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神]

《国学精神》

主讲人: 李里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工作室主任 时间:2011年12月9日 15:00-17:00 地点:川师美术学院A109

《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礼经》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先秦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商、周时有名目繁多的典礼,素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称,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秦始皇焚书后,《礼》已不传,只有高堂生能背诵],汉代只剩《仪礼》十七篇,分为冠婚、朝聘、丧祭、射乡等四类。《仪礼》十七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四篇之外,其余各篇之末都有“记”。《丧服》一篇其下又有“传”,相传是孔子门人子夏所作。汉代初只称为《礼》,为礼的经,又称“士礼”。礼学家彭林先生分析说:“一般认为,高堂生把《仪礼》传给萧奋,萧奋传给孟卿,孟卿传给后苍,后苍传给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庆普,这就是汉代的《礼》学的所谓五传弟子。但是,《史记·儒林传》所记,在萧奋之前还有徐氏,萧奋之《礼》当得自徐氏,徐氏与高堂生的关系不详。”

汉代五经中的《礼经》即为《仪礼》,“仪礼”一名最早出现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晋代正式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特别重视《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四篇记丧葬之礼。在唐代时“礼”为《小戴礼记》,后来才逐渐地转变成现今十三经中的《三礼》。

汉代《仪礼》的传本有四种,即大戴本、小戴本、庆普本和刘向《别录》本。今《仪礼》所存文本为今文本。今文经只有十七篇。比古文经少三十九篇。《仪礼》与《周礼》、《礼记》,并称“三礼”。今《仪礼》所存文本为今文本。

《春秋》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 。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馀国。”

李里国学讲座内容:

经学

《易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484部。 《诗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147部。 《书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137部。 《礼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223部。 《春秋》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233部。 以上全部内容就构成了经学。

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历史:人类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叫历史。

狭义的历史:有选择的有价值评判标准的对人类过得事情的记录。

史学(狭义的历史):

中国的史学全世界最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有连绵不绝的史学作家和层出不穷的史学作品。”中国史学从西周到今天都有记载。保持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就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和尊重历史。

子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子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那些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

广义的子学:历朝历代,凡是儒家思想以外的各家各派学说。包括(科学技术、艺术等)

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 一切优美的文章。经学、史学、子学等都有好文章,经学的文章是说道的;史学的文章是记事的;子学的文章是说理的。 狭义的文学(集学):是言情的文章。

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学:四库全书包含了44类。

经部有10类(诗经、书经、易经、礼经、乐经、春秋、孝经、五经通义、四书、小学:型训诂之学、字书之属、 韵书之属 );

史部有15类(正史、别史、杂史、纪事本末史、传记、载记、编年史、诏令奏议类、史钞类、时令类、目录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 正史26部: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卷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卷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卷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卷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卷 6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100卷 7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59卷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卷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卷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卷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卷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卷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卷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卷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卷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卷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225卷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卷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卷

20 宋史 元 托克托等 49621 辽史 元 托克托等 11622 金史 元 托克托等 135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卷 卷 卷 卷

24 新元史 民国 柯邵忞 257卷 25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卷

子部14类(讲道: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佛家、小说家;讲术:天文算法、医家、农家、术数、艺术、谱录)。 儒家:儒家的各个流派,如:心学、理学、气学等。 杂家:综合百家,但没有自己的主张。 小说家:中国的小说是要载道的。 天文学:中国领先世界,战国时期就出现的世界最早的恒星表。西方哲学家伏尔泰说:“全世界自己中华民族有不断的对天文的观测和记录。”四库全书记录了1700多次日食、1500多次月食、700多次流星雨、300多次星座的变化、200多次太阳黑子。 数学:是计算天文开始的,出了《周毖算经》。《九章算术》的出现奠定了中国数

学领先世界一千年的基础。 集部有5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楚辞: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狭义的国学: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学问。狭义的国学就指的是六意(用六经来教育人)之学。经学的是国学的核心(国学的真善美都集中到六经之中,礼经和乐经是中国艺术的源头)。孔子的最高成就之一就是修订六经。

国学的核心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望邦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

忠孝节义的价值观。

天人合一:内容有四个方面

天人同构: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 天人合德:人和自然有共同的德行。

天人感应:人和自然相互之间是又感应的。

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浑然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协和望邦:全地球上的一切民族都能和平的相处。 自强不息:指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忠孝节义:对事物评判的标准。能维持人类发展的法则。(忠-竭尽全力的人生态度:对国家尽忠。孝:对父母尽孝。节-气节:指人要守得住自己的理想。义:做一个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现场师生提问:

问:儒家思想里面有没有可操作的方法?

