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康桥" 诗文赏析

题记:

曾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的豪情万丈,兴奋、激动、一切都是新鲜的。工作了多年,慢慢觉得自己错了,职场要的是成熟、稳重。要的是能力、实力。还记得那时候为了一份材料,网上找啊、找啊,中午可以不休息,晚上也可以睡得很迟。那时候精力很充沛,觉得没事。工作了几年,慢慢的问题出来了,腰也疼、脖子也疼、眼睛也不好使了,唯独电脑里面多了几篇文档,看着这些曾经挑灯夜战的作品,有高兴、有泪水,现在把他们都拿出来,希望参加工作的同志,不要再像我一样。现在才明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借鉴别人的文档是非常高效的一条捷径!

——办公室职场感言

徐志摩的“康桥”诗文赏析

刘道辉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成为特别生,随意选课听讲,直到1922年8月回国。在回国之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3月,徐志摩到欧洲漫游,4月到英国。1926年初,写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6月,诗人再次出国旅游,途经日、英、美、法、印度等国。1928年11月6日,他创作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康桥”的大学生活对徐志摩一生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改变了他的兴趣,由学政治经济改学文学;二是“康桥”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的基础;三是“康桥”的爱情萌生,深深影响着他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徐志摩钟情于康桥的美丽自然景色,传神地描绘它,尽情地赞美它。文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那淡泊悠远、田园情调的康河风光,那两岸散布着典雅堂皇的学院建筑群,曾给了诗人多少灵感!“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薄霜铺地的林子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呵,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呵,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呵,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康桥之美在诗人心灵中的融合,使情与景交融。诗人用铺陈的方法展示康桥的风光景物,秀丽的康河、碧绿的拜伦潭、迷人的果园、热闹的赛舟、近村的晚钟声、河畔倦牛的刍草声、皇家学院的建筑群、教堂的尖阁、三清学院的拜伦塑像„„诗人用音乐与绘画来衬托,并用我国西湖白堤西泠断桥、庐山栖贤寺的观音桥来对比,使读者与诗人一道去欣赏康河树影婆娑、草长日丽的河岸,去观赏晨风夕月、虫鸣鸟语的风光,感到美不胜收,心驰神往。

徐志摩不仅钟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还深深沉浸在浓郁的康桥文化氛围之中。他在剑桥大学期间,不仅受到优秀剧作家莎士比亚、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等人的影响,还结识了著名的作家狄更生、威尔斯、嘉本特、曼殊斐尔、诗人卡因、汉学家魏雷、文艺评论家画家傅来义等,与著名哲学家罗素也频繁地来往。在此接受了以“康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洗礼,笃信英国的民主、自由,从此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道路。所以,他说“康桥是我生命的泉源”、“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徐志摩到英国不久就认识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音,爱上了这位天真浪漫、聪慧美丽的才女,后来与结发妻张幼仪离婚。虽然苦苦追求但未能如愿以偿。林徽音在1921年秋随父亲回国后,徐志摩于1922年3月就和张幼仪离婚了,并决定离英回国,去追寻林徽音的足迹。当时,徐志摩已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并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于1922年8月回国,写诗《康桥再会吧》。

在长达一百二十行的《康桥再会吧》中,徐志摩向康桥倾诉离愁别绪: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

梦魂必常绕汝左右,

任地中海疾风西指,

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亲若问海外交友,

我必首数康桥。

„„

康桥!您岂非是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

„„

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

上市时节,盼我含笑归来,

再见吧,我爱的康桥!

