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近体诗诗句排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高考近体诗诗句排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基础试题

2011-04-23 0614 5d56b7b401017eks

高考近体诗诗句排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在高考题中给诗的排序测试主要在律诗

和绝句两种形式里,因为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们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解答起来有规律可循。下边分别说明。

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给律诗排列顺序的题目,其出发点是要求中学生能掌握律诗的一般特点,并通过诗句的排列理解其内容。那么,在解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排列律诗诗句的顺序呢?这就需要我们能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大家

律诗顺序的排列分四个步骤。

律诗,是和绝句一起在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比,它们的形式更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人们一般将律诗与绝句一起称为近体诗,或格律诗。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1、看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

二、四、六、八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例1①总为浮云能蔽日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三山半落青天外⑤晋代衣冠成古丘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A 、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 、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这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据此,ACD 三句都是错误的,只有B 句是正确的。

2、看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也有时只要求字面相

对,也就是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

平”,“山石细”对“海波平”,只是字面相对,句法结构不相同。“细”是“山石”的定语,“海波平”是主谓结构,但我们也认为是这两句对仗的,这是对仗里的宽对。[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有时,我们只看韵脚还不能确定,就可以再从对仗上加以判别。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例2①长使英雄泪满襟②三顾频烦天下计③两朝开济老臣心④丞相祠堂何处寻⑤隔叶黄鹂空好音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锦官城外柏森森⑧映阶碧草自春色

A 、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B、④⑦⑥①②③⑧⑤

C 、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D、⑧⑤⑥①④⑦②③

这是杜甫的《蜀相》一诗。从押韵的角度看,偶句都是押韵的,无法正确排序,如果分析其对仗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发现,④⑦句和⑥①句都不是对仗的,因此,这两联是不能放在颔联和颈联的位置的,由此,可以断定,答案只能是A 项。

3、看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例3①莲动下鱼舟②天气晚来秋③明月松间照④王孙自可留⑤竹喧归浣女⑥空山新雨后⑦随意春芳歇⑧清泉石上流

A 、⑧③⑤①⑦④⑥② B、⑥②⑤①③⑧⑦④

C 、⑥②③⑧⑤①⑦④ D、⑤①⑥②③⑧④⑦

这是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根据押韵和对仗的要求,我们可以轻易地排除A 和D 项,而B 和C 项都是偶句押韵,并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到底该选哪一项呢?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分析判断了。首联⑥②句是起始破题,交代了时间、季节,按规律,颔联应该是“承”,描摹景物,而③⑧句正是写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色,然后是“转”,由⑤①句可以看出颈联由对自然景的描摹转入写人的活动,最后⑦④两句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过隐居生活的愿望。如此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断定答案是C 项。

注意

确定首联和尾联。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差别最大,容易确定。主要是内容上的差别。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先叙事后议论,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束。

确定颔联和颈联。运用诗的平仄相黏规则。“黏”就是平黏平,仄黏仄,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平仄要一致,如果时间紧,也可只看五言的二、四字,七言的二、四、六字是否相黏,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样,把对仗的两联的出句与首联的对句的平仄分别进行比较,就可确定出颔联和颈联了。[对在每一联中,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粘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相同]

例4下面以打乱次序的王禹偁的《村竹》为例,作排序说明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排列这首诗的顺序可按上述步骤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

“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二) 绝句顺序的排列

绝句比律诗句数少一半,与律诗相比,判定比较简单,且大致相同,简略说来可分三步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例5以1986年高考题为例作简单说明

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

A、杨柳青青着地垂B 、借问行人归不归C 、杨花漫漫搅天飞D 、柳条折尽花飞尽

解题步骤

(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 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 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D 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 、B 、C 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 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 句是“仄平仄”,C 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 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 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 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 —C —D —B 。

例6柳宗元《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的四句A. 破额山前碧玉流B. 欲采频花不自由C. 骚人遥驻木兰舟D. 春见无限潇湘意。正确的排列顺序

是 。

例2 排列下列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1986年高考题)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C.柳条折尽花飞尽答 □→□→□→□

例7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哪一种排列次序正确《语文世界》(1999年增刊)

1、调角断清秋 2、征人倚戍楼 3、春风对青冢 4、白日落梁州

5、蕃情似此水 6、长愿向南流 7、大漠无兵阻 8、穷边有客游

A 、12567834 B、56781234 C、12347856 D、56127834

以上几道题取材于教材外,难度较大,要做对这几道题,不仅要运用以上介绍的格律诗那些押韵、粘对等知识,还得对诗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何作答,可采取如下三个步骤

