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

雒焕喜

“一家用人单位招聘职员,应聘人员在门外排成长队等候答辩应聘,轮到一位大学生时,她进入办公室,看到地板上横着一把扫帚,便从容的弯下腰拾起放到一个角落。最后,她被录用了。这家负责人后来解释说:“她拾起的扫帚是她被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说,这位应聘大学生就是一个素质高的学生。请再看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要结婚了,他问老师有何忠告。老师说,祝贺你,你要结婚了。你若娶一个好老婆,你将是幸福的;你若娶一个坏老婆,你将成为一个哲学家。另一个学生离婚了,也去这个老师这里听忠告,老师说,祝贺你,你离婚了,以前的婚姻是幸福的,你将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若是不幸的,你将获得自由。我们说,这位老师是一位素质高的老师。什么是素质?这就是素质。

而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

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

素质教育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始终把人的素质看成是一个可分割的整体。素质教育认为,人的素质不是单—的,而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如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人的素质是诸多具体素质的统一体,各种素质之间既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也可以相互促进。因此,素质教育赞同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所侧重。毫无疑问,德育工作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但学生的素质又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整体。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德育工作只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忽略了其他素质,就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关于素质教育,是相对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即应试教育而言的,是以培养和强化综合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做了深刻全面的阐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说,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质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高校的教育不仅要

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的教育,使这几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在现阶段,可以说是培养“四有”公民的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加强和重视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和不断加强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注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现状

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出向上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1、在政治上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包容、理解、勤劳、谦逊;2、在人生道路上提倡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精神;3、对校园生活,主张“品位”,提倡“公平竞争”意识,并注意文化修养上的全面性。但由于教育的不完善,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局限等因素,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具体表现是:1、在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上,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一些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课热情不高,反映勉强;2、在业务素质的培养上,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书本知识较多,基础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口径小,创新精神不足,适应能力差;3、在心理素质上,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大多受到家庭的宠爱,同时也由于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导致部人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在逆境中求发展求上进的进取精神。面对当前

我国大学生素质的现状,笔者认为,影响和制约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生即将面对的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和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知识经济社会。而传统的教育体制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各种考核,这就使得他们必须先去应付考试,无形之中,产生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优秀”人才。但步入社会之后,却连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不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大学生本身,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使大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怀疑,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冲破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和“学科本位型”的课程设置,它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其结果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饥渴效应”,面对新旧文化交流和东西文化碰撞,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对社会环境产生“失落效应”。这些都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己走入了内容陈旧、方法死板、僵化的境地,使受教育者局限于书本、课堂,难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与兴趣。这种教育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主体精神,被物化为“学校工厂”模子里压出来的“产品”。反映到实际中便是眼高手低,只知书本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影响了素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寻找新的规范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对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国家实行招生并轨政策后,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人才就业市场还不十分完善,一小部分人趁着过渡时期政策的不完善,拉关系、走后门,为自己的子女找工作,有些大学生看到这些现象,觉得没有希望,失去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信心,产生了心

理失落感。又如,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有所抬头,影响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3、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还不完全清楚,缺乏参与意识。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没有了动力。部分在校大学生只知道忙于学习专业知识,而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时间相对较少,对素质教育的知识了解甚少,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参与。

4、高等院校的育人环境仍需继续改善。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认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仅仅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而与基础教育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和校园环境关系不大。但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所有这些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不容忽视。此外,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如增强大学生的情感智商)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瓶颈”制约,也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制约。从我国部分高校发生的恶性事件、暴力倾向和行为、自杀事件以及其他不道德行为便充分表明这一点。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目标,明确培养目的

高等教育需要从旧观念中走出来,需要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中挣脱,以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为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1、在课程结构上落实素质教育。因为没有课程的保证,目标再好也没有用。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具有深度广度又可行的课程体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行文理渗透、多学科结合,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又重视人

