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应用于阿司匹林的药物合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我国的微波技术也逐渐的应用在了更多的领域,药物制作和生产当中也开始出现微波技术,此外我国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合成技术也逐渐的发展,其在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上也更加的先进,这种现象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微波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合成。

  [关键词]微波;合成;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60-01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要去,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的加深,这样也就使得市场对阿司匹林有了更多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采用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工艺来完成阿司匹林的合成工作,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提高药物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此外使得药物的疗效也更加的显著。近年来,微波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药物制作合成 当中,药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阿司匹林药物的合成就是其中之一。

  一、微波技术概述

  微波频率变化的范围是相对较广的,一般其都会在300Hz到3000Hz的范围内不断的变化,如果将其换算成电磁波的话,波的长度通常是在1毫米到100厘米这个区间内。从20世纪后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对微波技术应用 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实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在一个完全封闭的试管内和常温的环境下对其进行酯化、水解反应,每一种反应都 会产生催化的作用,只是作用的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反应的速率,而这一研究成果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这一技术还会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也使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

  微波加速有机化学反应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有其自身的作用机理,但是就这一问题而言,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对其自身的反应机理有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微波辐射在反应的时候除了加热方式上有一定的变化之外,其他的地方病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微波现辐射在化学反应当中的频率 一般都会保持在2450Hz左右,而这种辐射的方式应该属于电离辐射当中的一种,所以在反应的时候,化学键是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产生断裂现象的,物质的分子也会在反应之后转化成更高等级的能量,从而使得化学反应的温度更高,速度也更快。在反应的过程中,之所以其能对反应进行及时的加速是因为有机物可以对一些物质进行加热,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微波制热效应。微在发啊上作用的时候这些有机物就可以按照其特有的方式进行重新的排列,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振动,所以分子在运动中是不会对其构成不利影响的,此外还可以防止摩擦对整个过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也就出现了大量的热。还有一种观点是微波辐射有机作用之间的反应其实是比较复杂的,通常其应该从两个大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一个是微波辐射 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一个是非热效应产生的热能,后者在研究的时候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研究就可以得出结论的。

  微波作用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使得物质在动力学层面出现很大的变化,此外它也能够有效的减少反应当中所产生的活化能物质,以上两种观点在实际的研究中也有很多的数据对其支持,但是在反应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要素,对这些要素的把控质量也会使得整个微波有机化学的反应质量出现很大的差别,如果这些要读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事物,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对其进行支持,只有这样,研究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传统阿司匹林制备工艺

  在传统的阿司匹林药物制备的过程中都是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的,然后使水杨酸和乙酸酐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发生反应,通常都要将反应的温度控制在75摄氏度左右,这种工艺在制取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同时会耗费很多的能源和资源,使得能源无法的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浓硫酸的腐蚀性也比较大,会在反应的过程中对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反应效果的同时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制备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而微波技术的出现就很好的打破了传统制备技术的限制,所以也在阿司匹林制备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三、微波制取阿司匹林及结论

  3.1 实验部分

  主要仪器与药品

  格兰仕900B.S电脑烧烤微波炉;HH-S型水浴锅;SH-D型循环水式真空泵;101A-1E电热鼓风干燥箱;ES5十FRA106红外光谱仪;乙酸配(化学纯);水杨酸〔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化学纯)。

  取水杨酸50g,乙酸醉6.8m1.碳酸钠1.0g作为催化剂,微波功率调为540W.辐射时间45s反应即可结束.而传统的加热工艺需要加分钟.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在搅拌下加人30m1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皇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就制成了该产品。

  将祖产品放入I00mL锥形瓶中。加入95%乙醉和适量水(每克产品约需3mL 95%乙醇和5mL水),安装球形冷凝管,于水浴中温热并不断振摇,直至液体完全溶解,然后拆下冷凝管,取出锥形瓶。向其中缓慢滴加水至刚刚出现混浊.停止冷却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将结晶颗粒转移至洁净的表面皿上,烘干后即得阿司匹林成品。

  3.2 结论

  1)用此生产工艺,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约能耗。

  2)本论文采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催化剂,它首先进攻水杨酸,破坏分子内氛键的形成.使酚经基活泼,加速反应的进行,从而起到催化效果。

  四、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有一些不良的反应,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多加注意。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另外,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五、结束语

  微波促进有机化学反应的低能耗、快速高效、高产率和优异的选择性等已经显示出它巨大的优越性。但是目前微波化学领域内存在微波反应器的设计、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等诸多问题,微波有机合成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微波技术应用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许波.微波技术应用于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5(04).

