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巧"做创新

依据《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样卷及评分》在作文评改中对“有创新”提出“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2.有个性色彩”这三项操作指标。

1.见解新颖: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写议论文,观点要新,例证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写记叙文,故事要新,立意要新,不能因循守常。新的观点,新的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不能生搬硬套。2003年高考,当成千上万学子从正面或反面说感情对认知的影响时,有考生有理有据地论说“认知不应受感情的左右”。这样的见解未尝不“新”。一般说来,正面思维的结果是“立意更高更新更全面”;逆向思维常常是要“反其意而用之”“打破常规”“变换角度,出奇制胜”。

2.材料新鲜:指现实中的鲜活材料,精心比较后选出的典型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新鲜的材料是指能展现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思想、新观念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考试作文的题目、写作的范围、写作的中心,常常是规定好的,几十万人同时写一作文题目,这时候如果不在选材上出新,就很容易写出千人一面的东西。

3.构思新巧:李渔《闲情偶寄》里说:“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巧,就会各领风骚。同是《咏梅》,毛泽东与陆游格调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其趣;同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蓉背景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要刻意开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缭绕的结尾;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这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

4.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所超越,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它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独到,或新颖别致,或耐人寻味。

5.有个性色彩:文章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不是千口一调,千人一面。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要写出有个性特征的文章,似乎可以归结为一句: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一、立意创新:另辟蹊径求新变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王夫之这句话指出了“立意”的重要性。有人说,在构思作文时,想到的第一个主题或材料一般不要用。从创新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第一”往往是常识性的东西,是“我们的”,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要“有创新”,见解要新颖,就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这是“我的”。当然,这里的“新”是相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并非要求写出惊世骇俗的论点。同时,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让别人看不懂或反感,防止走向一个极端。

文章最忌随人后。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所以,同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应该有不同的结论,这在客观上给了我们立意创新的可能。几乎所有的话题作文(包括材料作文)的材料都给好了文章的立意,大部分人都会在材料的提示下,按照材料所给的路子前进。这样做固然不会离题,但是却很难新颖,所以要想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上得分,是非要敢于在作文的立意上创新不可的。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训练有所不同,由于几十万考

生写同题作文,所以一定会出现大量思路相同、取材相同的作文,很容易落入俗套,流于平庸。你认为还不错的亮点,淹没到几十万份作文海洋中,也不会卷起一点浪花。要能够挑战阅卷老师面对平庸之作产生的审美疲劳,能够在文海中脱颖而出,非得有点想出天外的金点子不可。

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一位河南考生在题为《清醒面对祖国巨变》的满分作文如此写道:

对于此,我在为祖国崛起而深感骄傲的同时,也有着一丝担心——我们是否在一些成就面前失去了清醒?

就“经济成就”而言,诚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突出。我国已于去年成为GDP世界第二的国家。但这些所谓的GDP快速增长是有代价的,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其实,在清朝晚期,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一,比美国还牛,而英国只用了几千名士兵和几十艘军舰就轻易打败了4亿人口的中国。因此,唯“GDP”论是错误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要想迈向现代化,仍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我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高层领导者们对之清醒的认识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实,在其他方面,中国的成就虽大,但仍不足以用来自夸,而是需要加以清醒的认识。 该生在面对鲜花掌声、欢呼鼓噪时,独自保持一份清醒,从中国崛起的大好形势中,冷静观察其中蕴含的危机、潜在的不利因素。能辩证地对待成就,对待赞扬。尽管新材料作文提倡多角度立意,但能运用相反联想,如此从相对的方向立意的考生毕竟极少,再加之语言冷峻老道,列举比美国还牛、GDP是世界第一的清王朝却败在英国几千名士兵和几十艘军舰的手下,不啻盛世警钟,无怪乎博得评卷老师的青睐。

二、结构创新: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一篇结构新颖的考场作文,会带给阅卷老师畅快淋漓的美的享受,并因此赢得高分。

一篇好的文章,写进文章中的材料不能是一盘散沙,而应该是有巧妙的布局和清晰的组合形式。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文章结构要“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

