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美景 诗情画意]

《山川美景 诗情画意》初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山川美景 诗情画意》。

学生通过以前对中国画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山川美景 诗情画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学生熟悉的自然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鉴赏中国山水画,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山水画和山水画的种类,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

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收集并预读有关课文以及古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

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你们能否向老师推荐值得一游的去处?今天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处:漓江风景区。

导游法: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中的图片,游览漓江风光,师讲解。 师:如果说桂林是一个旅游发展的生命体,那么漓江可以说绝对是桂林旅游的灵魂

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面,就是漓江山水的一段。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们游山玩水的心情?

再问:古人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

引出课题:山川美景,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欣赏

(二)讲授新知

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山水、人物。

设问: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大门类,但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人这么爱表现山水吗?

释疑: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蕴涵着天体宇宙无限奥妙,很多文人都留下了独到的山水观念。

山水画家们常常也是游览名山大川的旅行家,清代大画家石涛就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句。

2.同学们让我们欣赏课本中李可染的作品《漓江》。他们笔下描绘的都是我们刚才一起见过的漓江山水风光,为什么我们看完以后会有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画何处的感觉呢?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迷团:(比较法)

(1)风景照片:纪录自然

(2)国画山水:表现意境(画家心中的风景)

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自然就因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三远(深远、高远、平远)。中国人认为:" 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所以采取了视点运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表现法就让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随着画家的视角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的意像。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条幅立轴就是横卷。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中国画中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说起这意境之美,让我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宋

代,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的诗句变成可视的图画。有一年,皇帝宋徽宗赵佶取了这么一个题目:乱山藏古寺。大家现在可以静静地思考:如果是你在考试,你会如何表现呢?

有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个塔尖;也有人画古寺的一角。。。而真正高明的是画了在荒芜的山野之间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挑水。如此一来,就巧妙的表现了“藏”这一字的意境。

互动题:

(1)吟诗作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从课本中的几副作品中,选取适合这首诗的画。

(2)依画题诗

请在以下的诗句中,选择适合这幅画的诗。《富春山居图》(让学生看课本)

a.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

(3)欣赏名画体会其意境(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总结)

三、收尾总结

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

经过了这节课的学习,希望以后去旅行的各位同学,仔细观赏你身边的山山水水。

四、课后反思

本课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着重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导课堂,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仅饶有兴趣而且知识掌握牢固,并且能很好的煅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山川美景 诗情画意》初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山川美景 诗情画意》。

学生通过以前对中国画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山川美景 诗情画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这一课中,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学生熟悉的自然风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鉴赏中国山水画,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山水画和山水画的种类,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

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所以,我把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在思维灵动上的取向,是本课在意境感知与深入教学上的难点所在。

三、教具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收集并预读有关课文以及古诗。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作品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

谈话导入: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你们能否向老师推荐值得一游的去处?今天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处:漓江风景区。

导游法: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中的图片,游览漓江风光,师讲解。 师:如果说桂林是一个旅游发展的生命体,那么漓江可以说绝对是桂林旅游的灵魂

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面,就是漓江山水的一段。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们游山玩水的心情?

再问:古人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

引出课题:山川美景,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欣赏

(二)讲授新知

1.中国画的种类:花鸟、山水、人物。

设问: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大门类,但大家知道,为什么古人这么爱表现山水吗?

释疑: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蕴涵着天体宇宙无限奥妙,很多文人都留下了独到的山水观念。

山水画家们常常也是游览名山大川的旅行家,清代大画家石涛就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句。

2.同学们让我们欣赏课本中李可染的作品《漓江》。他们笔下描绘的都是我们刚才一起见过的漓江山水风光,为什么我们看完以后会有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画何处的感觉呢?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迷团:(比较法)

(1)风景照片:纪录自然

(2)国画山水:表现意境(画家心中的风景)

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自然就因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三远(深远、高远、平远)。中国人认为:" 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所以采取了视点运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表现法就让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随着画家的视角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的意像。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条幅立轴就是横卷。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中国画中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说起这意境之美,让我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宋

代,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的诗句变成可视的图画。有一年,皇帝宋徽宗赵佶取了这么一个题目:乱山藏古寺。大家现在可以静静地思考:如果是你在考试,你会如何表现呢?

有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个塔尖;也有人画古寺的一角。。。而真正高明的是画了在荒芜的山野之间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挑水。如此一来,就巧妙的表现了“藏”这一字的意境。

互动题:

(1)吟诗作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从课本中的几副作品中,选取适合这首诗的画。

(2)依画题诗

请在以下的诗句中,选择适合这幅画的诗。《富春山居图》(让学生看课本)

a.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

(3)欣赏名画体会其意境(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总结)

三、收尾总结

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

经过了这节课的学习,希望以后去旅行的各位同学,仔细观赏你身边的山山水水。

四、课后反思

本课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着重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导课堂,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仅饶有兴趣而且知识掌握牢固,并且能很好的煅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相关内容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10
  • 27 短文两篇 [教学构想] <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对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思考: 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 ...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 激情小野猪 教学目标: 1.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2.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文章字词的梳理. 2.了解<答谢中书书>中的优美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3.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思 ...

  • 关于大自然景物的成语
  • 提问者采纳 水天一色]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木清华]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语本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水秀山明] 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 ...

  • 毕业论文范例
  • 毕 业 论 文 论柳宗元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曹秀运 班 级 B文秘011 学 号 0111110234 指导教师 李 军 完成日期 二○○五年六月 论柳宗元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摘 要:柳宗元的诗作并不很多,然而他诗歌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却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誉.其中一个重要的 ...

  •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对照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壬戌之秋,壬戌年秋天,七月既望 ...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之五-教学教案
  •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 ...

  • 写景的技巧开头结尾
  • 写景的技巧 1.描写某一自然环境的特征. 2.刻画某一自然景物的情态.作文 3.描绘某一地域风貌的状况. 4.展示某一季节时令的风采. 5.记录游览名胜古迹的经历. 6.展现观察人文景观的过程. [知识累积] 写景文是指以描写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自然环境等为主的文章. 自然现象.自然环境通常指季节与 ...

  • 五字传统春联集锦
  • 人随春意泰: 年共晓光新. 三阳临吉地: 五福萃华门. 山远云多态: 地近草自新. 山桃发红萼: 野蕨渐紫苞. 门庭多喜气: 山水遍春光. 门含千山秀: 楼览万里春. 玉堂浮瑞气: 金室耀祥光. 玉堂开春色: 琼树发秋香. 天开清淑景: 人乐庆和年. 云霞呈吉日: 花柳发韶年.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 ...

  • 21[与朱元思书]教案
  • 2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授课人 李亚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