先从“押韵分析法”入手。以上三个例题分别是绝句与律诗,它们逢偶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例1和例3都押ou 韵,例2押ui 韵,三首诗的首句皆入韵。而例1和例2的D 句均不押韵,肯定都排列在第三。因例3中的357这些句子均不押韵,造成备选项的迷惑性较大,我们只得以第二步的“粘对分析法”来推敲。例3是一首律诗,其颔联和劲联必须对仗。其中1/2、3/4、7/8均构成对仗,惟有5/6两句不对仗。显然,5/6可能置于首尾两联的其中一个位置,故可先排除A 项。

再看例1,根据“粘”的知识,就容易找出哪一句排列第二了。因为D 句第二个字“风”是平声,第四个字“限”是仄声,第六个字“湘”是平声。而第二句与第三句要相“粘”,那就只有D 句中的“人”、“驻”、“兰”分别与“风”、“限”、“湘”的平仄相同了。而A 、B 两句则不然,由此可知C 句肯定排列在第二。

再根据整首诗的内容看,B 句为“结穴”(抒情) 之句,也不可能安排在首句。因此,这首诗的排列顺序便是A→C→D→B。再来分析例2四句诗。A 、C 两句明显构成了对偶,A 、B 、C 三句又押韵,据格律知识可以推知,答案应为A→C→D→B。

最后,我们可以从“情景分析法”来遴选或检验答案。古代诗歌以抒情释理为主,又往往结合写景、叙事,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化。而多以写景起始,起比兴作用;中间铺陈渲染,篇末议论抒情,画龙点睛。例3取材于唐末张乔的《书边事》,1/2句勾勒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好一个清秋季节,碧空万里,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征人倚楼,悠然自得。3/4句以虚写手法,承上层“所闻”转入所见;傍晚,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梁州) 时,夕阳西下,金光灿烂,正是一派日丽风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7/8两句在“无”与“有”、“兵”和“客”的对比中,渲染边关地区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的祥和气氛。这两句对前面的景物起到了点化作用。以上写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深化了全诗的意境。最后,诗人远眺黄河滚滚奔流,思潮起伏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金瓯无缺,海晏河清! 它通过边塞的所闻、所见、所感,意境高远;气韵贯通,又而一波三折,盘屈跳荡;慷慨豪迈,神驰八极。分析至此,答案为C 则可十拿九稳了。

(三)词的句序排列方法

1、定义

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 、长短句(如《淮海居士长短句》) 或“诗余”(如《草堂诗余》) 等。

2、

词分为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 以及长调(91字以上,又叫“慢”“引”等)

3、结构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 或一片,片与片之间是乐曲的暂时休止,而不是全曲的终了。从上一片过渡到下一片,叫“过片”或“过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词关键之所在。

4、形式

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一剪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牌的名称,乐曲失传之后,就成了词的格律形式标志。 例8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下面的试题(1990年三南高考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

A.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 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 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例9阅读辛弃疾词《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作答如下试题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

峰。 , , ,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词的下阕空了四句,这四句分别是1衣冠磊落;2似谢家子弟;3车骑雍容;4相如庭户。

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A 、2143 B、1234 C、1243 D、2134

例10阅读南宋词人杨炎正的《水调歌头》,完成下列试题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甲,乙。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甲、乙处应填的句子是( )

A、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B、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C、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D、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分析]以上三首词,取材均在课外,乍看无从入手,这其实并不难作答,因为它们实质都在考背诵。先看例8,文天祥这首词,它步韵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凭“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原则,苏词与之对应的两句分别是“卷起千堆雪”“樯橹灰飞烟灭”,便可推知D 项是正确的。 以此类推,不妨分析例9。就“沁园春”为谱的词作,我们曾读过毛泽东《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跟辛弃疾词相对应的四句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四句中只有第一句是五个字的,那么肯定第2句排在第

一。再根据押韵常识,只有第三句才是押韵(ong韵) 的,那么,又可以判定第3句排在第四。根据四个选择项的排列,就可确定A 项为最佳答案了。

例10的选项具有一定迷惑性,真的有点使人如入迷宫之感。要得心应手地步出这一“迷宫”,就必须先读懂杨氏此词的诗意。杨炎正,字济翁,杨万里族弟。淳熙五年,与辛弃疾等同舟过镇江登多景楼时有感而作此词。整首词抒写出他报国无门的感慨,悲壮苍凉,极富感染力,即使放在辛词中,也是毫不逊色的。请看词的上片写携酒登上最高楼,纵目远眺,但见江山如画。脚下波涛拍岸,似闻鱼龙吟啸;天际风露,使游客感到了寒意。下片写北望中原,神州陆沉,满眼腥膻,叹息自己等闲白了少年头,而不能为恢复失地出力,因而憔悴失意,只好逍遥于江湖之中,与沙鸥为盟,了却残生。

