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的我们设计

为未来的我们设计

作者:张若慧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摘要:据国务院最近颁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2011年的1.78亿增加到2015年的2.21亿,所占人口的比重也相应由13.3%增加到16%。这个趋势远远高于世界平均老龄人口增长率。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以及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满足老年人居住需要的住宅。鉴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老龄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适老化住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李克强说“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力量成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据国务院最近颁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2011年的1.78亿增加到2015年的2.21亿,所占人口的比重也相应由13.3%增加到16%。这个趋势远远高于世界平均老龄人口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7亿,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为此,不仅社会需要在老龄人口抚养和服务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老年人本身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过去集中住宿的养老院模式将会淡出,追求个性化适居环境的老年住宅将成为主流。

当前,随着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长,我国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加,传统种类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如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等,前两种一般是由政府补贴或是由非营利机构经营;后一种入住的老人要有收入经济方面的要求。另一类是纯商业运作项目,是可持续照料的社区,定位高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依托,入住后还需要交纳基本的服务费用,并且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交纳价格不等的护理费用。

虽然目前为适应国内不同区域、城乡各有不同,诸如此类的机构也种类繁多,但大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建筑模式像医院、地点偏僻不方便、与社区脱离没有生命力、规模太大形成造城模式、生态的不适应、持有型养老房地产项目的回报及配套服务的衔接考虑不够等。

我国居住形态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亲属和家庭观念很强,具有子女照顾老人的传统。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与中国的情况类似,对于欧美一些国家亦是如此,美国大部分老人也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比占到了90%左右,德国大多数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93%都居住在自己家中。亚洲领先的日本早在197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历经近40年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研究,在老年住宅和适老型住宅设

计方面经验相当丰富。1968年日本建设和厚生省提出了“银发住宅建设计划”,为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租赁式公寓。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从老年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希望在家里接受生活照料。因此,解决这种状况最好的对是完善老人自己能够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适老住宅应需而生。

适老化设计应是百年大计

适老化住宅因其在建造和设计之初,就为各种年龄段的家庭成员预留下便利以及关怀的可能性是我们要大力倡导的。受到各个人群的喜爱。如果将欧美、日本老年住宅的设计经验引入中国,对国内老年住宅及更广泛意义的适老化住宅的开发无疑具有很大帮助。

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的事实,让现在我们这群还算年轻的人,感受到老年是我们确实将要面对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房子,现在住的是中年人、青年人,在未来,都会是老年住宅。“专业的老年住宅、老年社区,在国内有没有成功案例?有。但那都是非常贵的房子,里边的人,也都是比较有钱的。”在房价高得令人咋舌的当下,等到老的时候刻意买一个老年公寓的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绝大多数人还是住在自己早年时候买的房子里。

基于这样一个条件,对住宅的适应性设计亦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建造适老化住宅。适老住宅是指可以为各种年龄段的家庭成员预留下便利以及关怀的可能性,是一种能够营造出几乎可以提供给所有人的经济实用的应变住宅,是针对所有的用户并具有生活预见性的住宅形式。

加大适老化住宅人性化设计投入

理想的晚年生活,需要有一个舒适的居所,它不见得在外观上夺人眼球,但内部的每个细节,都应该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和人文的关怀。落实到设计界,则要求设计师们要先从生理、心理上调研,真正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一切做到细致全面。

很多去日本亲身体验过老年住宅的人们,总是用“震撼”、“精细”、“完备”、“意想不到”等词语来感叹。无障碍设计、楼梯的比例、走廊的宽度、座椅坐垫的摆放、适应老花眼和弱视的视觉色差调配……这些是工学细节。空间设计方便老人招呼客人、适应他们喜欢看老物件的习惯、储物需求(老年人很多东西不舍得扔,不光节俭,还有回忆用途,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习惯)……这些是人性关怀细节。这样的房子,可以让人从青壮年一直住到老年无忧。

人性化设计还应体现在室内设计时的预留。由于老人身体状况变化较快,应考虑身体变化后的状况,在室内设计时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适应人在变老的过程中的变化需求;也许老人现在还不需要坐轮椅,但应考虑老人坐轮椅的情况,预留出轮椅行进和回转的空间;此外,空间设计还应考虑到老人日后有可能需要专人护理的情况,留出可变的空间。”

