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学教育学论文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师范) 121班 01号 姚 靖 2014年6月16日

题目: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摘要:针对我国近几年来的教育改革,推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重点阐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推行素质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实现良好过渡?普通民众对素质教育还有哪些错误的认识?最终得出结论:素质教育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素质教育对当代教师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关键字:素质教育,含义,教育改革,师范生,践行者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据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我认为,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无论

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老师捏造的泥巴。

二.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三.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属于哪一种?

我国的教育模式现阶段正在经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跨越的阶段。之前的应试教育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考试本来是促进党性社会化过程的手段,却被当成了追求的目标,相反,学生的发展到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考试本来要表现人的智力、能力、反变成人们发展智力、能力是为了取得高分数。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制力量,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最终学生把考试视为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看成被 分数奴役的人。

校内考试本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是服务于教学的。现行的校内考试却被人为地从题型到内容直至导向与升学考试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凌驾于学校教育系统之上的“指挥”系统,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偏离自己的目标、服务于选拔考试的需要。

四.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宏观上有管理体制问题、激励机制问题,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问题,有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在微观上存在学校管理问题、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问题和对个别学生教育问题。人们的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

导下进行的。如果教育思想不能很好地转变,这些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也就只能被动应付了。

2、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因而其操作性就不易掌握。也正因如此,实施素质教育使许多人感到茫然。教育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实践,导致素质教育实施“百花齐放”、各执一端,往往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3、改革的相关措施不配套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有全面的、配套的措施作保证。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关的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完善,使得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仍然可见应试教育的阴影。例如,我们强调“素质”、弱化“分数”,但中考、高考仍把分数作为录取依据;中小学课程改革已搞了多年,但至今仍未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等等。由此观之,现阶段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是在实行“旧体制”下的“新模式”,还没有找到全面的、配套的改革措施,素质教育还没有走出举步维艰的境地。

4、缺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

开展素质教育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是由于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艺术水平和自身的素质都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直接作用。教师的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因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实际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素质,更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而当前我们恰恰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经费投入不足

应该说,在经费投入问题上,实施素质教育比实行应试教育应有更多的投入,因为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应付应试教育了。而实施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受到同样重视,那种单纯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不再适应了。比如,教师培训、学生参加各类兴趣班及文体课外活动、实验室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必须有经费作保证。而目前我国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再扩大投入是很困难的。因此,经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6、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落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养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而这种模式和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将是很困难的。比如传统教学以单纯的“粉笔#黑板”为主要模式,而现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就很容易回到原有的、习惯了的教学模式。

五.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实现良好过渡?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 一种人坚持二元思维,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成绩”,就是“不要考试”了,学生就“没有负担”了,老师就轻松了,课可以不用再好好上了,整日蹦蹦跳跳、吹拉弹唱就行了……

另一种人却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你怎么提素质教育,我还是一门心思抓我的应试,“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就像一位老师说的那样,“应试教育是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香,上瘾的人更是非它不可,欲罢不能。而素质教育仅是没有成熟的青苹果,看着希望无限,但是真正吃起来却苦涩难当”。

这两种思想在老师中比较普遍,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过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没有弄清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这些错误思想是必须要澄清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更不是不要考试了。也不能抱着旧思想,走以前的老路,从行动上抵制素质教育。

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弄得

水火不相容。要和老师们讲明白,这二者并不矛盾。

无论中国或国外,大学都是经过考试录取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考试是入学的必然途径。考试虽然不是优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但的确是最公平的方式。人们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找到比考试更好或曰更公平的录取方法。考试的制度显然有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但许多人不得不承认,它仍然不失为一种弊端最少的方法。如果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着司法的公正,同样可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最大限度地体现着升学资格的公正。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方式未见得一受“应试”的导向,身处其中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会大大降低。一个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和“智力资本”难道不也是综合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吗?

可以这样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恰恰正是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所在,正因为以前我们注意不够,才造成了目前学校教学效率比较低,才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始终没有能很好地解决,这才大大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

所以,我们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应试并不矛盾,只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理解了这一点,我想老师们就会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六.普通民众对素质教育还有哪些错误的认识?