文似看山不喜平。高考作文虽不能像看小说一样,一波三折,高潮迭起,但是高考作文拒绝平庸,结构上或平中见奇,或独出心裁寻求新异,往往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可以说,要想追求新人耳目的最佳效果,莫过于开头出语惊人。或精警,或奇丽,不同凡俗,往往两段下来,先声夺人,阅读老师已经心里暗许。2005年全国卷关于“阅读”的作文题,考生都有真切的生活体验,都有话可写,但是也很容易内容空泛,选材撞车。有的同学开头就出语奇警,如:“书是有血性的!”“中国人,请站在长城上读书!”这当然应属立意的高远,但是开头标出,提挈全文,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可想而知。

转折的巧妙运用更见匠心。许多考场作文追求精短形式中的逆转效果。一个出其不意的转折让人眼前一亮,不由自主为作者的独创击节叹赏。比如写“距离”,有位同学本以“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为题,以开头的一个奇妙转折让读者大为赞叹:

从城南到城北只需十分钟,从南京到上海只需三小时,从北京到纽约只需二十小时,遨游太空一圈也只要几天。然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却说:“这一趟回家却花了57年。”

余光中先生《乡愁》中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多么令人感动又令人扼腕自叹。“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有多么的宽广。何以逾越呢?

再如《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样卷及评分》中满分作文样卷的一篇《忧与爱》的作文,文中三次出现母亲的“秀发”:

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他们的阵地……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谈着头遥望着我?我仿佛又见到你那缕飘扬的秀发。

评分小组如此评价:„„在时间的纵轴线上,串联着几颗生活的珍珠,交相辉映。如前文的“零乱的秀发”在文章的结尾处借想像再次“飘扬”,母子之间别有一番深沉的忧与爱。综合得分:70分。

三、材料创新:别具慧眼看世界

选用新鲜的材料,才能脱颖而出。常见的做法有:以小见大,选择小事或角度独特来讲道理;旧瓶装新酒,发掘表面看似与话题无关而内在有密切联系的材料;跨越时空,驰骋想象;写出自己的独特经历。

王昭君出塞,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千百年来引发诗人骚客的众多议论。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就是选择了这个老题材,大胆虚构,超越时空,模拟人物,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显得非常有想象力,行文清新舒畅,成为不可多得的高考优秀作文。这篇文章设想昭君出塞前一晚上的心理活动,“贴到人物来写”(沈从文语),十分细腻。比如,详细描写了“将扑火的蛾儿救出来”这个细节,“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通过情景的铺写,过程交代明白,显示了王昭君的美好心灵,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暗示情节的陡转。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中的“时”,即为时代之意。对广大考生来说,“为时而著”表现为对时代的深切关注,对社会的的热忱关切,它意味着考生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高考考生,要写出具有时代感的考场作文,就不能不关注和追踪近期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因为有的热点问题事关国家实力提升、民族复兴进程、社会民主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的内容;而有的热点则是当前国家、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热点甚至是一些负面的不良现象。这些热点问题不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它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考场作文中大胆表现或反映这样的一些热点问题,能反映出考生成熟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写作这类热点,一要学会精选片段,进行再现;二要以小见大,深入刻画,反映时代风貌。比如2010年辽宁卷材料作文“大与小的选择”,考生写这样的作文完全可以抓住“大与小的选择”这个切入点,植入现实生活素材。比如写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城市建设与土地流失等现实话题,以期正确地思考和看待得失与多少的辩证关系。再比如2010年重庆高考作文题“难题”,考生也可以从关注社会进步的角度,写生活中的难题,让“难题”贴近生活,将广泛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纳入话题。写这样的作文关键是要选好材,材选好了,文章就不会落入俗套。

我们所说的选材要有“新意”,能够与众不同,务使自己的作文能从一大堆相同相似差不多的文章里跳出来夺人眼球,就得选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的材料。这就要留意别人所忽略的地方,即使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也要能有作者独到的发现,独到的感悟和解读。

