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一个农民父亲,父亲节的歌

我那一个农民父亲,父亲节的歌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土地里不断地刨食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也许幼年到青少年对父亲很难理解,现在自己也做父亲了,真的能够体会到一个农民父亲的辛酸。值此父亲节,向我的农民父亲致敬。向父亲辛勤耕耘的沃土膜拜十分。虽然,现在我们对农民下一个定义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对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作一个简单的概括。自古以来,农民就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农民,就有剪不断的土地情结,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父亲大半是没有离开自己土地的。只有土地,让他的一生有了些许亮丽的色彩。父亲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在解放前读过几天私塾,对孔孟之道现在都可以随口成章,经常大段大段的为我们讲解《增广贤文》,《菜根谭》。还有对我们的日常教育当中,特别爱讲《古文观止》当中的故事,所以父亲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文化人的形象。父亲解放后读书读到高小毕业,因为他的高小毕业那一年,我的爷爷,奶奶同年相继仙逝,还留下了妹妹2人。父亲含泪离开了学校,独自一人把2个年幼的妹妹养大成人。就是现在我的小姑,四姑都会念叨父亲的好。经常说起:父亲在队里做记分员挣工分,还要顶一个主力做搬运,还有把晒场里那些残留的烂红苕捡回家自己填肚子,仅有的一点白米蒸在苕锅里面让与妹妹们吃。我的姑姑现在提及这些往事,都会泪花闪闪,都会激动无语。我做后辈的也知道了父亲刚刚成人(那一年,父亲15岁)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为了2个妹妹的温饱,一人顶俩挣双倍工分,一个还很单薄的肩膀要养活两个年幼的妹妹,在我心里,父亲其事其情可歌可泣···

父亲至幼聪慧,记忆颇佳。小时我家开着中药铺子,父亲很小就会熟背汤头脉诀,甚至那些浩如烟波的中药成分药性到现在他都可以摆得明明白白。所以,父亲15岁开始在生产队做记分员,一直让父老乡亲夸赞他的公道。父亲在生产队一直管工分,一直记账,所以群众很拥护他,几次推荐他去当兵,父亲舍不得一家大小,所以那个年代当兵不亚于现在考公务员的机遇,父亲因家的牵绊,他一直留在了农村。父亲在哪一个叫小河坝的地方一直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他的工作状态一直是在修理地球,从未迈出哪一个圈子,最远不过有时候一年去几次县城,也是为了庄稼苗苗,农业种子等等不得不去。所以,父亲还有一点不平凡的事就是做编外植保员的事,让我的心底一直为他讴歌···

大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县里农业局在区乡培训了了几个植保病虫监测技术员。父亲作为第一批农技人员经过短训几期后,通过实实在在的在庄稼地里的学以致用,完完全全掌握了农作物病虫监测技术。在那片天地里,无论是春末夏初在油菜地,小麦田,还是秋老虎炙烤下的成片稻田里,都会留下父亲忙碌的身影。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专门写过父亲在田间看病虫的事情,虽然文笔粗糙,但实际情形让我铭记终身:那是一个知鸟拼命叫唤的早晨,虽然是大清早,但是高温一直都笼罩在小山村里,一丝风都没有。汗水顺着父亲黝黑发亮的光背一直在流淌,父亲根本无暇顾及汗水的袭扰,蹲在哪块稻田里扯着几株标本在细细的查看。身边有几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有时父亲会把沾满泥巴的手指用汗巾擦了又擦,再小心翼翼的翻开书对着那片秧叶的斑点认真的看了又看···父亲的工作就是如此状态,近乎痴狂。

我听妈妈唠叨过多次,父亲对自己的业余爱好简直是无法形容他哪一种工作状态是否好坏?父亲不抽烟不喝酒,就是喜欢哼一点川剧去跟庄稼看病。曾经有几年,在庄稼医院做临时工,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一赶场就围着他问东问西,本来可以兼营种子化肥农药的,父亲却没好多时间打理这点小生意。连母亲都说:还是自己种点小菜买好哦!不用东奔西跑跟别人看家看苗苗,跟人看病还可以赚药材钱,处方钱···父亲听了这些唠叨,总是呵呵一笑,说道:我知道的都不告诉,哪像啥子话啊!父亲就是这一种个性,因他哪一种敬业虽没有轰轰烈烈,但是我们乡下的父老乡亲一直都感激他,不是教师职业的他经常被称呼为老师。父亲特别喜欢这个称呼,我们听着也很甜蜜···

