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子的演变与使用

  【摘要】管子自传入我国之时,便广泛运用于历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之中。但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却已很少使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乐器的演变过程及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与论证,以此说明它在我国现代民族乐队的应有地位。

  【关键词】管子 筚篥 乐队 编制 运用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和被使用过的管乐器有数十种之多。除埙、竽、笙、萧、管、�a(yue)、��(he)、篪、�a、骨哨等十余种汉族乐器外。还引入了不少外来乐器。如管子、唢呐,就是分别由魏晋时期和金元时代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吹管乐器。虽然我国吹管乐器的数量与品种非常丰富,但保留至今并被经常用于合奏之中的吹管乐器却为数不多,我们常见的仅有笙、笛、管、箫和唢呐等。因篇幅有限,本文将仅对管子的演变及在乐队中的使用进行论述。

  现今称之为管子的乐器是一种外来引入的吹管乐器,随着历史朝代的变更,称呼也曾有多种。其中必篥、悲篥、筚篥、笳管、�v篥都曾是它的称谓。根据型制和材料的不同还有双筚篥、桃皮筚篥、头管之不同和今日的(北方)管子和(南方)喉管之别。

  管子在历史上曾广泛运用于宫廷乐舞、祭祀大典和宗教礼仪,即便是在今天的(北方)民间音乐和(南方)戏剧音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领奏和伴奏乐器。然而在现今的民族管弦乐队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乐团还设有该声部外,很多乐队,特别是普及性民族乐队中已没有了它的位置。很多专业音乐艺术学校也已没有了该专业的教师,也就更谈不上该专业的设立和招收专业学生了。

  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和认识这一乐器,本章将对它在历史中的演变与运用进行论述。

  

  1、管子的传入与称谓

  管子属西域羌胡乐器,约于前秦将军吕光西征龟兹时,由龟兹带入我国,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龟兹乐器。其实管子在西域列国均被广泛的运用。如龟兹(今新疆库车),天竺(今印度),疏勒(今新疆疏勒),安国(今乌兹别克),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等。

  管子属双簧乐器,早期的材料是以竹管作身,芦苇为哨片的吹管乐器,最初的名字叫必篥,属土耳其语系boru,buru的译音。在(宋)何承天《篆文》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必篥者,羌胡乐器名也”。因该乐器发音悲切苍凉,人们便根据其译音及音色又将其称呼为悲篥。在《通典》中的描述为:“筚篥,本名出于胡中,声悲”。与此同时,因其发音原理和型制与胡笳甚为相似,于是人们也称之谓笳管。在陈��的《乐书》中就有这样的描述:“�v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龟兹之乐也”。 笳管的称呼也说明必篥这一由西域引入的乐器在名称上开始汉化了。

  悲篥之名在延用至唐朝中叶后又曾更名为�v篥。为何由悲篥变为�v篥呢?(日)林谦三认为,原羌胡乐器中有一种角制的吹奏乐器,叫屠�v,最早对这一乐器的描述出自《说文》:“�v,羌人所吹角屠�v以惊马也…”。而后人误解为屠�v的�v就是必篥的必,亦同于悲篥的悲,因此便称悲篥为�v篥。如《事物纪元》中描述为“何承天《篆文》曰:“�v篥,羌胡乐器。出于胡中,其声悲,本名悲篥。《通典》亦云:“或曰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后以笳为首,以竹为管”。

  唐朝时期管子除被运用于祭祀大典和仪仗军乐外,也运用于宫廷音乐中的燕乐、西凉乐和高丽伎等乐队,并被编入卤薄部,因此,除被称为�v篥外,笳管,雅管也是它的又一称谓。在《御览》引《乐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v篥]唐以编入卤薄部,名曰笳管;用之雅乐部,以为雅管”。这使得管子的名称由译音名向汉意名又进了一步。自南宋时期管子又改称为头管,并出现了不同尺寸并运用于不同场合的高低音管。如张炎《词源》所述:“法曲则以倍四头管品之(即筚篥也),其声清越。大曲则以倍六头管品之,其声流美”。自此以后的元、明、清代均称管子为头管。

