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

如何进行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

作者: 刘琳林

内容摘要:

科学活动反思,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其次要学会科学地纪录,三是学会比较反思,四是反思的重点在“思”上,另外还要注意活动反思的撰写形式:1、点缀式的(抓住重点写,并把它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2、总分式的(一分为二,突出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 3、流程式的(评选材、目标、环节、特色等,可按照听课本上的评课要素来评。) 总之,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 科学活动 教学反思

随着当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幼儿园都加强了科学教育的开展与实施,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出现了目标定位模糊,材料投放不妥,教师直接指导过多,忽略活动过程等问题。因此要使得幼儿园科学教育得到有效发展,需要我们教师对科学活动进行不断地反思。

我们都知道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我们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即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更加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师生互动。这样不仅是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使教师专业素质在不断的时间和反思中得以不断的、更为有效的提高,以真正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既然教学反思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反思能力,从而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得到新的发展,科学教育更是如此。在参与科学课题研究几年中,对于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我获得了些许经验,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科学活动进行活动反思。

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反思是提高自身的捷径,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首先,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有为了反思而反思的想法,应有为了改进而反思的意识,才会自觉的反思。其次,平时遇到问题都可以反思,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

其次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纪录。与“记录”不同,“纪录”不是去评价幼儿是否符合某一标准,而是去理解活动过程中、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发生着什么,幼儿会怎样。“纪录”的内容包括幼儿所说的、所做的,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关于幼儿活动的录象带、磁带、照片,幼儿的作品,教师与幼儿互动交往的文字记载等都是“纪录”的表现方式。“纪录”在关注幼儿活动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纪录”不是对个别行为项目进行简单的甄别,它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细节和发生的情境,强调纪录者描述和解释的责任,希望能通过这种详尽的描述和解释来获取更多的关于儿童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儿童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变动过程的信息。实践表明,“纪录”能帮助教师更全面地理解儿童,更深刻地反思教学,更有效地改进教学。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和结束后,教师进行科学的纪录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美国学者所说的“深度即广度”,只有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详尽的纪录和思考,才会带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学习情境下幼儿的各种可能性表现并恰倒好处地处理和把握,也才能帮助教师将对幼儿的理解

进行迁移,运用到更广泛的科学活动教学中去。

第三,学会比较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任务的完结,课后的反思断然是不可少的。比较是进行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份好的反思材料应包含两个“我”在对“同一事件”的“对话、检讨”,一个是“事件中的我”,一个是“事件后的我”;一个是“当时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一个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一个是作为“观察者的我”,等等。前后比较中的反思,跨越两个时空,将此时主观的“我”和彼时客观的“我”对立起来,思索当时我为什么那样做,缺陷在哪,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会怎么做。当然,这种反思是全方位的,从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和组织方法的选择,到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的情况,教学评价等。有了这种深入的思索,教师对于如何组织科学活动,如何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等等都会更加具有预见性和目的性。

第四,反思的重点在“思”上。教师应该反思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深究“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要学着探究式、批判性思考,然后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既有资料、观察和记录情境、在教学及学生的接触的过程中寻找必要的信息进行自我反省;三是分析资料,要注意抓症结所在,找到核心问题;四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五是实施贯彻反思的结果(即改进方案)。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得去实施、贯彻,检验效果,遇到新的问题又开始新的反思。教师在这个循环反思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例如科学活动《神奇的蛋》 材料准备——煮熟的鸡蛋、清水及浓度较高的盐水。我引导孩子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看到鸡蛋是沉下去的;接着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孩子就发现鸡蛋是浮起来的了。孩子一开始还以为是鸡蛋出了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孩子懂得了盐水有一定的浮力,所以鸡蛋才能浮起来。孩子回家后都很兴奋地做起了实验。鸡蛋在浓度很高的盐水中才能浮起来,孩子却不知道。可想而知,孩子在家所做的实验失败了。鸡蛋从沉到浮,清水变盐水,都只是一个质变阶段的呈现。孩子的脑海里只存在着这一步的影象,至于盐水的浓度高低都没有形成概念,这是孩子实验失败的关键。孩子要想实验成功,就得对这个质变过程有个充分了解。

根据课后的教学反思,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材料准备——煮熟的鸡蛋及一杯清水。这次活动我先让孩子把鸡蛋放入清水,鸡蛋沉入水底。接着引导孩子慢慢地往里加盐,加了6勺盐巴时,就有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杯子里的鸡蛋浮起来一点了。”盐加得越来越多了,孩子的惊叹也越来越大声了。孩子的实验成功了,同时也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懂得了鸡蛋要在浓度很高的盐水中才能浮起来。另外还要注意科学活动反思的撰写,分三种形式:

