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过失责任之认定案例

缔约过失责任之认定及损害赔偿额的确定

一、案情简介

天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与某外资公司于2000年开始建立房屋租赁关系,在彼此相识的基础上,双方进一步达成如下意向:由开发公司按外资公司的要求,新建一处面积为2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由外资公司承租。此后,开发公司自2001年2月开始就待建厂房绘制了数份图纸,并分别交由外资公司进行了审阅修改,最终的施工设计蓝图经外资公司最后确认后,开发公司开始按图施工。在双方审查确认图纸期间,外资公司于2001年3月19日向开发公司电传一份

二、判决要旨

法院一审判决认为:

第一、原告开发公司与被告外资公司虽最终未在租赁合同文本上签字盖章,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未能成立,但双方均向法庭提供了数份内容大致相同的租赁合同文本草案,由此可以看出,就待建厂房的租赁事宜,双方曾反反复复多次磋商,此为事实,该事实在法律上应视为要约与反要约的行为。

第二、原告兴建厂房的草图、框架图、施工蓝图等都是根据被告于2001年3月19日向原告电传的租赁合同文本中关于待建厂房的长度、宽度及内部结构的具体要求而来,且都已经过外资公司审查、确认。原告按图施工期间,被告的法定代表人曾数次前往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因此,原告所建厂房是按被告的特定要求,专门为被告所建之事实,应予认定。

第三、基于上述两项事实,对原、被告之间将建立租赁合同关系,被告将租赁原告的厂房一事原告已深信不疑。但被告却寻找借口拒绝与原告签约,被告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属缔约过失行为,应承担向原告的损害赔偿责任。即原告所期待的两年房租的租金损失552960元,同时驳回被告要求原告返还其2万元预交房租的反诉请求。

三、案件评析

此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院首例适用缔约过失责任之规定审理的损害赔偿案件,必将对将来此类案件的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此案,关键要把握两个主要问题,即原、被告之间关于房屋租赁问题反复协商的过程是否完成了要约与承诺?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租赁合同关系是否已经成立?其次,原告投资兴建的厂房是否专门为被告所建造?后一个问题,主要是事实和证据的认定问题,无经须赘言,而前一个问题则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本案原、被告双方最终未签订书面的租赁合同,因此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依法并未成立。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

的则应当采用特定要求的规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

(二)原告主张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已经成立的理由不成立。

原告认为,被告向其发出的房屋租赁之要约,是不可撤销之要约,原告已为履行合同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另外,原告按被告特定要求为其实际建造了厂房这一行为本身即为承诺行为,因此,双方虽未签订书面的租赁合同,但彼此间的房屋租赁关系已经成立。综观上述主张,原告是从要约不可撤销理论及行为承诺理论两方面证明双方的合同关系已实际成立。那么原告的主张是否成立呢?

第一、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原则上可以撤销。这主要是考虑要约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必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保护要约人的利益,但撤销要约必须采用通知的形式且该通知必须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受要约人方为有效,以防撤销要约损害受要约人的利益,但即使这样,有时仍会出现损害受要约人利益的情况。因此合同法规定了要约不可撤销的两种例外情形,即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的;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本案中,原告认为被告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但被告作为要约发出人却认为该要约是可以撤销的,双方各说其理,在这种情况下,本可依据 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的要求,在对双方利益进行衡量的基础上对合同关系成立与否作出客观公平的判断。但如采用原告的主张,认定双方成立了租赁合同关系,则与租赁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的规定相违。

第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原则上承诺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为例外。本案中,原告主张已用实际建造了厂房这一行为对被告的要约进行了承诺,因此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已经成立,但被告对此断然否定,此时应如何认定呢?这首先要看以行为作为承诺方式有无必要的限制。从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条文表述可以看出,以行为作为承诺方式仅限于合同双方因交易时间长,彼此间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对他人不适用的交易习惯或要约中对行为承诺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两种情况。此时,根据

(三)本案应适用缔约过失责任之规定,由被告对原告信赖利益的损失作出赔偿。

既然原、被告之间并未成立房屋租赁关系,那么双方在接洽磋商时原告根据被告的特定要求投巨资专门为被告建造厂房的损失,应由谁来承担呢?这便是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应考虑让哪一方承担损失更公平,更能被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在缔约过程中,如果由于一方当事人的原因致使损失发生,就应让引起损失发生的一方承担损失,才符合社会的公平观念,这就是缔约过失责任之规定。

所谓缔约过失责任,就是指缔约人故意或过失地违反先合同义务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先合同义务即指自双方为签订合同而互相接触磋商时逐渐产生的互相协助、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相通知、诚实信用等注意义务。缔约过失责任是建立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的法律责任,是诚信原则的具体化,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一般包括四个要件:

第一、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

先合同义务是指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成立前发生的由缔约双方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因为合同