四、视角创新:反弹琵琶创新声

文章如果想写出新意,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主体视角的创新。如以“忘记”为话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把文章的题目写成“棉花驴子对话录”“食盐的独白”(利用大家所熟悉的那个寓意“驴子驮盐”的故事做文章);以“帮助”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把文章的题目写成“帮助给项羽的信”“帮助与自负的对话”等等。同样,在2001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当然可以让“诚信”给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对话,让“诚信”做报告,发表演说,自然也可以让它去看病,那一年的一篇考生优秀作文不就是“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吗?至于刚刚出现的关系型话题,我们的对话方式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如果以“小与大”为话题,我们就让“小与大”对话,如果以“心态和人生”为话题,我们就让“心态和人生”对话等等,不一而足。

批驳常规立意,质疑固有定论,逆向思考问题,常常能体现出思维中一种难能可贵的深度。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视若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但是,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又如,关于“孔孟”,一般同学大多会写其精神修养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其道。但有位同学这样写:

即使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即使孟子被称为“亚圣”,那个圣贤与亚圣存在的年代还是被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暴力统一结束了。

哲人的存在总象征着一种幸福,但又同时昭示着一种不幸。就像苏格拉底悲剧性的死亡。中国的苏格拉底们虽仍在宣传,讲道,但就像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孔孟思想总是游弋在现实之外,憧憬之中。

以此写出“孔孟”之道与现实的距离,之后又在距离中求统一,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在以“喝彩”为话题的模拟考试中,有位同学大胆出新,把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一诗进行了另一种翻演,标题是“如果是另一篇《琵琶行》”,以“白居易那条寂寥忧郁的船似乎注定要与漂泊的琵琶女的琴声惺惺相惜”开篇,质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的感伤意味,从琵琶女也许渴望的是一声发自内心的真挚喝彩,从而使全文闪现出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另一种光彩,令人耳目一新。

2012年江苏省一篇《忧与爱》的高分作文,通篇都是父亲絮絮叨叨的嘱咐: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不仅语言质朴,而且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可谓视角新颖。

五、文体创新:领异标新二月花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加高考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想让自己的作文得高分,那么,了解阅卷老师的心理应该是我们的必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阅卷老师没有不喜欢不同凡响的,因此,我们就要在文章的题目上告诉阅卷老师:“我将采取一种新的形式,给您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具体做法就是在题目中标示自己文章的体裁。如以“沟通”为话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把文章的题目写成“难以沟通”,副标题是“祥林嫂的控诉”,充分利用我们学习过的课文《祝福》去做文章,不仅可以游刃有余,而且可以创新。我们还可以采取数学的方法去写议论文章,采取电影蒙太奇的方法去写议论文章。那样,我们的文章同样可以是“领异标新”的二月花。

同题作文时追求一种鲜活的表达形式,力求独到的见解,精妙的构思,与众不同的材料,非同寻常的语言形式就显得格外重要。文无定法,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要求往往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一条,为了防止雷同,不少考生在鲜活的表达形式上做文章,突破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规范”,结果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细细罗列起来倒也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繁荣”景象。

因为有过成功的典范,许多人故事新编作为终南捷径。在近几年的高考佳作中依然时时可以看到各种传奇、续写、童话、科幻,甚至还有荒诞派小说等等。比较多的还有书信体,因为书信体采取了直接对话的形式,某种程度上更利于表达观点,抒发感情。以他人自白的形式也深受一些同学青睐。毕竟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能显得比较展开,容易通过避开大家喜欢选用的视角来观照社会和生活。如2001年《百元钞票的自述》以一张百元假钞的流通旅程来表现社会上“诚信”的丧失;2012年《有一只热带鱼》以“中国热带鱼”的视角来折射“中菲律黄岩岛对峙事件”事件,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创新”一旦突破主流导向就会有许多另类文章的出现。高考作文中出现许多“奇谈怪论”,这些文章或可妙笔生花,或可横生诙谐幽默之趣。2005年福建满分卷《两份病危通知单》选择商界奇才和网坛高手为典型,艺术地表现了作者对“规范”和“新颖”、“稳定”和“多变”的辩证关系,形式创新,表现出作者临场的机智。此外还有辩论会、多幕剧、镜头剪辑、相声小品、广告病历、寻人启事、庭审记录、人物访谈„„不一而足。当然,这类文体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定,不能盲目选用,一般适用于讽刺性的文章。

