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要点讲解

再别康桥

1、解决生字词,有感情朗读全诗

2、作者介绍: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3、 作品简介:关于康桥: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1921年,26岁的徐志摩来到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两年美好的留学时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又在1926年写下了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6年,徐志摩重游英国,一个人悄悄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校园,怀念逝去的校园时光。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周围已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虽怅然若失。在归国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4、 第一节赏析。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诗人一个人来到母校。P5

第二节赏析。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

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和眷恋之情。而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突出了康桥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柳是自古以来诗人在离别时善用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P5

第三节赏析。“招摇”常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换成“摇晃”行不行?甘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招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飘荡的状态,仿佛在对诗人招手挽留。如果换成摇晃,就表现不出康桥对诗人欢迎的态度和亲密的关系。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热烈的热爱。

第四节赏析。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作“天上的云彩”?

答: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叫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那里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正像天上的霓虹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成彩虹似的梦。这清泉暗喻诗人的青春,是诗人的梦想与追求,也沉浸着他康桥生活的美好回忆。

第五、六节赏析。诗人为什么要“放歌”?但最终诗人“放歌”了吗?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情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答:放歌就是放声歌唱,因为诗人泛舟寻梦,觅得了一船星辉般的回忆,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 没有。是离别之情,让昔日车水马龙、夏虫鸣叫的康桥也沉默了。而“我”更不愿惊扰心爱的康桥,只能默默感伤,悄悄作别。

第七节赏析。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中两个悄悄的有何用意?

答: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诗人用于情人缠绵悱恻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所以用轻轻滴悄悄滴,表露出不愿意惊动康桥的一片情意。

再别康桥

1、解决生字词,有感情朗读全诗

2、作者介绍: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3、 作品简介:关于康桥: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1921年,26岁的徐志摩来到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两年美好的留学时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又在1926年写下了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6年,徐志摩重游英国,一个人悄悄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校园,怀念逝去的校园时光。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周围已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虽怅然若失。在归国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4、 第一节赏析。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诗人一个人来到母校。P5

第二节赏析。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

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夕阳下柳枝娇柔、婀娜的美好姿态,浸透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欢喜和眷恋之情。而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突出了康桥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柳是自古以来诗人在离别时善用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P5

第三节赏析。“招摇”常含贬义,用在这里恰当吗?换成“摇晃”行不行?甘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招摇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飘荡的状态,仿佛在对诗人招手挽留。如果换成摇晃,就表现不出康桥对诗人欢迎的态度和亲密的关系。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热烈的热爱。

第四节赏析。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作“天上的云彩”?

答:榆荫下的那一潭清泉叫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他那里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正像天上的霓虹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成彩虹似的梦。这清泉暗喻诗人的青春,是诗人的梦想与追求,也沉浸着他康桥生活的美好回忆。

第五、六节赏析。诗人为什么要“放歌”?但最终诗人“放歌”了吗?是什么使得诗人的情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答:放歌就是放声歌唱,因为诗人泛舟寻梦,觅得了一船星辉般的回忆,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禁不住想要放歌。 没有。是离别之情,让昔日车水马龙、夏虫鸣叫的康桥也沉默了。而“我”更不愿惊扰心爱的康桥,只能默默感伤,悄悄作别。

第七节赏析。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中两个悄悄的有何用意?

答: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诗人用于情人缠绵悱恻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所以用轻轻滴悄悄滴,表露出不愿意惊动康桥的一片情意。


相关内容

  • 2012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 ...

  • 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说课稿粤教版必修1
  • <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衡东县第一中学的单文红,我今天说课题目是<如何制作电子板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处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 ...

  •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学习现代新诗 内容解析:"教会学生做人"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内容为学习现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共性是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有一种美叫情感(或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基本思路是以"情感"为线 ...

  • 荷塘月色朱自清
  • 荷塘月色朱自清 一.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1)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朱自清和他的散文:(3)通感的手法. 2.阅读能力:(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文中词语鲜明的感情色彩. 3.写作能力:写一段鉴赏本文语言美的文字. 二.教学重点 ...

  • 高一语文教案上
  •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 ...

  • 康桥社区脑卒中项目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 康桥社区脑卒中项目健康 教育活动总结 前言 脑卒中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对我国国民的危害日益突出,因此,脑卒中的防治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越来越引起国内医学界的重视.但目前却存在很多的问题:社会对脑卒中的宣传力度不够:家庭对脑卒中 ...

  • 校本课程现代诗欣赏教案
  • 校本课程--现代诗欣赏 王江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小诗,力争背诵 2.能力目标:诗歌赏析,把握诗歌主题 3.情感目标: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力 二.教学重难点 诗歌赏析,把握诗歌主题 三.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门你们中间有的人得到过三好学生,有的人 ...

  • 语文教育实习教案,,5篇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大学文 2010 级教育硕士(学科语文) 级教育硕士(学科语文)教育实习教案姓 学名 号邢蕊蕊 [1**********] 封丘县高级中学 语文2011 年 9 月-- --2011 年 12 月实习学校 实习学科 实习时间文学院制二○一○年九月实习生课堂试教 ...

  • [再别康桥]教案
  • <再别康桥>教案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以别离后对康桥往昔的追忆为内容的诗歌.诗歌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主线,是实践闻一多"三美"理论的典范之作.对比<雨巷>,二者在结构的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相似.全诗七小节,首尾两小节都在反复的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