1、点缀式(抓住重点写,并把它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个特色,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有的教师特别注意活动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或小组活动有独到的做法„„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这些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活动的特点,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也有利于自己形成一个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桔子和柚子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来比较发现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处,并要求幼儿作记录。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如活动中婷婷和小妮子小朋友想到了分别用画棉袄和裙子来表示柚子皮的厚和桔子皮的薄。而一向害羞的多多小朋友居然能带头要求让他自己来做记录,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弱,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并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2、总分式(一分为二,突出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

在教完一堂课、组织完一次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的信息写“修改建议”,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等,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吹泡泡

在组织幼儿《吹泡泡》活动中,教师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教师特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 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泡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未能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因此是椭圆的。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此外,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教师要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3、流程式(评选材、目标、环节、特色等,可按照听课本上的评课要素来评。) 新《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考察幼儿记忆了哪些科学事实,而是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和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感和探究欲;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单向的教授与灌输,而是注重互动、实验与探究;教学评价不再以知识的掌握为唯一尺度。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以上是我在实践中,对如何进行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的一些粗浅思考。总之,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解释教育现象上,而是更关注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更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1 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0.

[2]参考文献2 朱小娟.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如何进行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

作者: 刘琳林

内容摘要:

科学活动反思,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其次要学会科学地纪录,三是学会比较反思,四是反思的重点在“思”上,另外还要注意活动反思的撰写形式:1、点缀式的(抓住重点写,并把它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2、总分式的(一分为二,突出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 3、流程式的(评选材、目标、环节、特色等,可按照听课本上的评课要素来评。) 总之,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 科学活动 教学反思

随着当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幼儿园都加强了科学教育的开展与实施,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出现了目标定位模糊,材料投放不妥,教师直接指导过多,忽略活动过程等问题。因此要使得幼儿园科学教育得到有效发展,需要我们教师对科学活动进行不断地反思。

我们都知道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我们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即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更加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师生互动。这样不仅是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使教师专业素质在不断的时间和反思中得以不断的、更为有效的提高,以真正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既然教学反思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反思能力,从而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得到新的发展,科学教育更是如此。在参与科学课题研究几年中,对于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我获得了些许经验,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科学活动进行活动反思。

首先作为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反思是提高自身的捷径,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首先,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有为了反思而反思的想法,应有为了改进而反思的意识,才会自觉的反思。其次,平时遇到问题都可以反思,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

其次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纪录。与“记录”不同,“纪录”不是去评价幼儿是否符合某一标准,而是去理解活动过程中、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发生着什么,幼儿会怎样。“纪录”的内容包括幼儿所说的、所做的,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关于幼儿活动的录象带、磁带、照片,幼儿的作品,教师与幼儿互动交往的文字记载等都是“纪录”的表现方式。“纪录”在关注幼儿活动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纪录”不是对个别行为项目进行简单的甄别,它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细节和发生的情境,强调纪录者描述和解释的责任,希望能通过这种详尽的描述和解释来获取更多的关于儿童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儿童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变动过程的信息。实践表明,“纪录”能帮助教师更全面地理解儿童,更深刻地反思教学,更有效地改进教学。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和结束后,教师进行科学的纪录是非常必要的。正如美国学者所说的“深度即广度”,只有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详尽的纪录和思考,才会带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学习情境下幼儿的各种可能性表现并恰倒好处地处理和把握,也才能帮助教师将对幼儿的理解

进行迁移,运用到更广泛的科学活动教学中去。

第三,学会比较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任务的完结,课后的反思断然是不可少的。比较是进行反思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份好的反思材料应包含两个“我”在对“同一事件”的“对话、检讨”,一个是“事件中的我”,一个是“事件后的我”;一个是“当时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一个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一个是作为“观察者的我”,等等。前后比较中的反思,跨越两个时空,将此时主观的“我”和彼时客观的“我”对立起来,思索当时我为什么那样做,缺陷在哪,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会怎么做。当然,这种反思是全方位的,从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和组织方法的选择,到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的情况,教学评价等。有了这种深入的思索,教师对于如何组织科学活动,如何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等等都会更加具有预见性和目的性。