“杂”就是丰富,体现出考生不拘一格与大胆求新。同时也要注意,如果是为新奇而新奇,以致“因新害意”,那就弄巧成拙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的形式并非都是可以投机取巧的捷径,它讲究的是“神来之笔”,很难成为“格式”和“套路”,不提倡刻意模仿搬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这首《论诗》说明了诗歌贵在创新。诗歌如此,文章亦然。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才能洗人耳目,引人思考。

依据《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样卷及评分》在作文评改中对“有创新”提出“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2.有个性色彩”这三项操作指标。

1.见解新颖: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写议论文,观点要新,例证要新,不能人云亦云;写记叙文,故事要新,立意要新,不能因循守常。新的观点,新的材料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个人的感悟中来,不能生搬硬套。2003年高考,当成千上万学子从正面或反面说感情对认知的影响时,有考生有理有据地论说“认知不应受感情的左右”。这样的见解未尝不“新”。一般说来,正面思维的结果是“立意更高更新更全面”;逆向思维常常是要“反其意而用之”“打破常规”“变换角度,出奇制胜”。

2.材料新鲜:指现实中的鲜活材料,精心比较后选出的典型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新鲜的材料是指能展现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思想、新观念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考试作文的题目、写作的范围、写作的中心,常常是规定好的,几十万人同时写一作文题目,这时候如果不在选材上出新,就很容易写出千人一面的东西。

3.构思新巧:李渔《闲情偶寄》里说:“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同样的题材,因构思之巧,就会各领风骚。同是《咏梅》,毛泽东与陆游格调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其趣;同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蓉背景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要刻意开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缭绕的结尾;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这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

4.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所超越,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它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独到,或新颖别致,或耐人寻味。

5.有个性色彩:文章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不是千口一调,千人一面。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最富有个性色彩的劳动。要写出有个性特征的文章,似乎可以归结为一句: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一、立意创新:另辟蹊径求新变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王夫之这句话指出了“立意”的重要性。有人说,在构思作文时,想到的第一个主题或材料一般不要用。从创新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个“第一”往往是常识性的东西,是“我们的”,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要“有创新”,见解要新颖,就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这是“我的”。当然,这里的“新”是相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并非要求写出惊世骇俗的论点。同时,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让别人看不懂或反感,防止走向一个极端。

文章最忌随人后。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所以,同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应该有不同的结论,这在客观上给了我们立意创新的可能。几乎所有的话题作文(包括材料作文)的材料都给好了文章的立意,大部分人都会在材料的提示下,按照材料所给的路子前进。这样做固然不会离题,但是却很难新颖,所以要想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上得分,是非要敢于在作文的立意上创新不可的。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训练有所不同,由于几十万考

生写同题作文,所以一定会出现大量思路相同、取材相同的作文,很容易落入俗套,流于平庸。你认为还不错的亮点,淹没到几十万份作文海洋中,也不会卷起一点浪花。要能够挑战阅卷老师面对平庸之作产生的审美疲劳,能够在文海中脱颖而出,非得有点想出天外的金点子不可。

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一位河南考生在题为《清醒面对祖国巨变》的满分作文如此写道:

对于此,我在为祖国崛起而深感骄傲的同时,也有着一丝担心——我们是否在一些成就面前失去了清醒?