适老化住宅应出台行业设计标准

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和养老地产发展迅猛,整个产业链的需求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尤其是适老化住宅及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及内部装修部分。对于家装企业来说,在住宅设计前期环节介入已成为趋势。老年住宅需要空间、结构、功能上的精细化设计,所以设计师在与开发商合作时,在住宅的设计环节上要提出合理化建议。首先考虑房间的功能性,将老人的需求在住宅设计之初就考虑进去,这样更能便于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如果没有合理的功能、结构适应性,仅靠后期“小修小补”的装修方式很难完全满足老人的使用需求。比如,老人房需要配备洗手间便于夜间使用,而一些老人房距离洗手间太远,后期装修时就需要将配有卫生间的主卧配备给老人,这样则很可能打乱整个家庭的装修规划。如果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老人房配备卫生间的问题,后期装修就会减少很多麻烦。但从目前的装饰行业来看,人们装修时大多注重风格、潮流,对于专业的居室适老化设计关注度并不高,如何通过住宅布局、功能的合理化设计以及后期装修,来满足人老时家庭养老的需求,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住生活等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将以居家养老模式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以及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满足老年人居住需要的住宅,对于最新的相关设计标准的需求已变得日益迫切。

适老住宅设计方法

适老住宅超越了跨代沟适应性住宅和无障碍设计的规范,其内容涵盖了以上两种住宅形式。考虑到住宅会因为家庭结构改变、生活模式改变、外部环境改变、住户需求改变等而改变,所以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为家庭成员预留下灵活改造的可能。如建筑空间留有余地,内部有进行空间分割的可能性;在设计初期或一期)阶段就要确定可能扩展的空间位置及内容、用途的改变;或在未来增建或扩展空间之际有足够的备用空间提供。除此以外,为使老年居住者拥有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从室内空间设计、家具陈设以及扶手设计几个方面考虑适老住宅的设计。因此,老年住宅设计一定要事先注意留有余地,使空间和设备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和改造性。

结语:人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变化过程,住宅则是一个相对不变的实体,人们可能一生都生活在同一所房子中,所以需要建造满足人生命后期需求的适老住宅。适老化住宅的理念,就是把住宅打造成为我们每个人老去之后也宜居舒适的住宅,为每一个正进入晚年生活的长辈,也为迟早步入黄昏,很可能不再另辟新居的我们。所以,这个领域的设计一定要有前瞻性和计划性。老龄化社会住宅应该是一种广义上满足每个都会变老的人的居住需求,更是设计师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住宅设计中的社会需求。

为未来的我们设计

作者:张若慧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摘要:据国务院最近颁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2011年的1.78亿增加到2015年的2.21亿,所占人口的比重也相应由13.3%增加到16%。这个趋势远远高于世界平均老龄人口增长率。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以及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满足老年人居住需要的住宅。鉴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老龄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适老化住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李克强说“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力量成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据国务院最近颁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2011年的1.78亿增加到2015年的2.21亿,所占人口的比重也相应由13.3%增加到16%。这个趋势远远高于世界平均老龄人口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1.67亿,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为此,不仅社会需要在老龄人口抚养和服务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老年人本身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过去集中住宿的养老院模式将会淡出,追求个性化适居环境的老年住宅将成为主流。

当前,随着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长,我国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加,传统种类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如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等,前两种一般是由政府补贴或是由非营利机构经营;后一种入住的老人要有收入经济方面的要求。另一类是纯商业运作项目,是可持续照料的社区,定位高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依托,入住后还需要交纳基本的服务费用,并且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交纳价格不等的护理费用。

虽然目前为适应国内不同区域、城乡各有不同,诸如此类的机构也种类繁多,但大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建筑模式像医院、地点偏僻不方便、与社区脱离没有生命力、规模太大形成造城模式、生态的不适应、持有型养老房地产项目的回报及配套服务的衔接考虑不够等。

