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B、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的能力 C、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 D、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的鸟类多达417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那里有柴?!

B、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

C、没有绿色哪有生命,没有生命哪有爱情,没有爱情哪有歌声? D、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5、请把下面的句子缩成一个简单的句子(10字内)

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睛,怒向苍穹。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6、“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句中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7、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被司务长算的一笔“经济账”说服了,于是加入了挖红柳的队伍。 B、本文主旨是赞颂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五四贡献。 C、作者写了“我们餐风宿露”是对“我们”(砍伐红柳者)当时艰苦劳动生活的赞美与回忆。 D、本文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人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要去破坏自然。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皱褶( ) 谷穗( ) 健硕( ) 逶迤( ) 苍穹( ) 遒劲( ) 訇然( ) 镂空( ) 尸骸(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_________(艰辛 艰苦 艰难)。

(2)真正_________(顽强 顽固 坚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 (3)把红柳的根从沙丘中掘出,_________(蕴涵 蕴藏 包涵)。

(4)挖淘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_________(健美有力 健康有力 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3.下列各句中对课文标题“离太阳最近的树”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柳的树干比其他树种都高。

B.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

C.红柳从太阳那里索得了光和热,蕴涵着伟大的力量。 D.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4.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C.啊,红柳如同冰山。

D.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5.下列不能表现红柳顽强生命力的一项是( ) A.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B.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D.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6.下列选项中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它们有着铁一样绣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A.写出红柳的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 B.在广阔壮观的背景下展示红柳的外表之美。

C.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D.说明红柳对自己的生存状况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

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 ,凤羽般纷披的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1.选文中所说的“世界第三极”是指____________,另外两级是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的横线内。 A.花 B.枝干 C.微笑 D.碎叶

3.“不可思议”一词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作者为什么说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5.对于“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一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红柳?描写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结合全文,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红柳的特点。

3、简析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4、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问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5、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写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力地映衬出离太阳最近的红柳的不平凡。

B、文章借红柳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历经磨难的仁人志士崇高品质的赞美。 C、用炸药这一高科技的法子代替人力砍伐红柳,表现了人类对付自然的聪明才智 D、倒数第二段,“停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 连根须都烟销灰灭了”这句话与开头第二段末句“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相呼应,读来发人深思,令人痛心。

E、整篇文章感情强烈,作者用愤激的语言愤怒地控诉了人类残暴自然生灵的行为。

1.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我“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其用意是

2

什么?

2.毁掉这离太阳最近的、唯一能固住流沙给人类带来绿色的树,这已是一曲悲剧;而司务长同“我”算账时,却义正词严。司务长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问话,这说明了什么?

3.文章叙写了挖红柳根的情形:由用利斧斩到用炸药炸。它暗示了怎样的道理?这似乎平静的叙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章主要赞颂了红柳哪两个方面的特点?请分别围绕这两个特点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列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②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5.文章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红柳的?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条概括。

6.文章具体详尽地叙写人们挖红柳的过程,从用铁锨、镐头和斧到用炸药,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条概括。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是表现红柳的外形美和内在美,抒发作者对红柳顽强生命力的礼赞。 B.在“冰峰林立”的高原,红柳“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揭示出人类生存环境的艰难。

C.文章叙写司务长对挖红柳当柴火的理由辩说,表现了司务长的精明和很强的工作能力。 D.文末称红柳是“高原上的原住民”,表达了作者对它被掘净烧光的惋惜和痛心。

E.文章通篇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人类生存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忧患。

六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一、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 A.遒劲 健硕 皱褶 訇然 B.宁谧 炮制 逊色 耳濡目染 C.酝酿 逶迤 尴尬 桎枯 D.窈窕 寒暄 泥泞 酗酒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沙砾 黏结 健硕 浩浩荡荡 B.酷寒 坚韧 蕴涵 傲然不屈 C.逶迤 药捻 镂空 烟销云散 D.遒劲 苍穹 栖息 触目惊心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相应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负有________教育义务,子女对父母负有_________义务,夫妻之间有互相______的义务。 A.扶养 抚养 赡养 B.抚养 赡养 扶养 C.赡养 扶养 抚养 D.扶养 赡养 抚养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 B.一看,这个不错,往地上一扔,叭嚓,裂成了几瓣,“行!”于是各拿一块啃起来,甜,脆,多汁,难以名状....。 C.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岛屿,在白烟的横波里,载浮载沉....