就“经济成就”而言,诚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突出。我国已于去年成为GDP世界第二的国家。但这些所谓的GDP快速增长是有代价的,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其实,在清朝晚期,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一,比美国还牛,而英国只用了几千名士兵和几十艘军舰就轻易打败了4亿人口的中国。因此,唯“GDP”论是错误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要想迈向现代化,仍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我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高层领导者们对之清醒的认识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实,在其他方面,中国的成就虽大,但仍不足以用来自夸,而是需要加以清醒的认识。 该生在面对鲜花掌声、欢呼鼓噪时,独自保持一份清醒,从中国崛起的大好形势中,冷静观察其中蕴含的危机、潜在的不利因素。能辩证地对待成就,对待赞扬。尽管新材料作文提倡多角度立意,但能运用相反联想,如此从相对的方向立意的考生毕竟极少,再加之语言冷峻老道,列举比美国还牛、GDP是世界第一的清王朝却败在英国几千名士兵和几十艘军舰的手下,不啻盛世警钟,无怪乎博得评卷老师的青睐。

二、结构创新: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一篇结构新颖的考场作文,会带给阅卷老师畅快淋漓的美的享受,并因此赢得高分。

一篇好的文章,写进文章中的材料不能是一盘散沙,而应该是有巧妙的布局和清晰的组合形式。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文章结构要“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

文似看山不喜平。高考作文虽不能像看小说一样,一波三折,高潮迭起,但是高考作文拒绝平庸,结构上或平中见奇,或独出心裁寻求新异,往往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可以说,要想追求新人耳目的最佳效果,莫过于开头出语惊人。或精警,或奇丽,不同凡俗,往往两段下来,先声夺人,阅读老师已经心里暗许。2005年全国卷关于“阅读”的作文题,考生都有真切的生活体验,都有话可写,但是也很容易内容空泛,选材撞车。有的同学开头就出语奇警,如:“书是有血性的!”“中国人,请站在长城上读书!”这当然应属立意的高远,但是开头标出,提挈全文,其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可想而知。

转折的巧妙运用更见匠心。许多考场作文追求精短形式中的逆转效果。一个出其不意的转折让人眼前一亮,不由自主为作者的独创击节叹赏。比如写“距离”,有位同学本以“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为题,以开头的一个奇妙转折让读者大为赞叹:

从城南到城北只需十分钟,从南京到上海只需三小时,从北京到纽约只需二十小时,遨游太空一圈也只要几天。然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却说:“这一趟回家却花了57年。”

余光中先生《乡愁》中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多么令人感动又令人扼腕自叹。“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有多么的宽广。何以逾越呢?

再如《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样卷及评分》中满分作文样卷的一篇《忧与爱》的作文,文中三次出现母亲的“秀发”:

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他们的阵地……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谈着头遥望着我?我仿佛又见到你那缕飘扬的秀发。

评分小组如此评价:„„在时间的纵轴线上,串联着几颗生活的珍珠,交相辉映。如前文的“零乱的秀发”在文章的结尾处借想像再次“飘扬”,母子之间别有一番深沉的忧与爱。综合得分:70分。

三、材料创新:别具慧眼看世界

选用新鲜的材料,才能脱颖而出。常见的做法有:以小见大,选择小事或角度独特来讲道理;旧瓶装新酒,发掘表面看似与话题无关而内在有密切联系的材料;跨越时空,驰骋想象;写出自己的独特经历。

王昭君出塞,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千百年来引发诗人骚客的众多议论。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就是选择了这个老题材,大胆虚构,超越时空,模拟人物,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显得非常有想象力,行文清新舒畅,成为不可多得的高考优秀作文。这篇文章设想昭君出塞前一晚上的心理活动,“贴到人物来写”(沈从文语),十分细腻。比如,详细描写了“将扑火的蛾儿救出来”这个细节,“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通过情景的铺写,过程交代明白,显示了王昭君的美好心灵,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暗示情节的陡转。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中的“时”,即为时代之意。对广大考生来说,“为时而著”表现为对时代的深切关注,对社会的的热忱关切,它意味着考生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高考考生,要写出具有时代感的考场作文,就不能不关注和追踪近期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因为有的热点问题事关国家实力提升、民族复兴进程、社会民主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的内容;而有的热点则是当前国家、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热点甚至是一些负面的不良现象。这些热点问题不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它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考场作文中大胆表现或反映这样的一些热点问题,能反映出考生成熟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写作这类热点,一要学会精选片段,进行再现;二要以小见大,深入刻画,反映时代风貌。比如2010年辽宁卷材料作文“大与小的选择”,考生写这样的作文完全可以抓住“大与小的选择”这个切入点,植入现实生活素材。比如写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城市建设与土地流失等现实话题,以期正确地思考和看待得失与多少的辩证关系。再比如2010年重庆高考作文题“难题”,考生也可以从关注社会进步的角度,写生活中的难题,让“难题”贴近生活,将广泛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纳入话题。写这样的作文关键是要选好材,材选好了,文章就不会落入俗套。