  [2] 李秋荣,高志辉,佟琦.微波合成阿司匹林的工艺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4(05).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我国的微波技术也逐渐的应用在了更多的领域,药物制作和生产当中也开始出现微波技术,此外我国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合成技术也逐渐的发展,其在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上也更加的先进,这种现象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微波技术对阿司匹林进行合成。

  [关键词]微波;合成;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60-01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要去,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的加深,这样也就使得市场对阿司匹林有了更多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采用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工艺来完成阿司匹林的合成工作,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提高药物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此外使得药物的疗效也更加的显著。近年来,微波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药物制作合成 当中,药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阿司匹林药物的合成就是其中之一。

  一、微波技术概述

  微波频率变化的范围是相对较广的,一般其都会在300Hz到3000Hz的范围内不断的变化,如果将其换算成电磁波的话,波的长度通常是在1毫米到100厘米这个区间内。从20世纪后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对微波技术应用 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实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在一个完全封闭的试管内和常温的环境下对其进行酯化、水解反应,每一种反应都 会产生催化的作用,只是作用的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反应的速率,而这一研究成果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这一技术还会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这也使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

  微波加速有机化学反应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有其自身的作用机理,但是就这一问题而言,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对其自身的反应机理有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微波辐射在反应的时候除了加热方式上有一定的变化之外,其他的地方病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微波现辐射在化学反应当中的频率 一般都会保持在2450Hz左右,而这种辐射的方式应该属于电离辐射当中的一种,所以在反应的时候,化学键是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产生断裂现象的,物质的分子也会在反应之后转化成更高等级的能量,从而使得化学反应的温度更高,速度也更快。在反应的过程中,之所以其能对反应进行及时的加速是因为有机物可以对一些物质进行加热,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微波制热效应。微在发啊上作用的时候这些有机物就可以按照其特有的方式进行重新的排列,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振动,所以分子在运动中是不会对其构成不利影响的,此外还可以防止摩擦对整个过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也就出现了大量的热。还有一种观点是微波辐射有机作用之间的反应其实是比较复杂的,通常其应该从两个大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一个是微波辐射 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一个是非热效应产生的热能,后者在研究的时候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不是简单的研究就可以得出结论的。

  微波作用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使得物质在动力学层面出现很大的变化,此外它也能够有效的减少反应当中所产生的活化能物质,以上两种观点在实际的研究中也有很多的数据对其支持,但是在反应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要素,对这些要素的把控质量也会使得整个微波有机化学的反应质量出现很大的差别,如果这些要读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事物,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对其进行支持,只有这样,研究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传统阿司匹林制备工艺

  在传统的阿司匹林药物制备的过程中都是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的,然后使水杨酸和乙酸酐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发生反应,通常都要将反应的温度控制在75摄氏度左右,这种工艺在制取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同时会耗费很多的能源和资源,使得能源无法的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浓硫酸的腐蚀性也比较大,会在反应的过程中对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影响反应效果的同时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制备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而微波技术的出现就很好的打破了传统制备技术的限制,所以也在阿司匹林制备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三、微波制取阿司匹林及结论

  3.1 实验部分

  主要仪器与药品

  格兰仕900B.S电脑烧烤微波炉;HH-S型水浴锅;SH-D型循环水式真空泵;101A-1E电热鼓风干燥箱;ES5十FRA106红外光谱仪;乙酸配(化学纯);水杨酸〔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化学纯)。

  取水杨酸50g,乙酸醉6.8m1.碳酸钠1.0g作为催化剂,微波功率调为540W.辐射时间45s反应即可结束.而传统的加热工艺需要加分钟.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在搅拌下加人30m1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皇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就制成了该产品。