  

  2、 管子材料种类之演变

  管子从传入我国之初到宋代以前,其制作材料一直是上端以芦苇为哨,下端以竹管为身。至南宋以后,其材料开始发生变化。曾出现过以牙骨和骨管制作的管子。如《玉海》描述:笳管以牙骨参用,染以红”。而在《乐书》中有同样的描述:“哀笳以羊骨为管而无孔。……宋朝更以红象牙管,窍而吹之”。从明朝以后,又改用木料制作,两端分别以牙骨管束。使其制作变得精美起来。

  管子自传入我国之时就有单管、双管两种。发展至今,这一品种依然延续。但在实际运用中更多使用的是单管型乐器。该乐器初为九孔,既前七孔后二孔。中途也曾出现过六孔制的小管子。如《乐书》中的记载:“�v篥一名悲篥……。小者六孔,以风管名之,……而九窍者,其实盖以太平管同矣”。自明代以来,该乐器便改为八孔,既前七孔后一孔。

  至于清代《皇朝利器图示》出现的瓦尔喀部所使用的,也称之为�v篥的乐器与上述管子则毫无关联。此乐器形似唢呐,但仅有三个按音孔。另外与管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以单面簧片振动发音的单簧类乐器。因标记为�v篥,故使前辈萧友梅在他1916年撰写的博士论文中误以为筚篥(管子)乃单簧乐器:“�v篥也写作筚篥和悲篥。他在管子的上端……装上一片薄簧,……因该说是今天单簧管的前身。”

  

  3、管子的运用

  管子曾广泛用于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世俗音乐之中,仅在《隋书・音乐志》所记载的乐种中就有西�隼炙�使用的大筚篥、小筚篥,龟兹乐中的筚篥,疏勒乐中的筚篥,安国乐中的筚篥、双筚篥,高丽乐中的小筚篥,桃皮筚篥等。而在隋唐及元朝的宫悬音乐中其数量曾用到了4支。到了宋代的云韶乐,钧容乐,元朝的宴乐及隋、唐、元、明、清代军队中的仪仗乐队和鼓吹乐队都曾大量的使用过管子。

  下面将以列表的形式举出管子筚篥在不同乐队中的运用:

  宋代“清乐”的乐队编制

  吹管乐器|笛、笙、筚篥

  打击乐器|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

  宋代“鼓吹乐”的乐队编制

  吹管乐|箫、笳、大横吹、笛、筚篥

  打击乐|��鼓、金钲、大鼓、铙鼓

  辽宫廷军乐的“鼓吹”编制

  吹管乐器|大横吹、笛、 篥、笳、桃皮筚篥小横吹、箫、等

  打击乐器|��鼓、节鼓、金钲、小鼓、羽葆鼓等

  金宫廷“鼓吹” 乐队编制

  吹管乐器|长鸣、中鸣、小横吹、箫、笳、大横吹、笛、筚篥、桃皮筚篥

  打击乐器|��鼓、金钲、小鼓、羽葆鼓 铙鼓、大鼓、节鼓、等

  清宫廷铙歌乐的“行幸乐”编制

  吹管乐|管、笛、笙、金口角、大小铜角、蒙古角等

  打击乐|金、铜鼓、钹、引鼓、铜点等

  在我国民间乐种中的吹打乐和宗教音乐中也都有管子的大量使用。如:

  冀中管乐“北乐会”乐队编制

  吹管乐|管子、曲笛、笙

  打击乐|大鼓、小镲 、云锣、铛挡

  弦 乐 |龙头胡

  冀中管乐“南乐会”乐队编制

  吹管乐|管子(数支)、海笛(数支)梆笛(1―2支)笙(多支)喇叭号(1―2)支

  打击乐|鼓、小镲、铛挡、手鼓、大钹、大铙

  弦 乐 |龙头胡、京二胡、秦琴等

  山西八大套乐队编制

  吹管乐|管子(1―2支)、海笛、竹笛、笙(2)