我们所说的选材要有“新意”,能够与众不同,务使自己的作文能从一大堆相同相似差不多的文章里跳出来夺人眼球,就得选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的材料。这就要留意别人所忽略的地方,即使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也要能有作者独到的发现,独到的感悟和解读。

四、视角创新:反弹琵琶创新声

文章如果想写出新意,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主体视角的创新。如以“忘记”为话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把文章的题目写成“棉花驴子对话录”“食盐的独白”(利用大家所熟悉的那个寓意“驴子驮盐”的故事做文章);以“帮助”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把文章的题目写成“帮助给项羽的信”“帮助与自负的对话”等等。同样,在2001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当然可以让“诚信”给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对话,让“诚信”做报告,发表演说,自然也可以让它去看病,那一年的一篇考生优秀作文不就是“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吗?至于刚刚出现的关系型话题,我们的对话方式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如果以“小与大”为话题,我们就让“小与大”对话,如果以“心态和人生”为话题,我们就让“心态和人生”对话等等,不一而足。

批驳常规立意,质疑固有定论,逆向思考问题,常常能体现出思维中一种难能可贵的深度。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视若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但是,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又如,关于“孔孟”,一般同学大多会写其精神修养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其道。但有位同学这样写:

即使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即使孟子被称为“亚圣”,那个圣贤与亚圣存在的年代还是被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暴力统一结束了。

哲人的存在总象征着一种幸福,但又同时昭示着一种不幸。就像苏格拉底悲剧性的死亡。中国的苏格拉底们虽仍在宣传,讲道,但就像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孔孟思想总是游弋在现实之外,憧憬之中。

以此写出“孔孟”之道与现实的距离,之后又在距离中求统一,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在以“喝彩”为话题的模拟考试中,有位同学大胆出新,把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一诗进行了另一种翻演,标题是“如果是另一篇《琵琶行》”,以“白居易那条寂寥忧郁的船似乎注定要与漂泊的琵琶女的琴声惺惺相惜”开篇,质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的感伤意味,从琵琶女也许渴望的是一声发自内心的真挚喝彩,从而使全文闪现出具有这个时代特点的另一种光彩,令人耳目一新。

2012年江苏省一篇《忧与爱》的高分作文,通篇都是父亲絮絮叨叨的嘱咐: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不仅语言质朴,而且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可谓视角新颖。

五、文体创新:领异标新二月花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参加高考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想让自己的作文得高分,那么,了解阅卷老师的心理应该是我们的必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阅卷老师没有不喜欢不同凡响的,因此,我们就要在文章的题目上告诉阅卷老师:“我将采取一种新的形式,给您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具体做法就是在题目中标示自己文章的体裁。如以“沟通”为话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把文章的题目写成“难以沟通”,副标题是“祥林嫂的控诉”,充分利用我们学习过的课文《祝福》去做文章,不仅可以游刃有余,而且可以创新。我们还可以采取数学的方法去写议论文章,采取电影蒙太奇的方法去写议论文章。那样,我们的文章同样可以是“领异标新”的二月花。

同题作文时追求一种鲜活的表达形式,力求独到的见解,精妙的构思,与众不同的材料,非同寻常的语言形式就显得格外重要。文无定法,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要求往往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一条,为了防止雷同,不少考生在鲜活的表达形式上做文章,突破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规范”,结果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细细罗列起来倒也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繁荣”景象。

