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再认识:甲午之败归根结底是国家之败

新华网消息(记者吴登峰 王瑶):8月27日至29日,海军和军事科学院在威海联合召开了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和海上祭奠仪式。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左立平大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

120年前那场中日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给后人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

左立平指出,清政府政治上昏庸腐败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个腐败的政府是不可能引领正义的民族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长期处于闭关自守、没落的封建国家,难以同西方资本主义相抗衡。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清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维护自身的封建政治利益,对日本大力发展海军的形势和咄咄逼人的侵略企图缺乏清醒的认识,相反却动用巨款为慈禧整修颐和园,进行京城的南海、中海、北海工程。”

“海洋观和海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军队建设与发展,决定着国家对海洋主权和权益的战略认识。”左立平表示,“封闭落后的海洋观和海权意识,必将最终导致国家发展落后于时代,而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建立近代海军的必要性,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海军建设方针,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从一开始海军建设就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完全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海上侵略的本能反应,根本没有把建设海军上升到国家兴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是历史的悲哀!”

同时,左立平还指出,甲午海战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最为惨烈的海上反侵略战争,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充分认识甲午海战历史地位。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和海上祭奠仪式,旨在反思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牢记历史惨痛教训,倾听未来呼唤。“在对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进行历史考察、剖析和研究的同时,要摒弃重陆轻海的传统思想,树立‘面海而兴、背海而衰’的海洋观念,时刻把海军与海洋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思想,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左立平说。

新华网消息(记者吴登峰 王瑶):8月27日至29日,海军和军事科学院在威海联合召开了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和海上祭奠仪式。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左立平大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

120年前那场中日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给后人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

左立平指出,清政府政治上昏庸腐败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个腐败的政府是不可能引领正义的民族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长期处于闭关自守、没落的封建国家,难以同西方资本主义相抗衡。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清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维护自身的封建政治利益,对日本大力发展海军的形势和咄咄逼人的侵略企图缺乏清醒的认识,相反却动用巨款为慈禧整修颐和园,进行京城的南海、中海、北海工程。”

“海洋观和海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军队建设与发展,决定着国家对海洋主权和权益的战略认识。”左立平表示,“封闭落后的海洋观和海权意识,必将最终导致国家发展落后于时代,而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建立近代海军的必要性,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海军建设方针,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从一开始海军建设就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完全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海上侵略的本能反应,根本没有把建设海军上升到国家兴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是历史的悲哀!”

同时,左立平还指出,甲午海战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最为惨烈的海上反侵略战争,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充分认识甲午海战历史地位。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和海上祭奠仪式,旨在反思甲午战争失败原因,牢记历史惨痛教训,倾听未来呼唤。“在对甲午战争和北洋海军进行历史考察、剖析和研究的同时,要摒弃重陆轻海的传统思想,树立‘面海而兴、背海而衰’的海洋观念,时刻把海军与海洋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思想,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左立平说。


相关内容

  • 关于战争的演讲稿
  • 篇一:汇率战争演讲稿 一.开头活跃现场气氛 1. 向听众问好,介绍自己的演讲题目(汇率战争) 拿出一张人民币 请问在场的人有没有人认识这个东西&.有谁知道?大声地告诉我! 好!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个东西,而且似乎大家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极其灿烂的笑容.那我再问大家一句,有没有人想要这个 ...

  •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 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 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 ...

  • 2013年秋季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课
  •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 ...

  • 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蔡贵荣误删
  • ---题----- -:答号-位-座- - - - 准 - - - - - - 不 - - - - -:-名内姓- - - - - - 线 - - - - - - 封 -:-级-班---密----- 昭苏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历史 6.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 ...

  • [走向海洋]读后感1000字
  •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占地面积约为3.61 亿平方千米,是地球面积的70.8%.虽然这数据是那么的庞大,可惜是我却还未感受过海风的吹拂,未聆听过海浪的咆哮,未见过惊涛拍岸的气势,这实在是一大遗憾啊! 但就是这样的海洋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给人们带来了繁荣与衰败,也给人们带来了 ...

  • 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 复材1401班 陈蔚 1413040120 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战争过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

  • 索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
  • 索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 傅德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 200433)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凡从事某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都离不开查阅与此相关的索引信息资料,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在同类问题上已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大到国家项目,次到写本学术专著,小到写一篇学术文章,概莫例外.否则花了很 ...

  • 历史课教案模版
  • 甲午战争 教学目标 1.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 ...

  • 北洋海军对中国的启示
  • 北洋海军对中国军事的影响 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缩影,展示了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史经验.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建设作战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经验教训. 一.北洋海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发生重要变革的产物.任何军事变革,都是以军事观念的革新为先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