文素质教育。2、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许多大学生以为教育就是培养“有用”之才,什么有用就学什么,从学生的选修课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学生多注重“是否实用”、“是否容易学”等因素,普遍存在“近视眼”的问题,即只看到近期的用途而忽略了起决定作用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强化素质教育,须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懂得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由“让他学”到“他要学”转变,才能使素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

最佳效果。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进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高等院校必须改革原有的教育体制,改进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摈弃“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启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认识到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怎样做人,充分发挥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改变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陈旧方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着重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实践能力,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素质,我们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是书呆子,而应有驾驭知识、驾驭书本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摒除陈旧的教学内容,提炼核心内容。要用能反映本学科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加大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要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增强知识的复合性,确保知识结构的系统优化。在不违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拓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灵活讲授,

以满足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人制宜,活跃教学过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大学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对于“考试”,笔者认为这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形式,即考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历来,人们想出了种种防止学生作弊的方法,但考试中仍有学生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监考方法的改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学生之所以可以准备小抄等,是因为有固定的答案,如果考题是应用性的或需学生作出自己的结论,作弊恐怕就很难成立,而且考试就不再只是表面化、简单化的形式。这样做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使学生把考试当成另一种学习,而不是应付过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基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不应只是讲授知识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教会学生学、思、行的教育者,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一个本身综合素质不高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主动地、有意识地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和难忘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基础教育、有弹性的教学环境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目前文理分科的中学应试教育无法给学生全面的基础,许多进入大学的学生偏科相当严重,理科的学生连起码的地理、历史知识都不了解,文科的学生对理、化更是知之甚少,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简谱都不识,更不要说准确深刻地欣赏艺术作品,这些“先天营养不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从课堂以外的地方提高素质。如有许多大学生看电影只选择武打、言情方面的,以是否刺激为标准。面对名著、精品却一脸的茫然,看完后感慨的竟是:没意思!看不懂!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从“根”抓起,大学四年(或五年)是很难弥补中小学时的不足。同时,应注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创造一种较宽松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时候,速度和深度是不同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能力、经验基础和学习方式,因而很难让每个学生在提高。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手段,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教育管理,科研兴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艺术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为把我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教风学风严谨,教学手段优化,氛围积极向上”的学校而努力。

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开展活动,进行知我祖国,爱我人民教育。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教育活动。举办“爱祖国、爱家乡”手抄报展评,“祖国之最知多少”读书竞赛,爱国歌曲演唱会,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永恒主题。从知祖国、爱祖国到爱人民,坚定同学们的报国之心。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材内容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机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家乡、爱学校联系起来。

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环境文化,熏陶学生心灵。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部分,应成为德育工作主阵地。抓好教室环境、墙报书法、图书阅览、校园广播站建设。把环境文化作为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让德育融化在环境中,让环境蕴含着德育。 抓好活动文化,丰富业余活动。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如组织公益活动,校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校艺术节,兴趣小组、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合理、准备充分、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总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经济、科技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乃至国民素质水平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盛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全才”如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的高校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和重担。

浅谈大学生素质与素质教育

雒焕喜

“一家用人单位招聘职员,应聘人员在门外排成长队等候答辩应聘,轮到一位大学生时,她进入办公室,看到地板上横着一把扫帚,便从容的弯下腰拾起放到一个角落。最后,她被录用了。这家负责人后来解释说:“她拾起的扫帚是她被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说,这位应聘大学生就是一个素质高的学生。请再看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要结婚了,他问老师有何忠告。老师说,祝贺你,你要结婚了。你若娶一个好老婆,你将是幸福的;你若娶一个坏老婆,你将成为一个哲学家。另一个学生离婚了,也去这个老师这里听忠告,老师说,祝贺你,你离婚了,以前的婚姻是幸福的,你将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若是不幸的,你将获得自由。我们说,这位老师是一位素质高的老师。什么是素质?这就是素质。