的订立是一个逐步接触和了解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当事人不断接触,彼此间的信用关系逐步增强,于是合同成立前的一些义务逐步产生,先合同义务实际上是对当事人之间信用的一种确认和保护。如一方出于恶意违反自己的信用,则相对善意方将遭受损失,如对该种损失法律上熟视无睹,则有悖于公平理念。 第二、主观上故意或过失的存在

缔约过程中违反信用一方之所以要对对方的损失负责,就是因为其主观上有过错,具有可责备之处,因此缔约过失责任属过错责任。

第三、损失的存在

缔约过失责任成立的前提是因为有损失存在,该损失应指信赖利益的损失,即无过错的当事人信赖合同有效成立时应取得的利益,因事实上合同并未成立而造成的利益丢失。

第四、一方的过错与另一方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综观本案,被告的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主观上有过错,并使原告遭受了损失,且原告的损失与被告的过错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被告应对原告信赖利益的损失,即信任合同有效成立时而产生的两年租金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之认定及损害赔偿额的确定

一、案情简介

天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与某外资公司于2000年开始建立房屋租赁关系,在彼此相识的基础上,双方进一步达成如下意向:由开发公司按外资公司的要求,新建一处面积为2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由外资公司承租。此后,开发公司自2001年2月开始就待建厂房绘制了数份图纸,并分别交由外资公司进行了审阅修改,最终的施工设计蓝图经外资公司最后确认后,开发公司开始按图施工。在双方审查确认图纸期间,外资公司于2001年3月19日向开发公司电传一份

二、判决要旨

法院一审判决认为:

第一、原告开发公司与被告外资公司虽最终未在租赁合同文本上签字盖章,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未能成立,但双方均向法庭提供了数份内容大致相同的租赁合同文本草案,由此可以看出,就待建厂房的租赁事宜,双方曾反反复复多次磋商,此为事实,该事实在法律上应视为要约与反要约的行为。

第二、原告兴建厂房的草图、框架图、施工蓝图等都是根据被告于2001年3月19日向原告电传的租赁合同文本中关于待建厂房的长度、宽度及内部结构的具体要求而来,且都已经过外资公司审查、确认。原告按图施工期间,被告的法定代表人曾数次前往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因此,原告所建厂房是按被告的特定要求,专门为被告所建之事实,应予认定。

第三、基于上述两项事实,对原、被告之间将建立租赁合同关系,被告将租赁原告的厂房一事原告已深信不疑。但被告却寻找借口拒绝与原告签约,被告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属缔约过失行为,应承担向原告的损害赔偿责任。即原告所期待的两年房租的租金损失552960元,同时驳回被告要求原告返还其2万元预交房租的反诉请求。

三、案件评析

此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院首例适用缔约过失责任之规定审理的损害赔偿案件,必将对将来此类案件的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此案,关键要把握两个主要问题,即原、被告之间关于房屋租赁问题反复协商的过程是否完成了要约与承诺?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租赁合同关系是否已经成立?其次,原告投资兴建的厂房是否专门为被告所建造?后一个问题,主要是事实和证据的认定问题,无经须赘言,而前一个问题则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本案原、被告双方最终未签订书面的租赁合同,因此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依法并未成立。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

的则应当采用特定要求的规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

(二)原告主张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已经成立的理由不成立。

原告认为,被告向其发出的房屋租赁之要约,是不可撤销之要约,原告已为履行合同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另外,原告按被告特定要求为其实际建造了厂房这一行为本身即为承诺行为,因此,双方虽未签订书面的租赁合同,但彼此间的房屋租赁关系已经成立。综观上述主张,原告是从要约不可撤销理论及行为承诺理论两方面证明双方的合同关系已实际成立。那么原告的主张是否成立呢?

第一、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原则上可以撤销。这主要是考虑要约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必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保护要约人的利益,但撤销要约必须采用通知的形式且该通知必须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受要约人方为有效,以防撤销要约损害受要约人的利益,但即使这样,有时仍会出现损害受要约人利益的情况。因此合同法规定了要约不可撤销的两种例外情形,即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的;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本案中,原告认为被告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但被告作为要约发出人却认为该要约是可以撤销的,双方各说其理,在这种情况下,本可依据 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的要求,在对双方利益进行衡量的基础上对合同关系成立与否作出客观公平的判断。但如采用原告的主张,认定双方成立了租赁合同关系,则与租赁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的规定相违。

第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原则上承诺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为例外。本案中,原告主张已用实际建造了厂房这一行为对被告的要约进行了承诺,因此双方的租赁合同关系已经成立,但被告对此断然否定,此时应如何认定呢?这首先要看以行为作为承诺方式有无必要的限制。从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条文表述可以看出,以行为作为承诺方式仅限于合同双方因交易时间长,彼此间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对他人不适用的交易习惯或要约中对行为承诺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两种情况。此时,根据