我国居住形态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亲属和家庭观念很强,具有子女照顾老人的传统。绝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与中国的情况类似,对于欧美一些国家亦是如此,美国大部分老人也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比占到了90%左右,德国大多数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93%都居住在自己家中。亚洲领先的日本早在197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历经近40年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研究,在老年住宅和适老型住宅设

计方面经验相当丰富。1968年日本建设和厚生省提出了“银发住宅建设计划”,为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租赁式公寓。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从老年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希望在家里接受生活照料。因此,解决这种状况最好的对是完善老人自己能够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适老住宅应需而生。

适老化设计应是百年大计

适老化住宅因其在建造和设计之初,就为各种年龄段的家庭成员预留下便利以及关怀的可能性是我们要大力倡导的。受到各个人群的喜爱。如果将欧美、日本老年住宅的设计经验引入中国,对国内老年住宅及更广泛意义的适老化住宅的开发无疑具有很大帮助。

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的事实,让现在我们这群还算年轻的人,感受到老年是我们确实将要面对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房子,现在住的是中年人、青年人,在未来,都会是老年住宅。“专业的老年住宅、老年社区,在国内有没有成功案例?有。但那都是非常贵的房子,里边的人,也都是比较有钱的。”在房价高得令人咋舌的当下,等到老的时候刻意买一个老年公寓的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绝大多数人还是住在自己早年时候买的房子里。

基于这样一个条件,对住宅的适应性设计亦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建造适老化住宅。适老住宅是指可以为各种年龄段的家庭成员预留下便利以及关怀的可能性,是一种能够营造出几乎可以提供给所有人的经济实用的应变住宅,是针对所有的用户并具有生活预见性的住宅形式。

加大适老化住宅人性化设计投入

理想的晚年生活,需要有一个舒适的居所,它不见得在外观上夺人眼球,但内部的每个细节,都应该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和人文的关怀。落实到设计界,则要求设计师们要先从生理、心理上调研,真正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一切做到细致全面。

很多去日本亲身体验过老年住宅的人们,总是用“震撼”、“精细”、“完备”、“意想不到”等词语来感叹。无障碍设计、楼梯的比例、走廊的宽度、座椅坐垫的摆放、适应老花眼和弱视的视觉色差调配……这些是工学细节。空间设计方便老人招呼客人、适应他们喜欢看老物件的习惯、储物需求(老年人很多东西不舍得扔,不光节俭,还有回忆用途,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习惯)……这些是人性关怀细节。这样的房子,可以让人从青壮年一直住到老年无忧。

人性化设计还应体现在室内设计时的预留。由于老人身体状况变化较快,应考虑身体变化后的状况,在室内设计时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适应人在变老的过程中的变化需求;也许老人现在还不需要坐轮椅,但应考虑老人坐轮椅的情况,预留出轮椅行进和回转的空间;此外,空间设计还应考虑到老人日后有可能需要专人护理的情况,留出可变的空间。”

适老化住宅应出台行业设计标准

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和养老地产发展迅猛,整个产业链的需求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尤其是适老化住宅及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及内部装修部分。对于家装企业来说,在住宅设计前期环节介入已成为趋势。老年住宅需要空间、结构、功能上的精细化设计,所以设计师在与开发商合作时,在住宅的设计环节上要提出合理化建议。首先考虑房间的功能性,将老人的需求在住宅设计之初就考虑进去,这样更能便于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如果没有合理的功能、结构适应性,仅靠后期“小修小补”的装修方式很难完全满足老人的使用需求。比如,老人房需要配备洗手间便于夜间使用,而一些老人房距离洗手间太远,后期装修时就需要将配有卫生间的主卧配备给老人,这样则很可能打乱整个家庭的装修规划。如果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老人房配备卫生间的问题,后期装修就会减少很多麻烦。但从目前的装饰行业来看,人们装修时大多注重风格、潮流,对于专业的居室适老化设计关注度并不高,如何通过住宅布局、功能的合理化设计以及后期装修,来满足人老时家庭养老的需求,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居住生活等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将以居家养老模式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以及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满足老年人居住需要的住宅,对于最新的相关设计标准的需求已变得日益迫切。