  打击乐|堂鼓、小�O、板鼓、大�O、大锣、小锣、云锣、梆子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知,管子无论在宫廷音乐、仪仗军乐还是民间乐队中都曾被大量使用。但为什么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就不再被使用了呢?这是因为自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建立以来,其音响概念、写作思维深受西洋管弦乐队之影响,人们希望该乐队同样能奏出具有融合、统一的音响,在音准上也能发出准确的十二平均律音高。而传统的管子因其音量、音色高亢而尖锐,加之其音准控制难度大(最大幅度可用嘴唇使音高改变3-4度)因此不能很好的融合于乐队之中,这使得该乐器在现代乐队中逐步走向萎缩。然而,为使这一充满个性化的管乐器能继续适用于乐队,人们便改制出了音色柔和的中、低音管子。金属键的运用使其音准获得了保证。在乐队中主要承担中低音声部,其音区为:

  

  这一改革对于民族乐队中低音不足的问题大有改善,使乐队音响变得厚实和丰满,是现今民族管弦乐队完整编制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应该大力推广的声部。它的运用将使民族乐队的管乐声部在建制完善、音响张力和整个乐队音响的平衡与稳定性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然而,在现今的民族乐队中,无论是在专业乐团中还是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及中小学乐队和业余社团的普及中传统和改革加键管子都还没有获得普及性的认知和运用,因此笔者愿在此对该乐器的使用进行一些阐述:

  1、在较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其配置以2支加键中音管为佳,因为2支的配置在演奏齐奏旋律时能够增加乐队中低音频的厚度,使乐队的音响更加饱满、厚实。同时2支管的使用还能演奏不同度数、音程的和声,使乐队在音响上更具有立体感。

  2、在织体的写作上,该乐器可演奏静态织体的背景性单音及和声,特别是中低音区的音色极具特点。琶音和上下行的快速音阶似的进行也是该乐器擅长的演奏织体,无论单音还是双音的和弦分解都能发出很好的效果。

  3、该乐器属于中低音乐器,其记谱可使用低音、中音、高音谱号均可,但如用低音谱号进行记谱,其音区有会太高,如用中音谱号进行记谱,在实际演奏中很多演奏员又对中音谱号不太熟悉,因此笔者认为用比实际音响高一个八度的高音谱号进行记谱更为恰当。

  

  参考文献:

  1、萧友梅:《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载《中国音乐》1988年(4)

  2. 袁静芳:《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出版

  

  作者简介:

  李复斌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指挥、副教授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民族乐团音乐总监、指挥

  【摘要】管子自传入我国之时,便广泛运用于历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之中。但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却已很少使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乐器的演变过程及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与论证,以此说明它在我国现代民族乐队的应有地位。

  【关键词】管子 筚篥 乐队 编制 运用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和被使用过的管乐器有数十种之多。除埙、竽、笙、萧、管、�a(yue)、��(he)、篪、�a、骨哨等十余种汉族乐器外。还引入了不少外来乐器。如管子、唢呐,就是分别由魏晋时期和金元时代从西域传入我国的吹管乐器。虽然我国吹管乐器的数量与品种非常丰富,但保留至今并被经常用于合奏之中的吹管乐器却为数不多,我们常见的仅有笙、笛、管、箫和唢呐等。因篇幅有限,本文将仅对管子的演变及在乐队中的使用进行论述。

  现今称之为管子的乐器是一种外来引入的吹管乐器,随着历史朝代的变更,称呼也曾有多种。其中必篥、悲篥、筚篥、笳管、�v篥都曾是它的称谓。根据型制和材料的不同还有双筚篥、桃皮筚篥、头管之不同和今日的(北方)管子和(南方)喉管之别。