答:有。但是是我们学习的程度还不够,一些具体内涵的书还没有读到,读一本最简明讲儒家修养方法的书《弟子规》,之后再读宋儒(人生儒学)。 问:国学和设计的关系?

答:有两个层次的作用。第一道的层次:丰富我们的精神内涵,提高我们的认识,。全面认识的提高才能知道我们的艺术创作。一个人修养的层次才能决定艺术成就的高低。第二是术的层次:国学里面有很多艺术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国学精神》

主讲人: 李里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工作室主任 时间:2011年12月9日 15:00-17:00 地点:川师美术学院A109

《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礼经》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先秦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商、周时有名目繁多的典礼,素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称,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秦始皇焚书后,《礼》已不传,只有高堂生能背诵],汉代只剩《仪礼》十七篇,分为冠婚、朝聘、丧祭、射乡等四类。《仪礼》十七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四篇之外,其余各篇之末都有“记”。《丧服》一篇其下又有“传”,相传是孔子门人子夏所作。汉代初只称为《礼》,为礼的经,又称“士礼”。礼学家彭林先生分析说:“一般认为,高堂生把《仪礼》传给萧奋,萧奋传给孟卿,孟卿传给后苍,后苍传给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庆普,这就是汉代的《礼》学的所谓五传弟子。但是,《史记·儒林传》所记,在萧奋之前还有徐氏,萧奋之《礼》当得自徐氏,徐氏与高堂生的关系不详。”

汉代五经中的《礼经》即为《仪礼》,“仪礼”一名最早出现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晋代正式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特别重视《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四篇记丧葬之礼。在唐代时“礼”为《小戴礼记》,后来才逐渐地转变成现今十三经中的《三礼》。

汉代《仪礼》的传本有四种,即大戴本、小戴本、庆普本和刘向《别录》本。今《仪礼》所存文本为今文本。今文经只有十七篇。比古文经少三十九篇。《仪礼》与《周礼》、《礼记》,并称“三礼”。今《仪礼》所存文本为今文本。

《春秋》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 。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馀国。”

李里国学讲座内容:

经学

《易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484部。 《诗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147部。 《书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137部。 《礼经》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223部。 《春秋》历代注解,四库全书收录了233部。 以上全部内容就构成了经学。

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历史:人类一切发生过的事情都叫历史。

狭义的历史:有选择的有价值评判标准的对人类过得事情的记录。

史学(狭义的历史):

中国的史学全世界最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有连绵不绝的史学作家和层出不穷的史学作品。”中国史学从西周到今天都有记载。保持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就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和尊重历史。

子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子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那些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

广义的子学:历朝历代,凡是儒家思想以外的各家各派学说。包括(科学技术、艺术等)

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 一切优美的文章。经学、史学、子学等都有好文章,经学的文章是说道的;史学的文章是记事的;子学的文章是说理的。 狭义的文学(集学):是言情的文章。

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学:四库全书包含了44类。

经部有10类(诗经、书经、易经、礼经、乐经、春秋、孝经、五经通义、四书、小学:型训诂之学、字书之属、 韵书之属 );

史部有15类(正史、别史、杂史、纪事本末史、传记、载记、编年史、诏令奏议类、史钞类、时令类、目录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 正史26部: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卷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卷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卷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卷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卷 6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100卷 7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59卷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卷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卷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卷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卷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卷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卷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卷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卷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卷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225卷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卷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卷