。 D.时下的点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比喻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红柳的跟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B.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C.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D.小战士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轻快。 6.下列句子中表达上没有毛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下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谁也不能否认鲁迅先生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D.由于滥砍乱伐,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B.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

3

C.你是今天走呢?还是明天走呢?

D.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8.下列各句对课文标题“离太阳最近的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

B.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力量。 C.红柳的树干比其他树种都高。 D.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9.下列不能表现红柳顽强生命力的一项是( ) A.一座结实的沙丘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B.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D.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10.对下面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A.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 B.在广阔壮观的背景下展示红柳的外表之美。

C.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D.说明红柳对自己的生长状况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判断题

11.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12.《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情理相融的散文,作者李乐薇采用了纵向思路。

13.毕淑敏之所以加入挖红柳的队伍,是因为她被司务长算的一笔“经济账”说服了。 14.本文的主旨是赞颂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为人类做出的无私贡献。

15.本文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要破坏自然。

16.作者写“我们餐风宿露”,是对(砍伐红柳者)当时艰苦劳动生活的赞美与回忆。 二、文段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上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 ,凤羽般纷披的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 。这高原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还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17.以上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其代表作是 。 18.文中所说的第三极是指 ,另外两级是 和 。

19.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支杆 微笑 花 碎叶 B、支杆 碎叶 花 微笑 C、碎叶 花 支杆 微笑 D、枝干 碎叶 花 微笑 20、解释“不可思议”,并说说他在文中的作用

21、作者为什么说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22、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23、对于”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二)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饭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罕见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帐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的。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 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红柳,才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4

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放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24、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遒( )劲:

(2)逶( )迤( ): (3)本末倒置: (4)触目惊心:

26、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词语。

27、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找出文中相关词语。

28、在算经济账是,司务长连用四个“对不对”有什么表达作用?

29、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30、找出文段中表现红柳顽强生命力的句子。

31、作者仅仅歌颂红柳的顽强吗?

32、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他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3、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描写挖红柳的艰难过程?

六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一 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沙砾 镂空 健硕 本末倒置 B、焦炭 匍然 蕴含 盘根错节 C、逶迤 药捻 铁锹 餐风宿露 D、遒劲 苍穹 皱褶 触目惊心 2、下列各句中,比喻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A缘。 B、他唱的歌曲韵味醇厚,像新茶,像陈酒,像大地。 C、红柳的枝叶 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D、远方的几个小岛,在海浪的摇篮中像一个个可怜的宝宝。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B、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的能力 C、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 D、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的鸟类多达417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那里有柴?!

B、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

C、没有绿色哪有生命,没有生命哪有爱情,没有爱情哪有歌声? D、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5、请把下面的句子缩成一个简单的句子(10字内)

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睛,怒向苍穹。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6、“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句中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7、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被司务长算的一笔“经济账”说服了,于是加入了挖红柳的队伍。 B、本文主旨是赞颂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五四贡献。 C、作者写了“我们餐风宿露”是对“我们”(砍伐红柳者)当时艰苦劳动生活的赞美与回忆。 D、本文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人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要去破坏自然。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皱褶( ) 谷穗( ) 健硕( ) 逶迤( ) 苍穹( ) 遒劲( ) 訇然( ) 镂空( ) 尸骸(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_________(艰辛 艰苦 艰难)。

(2)真正_________(顽强 顽固 坚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 (3)把红柳的根从沙丘中掘出,_________(蕴涵 蕴藏 包涵)。