  管子在历史上曾广泛运用于宫廷乐舞、祭祀大典和宗教礼仪,即便是在今天的(北方)民间音乐和(南方)戏剧音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领奏和伴奏乐器。然而在现今的民族管弦乐队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乐团还设有该声部外,很多乐队,特别是普及性民族乐队中已没有了它的位置。很多专业音乐艺术学校也已没有了该专业的教师,也就更谈不上该专业的设立和招收专业学生了。

  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和认识这一乐器,本章将对它在历史中的演变与运用进行论述。

  

  1、管子的传入与称谓

  管子属西域羌胡乐器,约于前秦将军吕光西征龟兹时,由龟兹带入我国,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龟兹乐器。其实管子在西域列国均被广泛的运用。如龟兹(今新疆库车),天竺(今印度),疏勒(今新疆疏勒),安国(今乌兹别克),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等。

  管子属双簧乐器,早期的材料是以竹管作身,芦苇为哨片的吹管乐器,最初的名字叫必篥,属土耳其语系boru,buru的译音。在(宋)何承天《篆文》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必篥者,羌胡乐器名也”。因该乐器发音悲切苍凉,人们便根据其译音及音色又将其称呼为悲篥。在《通典》中的描述为:“筚篥,本名出于胡中,声悲”。与此同时,因其发音原理和型制与胡笳甚为相似,于是人们也称之谓笳管。在陈��的《乐书》中就有这样的描述:“�v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龟兹之乐也”。 笳管的称呼也说明必篥这一由西域引入的乐器在名称上开始汉化了。

  悲篥之名在延用至唐朝中叶后又曾更名为�v篥。为何由悲篥变为�v篥呢?(日)林谦三认为,原羌胡乐器中有一种角制的吹奏乐器,叫屠�v,最早对这一乐器的描述出自《说文》:“�v,羌人所吹角屠�v以惊马也…”。而后人误解为屠�v的�v就是必篥的必,亦同于悲篥的悲,因此便称悲篥为�v篥。如《事物纪元》中描述为“何承天《篆文》曰:“�v篥,羌胡乐器。出于胡中,其声悲,本名悲篥。《通典》亦云:“或曰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后以笳为首,以竹为管”。

  唐朝时期管子除被运用于祭祀大典和仪仗军乐外,也运用于宫廷音乐中的燕乐、西凉乐和高丽伎等乐队,并被编入卤薄部,因此,除被称为�v篥外,笳管,雅管也是它的又一称谓。在《御览》引《乐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v篥]唐以编入卤薄部,名曰笳管;用之雅乐部,以为雅管”。这使得管子的名称由译音名向汉意名又进了一步。自南宋时期管子又改称为头管,并出现了不同尺寸并运用于不同场合的高低音管。如张炎《词源》所述:“法曲则以倍四头管品之(即筚篥也),其声清越。大曲则以倍六头管品之,其声流美”。自此以后的元、明、清代均称管子为头管。

  

  2、 管子材料种类之演变

  管子从传入我国之初到宋代以前,其制作材料一直是上端以芦苇为哨,下端以竹管为身。至南宋以后,其材料开始发生变化。曾出现过以牙骨和骨管制作的管子。如《玉海》描述:笳管以牙骨参用,染以红”。而在《乐书》中有同样的描述:“哀笳以羊骨为管而无孔。……宋朝更以红象牙管,窍而吹之”。从明朝以后,又改用木料制作,两端分别以牙骨管束。使其制作变得精美起来。

  管子自传入我国之时就有单管、双管两种。发展至今,这一品种依然延续。但在实际运用中更多使用的是单管型乐器。该乐器初为九孔,既前七孔后二孔。中途也曾出现过六孔制的小管子。如《乐书》中的记载:“�v篥一名悲篥……。小者六孔,以风管名之,……而九窍者,其实盖以太平管同矣”。自明代以来,该乐器便改为八孔,既前七孔后一孔。

