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概念与入门提纲

国学的概念与入门

一、含混的“国学”:国学热、国学乱

(一)形形色色的“国学”

各色国学大师、老师、专家,如易经教育老师杨德武,国学企管专家谭小芳,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国学教育老师邓卫东,国学企管专家乾泉,国学教育专家徐闯。

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人大校长纪宝成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的提出。在大学里设立国学学位,有人说“国学学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实,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分为小国学圈与大国学圈,小国学圈仅仅限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国学圈则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二)学术界的各种说法

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百度百科之定义: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季羡林之大国学概念及其衍生。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接受采访时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

二、“国学”及其产生的背景:

中国的三次国学热,第一次是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倡导国学、国粹、国故,应者云集。第二次是1920年代初至1930年代末,有梁启超、章太炎等殿军人物,亦有五四以来的新锐如胡适、汤用彤、吴宓等人。第三次是19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学问题的讨论渐盛,与此相适应,古籍的整理、翻印和今人研究国学之名著的翻印亦推波助澜。

三、国学入门之繁难

国学大师不完全名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贾谊,董仲舒,王充,桓谭,向秀,嵇康,钟会,葛洪,慧远,僧肇,慧能,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培、严复、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迅、钱玄同、吴梅、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梁启超、康有为、梅光迪、马衡、钱基博、刘文典、胡小石、蒋廷黻、汪辟疆、翦伯赞、朱师辙、陈中凡、侯外庐、张舜徽、欧阳竟无、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钱仲联、张岱年、启功、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南怀瑾、叶曼、查良镛、钱锺书、梁漱溟、柯若伟、刘俊环、董子竹、周汝昌等等。

两本关于国学之近著目录

其一,朱维焕《国学入门》

第一章绪论(共四节):国学之名义;国学之范围;典籍之刊印;藏书之灾厄

第二章考据之学(共九节):目录学;图书馆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

第三章词章之学(共五节):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小说学

第四章义理之学(共七节):先秦哲学;先秦子学;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附清代考据学

第五章附:历史之学(共六节):概说;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政制史;学术史

其二,刘兆祐、江弘毅等著《国学导读》。

第一篇概说

第一章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第二章研治国学的方法(共四节)熟读基本要籍;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善用工具书

第三章研治国学的资料;图书资料;非图书资料

第四章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

第二篇经部

第一章概说

第二至十章《易经》;《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第三篇史部

第一章概说:史的意义;史的分类;史家的“四长”

第二章纪传:纪传的由来;纪传的体例;纪传体的史书

第三章编年:编年的由来;编年体的史书

第四章纪事本末:纪事本末的由来;纪事本末体的重要史书

第五章政书:政书的由来;政书的史书

第六章国别体史书

第七章史评与史论

第四篇子部

第五篇集部

四、最低限度的国学入门书目及其提要

易经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而《易》则寓於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老子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尚书

《书》以道政事,儒者不能异说也。

左氏春秋

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其作《传》之由,则刘知几“躬为国史”之言,最为确论。《疏》称大事书於策者,《经》之所书。小事书於简者,《传》之所载。„„其文体皆与《经》合。

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今典,莫敢私增。所由与稗官野记异也。

诗经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

论语

古之儒者,立身行己,诵法先王,务以通经适用而已,无敢自命圣贤者。

国学的概念与入门

一、含混的“国学”:国学热、国学乱

(一)形形色色的“国学”

各色国学大师、老师、专家,如易经教育老师杨德武,国学企管专家谭小芳,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国学教育老师邓卫东,国学企管专家乾泉,国学教育专家徐闯。

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人大校长纪宝成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的提出。在大学里设立国学学位,有人说“国学学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实,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分为小国学圈与大国学圈,小国学圈仅仅限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国学圈则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二)学术界的各种说法

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百度百科之定义: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季羡林之大国学概念及其衍生。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接受采访时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

二、“国学”及其产生的背景:

中国的三次国学热,第一次是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倡导国学、国粹、国故,应者云集。第二次是1920年代初至1930年代末,有梁启超、章太炎等殿军人物,亦有五四以来的新锐如胡适、汤用彤、吴宓等人。第三次是19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学问题的讨论渐盛,与此相适应,古籍的整理、翻印和今人研究国学之名著的翻印亦推波助澜。

三、国学入门之繁难

国学大师不完全名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贾谊,董仲舒,王充,桓谭,向秀,嵇康,钟会,葛洪,慧远,僧肇,慧能,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培、严复、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迅、钱玄同、吴梅、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梁启超、康有为、梅光迪、马衡、钱基博、刘文典、胡小石、蒋廷黻、汪辟疆、翦伯赞、朱师辙、陈中凡、侯外庐、张舜徽、欧阳竟无、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钱仲联、张岱年、启功、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南怀瑾、叶曼、查良镛、钱锺书、梁漱溟、柯若伟、刘俊环、董子竹、周汝昌等等。