岁月带走了很多鲜活的记忆,父亲一直在奔波。他的工作从未停歇。上次我回家曾经看见他戴着老花眼镜还在记录桃花,梨花,柑橘的花蕾开花等物候现象。我漫不经心的说:这些记录有啥用啊!父亲说:爱好,不管它有没有用,现在可能没用,或许你的小孩用得着呢?我无语了,我知道他对我的现状很失望,现在又把希望放在我家那一个孩子身上。我家哪一个,从小就在他们老人家身边长大,耳熏目染,还真有一点像一位农业小爱好者,喜欢养花种草,喜欢蛐蛐蚯蚓,喜欢伺候小动物···我的小孩,我真的明白了我父亲那一种工作状态的延续、、、

父亲,真的要为您的工作状态唱一下赞歌,虽然像泥土一样平凡,但是在我的心里您孕育了春华秋实的美丽;父亲,您的工作状态,就是我遇到苦难时候顶破阻力的狙击手。因为,在我心底,你的一直前行,就没有停下像别人那样喝喝小酒,打打麻将···你最多就是去河边钓钓鲫鱼,还要带着您那顽皮的孙子,从小就教会他做个好人的道理。所以,我感激,我一直激励我父亲,也要成为一个一直行进在工作状态中的人、、、

我爱父亲,一个农民父亲,就像我在《青禾》里面描述的父亲状态:“一大早,刚刚六点,东方天边还有鱼肚白的时候,我和父亲就扛着锄头来到了地边。父亲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来到地头,都不曾歇一口气,把上衣外套和马甲脱了,穿着汗衫,就开始从地头一直到玉米行深处,挥舞着锄头刨起苕厢。年迈的父亲总是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吃饭本领,一直都是要把农活做得最好。”

父亲,是世界上负重压力最大的人,恕儿女不孝,我依旧没有接过父亲担子,扛起家庭的责任,心里非常的惭愧和难过。我时常告诫自己,我要以父亲为荣,要像父亲学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不仅为我自己,更为尽快撑起整个家庭,以尽一个儿子的责任。

世界上有一种爱,任你肆意的去索取,却从不需要报答。这种爱叫做父爱,这个人叫做父亲。又是一个父亲节,我没有忘记任劳任怨的父亲,也没有忘记感激父恩。对曾经的不敬不孝,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我向父亲表示深深忏悔。只要父亲健在,我会爱他,赡养他,尊敬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永远爱着年迈的父亲,祝愿父亲颐养天年,过贻弄儿孙,简单而快乐的晚年生活.。

我那一个农民父亲,父亲节的歌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土地里不断地刨食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也许幼年到青少年对父亲很难理解,现在自己也做父亲了,真的能够体会到一个农民父亲的辛酸。值此父亲节,向我的农民父亲致敬。向父亲辛勤耕耘的沃土膜拜十分。虽然,现在我们对农民下一个定义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对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作一个简单的概括。自古以来,农民就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农民,就有剪不断的土地情结,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父亲大半是没有离开自己土地的。只有土地,让他的一生有了些许亮丽的色彩。父亲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在解放前读过几天私塾,对孔孟之道现在都可以随口成章,经常大段大段的为我们讲解《增广贤文》,《菜根谭》。还有对我们的日常教育当中,特别爱讲《古文观止》当中的故事,所以父亲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文化人的形象。父亲解放后读书读到高小毕业,因为他的高小毕业那一年,我的爷爷,奶奶同年相继仙逝,还留下了妹妹2人。父亲含泪离开了学校,独自一人把2个年幼的妹妹养大成人。就是现在我的小姑,四姑都会念叨父亲的好。经常说起:父亲在队里做记分员挣工分,还要顶一个主力做搬运,还有把晒场里那些残留的烂红苕捡回家自己填肚子,仅有的一点白米蒸在苕锅里面让与妹妹们吃。我的姑姑现在提及这些往事,都会泪花闪闪,都会激动无语。我做后辈的也知道了父亲刚刚成人(那一年,父亲15岁)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为了2个妹妹的温饱,一人顶俩挣双倍工分,一个还很单薄的肩膀要养活两个年幼的妹妹,在我心里,父亲其事其情可歌可泣···