而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

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

素质教育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始终把人的素质看成是一个可分割的整体。素质教育认为,人的素质不是单—的,而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如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人的素质是诸多具体素质的统一体,各种素质之间既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也可以相互促进。因此,素质教育赞同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所侧重。毫无疑问,德育工作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但学生的素质又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整体。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德育工作只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忽略了其他素质,就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关于素质教育,是相对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教育即应试教育而言的,是以培养和强化综合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做了深刻全面的阐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说,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质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高校的教育不仅要

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的教育,使这几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在现阶段,可以说是培养“四有”公民的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加强和重视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和不断加强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注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现状

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出向上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1、在政治上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包容、理解、勤劳、谦逊;2、在人生道路上提倡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精神;3、对校园生活,主张“品位”,提倡“公平竞争”意识,并注意文化修养上的全面性。但由于教育的不完善,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局限等因素,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具体表现是:1、在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上,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一些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课热情不高,反映勉强;2、在业务素质的培养上,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书本知识较多,基础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口径小,创新精神不足,适应能力差;3、在心理素质上,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大多受到家庭的宠爱,同时也由于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导致部人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在逆境中求发展求上进的进取精神。面对当前

我国大学生素质的现状,笔者认为,影响和制约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生即将面对的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和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知识经济社会。而传统的教育体制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各种考核,这就使得他们必须先去应付考试,无形之中,产生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优秀”人才。但步入社会之后,却连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不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大学生本身,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使大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怀疑,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冲破传统狭隘的专业教育和“学科本位型”的课程设置,它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其结果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饥渴效应”,面对新旧文化交流和东西文化碰撞,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对社会环境产生“失落效应”。这些都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己走入了内容陈旧、方法死板、僵化的境地,使受教育者局限于书本、课堂,难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与兴趣。这种教育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主体精神,被物化为“学校工厂”模子里压出来的“产品”。反映到实际中便是眼高手低,只知书本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影响了素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寻找新的规范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对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国家实行招生并轨政策后,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人才就业市场还不十分完善,一小部分人趁着过渡时期政策的不完善,拉关系、走后门,为自己的子女找工作,有些大学生看到这些现象,觉得没有希望,失去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信心,产生了心

理失落感。又如,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有所抬头,影响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3、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还不完全清楚,缺乏参与意识。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没有了动力。部分在校大学生只知道忙于学习专业知识,而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时间相对较少,对素质教育的知识了解甚少,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参与。

4、高等院校的育人环境仍需继续改善。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认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仅仅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而与基础教育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和校园环境关系不大。但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所有这些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不容忽视。此外,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如增强大学生的情感智商)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瓶颈”制约,也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制约。从我国部分高校发生的恶性事件、暴力倾向和行为、自杀事件以及其他不道德行为便充分表明这一点。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目标,明确培养目的

高等教育需要从旧观念中走出来,需要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中挣脱,以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为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1、在课程结构上落实素质教育。因为没有课程的保证,目标再好也没有用。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具有深度广度又可行的课程体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行文理渗透、多学科结合,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又重视人

文素质教育。2、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许多大学生以为教育就是培养“有用”之才,什么有用就学什么,从学生的选修课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学生多注重“是否实用”、“是否容易学”等因素,普遍存在“近视眼”的问题,即只看到近期的用途而忽略了起决定作用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强化素质教育,须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懂得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由“让他学”到“他要学”转变,才能使素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

最佳效果。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进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高等院校必须改革原有的教育体制,改进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摈弃“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启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认识到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怎样做人,充分发挥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改变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陈旧方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着重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实践能力,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素质,我们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是书呆子,而应有驾驭知识、驾驭书本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摒除陈旧的教学内容,提炼核心内容。要用能反映本学科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加大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要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增强知识的复合性,确保知识结构的系统优化。在不违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拓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灵活讲授,