  至于清代《皇朝利器图示》出现的瓦尔喀部所使用的,也称之为�v篥的乐器与上述管子则毫无关联。此乐器形似唢呐,但仅有三个按音孔。另外与管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以单面簧片振动发音的单簧类乐器。因标记为�v篥,故使前辈萧友梅在他1916年撰写的博士论文中误以为筚篥(管子)乃单簧乐器:“�v篥也写作筚篥和悲篥。他在管子的上端……装上一片薄簧,……因该说是今天单簧管的前身。”

  

  3、管子的运用

  管子曾广泛用于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世俗音乐之中,仅在《隋书・音乐志》所记载的乐种中就有西�隼炙�使用的大筚篥、小筚篥,龟兹乐中的筚篥,疏勒乐中的筚篥,安国乐中的筚篥、双筚篥,高丽乐中的小筚篥,桃皮筚篥等。而在隋唐及元朝的宫悬音乐中其数量曾用到了4支。到了宋代的云韶乐,钧容乐,元朝的宴乐及隋、唐、元、明、清代军队中的仪仗乐队和鼓吹乐队都曾大量的使用过管子。

  下面将以列表的形式举出管子筚篥在不同乐队中的运用:

  宋代“清乐”的乐队编制

  吹管乐器|笛、笙、筚篥

  打击乐器|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

  宋代“鼓吹乐”的乐队编制

  吹管乐|箫、笳、大横吹、笛、筚篥

  打击乐|��鼓、金钲、大鼓、铙鼓

  辽宫廷军乐的“鼓吹”编制

  吹管乐器|大横吹、笛、 篥、笳、桃皮筚篥小横吹、箫、等

  打击乐器|��鼓、节鼓、金钲、小鼓、羽葆鼓等

  金宫廷“鼓吹” 乐队编制

  吹管乐器|长鸣、中鸣、小横吹、箫、笳、大横吹、笛、筚篥、桃皮筚篥

  打击乐器|��鼓、金钲、小鼓、羽葆鼓 铙鼓、大鼓、节鼓、等

  清宫廷铙歌乐的“行幸乐”编制

  吹管乐|管、笛、笙、金口角、大小铜角、蒙古角等

  打击乐|金、铜鼓、钹、引鼓、铜点等

  在我国民间乐种中的吹打乐和宗教音乐中也都有管子的大量使用。如:

  冀中管乐“北乐会”乐队编制

  吹管乐|管子、曲笛、笙

  打击乐|大鼓、小镲 、云锣、铛挡

  弦 乐 |龙头胡

  冀中管乐“南乐会”乐队编制

  吹管乐|管子(数支)、海笛(数支)梆笛(1―2支)笙(多支)喇叭号(1―2)支

  打击乐|鼓、小镲、铛挡、手鼓、大钹、大铙

  弦 乐 |龙头胡、京二胡、秦琴等

  山西八大套乐队编制

  吹管乐|管子(1―2支)、海笛、竹笛、笙(2)

  打击乐|堂鼓、小�O、板鼓、大�O、大锣、小锣、云锣、梆子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知,管子无论在宫廷音乐、仪仗军乐还是民间乐队中都曾被大量使用。但为什么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就不再被使用了呢?这是因为自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建立以来,其音响概念、写作思维深受西洋管弦乐队之影响,人们希望该乐队同样能奏出具有融合、统一的音响,在音准上也能发出准确的十二平均律音高。而传统的管子因其音量、音色高亢而尖锐,加之其音准控制难度大(最大幅度可用嘴唇使音高改变3-4度)因此不能很好的融合于乐队之中,这使得该乐器在现代乐队中逐步走向萎缩。然而,为使这一充满个性化的管乐器能继续适用于乐队,人们便改制出了音色柔和的中、低音管子。金属键的运用使其音准获得了保证。在乐队中主要承担中低音声部,其音区为:

  

  这一改革对于民族乐队中低音不足的问题大有改善,使乐队音响变得厚实和丰满,是现今民族管弦乐队完整编制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应该大力推广的声部。它的运用将使民族乐队的管乐声部在建制完善、音响张力和整个乐队音响的平衡与稳定性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然而,在现今的民族乐队中,无论是在专业乐团中还是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及中小学乐队和业余社团的普及中传统和改革加键管子都还没有获得普及性的认知和运用,因此笔者愿在此对该乐器的使用进行一些阐述:

  1、在较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其配置以2支加键中音管为佳,因为2支的配置在演奏齐奏旋律时能够增加乐队中低音频的厚度,使乐队的音响更加饱满、厚实。同时2支管的使用还能演奏不同度数、音程的和声,使乐队在音响上更具有立体感。

  2、在织体的写作上,该乐器可演奏静态织体的背景性单音及和声,特别是中低音区的音色极具特点。琶音和上下行的快速音阶似的进行也是该乐器擅长的演奏织体,无论单音还是双音的和弦分解都能发出很好的效果。

  3、该乐器属于中低音乐器,其记谱可使用低音、中音、高音谱号均可,但如用低音谱号进行记谱,其音区有会太高,如用中音谱号进行记谱,在实际演奏中很多演奏员又对中音谱号不太熟悉,因此笔者认为用比实际音响高一个八度的高音谱号进行记谱更为恰当。

  

  参考文献:

  1、萧友梅:《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载《中国音乐》1988年(4)

  2. 袁静芳:《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出版

  

  作者简介:

  李复斌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指挥、副教授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民族乐团音乐总监、指挥


相关内容

  • 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
  • 1 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 1.1 毒品立法的历史演变 自清朝开始,毒品问题就一直危害着我国的社会稳定,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后,我国就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历任统治者都清楚地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并通过制定禁毒法律法规来加大禁毒戒毒的强度,维护政权的稳定,这些禁毒法律法规都取得 ...

  • 张岱年论文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演变
  •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演变 关于哲学唯物主义的意义,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提出明确的解说.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亦即:"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 ...

  • [管子]的德法辩证思想
  • 目 录: 导论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一.<管子>的德法辩证思想 (一)<管子>中"德"的思想 1.德政思想 2.德教思想 3.德利思想 (二)<管子>中"法"的思想 1.法治思想 2.法正思想 (三) "德" ...

  • 第6课[生产技术的进步]教学设计
  • 第6课生产技术的进步 一.内容主旨: 通过对文献.考古文物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铁器和牛耕的结合,为农业的精耕细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了解铁器的广泛使用,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重要条件:了解秦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 ...

  • 经济思想史第二讲:管子轻重说
  • 9/20 1) 老子:<道德经> 知识 传授 技术性知识 2) 弗里德曼和他的妻子:自由竞争理论 3) 顾准:从理性主义走向经验主义 4) 一.<管子> 5) <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书评:"治国之道,富民为先" 6) *<管子·治国& ...

  • 5W射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 182007年第3期 巫丛平 刘静霞:5W射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5W射频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巫丛平 刘静霞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 要:在宽带放大电路的设计中,的平坦特性.本设计除了满足增益平坦和效率外.受环境影响的大小等要求.调试及试用表明,,已成功应用于 ...

  • 第一章 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
  • 新课标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考试重点]秦汉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 ...

  • 1城市与城市化
  • 1 城市与城市化  重点提示 1.城市产生与形成.概念 2.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3.中外城市的发展特征 4.城市化现象 1.1 城市 1.1.1 城市的产生 (一)城市产生的过程 西方:Urban Revolutio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Revo ...

  • 华夏民族的水崇拜_薛世平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4):87-90 Journalof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华夏民族的水崇拜 薛世平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编辑部,福建福清35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