(4)挖淘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_________(健美有力 健康有力 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3.下列各句中对课文标题“离太阳最近的树”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柳的树干比其他树种都高。

B.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

C.红柳从太阳那里索得了光和热,蕴涵着伟大的力量。 D.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4.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C.啊,红柳如同冰山。

D.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5.下列不能表现红柳顽强生命力的一项是( ) A.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B.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D.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6.下列选项中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它们有着铁一样绣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A.写出红柳的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 B.在广阔壮观的背景下展示红柳的外表之美。

C.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D.说明红柳对自己的生存状况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

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 ,凤羽般纷披的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1.选文中所说的“世界第三极”是指____________,另外两级是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的横线内。 A.花 B.枝干 C.微笑 D.碎叶

3.“不可思议”一词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作者为什么说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5.对于“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一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红柳?描写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结合全文,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红柳的特点。

3、简析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4、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问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5、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写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力地映衬出离太阳最近的红柳的不平凡。

B、文章借红柳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历经磨难的仁人志士崇高品质的赞美。 C、用炸药这一高科技的法子代替人力砍伐红柳,表现了人类对付自然的聪明才智 D、倒数第二段,“停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 连根须都烟销灰灭了”这句话与开头第二段末句“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相呼应,读来发人深思,令人痛心。

E、整篇文章感情强烈,作者用愤激的语言愤怒地控诉了人类残暴自然生灵的行为。

1.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我“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其用意是

2

什么?

2.毁掉这离太阳最近的、唯一能固住流沙给人类带来绿色的树,这已是一曲悲剧;而司务长同“我”算账时,却义正词严。司务长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问话,这说明了什么?

3.文章叙写了挖红柳根的情形:由用利斧斩到用炸药炸。它暗示了怎样的道理?这似乎平静的叙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4.文章主要赞颂了红柳哪两个方面的特点?请分别围绕这两个特点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列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②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5.文章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红柳的?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条概括。

6.文章具体详尽地叙写人们挖红柳的过程,从用铁锨、镐头和斧到用炸药,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条概括。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是表现红柳的外形美和内在美,抒发作者对红柳顽强生命力的礼赞。 B.在“冰峰林立”的高原,红柳“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揭示出人类生存环境的艰难。

C.文章叙写司务长对挖红柳当柴火的理由辩说,表现了司务长的精明和很强的工作能力。 D.文末称红柳是“高原上的原住民”,表达了作者对它被掘净烧光的惋惜和痛心。

E.文章通篇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人类生存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忧患。

六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一、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 A.遒劲 健硕 皱褶 訇然 B.宁谧 炮制 逊色 耳濡目染 C.酝酿 逶迤 尴尬 桎枯 D.窈窕 寒暄 泥泞 酗酒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 ) A.沙砾 黏结 健硕 浩浩荡荡 B.酷寒 坚韧 蕴涵 傲然不屈 C.逶迤 药捻 镂空 烟销云散 D.遒劲 苍穹 栖息 触目惊心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相应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负有________教育义务,子女对父母负有_________义务,夫妻之间有互相______的义务。 A.扶养 抚养 赡养 B.抚养 赡养 扶养 C.赡养 扶养 抚养 D.扶养 赡养 抚养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 B.一看,这个不错,往地上一扔,叭嚓,裂成了几瓣,“行!”于是各拿一块啃起来,甜,脆,多汁,难以名状....。 C.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岛屿,在白烟的横波里,载浮载沉....

。 D.时下的点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比喻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红柳的跟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B.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C.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

D.小战士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轻快。 6.下列句子中表达上没有毛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下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C.谁也不能否认鲁迅先生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D.由于滥砍乱伐,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B.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

3

C.你是今天走呢?还是明天走呢?