两本关于国学之近著目录

其一,朱维焕《国学入门》

第一章绪论(共四节):国学之名义;国学之范围;典籍之刊印;藏书之灾厄

第二章考据之学(共九节):目录学;图书馆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

第三章词章之学(共五节):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小说学

第四章义理之学(共七节):先秦哲学;先秦子学;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附清代考据学

第五章附:历史之学(共六节):概说;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政制史;学术史

其二,刘兆祐、江弘毅等著《国学导读》。

第一篇概说

第一章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第二章研治国学的方法(共四节)熟读基本要籍;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善用工具书

第三章研治国学的资料;图书资料;非图书资料

第四章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

第二篇经部

第一章概说

第二至十章《易经》;《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第三篇史部

第一章概说:史的意义;史的分类;史家的“四长”

第二章纪传:纪传的由来;纪传的体例;纪传体的史书

第三章编年:编年的由来;编年体的史书

第四章纪事本末:纪事本末的由来;纪事本末体的重要史书

第五章政书:政书的由来;政书的史书

第六章国别体史书

第七章史评与史论

第四篇子部

第五篇集部

四、最低限度的国学入门书目及其提要

易经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而《易》则寓於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老子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尚书

《书》以道政事,儒者不能异说也。

左氏春秋

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其作《传》之由,则刘知几“躬为国史”之言,最为确论。《疏》称大事书於策者,《经》之所书。小事书於简者,《传》之所载。„„其文体皆与《经》合。

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今典,莫敢私增。所由与稗官野记异也。

诗经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

论语

古之儒者,立身行己,诵法先王,务以通经适用而已,无敢自命圣贤者。


相关内容

  • 三好网暑假免费公开课全程课程回放
  • 新高三: 高三数学复习课 课程简介: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选择题.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答题侧重于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本期高考数学满分导师系统介绍有关函数的三要素.函数奇偶性的技巧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导数的关联.让新高三一轮复习全面深 ...

  • 国学入门不迷茫:六大名家推荐经典必读书单
  •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士,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以下为梁先生所列的国学 ...

  • 佛学概论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的经典佛学著作
  • 佛学概论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的经典佛学著作 作者:周绍贤     分类:宗教 简介: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自汉代传入我国,历经几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佛教经典数量繁多,义理艰深,语言晦涩,往往令人无从入手.本书整理自周绍贤先生于台湾几所大学讲授佛学课程时的讲义,框架清晰,内容全面 ...

  • [国学经典导读]
  • 内容介绍: 国学经典因其博大精深,使得许多人在仰慕之余又望而生畏.卞新国先生在修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经典智慧的圆融貌似博大深邃,实则大道至简.本书常常从一点生发开去,又汇归原点.一元多点,点点相通,可令读者在不断归元中领略经典的要义,获得智慧的启迪. 本书分"概览"和" ...

  • 用智慧传承国学经典
  •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五千年文化积淀,文明之花最早扎根于这片广袤大地之上.国学经典这朵奇葩在历史文化的百花园中显得尤为灿烂. 我们的语文课堂从未离开过国学经典的点滴渗透.教材的编排也一直注重这方面的传承.让国学经典轻松愉悦地走进课堂,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领会.感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去吸取有营养有 ...

  • 科技论文写作 教学大纲
  •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 这是一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方法学课程. 本课程目的: 科技论文是表现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规范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科技论文.毕业论文的不同 ...

  • 老年大学老年人学电脑入门教学内容提纲
  • 第1章 电脑其实很简单 对电脑一点不懂.或者基础不太好的中老年朋友们来说.要想学好电脑,那么入门 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本章主要介绍电脑的基础入门内容,如电脑的组成.电脑的硬件与软 件.电脑常见外部设备的连接等基础知识 1.1 从零开始--认识电脑 1.1.1 什么是电脑 1.1.2 用电脑能做什么. ...

  • 国学与当代社会电子书
  • 国学与当代社会 作者:祝瑞凯著 出版日期:2010 页数:307 分类:综合性图书 >旧经籍 在线阅读国学与当代社会电子书 超星阅读器阅读1阅读2下载图书 阅读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读器,立即下载 添加到学习计划 收藏 您已推荐200人推荐 分享到 内容提要 本书以国学的价值观,探讨当代 ...

  • 系统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 在家长方面的目标,也是在短短几年时间, 将培养出一批的济世人才,在各个行业发挥作用. 二.教材系统 育心经典教材目前是市面上最全的一套经典, 内容包括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 其中大部分已出版,部分正在出版中. 育心经典教材首创儿童跟读录音, 光盘的内容已分好节, 只需配合指导师所给您特制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