  将祖产品放入I00mL锥形瓶中。加入95%乙醉和适量水(每克产品约需3mL 95%乙醇和5mL水),安装球形冷凝管,于水浴中温热并不断振摇,直至液体完全溶解,然后拆下冷凝管,取出锥形瓶。向其中缓慢滴加水至刚刚出现混浊.停止冷却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将结晶颗粒转移至洁净的表面皿上,烘干后即得阿司匹林成品。

  3.2 结论

  1)用此生产工艺,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约能耗。

  2)本论文采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催化剂,它首先进攻水杨酸,破坏分子内氛键的形成.使酚经基活泼,加速反应的进行,从而起到催化效果。

  四、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有一些不良的反应,需要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多加注意。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另外,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五、结束语

  微波促进有机化学反应的低能耗、快速高效、高产率和优异的选择性等已经显示出它巨大的优越性。但是目前微波化学领域内存在微波反应器的设计、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等诸多问题,微波有机合成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微波技术应用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许波.微波技术应用于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5(04).

  [2] 李秋荣,高志辉,佟琦.微波合成阿司匹林的工艺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4(05).


相关内容

  • 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制备论文
  • 武汉工程大学 论文名称: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及含量测定 实验人员:祝细涛 同组者:邓攀 学院:化环院 专业:工业分析 班级:工分二班 学号:1206211630 指导老师:万其进老师 时间:2014-11-15 摘要........................................... ...

  • 消化性溃疡及其药物治疗
  •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 Meckel 憩室均可发生消化性溃疡. ...

  • 微波技术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索
  • 微波技术在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索 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把中学有机化学实验中,加热时间比较长.产率比较低.实验效果不明显,或者操作难度比较大的一些实验在微波条件下进行了研究,收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1 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药品:99%以上乙醇 ,98%的浓硫酸, 冰醋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实验步 ...

  • 医用化学实验
  •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供与医学有关各专业用 医用化学实验 主编 余瑜 尚京川 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系列教材 供与医学有关各专业用 医用化学实验 主 编 余 瑜 尚京川 罗美明 赵先英 贾云宏 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明安(重庆医科大学) 王 驰(重庆医科大学 ...

  • 药理学试卷7
  • 一.是非题 1.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仅能改变药物的药动学过程,而对药理效应和毒性反应则不受影响. 2. α2受体主要分布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上. 3. 对硫磷误服急性中毒立即给高锰酸钾液洗胃. 4. 东莨菪碱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晕动病. 5. ...

  • 药物化学考试大纲
  • 湖南科技学院<药物化学>考试大纲 I. 考试性质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所掌握的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从事新药开发研究的能力. II. 考查目标 <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稳定性.体内代谢.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药物的结 ...

  •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
  • 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治标还是治本? 我有点关节炎,预计是类风湿的,也可能是痛风,应该是遗传因素,所以潮湿的天气都要吃止痛片,目前效果最好的是英太青,很多年了,吃了一粒就5.6小时后就好,最近有点疑问,这个止痛药的止痛原理是什么?是切断疼痛的感觉传输?还是针对疼痛部位的血液? 我专门看英太青的说明 ...

  • 扑炎痛的合成
  • 苯乐来(扑炎痛)的合成 一.药物概述 贝诺酯(Benorilate )又名扑炎痛.解热安.苯乐安.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4'-(乙酰胺基)苯酯.分子式:C17H15NO5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mp.175-176`C,不溶于水,易溶于热醇中. 本品为对乙酰氨基酚与乙酰水杨酸的酯 ...

  • [药理学]药理大题整理
  • 1.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与非甾类抗炎药.解热镇痛药(阿司 匹林)抗炎作用的区别 曾考: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抗炎的作用.机制.效应的不同之处 2. 氯丙嗪与解热镇痛药降温作用的区别 3 . 解热镇痛药与阿片类镇痛药镇痛作用的区别 4. 吗啡的不良反应:吗啡为什么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吗啡的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