(三)本案应适用缔约过失责任之规定,由被告对原告信赖利益的损失作出赔偿。

既然原、被告之间并未成立房屋租赁关系,那么双方在接洽磋商时原告根据被告的特定要求投巨资专门为被告建造厂房的损失,应由谁来承担呢?这便是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应考虑让哪一方承担损失更公平,更能被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在缔约过程中,如果由于一方当事人的原因致使损失发生,就应让引起损失发生的一方承担损失,才符合社会的公平观念,这就是缔约过失责任之规定。

所谓缔约过失责任,就是指缔约人故意或过失地违反先合同义务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先合同义务即指自双方为签订合同而互相接触磋商时逐渐产生的互相协助、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相通知、诚实信用等注意义务。缔约过失责任是建立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的法律责任,是诚信原则的具体化,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一般包括四个要件:

第一、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

先合同义务是指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成立前发生的由缔约双方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因为合同

的订立是一个逐步接触和了解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当事人不断接触,彼此间的信用关系逐步增强,于是合同成立前的一些义务逐步产生,先合同义务实际上是对当事人之间信用的一种确认和保护。如一方出于恶意违反自己的信用,则相对善意方将遭受损失,如对该种损失法律上熟视无睹,则有悖于公平理念。 第二、主观上故意或过失的存在

缔约过程中违反信用一方之所以要对对方的损失负责,就是因为其主观上有过错,具有可责备之处,因此缔约过失责任属过错责任。

第三、损失的存在

缔约过失责任成立的前提是因为有损失存在,该损失应指信赖利益的损失,即无过错的当事人信赖合同有效成立时应取得的利益,因事实上合同并未成立而造成的利益丢失。

第四、一方的过错与另一方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综观本案,被告的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主观上有过错,并使原告遭受了损失,且原告的损失与被告的过错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被告应对原告信赖利益的损失,即信任合同有效成立时而产生的两年租金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内容

  • 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
  • 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2015) 1.机动车所有权的确认应结合物权变动情况综合认定 --车辆登记名义人与实际出资人不一致时,应依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确定机动车辆的实际出资人为车辆所有权人. 标签:执行-特殊标的-机动车-登记名义人 案情简介:2011年,法院执行李某出资并使用的机动车时,登记名义人 ...

  • 最高院: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
  • 最高院:最新17个案例裁判规则 1.机动车所有权的确认应结合物权变动情况综合认定 --车辆登记名义人与实际出资人不一致时,应依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确定机动车辆的实际出资人为车辆所有权人. 标签:执行-特殊标的-机动车-登记名义人 案情简介:2011年,法院执行李某出资并使用的机动车时,登记名义人潘某 ...

  • 观点 | 食品销售者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认定辨析
  • 内容摘要 主观要件的认定关涉惩罚性赔偿责任的精准适用,食品销售者惩罚性赔偿责任中"明知"的认识因素为明确知道,意志因素为故意,简单以违反法律义务认定明知,扩大理解销售者责任范围,不注重对明知认定的说理等均可能导致食品销售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不当认定.运用推定方式认定"明知 ...

  • 医疗服务执法监督 刑事责任追究案例评析(三)
  • (本稿件由石滨教授提供,经同意发布) 案例:02 因对无证行医未及时查处刘某被追究刑事责任案 [案情简介] 刘××,男,某市××区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科长. 2006年3月10日,刘××带领监督员对该区×村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一家无证诊所并依法进行了没收药品在内的行政处罚.其间,曾有群众告诉他们在此诊 ...

  • 德国法以缔约过失责任处理企业买卖交易的案例类型研究(上)
  •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德国法以缔约过失责任处理企业买卖交易的案例类 型研究(上) 许德风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引言 缔约过失责任是德国债法上的一项特有制度,既被用来解决侵权法领域的问题,又被用来处理合同法上的争议.在合同法领域内的应用主要有故意欺诈和违反告知义务两 ...

  • 南京刑事律师:过失致人死亡罪缓刑案例
  • 原文链接:南京刑事律师http://www.jsxsls.com/127.html [案号]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2013)玄刑初字第309号 [案件情况] 被告人曾某,男,1994年11月8日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汉族,初中文化,挖掘机操作工.2013年7月30日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同年 ...

  • 论交通肇事罪的特征与认定
  • 浅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来源: 作者: 日期:2011-04-22 文章标题:浅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近年来,随着交通肇事案件的大幅度上升,使交通肇事犯罪成为一种多发性犯罪,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九七年刑法分则中的400多个罪名里面,可以这样说,与我们的勤务工作最直接最紧密的一个罪名就 ...

  • 2015年公司法十大典型案例丨经典案例
  • 2015年公司法十大典型案例 法务部查阅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对外公开发布的公报案例.指导案例及典型案例,从中筛选出公司法领域较具典型实践指导意义的十个案例,并附上每个案件的"裁判要旨",以飨读者. 案例一 案例名称:沙港公司诉开天公司执行分配方案异议案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 ...

  •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的探究
  •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的探究 [摘要]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汽车渐渐的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25亿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仅2012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