以满足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课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人制宜,活跃教学过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大学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对于“考试”,笔者认为这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形式,即考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历来,人们想出了种种防止学生作弊的方法,但考试中仍有学生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监考方法的改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学生之所以可以准备小抄等,是因为有固定的答案,如果考题是应用性的或需学生作出自己的结论,作弊恐怕就很难成立,而且考试就不再只是表面化、简单化的形式。这样做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使学生把考试当成另一种学习,而不是应付过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基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不应只是讲授知识的教书匠,而应该是教会学生学、思、行的教育者,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一个本身综合素质不高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能主动地、有意识地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和难忘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基础教育、有弹性的教学环境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目前文理分科的中学应试教育无法给学生全面的基础,许多进入大学的学生偏科相当严重,理科的学生连起码的地理、历史知识都不了解,文科的学生对理、化更是知之甚少,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简谱都不识,更不要说准确深刻地欣赏艺术作品,这些“先天营养不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从课堂以外的地方提高素质。如有许多大学生看电影只选择武打、言情方面的,以是否刺激为标准。面对名著、精品却一脸的茫然,看完后感慨的竟是:没意思!看不懂!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从“根”抓起,大学四年(或五年)是很难弥补中小学时的不足。同时,应注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创造一种较宽松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时候,速度和深度是不同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能力、经验基础和学习方式,因而很难让每个学生在提高。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手段,强化质量意识,规范教育管理,科研兴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艺术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为把我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教风学风严谨,教学手段优化,氛围积极向上”的学校而努力。

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开展活动,进行知我祖国,爱我人民教育。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教育活动。举办“爱祖国、爱家乡”手抄报展评,“祖国之最知多少”读书竞赛,爱国歌曲演唱会,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永恒主题。从知祖国、爱祖国到爱人民,坚定同学们的报国之心。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材内容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机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家乡、爱学校联系起来。

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环境文化,熏陶学生心灵。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部分,应成为德育工作主阵地。抓好教室环境、墙报书法、图书阅览、校园广播站建设。把环境文化作为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让德育融化在环境中,让环境蕴含着德育。 抓好活动文化,丰富业余活动。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如组织公益活动,校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校艺术节,兴趣小组、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合理、准备充分、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总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经济、科技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乃至国民素质水平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盛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全才”如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的高校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和重担。


相关内容

  •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摘要]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有助于对现行的高等教育进行反思,找出经验和不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并运用具体算例演示,表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

  • 谈公安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战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公安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战性 作者:杨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8期 摘要:近年来,公安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战性不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建议从培养从警素质.契合专业技术.夯实理论基础三方面着手来撰写一篇实战性 ...

  • 原阳县职称论文发表-新课改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灵魂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原阳县职称论文发表-新课改|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灵魂论文选题题目 原阳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新课改|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灵魂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 ...

  • 职称个人业绩材料公示表
  • 职称个人业绩材料公示表 基本信息 姓名 陈耀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1.11 学历与学位 研究员 英语 A 级 2006.6.26 课程名称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硕士研究生 教师证取得时间 ...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于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 ...

  • 论文理论的方法
  • 一、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重要性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数年学习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所以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 ...

  • 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
  • 一.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重要性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数年学习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所以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

  • 关于图书馆讲解员发表论文技巧
  • 讲解员的素质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形象分析 前言:博物馆是国家的文物事业单位,也是文物的收藏.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的机构.我国在社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加强对博物馆的形象建设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措施.博物馆的公共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体现,尤其是讲 ...

  • 八一总场中学校本研训自查报告
  •   以课改作为兴校契机 以研训强化教师素质   ——八一总场中学校本研训自查报告   我校本着切实搞好校本研训工作,更快更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面向全体教师,以教育教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青年教师为重点,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抓校本研训,努 ...

  • 毕业论文封面格式1
  • 成都大学华夏职教中心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一.开题要求 毕业生应于2010年2月报到注册时将选定的论文题目及论文提纲交班主任处,经指导老师审定通过方可开题. 二.撰写要求 1.毕业论文字数3000以上. 2.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纸标准,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