由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因而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例如:1.认为搞音体美活动,开设兴趣班就是实施素质教育。2.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常用手段,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纠正以分数代替一切的做法。3.认为改革与素质教育画等号。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不清楚,因而把任何一项改革都贴上素质教育的标

签,泛化和更加模糊了素质教育。4.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把素质教育当成“灵丹妙药”。现行教育虽存在不少弊端,但并不是说现行教育必须全面否定。事实上,现行教育仍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二者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实际中很难找到纯粹的两种对立的教育。因此,如果只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而忽视统一的一面,就会曲解素质教育的本意。

七.素质教育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自由王国里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由于人的个体差异,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技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主动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它只能牺牲其它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特性的材料和时间,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超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所以,只有人们的生活条件,亦即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提供了这方面的可能并提出出了这方面的需要时,才有可能实现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全面发展。

2、人的主动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主动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主动发展。而不是向以前那样学生是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他们只是“材”(材料),而不是“人”,不是那种有权决定自己学习发展方向,发展速率与最终发展程度的、自己生

命的主人。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平等对待有差异的个性,平等地看待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不同的受教育者,不但不歧视暂时或长远“后进”的人们,而且要尊重他们们在某些方面后进的权利,鼓励他们全面、主动发展他们的优势。素质教育不能使所有人都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马拉多那、„„

素质教育必须要有素质教师

八.素质教育对当代教师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提高,必需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否则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知识贫乏、心胸狭窄的教师,能够培养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心理健全的学生来。

素质教育为广大教师提出了要求,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让教师教育的终身化,造就适应未来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有永远不满足的追求感,不断追求新知识,不要局限在已有的知识含量上,而应该学习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

2. 绪论:应试教育的弊端与素质教育的意义,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

3. 《教育探索》

中学教育学论文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师范) 121班 01号 姚 靖 2014年6月16日

题目: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摘要:针对我国近几年来的教育改革,推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重点阐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推行素质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实现良好过渡?普通民众对素质教育还有哪些错误的认识?最终得出结论:素质教育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素质教育对当代教师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关键字:素质教育,含义,教育改革,师范生,践行者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据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我认为,促进人作为人而不是工具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无论

是“建设者”还是“接班人”,他们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老师捏造的泥巴。

二.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三.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属于哪一种?

我国的教育模式现阶段正在经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跨越的阶段。之前的应试教育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考试本来是促进党性社会化过程的手段,却被当成了追求的目标,相反,学生的发展到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考试本来要表现人的智力、能力、反变成人们发展智力、能力是为了取得高分数。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制力量,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最终学生把考试视为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看成被 分数奴役的人。

校内考试本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是服务于教学的。现行的校内考试却被人为地从题型到内容直至导向与升学考试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凌驾于学校教育系统之上的“指挥”系统,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偏离自己的目标、服务于选拔考试的需要。

四.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宏观上有管理体制问题、激励机制问题,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问题,有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在微观上存在学校管理问题、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问题和对个别学生教育问题。人们的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

导下进行的。如果教育思想不能很好地转变,这些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也就只能被动应付了。

2、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因而其操作性就不易掌握。也正因如此,实施素质教育使许多人感到茫然。教育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实践,导致素质教育实施“百花齐放”、各执一端,往往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3、改革的相关措施不配套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有全面的、配套的措施作保证。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关的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完善,使得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仍然可见应试教育的阴影。例如,我们强调“素质”、弱化“分数”,但中考、高考仍把分数作为录取依据;中小学课程改革已搞了多年,但至今仍未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等等。由此观之,现阶段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是在实行“旧体制”下的“新模式”,还没有找到全面的、配套的改革措施,素质教育还没有走出举步维艰的境地。

4、缺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

开展素质教育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是由于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艺术水平和自身的素质都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直接作用。教师的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因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实际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素质,更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而当前我们恰恰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经费投入不足

应该说,在经费投入问题上,实施素质教育比实行应试教育应有更多的投入,因为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应付应试教育了。而实施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受到同样重视,那种单纯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不再适应了。比如,教师培训、学生参加各类兴趣班及文体课外活动、实验室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必须有经费作保证。而目前我国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再扩大投入是很困难的。因此,经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6、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落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养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而这种模式和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将是很困难的。比如传统教学以单纯的“粉笔#黑板”为主要模式,而现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就很容易回到原有的、习惯了的教学模式。

五.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实现良好过渡?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 一种人坚持二元思维,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成绩”,就是“不要考试”了,学生就“没有负担”了,老师就轻松了,课可以不用再好好上了,整日蹦蹦跳跳、吹拉弹唱就行了……

另一种人却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你怎么提素质教育,我还是一门心思抓我的应试,“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就像一位老师说的那样,“应试教育是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香,上瘾的人更是非它不可,欲罢不能。而素质教育仅是没有成熟的青苹果,看着希望无限,但是真正吃起来却苦涩难当”。

这两种思想在老师中比较普遍,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过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没有弄清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这些错误思想是必须要澄清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更不是不要考试了。也不能抱着旧思想,走以前的老路,从行动上抵制素质教育。

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弄得

水火不相容。要和老师们讲明白,这二者并不矛盾。

无论中国或国外,大学都是经过考试录取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考试是入学的必然途径。考试虽然不是优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但的确是最公平的方式。人们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找到比考试更好或曰更公平的录取方法。考试的制度显然有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但许多人不得不承认,它仍然不失为一种弊端最少的方法。如果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着司法的公正,同样可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也最大限度地体现着升学资格的公正。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方式未见得一受“应试”的导向,身处其中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会大大降低。一个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和“智力资本”难道不也是综合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吗?