就上述词的意境而言,D 项的“相逐飞步”不合本词情调,故可先排除。再以语脉来看,A 项与原词的上下句衔接有失连贯,C 项中的意思与“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相左,故A 、C 两项也应排除。惟有B 项,才能体现那种有志不获骋,有力无处使,何况年事渐高,两鬓渐霜,一事无成而激昂慷慨的情怀。我们又还可以根据学习过的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这些词作选定与之对应的句子字数,再运用押韵等常识,进一步验证例10的正确选项应为B 。

高考近体诗诗句排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基础试题

2011-04-23 0614 5d56b7b401017eks

高考近体诗诗句排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在高考题中给诗的排序测试主要在律诗

和绝句两种形式里,因为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们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解答起来有规律可循。下边分别说明。

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给律诗排列顺序的题目,其出发点是要求中学生能掌握律诗的一般特点,并通过诗句的排列理解其内容。那么,在解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排列律诗诗句的顺序呢?这就需要我们能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大家

律诗顺序的排列分四个步骤。

律诗,是和绝句一起在唐代出现的一种新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比,它们的形式更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人们一般将律诗与绝句一起称为近体诗,或格律诗。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1、看韵脚。

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

二、四、六、八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例1①总为浮云能蔽日②凤去台空江自流③吴宫花草埋幽径④三山半落青天外⑤晋代衣冠成古丘⑥长安不见使人愁⑦凤凰台上凤凰游⑧一水中分白鹭洲

A 、②⑦①⑥⑤③④⑧ B、⑦②③⑤④⑧①⑥

C 、⑦②④⑧⑤③①⑥ D、①⑥③⑤⑧④⑦②

这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从所给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出五个韵脚游、流、丘、洲、愁,根据律诗的押韵规律,不押韵的诗句不能作偶句,所以①③④等句不能作偶句,据此,ACD 三句都是错误的,只有B 句是正确的。

2、看对仗。

律诗一般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律诗的中间两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对仗,也就是说,如果一首律诗共有两联是对仗的,那这两联一定是颔联和颈联。首联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对仗是指两句的句法结构相同,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联对仗工整,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完全相同。也有时只要求字面相

对,也就是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如“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

平”,“山石细”对“海波平”,只是字面相对,句法结构不相同。“细”是“山石”的定语,“海波平”是主谓结构,但我们也认为是这两句对仗的,这是对仗里的宽对。[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有时,我们只看韵脚还不能确定,就可以再从对仗上加以判别。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例2①长使英雄泪满襟②三顾频烦天下计③两朝开济老臣心④丞相祠堂何处寻⑤隔叶黄鹂空好音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锦官城外柏森森⑧映阶碧草自春色

A 、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B、④⑦⑥①②③⑧⑤

C 、④⑦⑧⑤②③⑥① D、⑧⑤⑥①④⑦②③

这是杜甫的《蜀相》一诗。从押韵的角度看,偶句都是押韵的,无法正确排序,如果分析其对仗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发现,④⑦句和⑥①句都不是对仗的,因此,这两联是不能放在颔联和颈联的位置的,由此,可以断定,答案只能是A 项。

3、看内容。

有的时候,仅仅从押韵和对仗的角度,还不能确定律诗的顺序,这就要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了。古人作诗讲究起、承、转、合,首联起始,叙事破题;颔联承接,描摹景物;颈联转换话题,进行议论;尾联收合,集中抒情。这四个层次安排不当,诗意便不能连贯。这对我们排列诗序是大有帮助的。 请看下面的一道排序题

例3①莲动下鱼舟②天气晚来秋③明月松间照④王孙自可留⑤竹喧归浣女⑥空山新雨后⑦随意春芳歇⑧清泉石上流

A 、⑧③⑤①⑦④⑥② B、⑥②⑤①③⑧⑦④

C 、⑥②③⑧⑤①⑦④ D、⑤①⑥②③⑧④⑦

这是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根据押韵和对仗的要求,我们可以轻易地排除A 和D 项,而B 和C 项都是偶句押韵,并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到底该选哪一项呢?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分析判断了。首联⑥②句是起始破题,交代了时间、季节,按规律,颔联应该是“承”,描摹景物,而③⑧句正是写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色,然后是“转”,由⑤①句可以看出颈联由对自然景的描摹转入写人的活动,最后⑦④两句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过隐居生活的愿望。如此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断定答案是C 项。