这首诗是徐志摩抒发心灵的自传式的诗篇,抒发他在康桥感受到自由,感受到美,感受到爱;他说康桥是他“生命的泉源”,是他“精神依恋之乡”。诗中文言旧词、曲调子和白话相互套用,显出早期白话诗中文白相伴的痕迹,在诗歌意向上尚未能娴熟地把外国诗歌技巧和中国诗歌的风格内蕴运用于一炉。这首诗不如后来的名作《再别康桥》那样在意象、形象、情感、词语等方面都达到了优美自如的融合。

《再别康桥》抒发了诗人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诗的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中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既写出了诗人与康桥依依不舍的感情,又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迷人的景色: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看那河畔夕阳照射下的柳条镀上一层金色,随风摇摆着,它的影子倒映在水波中,像一位美丽的新娘。这波光中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中荡漾。诗人看那河底绿油油的水草随着微波的起伏在轻轻地摇摆着,似乎在向诗人招手致意。在这样仙境一般的地方,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两节诗虽只写了金柳和水草,但使读者联想到夕阳的万缕金光、清澈见底的河水、康桥上站着的发痴的诗人„„

第四、五节写诗人回忆在康河泛舟“寻梦”的情景: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榆阴下的一潭”是指拜伦潭。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讲到康河的上游有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过。诗人不说那是清泉,而说是“天上的虹”,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梦。诗人撑着一支长蒿,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他的梦。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写他学撑船的情形:“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只小船,划去桥边阴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诗中说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不仅载回了一船星辉,而且载回了诗人的快乐与梦想,情不自禁地要放声歌唱。

但诗人想起今晚要和康桥告别时,情绪又低落了: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是“悄悄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什么样的歌声也不能表达出诗人在向康桥告别时的一片深情。就连夏虫也体会到诗人的离别之情,而为之保持沉默。往日欢歌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别之情而感动了,沉默了。

诗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遥相呼应: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云彩”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现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一节与第一节比较,将“轻轻的”换成“悄悄的”,“作别西天的云彩”换成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就在原来轻柔的感情里抹上一层淡淡的哀愁的色彩。 《再别康桥》在艺术上的突出特色是富有音乐美。诗人不是单纯的歌咏康桥多姿多彩的风光,而是融情入景,诗句轻盈柔和。它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而自然地流泻出来,造成了诗歌强烈的旋律感和流动感。这首诗的音乐美可从三方面来体会:

一是“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这是闻一多先生主张诗歌的音乐美要求。这首诗体现得相当充分。每个诗行六至八个字,节奏多为三拍,双行首字均缩一格。

二是用韵细密精巧,具有和谐回环之美。全诗的韵是双线交织或勾连的,即节内双行各自都押韵,基本上每节换一韵;单行则比较灵活,有的在节内押韵,有的节与节之间顾盼勾连。双行与单行之间,有时也前后承接相联。

三是多次复沓,产生了轻柔飘逸之美。诗人三次使用“轻轻”和“悄悄”、两次使用“放歌”和“沉默”,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用语的呼应反复,这些都可以让人联想到音乐旋律的涌动、承接和再现。诗人通过多种方式造成乐感,通过反复朗读,就会体会到奇妙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的第二个特色是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这首诗对所描绘的康桥景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诗人笔下的康桥是富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飘逸柔和的风度,表现出诗人含蓄的情怀,使人感到诗人的真挚感情,言虽尽而意无穷。

《再别康桥》的第三个特色是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与《康桥再会吧》相比较,可见徐志摩在诗的语言锤炼上很下了一番功夫,却不露雕琢的痕迹,好像是流水一般自然地流淌出来的。徐志摩留学美国、英国,深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但他的诗歌语言没有“五四”以后一些新诗的那种欧化倾向。精巧的词语,生动的旋律,不重铺排,不求繁复,却传达出情意绵长的心声。

后记: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行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越做越好。

用革命的精神来工作!

题记:

曾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的豪情万丈,兴奋、激动、一切都是新鲜的。工作了多年,慢慢觉得自己错了,职场要的是成熟、稳重。要的是能力、实力。还记得那时候为了一份材料,网上找啊、找啊,中午可以不休息,晚上也可以睡得很迟。那时候精力很充沛,觉得没事。工作了几年,慢慢的问题出来了,腰也疼、脖子也疼、眼睛也不好使了,唯独电脑里面多了几篇文档,看着这些曾经挑灯夜战的作品,有高兴、有泪水,现在把他们都拿出来,希望参加工作的同志,不要再像我一样。现在才明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借鉴别人的文档是非常高效的一条捷径!