可以这样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恰恰正是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所在,正因为以前我们注意不够,才造成了目前学校教学效率比较低,才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始终没有能很好地解决,这才大大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

所以,我们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应试并不矛盾,只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理解了这一点,我想老师们就会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六.普通民众对素质教育还有哪些错误的认识?

由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因而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例如:1.认为搞音体美活动,开设兴趣班就是实施素质教育。2.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常用手段,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纠正以分数代替一切的做法。3.认为改革与素质教育画等号。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不清楚,因而把任何一项改革都贴上素质教育的标

签,泛化和更加模糊了素质教育。4.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把素质教育当成“灵丹妙药”。现行教育虽存在不少弊端,但并不是说现行教育必须全面否定。事实上,现行教育仍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二者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实际中很难找到纯粹的两种对立的教育。因此,如果只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而忽视统一的一面,就会曲解素质教育的本意。

七.素质教育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自由王国里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由于人的个体差异,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技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主动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它只能牺牲其它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特性的材料和时间,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超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所以,只有人们的生活条件,亦即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提供了这方面的可能并提出出了这方面的需要时,才有可能实现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全面发展。

2、人的主动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承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主动性就没有发展。每个学生都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爱好,珍惜这些特点,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主动发展。而不是向以前那样学生是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他们只是“材”(材料),而不是“人”,不是那种有权决定自己学习发展方向,发展速率与最终发展程度的、自己生

命的主人。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平等对待有差异的个性,平等地看待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不同的受教育者,不但不歧视暂时或长远“后进”的人们,而且要尊重他们们在某些方面后进的权利,鼓励他们全面、主动发展他们的优势。素质教育不能使所有人都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马拉多那、„„

素质教育必须要有素质教师

八.素质教育对当代教师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提高,必需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否则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知识贫乏、心胸狭窄的教师,能够培养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心理健全的学生来。

素质教育为广大教师提出了要求,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让教师教育的终身化,造就适应未来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有永远不满足的追求感,不断追求新知识,不要局限在已有的知识含量上,而应该学习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

2. 绪论:应试教育的弊端与素质教育的意义,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

3. 《教育探索》


相关内容

  •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The Theories of Sport Train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过程普遍规律的交叉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实现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训练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主要 ...

  •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基础的基础,是一个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优良影响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国家教育的基础,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课程的实施,达到教育青年学生的教育目的,完成国家和地方的培养目标.离开了教学内容也就不可能谈及课堂教学,因为没有没有教学 ...

  •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的性质:本课程在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体育市场中的营销运作,以适应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二)课的目的: 通过体育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市场调研的 ...

  • [企业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12012406 编码: 名称: Management 课程专业必修课 属性: 编写徐萍 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企业战略管理>扮演着整合各 ...

  • 通用技术_控制与设计教案[1]
  • 第四单元 控制与设计第一节 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可以说是本章的开始,也是本章的基础,对于本节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后面几节的学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正处于高中阶段,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控制虽然见过,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必须要老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三.教学 ...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
  •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是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必考课程,是培养和检验考生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以家庭教育现象和家庭 ...

  • 小学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 沉湖中心初中 市高效课堂试点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为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高效课堂工作实施,本着"提高备课质量.实现资 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质量效益"的指导思想,决定从 2015 年 2 月开始在全镇小 学统一实行集体备课.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搭建 ...

  • 体育新闻学大纲
  • <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编写依据:本大纲依据河北体育学院2010年修订的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 划制定.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理解掌握体育新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并且能够结合体育新闻实践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供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正确运 ...

  •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 八 年 级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执教:乔飞虹 第1课 我看网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网络的基本概念. 2.网络的分类.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画网络结构图,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 情感目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了解,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 ...

  • 公共行政学
  • <公共行政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和讲授公共行政学,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政治学.管理学.理论教育发展趋势和对于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构筑较为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奠定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围绕基本理论体系,根据专业特点讲授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