父亲至幼聪慧,记忆颇佳。小时我家开着中药铺子,父亲很小就会熟背汤头脉诀,甚至那些浩如烟波的中药成分药性到现在他都可以摆得明明白白。所以,父亲15岁开始在生产队做记分员,一直让父老乡亲夸赞他的公道。父亲在生产队一直管工分,一直记账,所以群众很拥护他,几次推荐他去当兵,父亲舍不得一家大小,所以那个年代当兵不亚于现在考公务员的机遇,父亲因家的牵绊,他一直留在了农村。父亲在哪一个叫小河坝的地方一直是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他的工作状态一直是在修理地球,从未迈出哪一个圈子,最远不过有时候一年去几次县城,也是为了庄稼苗苗,农业种子等等不得不去。所以,父亲还有一点不平凡的事就是做编外植保员的事,让我的心底一直为他讴歌···

大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县里农业局在区乡培训了了几个植保病虫监测技术员。父亲作为第一批农技人员经过短训几期后,通过实实在在的在庄稼地里的学以致用,完完全全掌握了农作物病虫监测技术。在那片天地里,无论是春末夏初在油菜地,小麦田,还是秋老虎炙烤下的成片稻田里,都会留下父亲忙碌的身影。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专门写过父亲在田间看病虫的事情,虽然文笔粗糙,但实际情形让我铭记终身:那是一个知鸟拼命叫唤的早晨,虽然是大清早,但是高温一直都笼罩在小山村里,一丝风都没有。汗水顺着父亲黝黑发亮的光背一直在流淌,父亲根本无暇顾及汗水的袭扰,蹲在哪块稻田里扯着几株标本在细细的查看。身边有几本用牛皮纸包着的书,有时父亲会把沾满泥巴的手指用汗巾擦了又擦,再小心翼翼的翻开书对着那片秧叶的斑点认真的看了又看···父亲的工作就是如此状态,近乎痴狂。

我听妈妈唠叨过多次,父亲对自己的业余爱好简直是无法形容他哪一种工作状态是否好坏?父亲不抽烟不喝酒,就是喜欢哼一点川剧去跟庄稼看病。曾经有几年,在庄稼医院做临时工,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一赶场就围着他问东问西,本来可以兼营种子化肥农药的,父亲却没好多时间打理这点小生意。连母亲都说:还是自己种点小菜买好哦!不用东奔西跑跟别人看家看苗苗,跟人看病还可以赚药材钱,处方钱···父亲听了这些唠叨,总是呵呵一笑,说道:我知道的都不告诉,哪像啥子话啊!父亲就是这一种个性,因他哪一种敬业虽没有轰轰烈烈,但是我们乡下的父老乡亲一直都感激他,不是教师职业的他经常被称呼为老师。父亲特别喜欢这个称呼,我们听着也很甜蜜···

岁月带走了很多鲜活的记忆,父亲一直在奔波。他的工作从未停歇。上次我回家曾经看见他戴着老花眼镜还在记录桃花,梨花,柑橘的花蕾开花等物候现象。我漫不经心的说:这些记录有啥用啊!父亲说:爱好,不管它有没有用,现在可能没用,或许你的小孩用得着呢?我无语了,我知道他对我的现状很失望,现在又把希望放在我家那一个孩子身上。我家哪一个,从小就在他们老人家身边长大,耳熏目染,还真有一点像一位农业小爱好者,喜欢养花种草,喜欢蛐蛐蚯蚓,喜欢伺候小动物···我的小孩,我真的明白了我父亲那一种工作状态的延续、、、

父亲,真的要为您的工作状态唱一下赞歌,虽然像泥土一样平凡,但是在我的心里您孕育了春华秋实的美丽;父亲,您的工作状态,就是我遇到苦难时候顶破阻力的狙击手。因为,在我心底,你的一直前行,就没有停下像别人那样喝喝小酒,打打麻将···你最多就是去河边钓钓鲫鱼,还要带着您那顽皮的孙子,从小就教会他做个好人的道理。所以,我感激,我一直激励我父亲,也要成为一个一直行进在工作状态中的人、、、