注意

确定首联和尾联。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差别最大,容易确定。主要是内容上的差别。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先叙事后议论,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束。

确定颔联和颈联。运用诗的平仄相黏规则。“黏”就是平黏平,仄黏仄,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平仄要一致,如果时间紧,也可只看五言的二、四字,七言的二、四、六字是否相黏,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样,把对仗的两联的出句与首联的对句的平仄分别进行比较,就可确定出颔联和颈联了。[对在每一联中,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粘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相同]

例4下面以打乱次序的王禹偁的《村竹》为例,作排序说明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排列这首诗的顺序可按上述步骤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

“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二) 绝句顺序的排列

绝句比律诗句数少一半,与律诗相比,判定比较简单,且大致相同,简略说来可分三步

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

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

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

例5以1986年高考题为例作简单说明

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句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

□→□→□→□

A、杨柳青青着地垂B 、借问行人归不归C 、杨花漫漫搅天飞D 、柳条折尽花飞尽

解题步骤

(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 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 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D 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 、B 、C 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 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 句是“仄平仄”,C 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 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 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 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 —C —D —B 。

例6柳宗元《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的四句A. 破额山前碧玉流B. 欲采频花不自由C. 骚人遥驻木兰舟D. 春见无限潇湘意。正确的排列顺序

是 。

例2 排列下列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1986年高考题)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C.柳条折尽花飞尽答 □→□→□→□

例7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哪一种排列次序正确《语文世界》(1999年增刊)

1、调角断清秋 2、征人倚戍楼 3、春风对青冢 4、白日落梁州

5、蕃情似此水 6、长愿向南流 7、大漠无兵阻 8、穷边有客游

A 、12567834 B、56781234 C、12347856 D、56127834

以上几道题取材于教材外,难度较大,要做对这几道题,不仅要运用以上介绍的格律诗那些押韵、粘对等知识,还得对诗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何作答,可采取如下三个步骤

先从“押韵分析法”入手。以上三个例题分别是绝句与律诗,它们逢偶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例1和例3都押ou 韵,例2押ui 韵,三首诗的首句皆入韵。而例1和例2的D 句均不押韵,肯定都排列在第三。因例3中的357这些句子均不押韵,造成备选项的迷惑性较大,我们只得以第二步的“粘对分析法”来推敲。例3是一首律诗,其颔联和劲联必须对仗。其中1/2、3/4、7/8均构成对仗,惟有5/6两句不对仗。显然,5/6可能置于首尾两联的其中一个位置,故可先排除A 项。

再看例1,根据“粘”的知识,就容易找出哪一句排列第二了。因为D 句第二个字“风”是平声,第四个字“限”是仄声,第六个字“湘”是平声。而第二句与第三句要相“粘”,那就只有D 句中的“人”、“驻”、“兰”分别与“风”、“限”、“湘”的平仄相同了。而A 、B 两句则不然,由此可知C 句肯定排列在第二。

再根据整首诗的内容看,B 句为“结穴”(抒情) 之句,也不可能安排在首句。因此,这首诗的排列顺序便是A→C→D→B。再来分析例2四句诗。A 、C 两句明显构成了对偶,A 、B 、C 三句又押韵,据格律知识可以推知,答案应为A→C→D→B。

最后,我们可以从“情景分析法”来遴选或检验答案。古代诗歌以抒情释理为主,又往往结合写景、叙事,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化。而多以写景起始,起比兴作用;中间铺陈渲染,篇末议论抒情,画龙点睛。例3取材于唐末张乔的《书边事》,1/2句勾勒出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好一个清秋季节,碧空万里,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征人倚楼,悠然自得。3/4句以虚写手法,承上层“所闻”转入所见;傍晚,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梁州) 时,夕阳西下,金光灿烂,正是一派日丽风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7/8两句在“无”与“有”、“兵”和“客”的对比中,渲染边关地区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的祥和气氛。这两句对前面的景物起到了点化作用。以上写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深化了全诗的意境。最后,诗人远眺黄河滚滚奔流,思潮起伏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金瓯无缺,海晏河清! 它通过边塞的所闻、所见、所感,意境高远;气韵贯通,又而一波三折,盘屈跳荡;慷慨豪迈,神驰八极。分析至此,答案为C 则可十拿九稳了。