第四,反思的重点在“思”上。教师应该反思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深究“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要学着探究式、批判性思考,然后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既有资料、观察和记录情境、在教学及学生的接触的过程中寻找必要的信息进行自我反省;三是分析资料,要注意抓症结所在,找到核心问题;四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五是实施贯彻反思的结果(即改进方案)。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得去实施、贯彻,检验效果,遇到新的问题又开始新的反思。教师在这个循环反思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例如科学活动《神奇的蛋》 材料准备——煮熟的鸡蛋、清水及浓度较高的盐水。我引导孩子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看到鸡蛋是沉下去的;接着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孩子就发现鸡蛋是浮起来的了。孩子一开始还以为是鸡蛋出了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孩子懂得了盐水有一定的浮力,所以鸡蛋才能浮起来。孩子回家后都很兴奋地做起了实验。鸡蛋在浓度很高的盐水中才能浮起来,孩子却不知道。可想而知,孩子在家所做的实验失败了。鸡蛋从沉到浮,清水变盐水,都只是一个质变阶段的呈现。孩子的脑海里只存在着这一步的影象,至于盐水的浓度高低都没有形成概念,这是孩子实验失败的关键。孩子要想实验成功,就得对这个质变过程有个充分了解。

根据课后的教学反思,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材料准备——煮熟的鸡蛋及一杯清水。这次活动我先让孩子把鸡蛋放入清水,鸡蛋沉入水底。接着引导孩子慢慢地往里加盐,加了6勺盐巴时,就有孩子大声地说:“老师,我杯子里的鸡蛋浮起来一点了。”盐加得越来越多了,孩子的惊叹也越来越大声了。孩子的实验成功了,同时也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懂得了鸡蛋要在浓度很高的盐水中才能浮起来。另外还要注意科学活动反思的撰写,分三种形式:

1、点缀式(抓住重点写,并把它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个特色,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有的教师特别注意活动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或小组活动有独到的做法„„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这些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活动的特点,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也有利于自己形成一个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桔子和柚子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来比较发现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处,并要求幼儿作记录。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如活动中婷婷和小妮子小朋友想到了分别用画棉袄和裙子来表示柚子皮的厚和桔子皮的薄。而一向害羞的多多小朋友居然能带头要求让他自己来做记录,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弱,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并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2、总分式(一分为二,突出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

在教完一堂课、组织完一次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的信息写“修改建议”,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等,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反思案例:科学活动——吹泡泡

在组织幼儿《吹泡泡》活动中,教师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教师特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 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泡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未能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因此是椭圆的。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此外,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教师要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3、流程式(评选材、目标、环节、特色等,可按照听课本上的评课要素来评。) 新《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考察幼儿记忆了哪些科学事实,而是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和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感和探究欲;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单向的教授与灌输,而是注重互动、实验与探究;教学评价不再以知识的掌握为唯一尺度。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以上是我在实践中,对如何进行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的一些粗浅思考。总之,科学活动的教学反思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解释教育现象上,而是更关注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更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1 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0.

[2]参考文献2 朱小娟.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相关内容

  •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摘要: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新要求和挑战.教师应该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科学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 ...

  •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身经验 ...

  •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 第27卷第6期2007年6 月 CU RR ICU LUM , TEA CH IN G M A TER IA L AN D M ETHO D Vol. 27, No. 6 June , 2007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熊士荣1, 徐远征2, 罗艳1, 尹笃林1 3 (1.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 ...

  • 广州市天河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总结
  • 广州市天河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总结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郑雪萍 新课程的实施既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契机.从2003年开始,我区<初中生物>学科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4年来我区致力于改变目前的生物学教育状况.特别是围绕生物 ...

  •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纪畔学区 魏改玲 一. 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 ...

  • 小班教研活动方案
  • 组织策划:年级组长 lz 学习对象:组内入职教师(教龄1—2年) 学习主题:如何备课? 学习背景: 安排本次学习,是源于本学期在期中对组内教师的相关文字资料检查后,针对新教师备课不够规范这一情况,而生成的研训内容。对于这个学习,本应该在期中检查后即时组织学习,在前几次的集体备课时间里因穿插了大教研组 ...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 尽在期刊图书馆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三中 林伟雄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

  • 有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 有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 四.1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2.有效教学所需的四个主要条件?P11 3.有效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分类?P29 4.教师有效课前准备的内容有哪些?P40 5.有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有哪些?P101 6.有效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

  •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 篇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 ln0384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结 题 报 告 申请人姓名 朱占强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课题组 负责人:何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