我爱父亲,一个农民父亲,就像我在《青禾》里面描述的父亲状态:“一大早,刚刚六点,东方天边还有鱼肚白的时候,我和父亲就扛着锄头来到了地边。父亲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来到地头,都不曾歇一口气,把上衣外套和马甲脱了,穿着汗衫,就开始从地头一直到玉米行深处,挥舞着锄头刨起苕厢。年迈的父亲总是舍不得丢下自己的吃饭本领,一直都是要把农活做得最好。”

父亲,是世界上负重压力最大的人,恕儿女不孝,我依旧没有接过父亲担子,扛起家庭的责任,心里非常的惭愧和难过。我时常告诫自己,我要以父亲为荣,要像父亲学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不仅为我自己,更为尽快撑起整个家庭,以尽一个儿子的责任。

世界上有一种爱,任你肆意的去索取,却从不需要报答。这种爱叫做父爱,这个人叫做父亲。又是一个父亲节,我没有忘记任劳任怨的父亲,也没有忘记感激父恩。对曾经的不敬不孝,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我向父亲表示深深忏悔。只要父亲健在,我会爱他,赡养他,尊敬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永远爱着年迈的父亲,祝愿父亲颐养天年,过贻弄儿孙,简单而快乐的晚年生活.。


相关内容

  • 油画[父亲]赏析
  • 姓名: 班级: 学号: <父亲>赏析 --以意境审美解读罗中立油画<父亲> 在油画中追求意境,开拓油画的审美本土化的道路途中,罗中立的<父亲>堪称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经典之作.这副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形象,却像一首扣人心弦的沉重又悲怆的奏鸣曲令人震撼令人感 ...

  • [台阶]详细教案
  • <台阶>教案 涂中 许青松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到中国农民创业的艰难困苦及其根源.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三. 策略和方法: 教师 ...

  • [农民父亲]阅读答案
  • 农民父亲 ①父亲是3 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 ...

  • 女儿眼中的邓子恢
  • 在世人眼中,邓子恢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而在女儿眼中,邓子恢却是一位身着农民服装.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处处为农民着想的睿智而乐观的老农-- 没有乡亲们支持就没有今天 我(本文口述者邓小燕)上小学时,父亲(即邓子恢,1896―1972年, ...

  • 王光海九年级[台阶]优质课教案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台阶>优质课教案 台 阶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 王光海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台阶>优质课教案 台 阶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 王光海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文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 ...

  • 我的农民父亲
  • 我的农民父亲 我23岁那年,父亲绝然而去. 父亲冷凝.威严,清瘦但健康,以为他会像妈妈那样长长久久地活下去,他却迅疾地离去.感觉里我仍在长大,就没有了父亲的荫蔽,这沉沉的哀伤再也没有退去过. 冥冥中,其实早有先兆:父亲兄弟三人,二爹不到30岁殪了,大爹也没活过50岁.奶奶只有父亲这一个儿子养老送终, ...

  • 青岛啊,青岛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答问题. 青岛啊,青岛刘兆亮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 父亲是去青岛干建筑小工的,抬水泥.搬石块.挑砖头是他的工作.但这是次要的,父亲在青岛生活和工作了,这是让人感恩的事.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 ...

  • 浅谈李森祥的.[台阶]
  • 浅谈李森祥的<台阶>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台阶 地位 [摘 要]李森祥的<台阶>是描写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过程的小说,文字质朴但品味极佳.作者独具匠心的选题,让人耳目一新,可文中的寓意却让人回味悠长,值得一读. 门前的台阶与家庭的地位,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在" ...

  • 父亲的口琴阅读答案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口琴杨献平 初夏山野,翠绿妖娆,与妻儿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父亲拉开抽屉,从柜子底层,拿出一个黑色的布包,一层层打开,捧出一只口琴.手牵着儿子,到树影斑驳的院子里,坐在一块红石头上吹奏.我大为惊诧.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也不会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能用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