适老住宅设计方法

适老住宅超越了跨代沟适应性住宅和无障碍设计的规范,其内容涵盖了以上两种住宅形式。考虑到住宅会因为家庭结构改变、生活模式改变、外部环境改变、住户需求改变等而改变,所以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为家庭成员预留下灵活改造的可能。如建筑空间留有余地,内部有进行空间分割的可能性;在设计初期或一期)阶段就要确定可能扩展的空间位置及内容、用途的改变;或在未来增建或扩展空间之际有足够的备用空间提供。除此以外,为使老年居住者拥有独立生活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从室内空间设计、家具陈设以及扶手设计几个方面考虑适老住宅的设计。因此,老年住宅设计一定要事先注意留有余地,使空间和设备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和改造性。

结语:人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变化过程,住宅则是一个相对不变的实体,人们可能一生都生活在同一所房子中,所以需要建造满足人生命后期需求的适老住宅。适老化住宅的理念,就是把住宅打造成为我们每个人老去之后也宜居舒适的住宅,为每一个正进入晚年生活的长辈,也为迟早步入黄昏,很可能不再另辟新居的我们。所以,这个领域的设计一定要有前瞻性和计划性。老龄化社会住宅应该是一种广义上满足每个都会变老的人的居住需求,更是设计师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住宅设计中的社会需求。


相关内容

  •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 邓思敏 教材分析: <未来的交通工具>是赣美版五年级第七册第4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材中精选多幅学生习作和当今最为新潮的交通设计,有水陆双栖的水上自行车:还有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的飞行器手稿: ...

  • 抢先懂!交互设计塑造未来发展趋势
  • 抢先懂!交互设计塑造未来发展趋势 2015-07-28[摘录自"学ui 网"官方微信号] 2015中国再次迎来创业潮,以设计为驱动的创业公司,用户体验设计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同时让科技和服务更为人性化.优化服务质量,科技.商业与设计紧密融合.科技的不断进步创造出了更多的工具和技 ...

  • 了解LG公司设计中心对未来的展望
  • ---<了解LG公司设计中心对未来的展望> 请问在目前韩国的经济环境中,LG处於何种地位? 事实上在经济危机中,LG电子也经历了许多惨痛的经验.但是,本公司在90年中期既已进行裁员,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98到99年,反而因大量出口而创下了新的获利记录.内外销的比率从以前的四比二转变为二比八 ...

  • 未来的交通工具
  • 23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调查.观察.交流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2.喜欢大胆想象:体验合作交流中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 ...

  •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 解决方案: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之前虽然我接触过很多物流规划的项目,但是做过之后,觉得国内的东西不好,中间有很多问题,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个苹果掉下来之后,我们认为它产生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明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第二个问题说明了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第三个问题说明了怎么样来处理这个问题 ...

  • 二十年后的学校
  • <二十年后的学校>导学案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配备,学会设计规划学校布局. 2.技能:学会设计未来学校蓝图,并能用各种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3.情感:对母校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教学重点: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未来的学校模型. 教 ...

  • 23.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 23<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能体会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能设计心目中理想的未来交通工具. [教学重难 ...

  • 什么是想象作文
  • 什么是想象作文?通过大胆的想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想象出一些现在还做不到或许将来可以做得到的事物,把它写出来,这叫做想象作文. 例如:以想象未来的汽车为主题,大家可以充分张开想象的羽翼去创造,大胆去想象.对于心中未来的汽车,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21世纪的今天,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汽车的尾气.噪音 ...

  • 毕业展览活动策划书
  • 展览主题介绍 梦 是否你依旧能够依稀地记起你第一天来大学时候的情景,是否你在曾经梦想过你如今走过的四年生活;是否你仍然怀着你原来的梦想,是否你对未来仍就有着美好的憧憬。 梦,古老而深邃的汉字,它是梦回四年前那重新走过的记忆。它承托了我们经历过的事,走过的路,成功过的选择,失败过错误,它代表着我们的过 ...

  • [迎接美好未来]教学设计(沈开跃)
  • <迎接美好未来>教学设计 三台乡中心完小:沈开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2.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未来才会变得美好. 重难点: 重点: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难点: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