——办公室职场感言

徐志摩的“康桥”诗文赏析

刘道辉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成为特别生,随意选课听讲,直到1922年8月回国。在回国之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3月,徐志摩到欧洲漫游,4月到英国。1926年初,写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6月,诗人再次出国旅游,途经日、英、美、法、印度等国。1928年11月6日,他创作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康桥”的大学生活对徐志摩一生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改变了他的兴趣,由学政治经济改学文学;二是“康桥”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的基础;三是“康桥”的爱情萌生,深深影响着他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徐志摩钟情于康桥的美丽自然景色,传神地描绘它,尽情地赞美它。文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那淡泊悠远、田园情调的康河风光,那两岸散布着典雅堂皇的学院建筑群,曾给了诗人多少灵感!“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薄霜铺地的林子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呵,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呵,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呵,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康桥之美在诗人心灵中的融合,使情与景交融。诗人用铺陈的方法展示康桥的风光景物,秀丽的康河、碧绿的拜伦潭、迷人的果园、热闹的赛舟、近村的晚钟声、河畔倦牛的刍草声、皇家学院的建筑群、教堂的尖阁、三清学院的拜伦塑像„„诗人用音乐与绘画来衬托,并用我国西湖白堤西泠断桥、庐山栖贤寺的观音桥来对比,使读者与诗人一道去欣赏康河树影婆娑、草长日丽的河岸,去观赏晨风夕月、虫鸣鸟语的风光,感到美不胜收,心驰神往。

徐志摩不仅钟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还深深沉浸在浓郁的康桥文化氛围之中。他在剑桥大学期间,不仅受到优秀剧作家莎士比亚、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等人的影响,还结识了著名的作家狄更生、威尔斯、嘉本特、曼殊斐尔、诗人卡因、汉学家魏雷、文艺评论家画家傅来义等,与著名哲学家罗素也频繁地来往。在此接受了以“康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洗礼,笃信英国的民主、自由,从此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道路。所以,他说“康桥是我生命的泉源”、“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徐志摩到英国不久就认识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音,爱上了这位天真浪漫、聪慧美丽的才女,后来与结发妻张幼仪离婚。虽然苦苦追求但未能如愿以偿。林徽音在1921年秋随父亲回国后,徐志摩于1922年3月就和张幼仪离婚了,并决定离英回国,去追寻林徽音的足迹。当时,徐志摩已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并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于1922年8月回国,写诗《康桥再会吧》。

在长达一百二十行的《康桥再会吧》中,徐志摩向康桥倾诉离愁别绪: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

梦魂必常绕汝左右,

任地中海疾风西指,

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亲若问海外交友,

我必首数康桥。

„„

康桥!您岂非是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

„„

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

上市时节,盼我含笑归来,

再见吧,我爱的康桥!

这首诗是徐志摩抒发心灵的自传式的诗篇,抒发他在康桥感受到自由,感受到美,感受到爱;他说康桥是他“生命的泉源”,是他“精神依恋之乡”。诗中文言旧词、曲调子和白话相互套用,显出早期白话诗中文白相伴的痕迹,在诗歌意向上尚未能娴熟地把外国诗歌技巧和中国诗歌的风格内蕴运用于一炉。这首诗不如后来的名作《再别康桥》那样在意象、形象、情感、词语等方面都达到了优美自如的融合。

《再别康桥》抒发了诗人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诗的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中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既写出了诗人与康桥依依不舍的感情,又为全诗定下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迷人的景色: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看那河畔夕阳照射下的柳条镀上一层金色,随风摇摆着,它的影子倒映在水波中,像一位美丽的新娘。这波光中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中荡漾。诗人看那河底绿油油的水草随着微波的起伏在轻轻地摇摆着,似乎在向诗人招手致意。在这样仙境一般的地方,诗人甘愿做一条水草。两节诗虽只写了金柳和水草,但使读者联想到夕阳的万缕金光、清澈见底的河水、康桥上站着的发痴的诗人„„

