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摘 要】 国学经典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道德修养的最好教材。在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促进医技水平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医学;国学;教育;医德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JY1129)       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的根底太浅太贫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考试作弊时有发生,整个社会普遍趋于浮躁。倡兴国学,资人励己以传民族大义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1]。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它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的历史使命[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智慧的结晶。以国学教育凝就大学精神气质[3],对于医学生德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价值历久弥新,它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当今教育正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更加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难得的教材,加强国学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最佳途径[1]。    2、国学教育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    古代教育重德行,而现代教育重智轻德。大学生虽已是成人,但仍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理发育不成熟,思想缺乏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性格品质不稳定。中华民族历代崇尚的“忠孝仁义”,对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净化社会风气均具有重要意义。因地制宜地开展国学教育,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辅助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塑造校园文化[5]。加强国学教育,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能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崇高品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医乃仁术,相对其它专业学生,医学生更侧重于医德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医学生德育体系,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    3、国学教育可严谨治学,促进医技水平的提高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疏于治学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仅为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相当多见。然而,作为医学生,医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相当重要。因为,医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是处理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医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三字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学而》,“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人文素质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成长的土壤和肥料,没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肥料就不可能长出枝繁叶茂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之树[6]。加强国学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勉好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医学生医学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4、国学教育可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今的教育,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增强,而整体素质却在下滑。国学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蕴含常理常道,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教材。    (1)国学教育可以陶治情操、健全人格。“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儒家经典与史家绝唱,无不体现了做人处世的原则与不懈追求的精神。在国学精华的熏陶下,可让学生在掌握学术知识之余提高精神修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态将得到有效矫正,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将得到较好的培养。    (2)国学教育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既有四平八稳,强调对称的定向思维,也有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还有夸张离奇的想象思维。改革变通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杂卦传》,“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康有为、梁启超)等均强调了改革变通。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3)国学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情商。国学经典凝聚着古人思想、生活、语言的精华,学生可“以史为镜”来分析当下问题,认识当今社会。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生命,使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气质修养。    总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道德修养的最好教材。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加强国学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聂翔雁.国学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4(1):10-12.   [2] 唐丽莉,徐佩瑛.国学的当代思考及其传承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191-193.   [3] 宋婕,吴春燕.以国学教育凝就大学精神气质[J].教育与职业,2010,(4):69-70.   [4] 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江西教育:教学版,2005,(5):20-21.   [5] 龚浩理.谈谈国学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3):128,132.   [6] 王文学.国学教育: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国德育,2010,(7):78-80.

  【摘 要】 国学经典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道德修养的最好教材。在医学院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促进医技水平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医学;国学;教育;医德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JY1129)       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的根底太浅太贫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考试作弊时有发生,整个社会普遍趋于浮躁。倡兴国学,资人励己以传民族大义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1]。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它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的历史使命[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智慧的结晶。以国学教育凝就大学精神气质[3],对于医学生德育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其价值历久弥新,它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当今教育正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更加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难得的教材,加强国学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最佳途径[1]。    2、国学教育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    古代教育重德行,而现代教育重智轻德。大学生虽已是成人,但仍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理发育不成熟,思想缺乏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性格品质不稳定。中华民族历代崇尚的“忠孝仁义”,对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净化社会风气均具有重要意义。因地制宜地开展国学教育,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辅助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塑造校园文化[5]。加强国学教育,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能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崇高品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医乃仁术,相对其它专业学生,医学生更侧重于医德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医学生德育体系,是医德教育的有利手段。    3、国学教育可严谨治学,促进医技水平的提高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疏于治学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仅为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相当多见。然而,作为医学生,医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相当重要。因为,医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是处理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医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与健康。“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三字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学而》,“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人文素质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成长的土壤和肥料,没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肥料就不可能长出枝繁叶茂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之树[6]。加强国学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勉好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医学生医学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4、国学教育可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今的教育,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增强,而整体素质却在下滑。国学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蕴含常理常道,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教材。    (1)国学教育可以陶治情操、健全人格。“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儒家经典与史家绝唱,无不体现了做人处世的原则与不懈追求的精神。在国学精华的熏陶下,可让学生在掌握学术知识之余提高精神修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态将得到有效矫正,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将得到较好的培养。    (2)国学教育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既有四平八稳,强调对称的定向思维,也有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还有夸张离奇的想象思维。改革变通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杂卦传》,“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康有为、梁启超)等均强调了改革变通。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3)国学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情商。国学经典凝聚着古人思想、生活、语言的精华,学生可“以史为镜”来分析当下问题,认识当今社会。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生命,使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气质修养。    总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是启迪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道德修养的最好教材。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加强国学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聂翔雁.国学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4(1):10-12.   [2] 唐丽莉,徐佩瑛.国学的当代思考及其传承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191-193.   [3] 宋婕,吴春燕.以国学教育凝就大学精神气质[J].教育与职业,2010,(4):69-70.   [4] 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江西教育:教学版,2005,(5):20-21.   [5] 龚浩理.谈谈国学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3):128,132.   [6] 王文学.国学教育: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国德育,2010,(7):78-80.


相关内容

  • 解析国学经典在教学中的魅力
  • 摘 要: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在众多学者.专家的积极推动与倡导下,国学机构.团体雨后春笋般开始出现.在国学一片大热的背景下,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也开始走进全国大中小院校.国学教育走进了课堂,也开始慢慢转化为直接有效的教学效果.而这教学效果中不光是对学生的影响,这效果中也包 ...

  • 2016年云南省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A)]模拟卷
  • 2016年云南省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A)>模拟卷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全部为主观题,题本由背景材料与试题两部分构成. 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

  • 国学第一课讲义
  • 龙桥中学国学第一课讲义 一.导语: 在山东‚孔子故里‛曲阜有这样一幅非常醒目的巨大标语--‚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是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宣言‛中的一句话.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 ...

  •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我所说的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 ...

  • 国学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学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董永静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5期 [摘要]国学记录了古人优秀的思想,承载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语文学习离不开国学,高中语文是进入文华殿堂的一个阶 ...

  •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初中语文的作用
  • 浅谈农村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开展举措 大村初级中学校 梅源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内核,是五千年文明的思想荟萃,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人格.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中学,国学经典诵读尤为重要.本文从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中学生的意义,以及农村学 ...

  • 国学的概念与入门提纲
  • 国学的概念与入门 一.含混的"国学":国学热.国学乱 (一)形形色色的"国学" 各色国学大师.老师.专家,如易经教育老师杨德武,国学企管专家谭小芳,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国学教育老师邓卫东,国学企管专家乾泉,国学教育专家徐闯. 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人大校长纪宝成 ...

  •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区教育局有关规定,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