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村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我们村有2100口人,4300亩地,89名党员。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进取,积极带领群众调整农业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大棚西瓜种植富民强村的经济发展路子。目前,全村西瓜大棚发展到140多个,户均增收1000多元。2004年西瓜销售总量达170万斤,成为全市最大的西瓜生产专业村。村党支部多次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谋 富 路

我们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人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始终是党支部一班人苦苦思索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2000年,我们看到一些先进村搞大棚西瓜种植,效益比种粮食高,能发家致富。支部一班人研究,我们村也具有发展大棚的优势:人多劳力足,地多土质好,气候适谊。于是,决定从种大棚西瓜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我们的想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到我们村做报告,动员群众;镇党委积极给我们解决资金难题,这样,在多方的支持帮助下,村民士气高涨,当年就建起了100多个高标准大棚。

然而,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当年大棚西瓜产量低、品质差,几分钱一斤,还卖不出去,乡亲们受了累,赔了钱,士气一落千丈,纷纷要推倒大棚,改种大田作物,眼看着一场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党支部一班人心情沉重。发展大棚到底有没有前途?为什么别人能赚钱,我们不行?带着这些问题,支部一班人分头行动,跑山东、保定请专家、问教授,一连半个多月。回来后,村支书李保成组织村干部连续三天召开碰头会,反复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大家认为,发展大棚西瓜的路子没有错,失败的原因在于选种的品种不对路,种植技术跟不上。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不愁没钱赚。

支部统一了思想,决定继续带领人们种西瓜。

为做通群众的工作,支部一班人连续20多天走家串户,跟大家总结经验,分析原因,鼓励群众继续种下去。先后3次组织群众代表300多人到山东青州参观,以那里靠大棚西瓜发家致富的事实,增强群众的信心。即使这样,仍有不少群众持怀疑观望态度。对此,支部不是简单强迫,而是采取干部带头的方法,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在全体干部党员大会上,支部书记李保成说:“致富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不敢面对挫折,不带头坚持种棚,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党员不是合格的党员。”当天8名干部和5名党员报名继续种,第二天,又有16名党员报名。这样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大家重新鼓起了士气,大棚保住了。

解 难 题

大棚没被推倒,只是个开端,只有让群众获得了效益,才是成功。我们支部一班人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为此,对大棚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为把好品种关,在选定种植品种上,支部总结以前失败的教训,不盲目引进,多次到省农科院咨询,山东进行实地考察,确定了市场上正在热销,具有广泛前景的“京新系列”。

为把好技术关,支部一方面请人教,出资从山东青州聘请技术员,长年住村指导,手把手的传授技术。另一方面带头学,以支部成员为核心,组织村干部和头脑灵、肯钻研的村民成立了西瓜协会,在技术上先学一步。为尽早掌握管理技术,支部一班人自觉行动,有空就捧起书本,不懂的问题就多方请教,使自己先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再把技术传授给村民。就这样专家教、支部帮、群众钻,使种棚户家家有了“明白人”,大棚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群众说:要想进步快,还靠支部带。

为把好育苗关,支部成员每人包2个育苗棚,一天到晚蹲在棚里,

帮着大家察看秧苗长势、大棚温度,定时汇报情况,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最后,没有一户大棚出问题。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支部积极解决种棚户的实际困难。谁家技术懂的少,谁家的大棚出了问题,支部一班人就主动去察看帮助。有一天夜里,风雨交加,大风把村民刘宝印家的大棚刮到了,如不及时防护,秧苗就会被低温冻死。当时李保成正发高烧,在家输液,知道情况后,他拔下针头,就跑到了地里组织人们重新搭棚,风雨中,大家干了2个多小时,棚搭好了,秧苗保住了,李保成的病更重了,当场晕倒在地里。

为了确保销路,从种棚开始支部就着手跑市场、抓订单。支部成员组成销售小组,西去石家庄、太原,北上保定和北京。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知道,回来后,支部书记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村主任也犯了关节炎,腿疼得走不了路。就着样,我们拿回了一张又一张供瓜合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大棚西瓜终于获得了丰收。大棚多的能收入9000元,少的也挣了4000多元。这条路子走对了!群众看到大棚赚了钱,没种过的也跟着种了起来,全村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规模扩大了,难题也多了。出现了以次充好、竞相压价、强买强卖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全村的信誉,损害了大部分种植户的利益。为此,支部加强了西瓜协会的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靠协会规范市场运作。支部帮助协会制定了《公约》,明确规定:村民卖瓜,先过协会关,瓜不熟、个头不够、分量不足的坚决退回;对客户抬瓜、装车、摽车一条龙服务;专人维持交易秩序。协会把所有种植户组织到一起,大家撰成一个拳头,对内规范管理,对外统一价格,集体销售。由于交易公平、质好量足,我们北榆林村的瓜闯出了名声,每到一地都比别处的价格高一两毛钱,而且销售的特别快,许多客户都愿和我们做生意。