第四、五节写诗人回忆在康河泛舟“寻梦”的情景: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榆阴下的一潭”是指拜伦潭。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讲到康河的上游有拜伦潭,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过。诗人不说那是清泉,而说是“天上的虹”,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梦。诗人撑着一支长蒿,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他的梦。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写他学撑船的情形:“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只小船,划去桥边阴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诗中说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不仅载回了一船星辉,而且载回了诗人的快乐与梦想,情不自禁地要放声歌唱。

但诗人想起今晚要和康桥告别时,情绪又低落了: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是“悄悄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什么样的歌声也不能表达出诗人在向康桥告别时的一片深情。就连夏虫也体会到诗人的离别之情,而为之保持沉默。往日欢歌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别之情而感动了,沉默了。

诗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遥相呼应: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云彩”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现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一节与第一节比较,将“轻轻的”换成“悄悄的”,“作别西天的云彩”换成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就在原来轻柔的感情里抹上一层淡淡的哀愁的色彩。 《再别康桥》在艺术上的突出特色是富有音乐美。诗人不是单纯的歌咏康桥多姿多彩的风光,而是融情入景,诗句轻盈柔和。它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而自然地流泻出来,造成了诗歌强烈的旋律感和流动感。这首诗的音乐美可从三方面来体会:

一是“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这是闻一多先生主张诗歌的音乐美要求。这首诗体现得相当充分。每个诗行六至八个字,节奏多为三拍,双行首字均缩一格。

二是用韵细密精巧,具有和谐回环之美。全诗的韵是双线交织或勾连的,即节内双行各自都押韵,基本上每节换一韵;单行则比较灵活,有的在节内押韵,有的节与节之间顾盼勾连。双行与单行之间,有时也前后承接相联。

三是多次复沓,产生了轻柔飘逸之美。诗人三次使用“轻轻”和“悄悄”、两次使用“放歌”和“沉默”,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用语的呼应反复,这些都可以让人联想到音乐旋律的涌动、承接和再现。诗人通过多种方式造成乐感,通过反复朗读,就会体会到奇妙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的第二个特色是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这首诗对所描绘的康桥景物具有深厚的感情。诗人笔下的康桥是富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飘逸柔和的风度,表现出诗人含蓄的情怀,使人感到诗人的真挚感情,言虽尽而意无穷。

《再别康桥》的第三个特色是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与《康桥再会吧》相比较,可见徐志摩在诗的语言锤炼上很下了一番功夫,却不露雕琢的痕迹,好像是流水一般自然地流淌出来的。徐志摩留学美国、英国,深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但他的诗歌语言没有“五四”以后一些新诗的那种欧化倾向。精巧的词语,生动的旋律,不重铺排,不求繁复,却传达出情意绵长的心声。

后记: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行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越做越好。

用革命的精神来工作!


相关内容

  • 现代诗歌鉴赏--[再别康桥-徐志摩](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 再别康桥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 ...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
  • 教学目的: 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

  • 再别康桥赏析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轻灵的,淡淡的句子,开启了中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诗歌.透过近百年历史的重重尘埃,我们仿佛看到徐志摩正站在即将启航的轮船上,轻轻挥手,向那个曾经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告别.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但在诗人短暂的 ...

  • 再别康桥要点讲解
  • 再别康桥 1.解决生字词,有感情朗读全诗 2.作者介绍: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 ...

  • 校本课程现代诗欣赏教案
  • 校本课程--现代诗欣赏 王江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小诗,力争背诵 2.能力目标:诗歌赏析,把握诗歌主题 3.情感目标: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力 二.教学重难点 诗歌赏析,把握诗歌主题 三.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门你们中间有的人得到过三好学生,有的人 ...

  • 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 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 ...

  • 轻叩诗歌的大门手抄报内容
  • 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 ...

  • [雪花的快乐]教案
  • 雪花的快乐教案 徐志摩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5.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大学生面对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 ...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 <再 别 康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