20 宋史 元 托克托等 49621 辽史 元 托克托等 11622 金史 元 托克托等 135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卷 卷 卷 卷

24 新元史 民国 柯邵忞 257卷 25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卷

子部14类(讲道: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佛家、小说家;讲术:天文算法、医家、农家、术数、艺术、谱录)。 儒家:儒家的各个流派,如:心学、理学、气学等。 杂家:综合百家,但没有自己的主张。 小说家:中国的小说是要载道的。 天文学:中国领先世界,战国时期就出现的世界最早的恒星表。西方哲学家伏尔泰说:“全世界自己中华民族有不断的对天文的观测和记录。”四库全书记录了1700多次日食、1500多次月食、700多次流星雨、300多次星座的变化、200多次太阳黑子。 数学:是计算天文开始的,出了《周毖算经》。《九章算术》的出现奠定了中国数

学领先世界一千年的基础。 集部有5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楚辞: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狭义的国学: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学问。狭义的国学就指的是六意(用六经来教育人)之学。经学的是国学的核心(国学的真善美都集中到六经之中,礼经和乐经是中国艺术的源头)。孔子的最高成就之一就是修订六经。

国学的核心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望邦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

忠孝节义的价值观。

天人合一:内容有四个方面

天人同构: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 天人合德:人和自然有共同的德行。

天人感应:人和自然相互之间是又感应的。

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浑然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协和望邦:全地球上的一切民族都能和平的相处。 自强不息:指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忠孝节义:对事物评判的标准。能维持人类发展的法则。(忠-竭尽全力的人生态度:对国家尽忠。孝:对父母尽孝。节-气节:指人要守得住自己的理想。义:做一个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现场师生提问:

问:儒家思想里面有没有可操作的方法?

答:有。但是是我们学习的程度还不够,一些具体内涵的书还没有读到,读一本最简明讲儒家修养方法的书《弟子规》,之后再读宋儒(人生儒学)。 问:国学和设计的关系?

答:有两个层次的作用。第一道的层次:丰富我们的精神内涵,提高我们的认识,。全面认识的提高才能知道我们的艺术创作。一个人修养的层次才能决定艺术成就的高低。第二是术的层次:国学里面有很多艺术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相关内容

  • 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 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摘要:本文是关于对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探索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学 小学 教育 团队成员: 当下传统文化及精神的缺失是越来越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在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在教育上做了相关工作,但教育是百年大计,其效果并非一 ...

  •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 振兴国学之我见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振兴国学之我见 纪宝成 国学热的兴起,是近年来文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国学研究院".随后,海外也成立了不少类似"孔子学院"."国学会"的民间学院.这对振兴国学当然很有意义, ...

  • 国学经典的现代意义
  • 国学经典的现代意义 摘要:国家软实力越来越在国家发展强大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中华深厚的底蕴文化,丰富的国学对于现在急速发展的中华民族无疑是一种推力,国学经典与现代气息相融合外化而内不化的给国家以及华夏的每一个子孙智慧与启迪. 关键词:国家 文化 儒家 内心 思想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 ...

  • 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 [摘 要] 国学经典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道德修养的最好教材.在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促进医技水平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医学:国学:教育:医德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JY1129) 当代大 ...

  • 国学经典朗诵稿
  • 国学经典朗诵稿(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 ...

  •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的思考
  • 11月的深圳依然是披红挂绿,千里之外的北京已是北风清凛,黄叶飘零的初冬.我们来自宝安区二十多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一行三十人,走进了中国最负盛名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十三天里,我们屏息聆听,享受着一场又一场国学专家们带来的精神盛宴.一位又一位大师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讲经教典,使我们得到了一次 ...

  •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 ...

  • 我从国学经典中所领悟到的中华美德
  • 我从国学经典中所领悟到的中华美德 "品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美德,践行北京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 ...

  • 国学经典征文
  • 国学经典征文一:漫步国学乐园 时至大学,空闲时间骤多,也终于有时间读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年轻人,或许开始爱看网络小说,但渐渐的我发现与那些"垃圾食品"相比,国学经典才是最有营养的大餐. 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