(三)词的句序排列方法

1、定义

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 、长短句(如《淮海居士长短句》) 或“诗余”(如《草堂诗余》) 等。

2、

词分为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 以及长调(91字以上,又叫“慢”“引”等)

3、结构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曲) 或一片,片与片之间是乐曲的暂时休止,而不是全曲的终了。从上一片过渡到下一片,叫“过片”或“过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词关键之所在。

4、形式

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一剪梅》《水调歌头》《菩萨蛮》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牌的名称,乐曲失传之后,就成了词的格律形式标志。 例8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下面的试题(1990年三南高考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

A.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 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 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例9阅读辛弃疾词《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作答如下试题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

峰。 , , ,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词的下阕空了四句,这四句分别是1衣冠磊落;2似谢家子弟;3车骑雍容;4相如庭户。

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A 、2143 B、1234 C、1243 D、2134

例10阅读南宋词人杨炎正的《水调歌头》,完成下列试题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甲,乙。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甲、乙处应填的句子是( )

A、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B、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C、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D、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分析]以上三首词,取材均在课外,乍看无从入手,这其实并不难作答,因为它们实质都在考背诵。先看例8,文天祥这首词,它步韵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凭“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原则,苏词与之对应的两句分别是“卷起千堆雪”“樯橹灰飞烟灭”,便可推知D 项是正确的。 以此类推,不妨分析例9。就“沁园春”为谱的词作,我们曾读过毛泽东《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跟辛弃疾词相对应的四句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四句中只有第一句是五个字的,那么肯定第2句排在第

一。再根据押韵常识,只有第三句才是押韵(ong韵) 的,那么,又可以判定第3句排在第四。根据四个选择项的排列,就可确定A 项为最佳答案了。

例10的选项具有一定迷惑性,真的有点使人如入迷宫之感。要得心应手地步出这一“迷宫”,就必须先读懂杨氏此词的诗意。杨炎正,字济翁,杨万里族弟。淳熙五年,与辛弃疾等同舟过镇江登多景楼时有感而作此词。整首词抒写出他报国无门的感慨,悲壮苍凉,极富感染力,即使放在辛词中,也是毫不逊色的。请看词的上片写携酒登上最高楼,纵目远眺,但见江山如画。脚下波涛拍岸,似闻鱼龙吟啸;天际风露,使游客感到了寒意。下片写北望中原,神州陆沉,满眼腥膻,叹息自己等闲白了少年头,而不能为恢复失地出力,因而憔悴失意,只好逍遥于江湖之中,与沙鸥为盟,了却残生。

就上述词的意境而言,D 项的“相逐飞步”不合本词情调,故可先排除。再以语脉来看,A 项与原词的上下句衔接有失连贯,C 项中的意思与“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相左,故A 、C 两项也应排除。惟有B 项,才能体现那种有志不获骋,有力无处使,何况年事渐高,两鬓渐霜,一事无成而激昂慷慨的情怀。我们又还可以根据学习过的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这些词作选定与之对应的句子字数,再运用押韵等常识,进一步验证例10的正确选项应为B 。


相关内容

  • 近体诗押韵方面的知识
  • 高考近体诗诗句排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转自一松柏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均为八句),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字数固定,均为五字或七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偶句押韵),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在高考题中给诗的排序 ...

  •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 -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例1: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 .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体裁知识的主观性题型. [答题技巧]做这种题,第一步先回忆文学体裁的内涵和外延,根据既定的信息,缩小答题范围,确定横线上要答的内容. [技 ...

  •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结构
  • 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结构特点 学会运用诗歌结构特点,分析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掌握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 掌握高考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命题点与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归纳.讲授.点拨 [教学步骤] 一.诗句在诗歌中结构中的作用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 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xx ...

  • 超级棒的古诗文鉴赏!!!
  • 诗歌鉴赏不是一句话能说好说准的的,所以我只能分类型.分步骤跟您说. 一.鉴赏意境类的题目 因为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要分成三个步骤: 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语 ...

  • 胸中万千沟壑笔下点滴细节
  • 胸中万千沟壑 笔下点滴细节 --2008年高考二轮复习指导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 安学军 你深知一段历程结束同时就是另一段历程的开始.穿过乌云穿过暴雨,你的双翅将强壮有力:你的身姿会更加矫健敏捷:你的天空将更为宽广深邃,你会成为搏击生命长空的苍鹰!你会,因为你渴望那一份生命的精彩,你选择勇敢面对. ...

  •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 09--13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09年:(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二轮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语言
  • 决胜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