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导向,提高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

跳出导向,提高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

摘 要:由于学科设置的需要和师资短缺等原因,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只开设两年,到八年级进行会考测验,会考后初中地理的教学也就完全结束了,因此,不管学校领导,还是地理教师和学生,普遍将会考无疑看做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这样就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短视行为,基本上初中阶段的教学是在“教知识”和“背知识”,它既不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科学能力和热爱大自然情操的培养,又不利于中学生高中阶段进一步的学习,更是与课程标准的倡导大相径庭。

关键词:地理会考;地理学科素养;兴趣

一、应试背景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升学考试催生的教学“导向性”错误

笔者在初中阶段担任地理教学工作已经快接近20年了,结合和多个学校的同仁交流,普遍有同感的是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个谁都能胜任的一碟“小菜”,地理教师更是可有可无的一根“鸡肋”。不是领导看不起地理老师的人,而是应试教育让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地理教学,整个学校的舆论环境就不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在这种导向错误的影响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很难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开展教学。这样,初中阶段的地理或被视作“偏房”得不到正视,或被永远打入“冷宫”。

2.知识本位的陈旧思想泛滥

“这节课我们上„„,重点内容是„„,下去背诵记忆„„”这

些话基本上是很多地理老师每节课要说的经典台词,一方面是受到课时不足的限制,如果要展开来教学,那就在会考之前完不成教学计划,唯有忽视了学科综合素养的训练这一环节(学科素养的培养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直奔主题方能快速奏效。

3.“宅”在课堂学天书,不从身边探真知

地理就是“大地”之“理”,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地理事物,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理教学很难在实验室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最大最完备的实验室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由于学生很难与生活中身边的地理现象结合,再加上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局限,渐渐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淡。

二、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做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不二法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动脑思考,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活生生的,学生理解得深刻,也许终身不忘,还会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比如,索马里海盗为什么那么猖獗且能够劫到货船?我们首先要知道索马里是在非洲东北部,相当穷,因为不能生活所以那些人才都成了海盗,而且索马里附近的红海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线,所以有很多货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试想,如果索马里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那些人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当海盗吗?这仅仅是个例子,但却可以简单地说明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此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思维状态,让学生、教师进入各自的角色。以“中国地理”教学为例,对照《标准》,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要性。《标准》中,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运用地图,说出„„”“运用资料说出„„”“举例说出„„”三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运用地图→提取信息→找出答案(问题教学) 阅读资料→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开放性教学) 举例→探究成因→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探究性教学)

提出假设→运用地图→结合地理现象→提出新观点(创造性思考教学)

从以上可以看出,运用这四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研究式的环境下学习,彻底改变以往“留心听讲”的读书方式。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主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具有挑起培养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在地理教学中要放得开,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再做地理“匠人”,要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引向成长的蓝天下,自由舒展地沐浴阳光。

跳出导向,提高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

摘 要:由于学科设置的需要和师资短缺等原因,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只开设两年,到八年级进行会考测验,会考后初中地理的教学也就完全结束了,因此,不管学校领导,还是地理教师和学生,普遍将会考无疑看做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这样就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短视行为,基本上初中阶段的教学是在“教知识”和“背知识”,它既不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科学能力和热爱大自然情操的培养,又不利于中学生高中阶段进一步的学习,更是与课程标准的倡导大相径庭。

关键词:地理会考;地理学科素养;兴趣

一、应试背景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升学考试催生的教学“导向性”错误

笔者在初中阶段担任地理教学工作已经快接近20年了,结合和多个学校的同仁交流,普遍有同感的是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个谁都能胜任的一碟“小菜”,地理教师更是可有可无的一根“鸡肋”。不是领导看不起地理老师的人,而是应试教育让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地理教学,整个学校的舆论环境就不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在这种导向错误的影响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很难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开展教学。这样,初中阶段的地理或被视作“偏房”得不到正视,或被永远打入“冷宫”。

2.知识本位的陈旧思想泛滥

“这节课我们上„„,重点内容是„„,下去背诵记忆„„”这

些话基本上是很多地理老师每节课要说的经典台词,一方面是受到课时不足的限制,如果要展开来教学,那就在会考之前完不成教学计划,唯有忽视了学科综合素养的训练这一环节(学科素养的培养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直奔主题方能快速奏效。

3.“宅”在课堂学天书,不从身边探真知

地理就是“大地”之“理”,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地理事物,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理教学很难在实验室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最大最完备的实验室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由于学生很难与生活中身边的地理现象结合,再加上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局限,渐渐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淡。

二、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做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不二法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动脑思考,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活生生的,学生理解得深刻,也许终身不忘,还会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比如,索马里海盗为什么那么猖獗且能够劫到货船?我们首先要知道索马里是在非洲东北部,相当穷,因为不能生活所以那些人才都成了海盗,而且索马里附近的红海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线,所以有很多货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试想,如果索马里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那些人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当海盗吗?这仅仅是个例子,但却可以简单地说明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此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思维状态,让学生、教师进入各自的角色。以“中国地理”教学为例,对照《标准》,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要性。《标准》中,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运用地图,说出„„”“运用资料说出„„”“举例说出„„”三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运用地图→提取信息→找出答案(问题教学) 阅读资料→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开放性教学) 举例→探究成因→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探究性教学)

提出假设→运用地图→结合地理现象→提出新观点(创造性思考教学)

从以上可以看出,运用这四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研究式的环境下学习,彻底改变以往“留心听讲”的读书方式。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主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具有挑起培养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在地理教学中要放得开,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再做地理“匠人”,要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引向成长的蓝天下,自由舒展地沐浴阳光。


相关内容

  • 物理学科素养
  •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 ...

  •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 关于什么是历史学科素养,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我个人认为历史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史知识素养,二是历史能力素养,三是历史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呢?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 ...

  •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主要策略
  • 1 准确界定生物学科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 1.1 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引领 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核心素养指的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

  •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作者:屠俊杰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6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学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成了高中 ...

  • 初中语文学科素养试卷
  • 台州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学科素养考试试卷 初中语文 一.名句默写(10分) 1.按要求默写下面的诗文名句.(10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 ...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 ...

  • 2017历史学科素养-YXL
  • 高中历史课程研究--历史学科素养 高三历史 宇欣亮 一.先明确几个概念 历史:保存和记录下的客观世界的实际存在,其突出特征是:真实再现.客观还原. 历史学:对实际存在的解释(说明.阐释.分析.评论等),但"解释"要有一定的规范,应当符合科学而不是臆断.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 ...

  • 论科学素养的内涵.结构及其施教策略
  • 2 ) 1第 2期 0 (年 总 1)l笫 7{ ( j {科 探研索 论 学素养科的 内涵. 结构及其 教策施 略张 祥 沛 王贵 运(. 师范大 学 生科学命 学院 , 1阜曲 东山摘 曲 阜 2 63: .7 1 25东山教学省究研 ,室 山东 济 南2 00) 5 0 0 要: 科 教学 育 ...

  • 2016年起福建省高考使用全国卷
  • 2016年起福建省高考使用全国卷 2015年起高考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2016年起,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高考全国卷. 2004年我省开始自行命题,特别是2009年实行全科自行命题以来,高考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和我省自行命题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