因为有过成功的典范,许多人故事新编作为终南捷径。在近几年的高考佳作中依然时时可以看到各种传奇、续写、童话、科幻,甚至还有荒诞派小说等等。比较多的还有书信体,因为书信体采取了直接对话的形式,某种程度上更利于表达观点,抒发感情。以他人自白的形式也深受一些同学青睐。毕竟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能显得比较展开,容易通过避开大家喜欢选用的视角来观照社会和生活。如2001年《百元钞票的自述》以一张百元假钞的流通旅程来表现社会上“诚信”的丧失;2012年《有一只热带鱼》以“中国热带鱼”的视角来折射“中菲律黄岩岛对峙事件”事件,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创新”一旦突破主流导向就会有许多另类文章的出现。高考作文中出现许多“奇谈怪论”,这些文章或可妙笔生花,或可横生诙谐幽默之趣。2005年福建满分卷《两份病危通知单》选择商界奇才和网坛高手为典型,艺术地表现了作者对“规范”和“新颖”、“稳定”和“多变”的辩证关系,形式创新,表现出作者临场的机智。此外还有辩论会、多幕剧、镜头剪辑、相声小品、广告病历、寻人启事、庭审记录、人物访谈„„不一而足。当然,这类文体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定,不能盲目选用,一般适用于讽刺性的文章。

“杂”就是丰富,体现出考生不拘一格与大胆求新。同时也要注意,如果是为新奇而新奇,以致“因新害意”,那就弄巧成拙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的形式并非都是可以投机取巧的捷径,它讲究的是“神来之笔”,很难成为“格式”和“套路”,不提倡刻意模仿搬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这首《论诗》说明了诗歌贵在创新。诗歌如此,文章亦然。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才能洗人耳目,引人思考。


相关内容

  • [荐]高考作文增加文采训练材料大全1
  • 高考作文增加文采训练材料大全1 [荐]高考作文增加文采训练材料大全2 09年高考阅读与写作教案汇总 增加文采教案系列 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教案   三比之法论述     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教案   三比之法开头 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教案   三比之法介绍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引用诗词(3) 高考 ...

  • 历年高考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的构思创新
  • .. . . .. . . 浅谈高考作文的构思创新 田荣华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其目的正是要鼓励考生大胆创新,古人的"文章切忌随人后""文岩春华贵出新"也是说只有不断创新,不落窠臼,文章才会有生气.有活力,也才能迅速的吸 ...

  • 关于针对创新与求稳--关注高考作文的写法与立意
  •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创新与求稳--关注高考作文的写法与立意 2002年高考结束,有许许多多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大家不由得啧啧称叹,而对另两篇文章, ...

  • 高考作文,我的分数到哪儿去了
  • 高考作文,我的分数去哪儿了? (一)我的分数去哪儿了? 往届很多考生在高考完了查到自己的高考语文成绩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诊断性测试和适应性测试的语文成绩都超过了120分,为什么到最后真正的高考语文成绩却在100分左右徘徊?我的分数去哪儿了? 是啊,你的分数去哪儿了?今年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应该避 ...

  • 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体会
  • 2014年河南省高考作文阅卷感想 罗山高中 李柏胜 高考,作为国考和全民运动,一直牵动着国人的神经.每年的高考作文,又是整个社会讨论的焦点和热点.赞赏者有之,力挺者有之,拍砖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但是,人们又必须承认,高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后的公平."你学,或者不学,高考就在那里,不早不晚: ...

  •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论文选题题目 浚县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创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建议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 ...

  • 高考作文备考的六个不变
  • 高考作文备考的六个不变 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 周宏 高考对优秀作文的.评价和社会公认的好作文并无二致.真实独特的作文一样是高考作文不变的基本要求.想要在考场作文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语文素养的不变应考题之万变,才是成功的正道.具体而言,有以下六个不变. 一.追求真实 去年,有一篇题为<我感动了身边的 ...

  • 高考命题专家解析2016年高考各科试题
  • 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详解-- 高考作文题传递怎样的教改信号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万玉凤 刘博智 凌馨 董鲁皖龙 "看到漫画作文题我有点傻眼""农村娃没见过VR (虚拟现实),恐怕作文不知道从哪里动笔"„„6月7日,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试题依然成为街谈巷 ...

  •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