D.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8.下列各句对课文标题“离太阳最近的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

B.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力量。 C.红柳的树干比其他树种都高。 D.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9.下列不能表现红柳顽强生命力的一项是( ) A.一座结实的沙丘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B.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D.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10.对下面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A.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 B.在广阔壮观的背景下展示红柳的外表之美。

C.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D.说明红柳对自己的生长状况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判断题

11.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12.《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情理相融的散文,作者李乐薇采用了纵向思路。

13.毕淑敏之所以加入挖红柳的队伍,是因为她被司务长算的一笔“经济账”说服了。 14.本文的主旨是赞颂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为人类做出的无私贡献。

15.本文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要破坏自然。

16.作者写“我们餐风宿露”,是对(砍伐红柳者)当时艰苦劳动生活的赞美与回忆。 二、文段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上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 ,凤羽般纷披的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 。这高原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还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17.以上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其代表作是 。 18.文中所说的第三极是指 ,另外两级是 和 。

19.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支杆 微笑 花 碎叶 B、支杆 碎叶 花 微笑 C、碎叶 花 支杆 微笑 D、枝干 碎叶 花 微笑 20、解释“不可思议”,并说说他在文中的作用

21、作者为什么说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22、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23、对于”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二)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饭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罕见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帐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的。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 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红柳,才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4

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放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24、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遒( )劲:

(2)逶( )迤( ): (3)本末倒置: (4)触目惊心:

26、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词语。

27、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找出文中相关词语。

28、在算经济账是,司务长连用四个“对不对”有什么表达作用?

29、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30、找出文段中表现红柳顽强生命力的句子。

31、作者仅仅歌颂红柳的顽强吗?

32、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他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3、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描写挖红柳的艰难过程?


相关内容

  • 离太阳最近的树
  • 2 新授 第五单元 守望自然 离太阳最近的树 多媒体.PPT.教学视频等 1.清醒地认识到红柳是地球的原住民,它们有和人类共生的权利,这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长远需要. 2.学习课文融冷峻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深刻思想的写作特点 3.在生活中践行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的道德法则. 1.清醒地认识到红柳是 ...

  • 小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知识点总结与练习11
  • [知识要点] 1. 记忆方向的儿歌: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东西南北,认清方向. 2.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1)南与北相对,西与东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3.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 ...

  • 地球仪与经纬网
  •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地球仪和经纬网 [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参数. 2.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方法,明确经纬线的重要作用,能运用经纬 线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 经纬线的特点及作用:经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在人类对 ...

  • 六年级科学下答案
  • 六年级(下)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 第一单元活页作业一.我知道 ( 18 分 )生长 .繁殖 .衰老 .死1.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 亡 . 和 变异2.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睡觉 ,醒来时他可以 " 听 " 到妈3.胎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妈的心跳声 ...

  • 晨昏线练习 高中地理复习题
  • 确定地方时 1.如图1所示,北京时间为: A .12月22 日 12时 B .12月22 日 24时 C .3月21日6时 D .6月12日0时 2.此时,全球与A 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 .等于1/2 B.等于1/3 C .小于1/2 D.大于3/4 3.图① ② 两点 A .地方时相 ...

  • 云南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word操作题
  • 文字处理操作题: 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word文档"珍惜每一滴水.doc",完成 下列操作: 1. 设置页边距为:上:2厘米,下:2厘米,左:3厘米,右: 3厘米: 2. 按照文章的一般规范,完成文章中标题居中设置,设置正 文每一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3. 4. 将正文的字体设置为 ...

  • 六年级下册科学答案
  • 六年级(下)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 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 一.我知道 ( 18分 ) 1.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 生长 .繁殖 .衰老 .死亡 . 2.遗传 和 变异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胎儿大部分时间都在 睡觉 ,醒来时他可以 " 听 " 到 ...

  • 开普勒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开普勒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一.开普勒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_,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_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

  • 信息技术考试word上机操作题5
  • 文字处理操作题 打开练习文件夹下的WORD文档"全球变暖缘于室温气体过量排放.DOC",完成以下操作, (1) 设置页边距为:上2厘米,下2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 (2) 设置标题文章标题"全球变暖缘于室温气体过量排放"为:隶书,二号:位 置:居中: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