通过支部指导、协会运作、规范市场,杜绝了欺诈客户、竞相压价的现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提高了全村的信誉。有一次,天津的一个客户拉了5吨的一车西瓜,付清款,没有走多远,车带放了炮,支部副书记韩刚船见状,急忙召集村民,一面回村拿工具,一面组织人卸车,车带补好了,又把5吨西瓜重新装上。客户很感动:这在别处,我就做了大蹩子,北榆林的瓜好,人更好。回去后,我介绍我的朋友跟你们做生意。很多远道的客户慕名而来,我们村的西瓜销售,由原来的走出去,变为引进来,人不出村,就销售一空。

几年来,村党支部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全村西瓜大棚连年递增,到2005年,大棚已经发展到140多个。而且品种也由原来的西瓜增加到茄子、黄瓜、西红柿等十几个。大棚里摘了西瓜种蔬菜,周年不闲,效益也翻了翻。大棚瓜菜成了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仅此一项村民户均增收1000多元。

求 发 展

大棚给我们带来了富余,也带来了烦恼。建棚所用的塑料薄膜每年都要换新的,全村100多个大棚,废旧塑料累积如山,既占地又污染环境。

2003年,支部书记李保成在山东买大棚薄膜时,发现当地很多个体户回收废旧塑料,再把它加工成薄膜的原材料。他就考虑:这是个好项目,把废旧塑料加工,生产成薄膜原材料,既能解决污染问题,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想到这里他顾不上回家,叫别人送回大棚薄膜,自己留在青州,学管理、学技术、问销路,一待就是半个月。从青州回来后,他和几个支部成员凑了7万多元,购进了一套生产设备,盖起了厂房。工厂开工后,年销售收入达到了60多万元。由摆弄土坷垃到玩机器,在榆林村这是第一次,很多人的积极被调动起来,纷纷要求支部帮助办厂,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有3家厂子建成

投产,不仅自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而且还能吸纳2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仅此一项,每年村民工资收入就达到40多万元。现在,我们村的废旧塑料不仅不够用,而且还要从外地收购。通过废旧塑料加工,变费为宝,我们延长了大棚产业的链条,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我们村一步步走上了富余的道路,人们的钱袋子鼓了,支部积极带领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投资30多万元打井配电,安装自来水,投资60多万元硬化街道,安装路灯。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上,开展了“讲信誉大棚户”、“文明村民”评选活动。制定了《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反复教育村民:瓜要树名牌,人要树高德,做生意重信誉,对客户讲礼貌。

走进北榆林村,绿树成荫,房舍整齐,街道硬化干净,村民精神饱满,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正在凸现。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北榆林的今天。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有党的领导,有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北榆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村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我们村有2100口人,4300亩地,89名党员。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进取,积极带领群众调整农业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大棚西瓜种植富民强村的经济发展路子。目前,全村西瓜大棚发展到140多个,户均增收1000多元。2004年西瓜销售总量达170万斤,成为全市最大的西瓜生产专业村。村党支部多次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谋 富 路

我们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人们辛辛苦苦干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始终是党支部一班人苦苦思索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2000年,我们看到一些先进村搞大棚西瓜种植,效益比种粮食高,能发家致富。支部一班人研究,我们村也具有发展大棚的优势:人多劳力足,地多土质好,气候适谊。于是,决定从种大棚西瓜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我们的想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到我们村做报告,动员群众;镇党委积极给我们解决资金难题,这样,在多方的支持帮助下,村民士气高涨,当年就建起了100多个高标准大棚。

然而,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当年大棚西瓜产量低、品质差,几分钱一斤,还卖不出去,乡亲们受了累,赔了钱,士气一落千丈,纷纷要推倒大棚,改种大田作物,眼看着一场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党支部一班人心情沉重。发展大棚到底有没有前途?为什么别人能赚钱,我们不行?带着这些问题,支部一班人分头行动,跑山东、保定请专家、问教授,一连半个多月。回来后,村支书李保成组织村干部连续三天召开碰头会,反复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大家认为,发展大棚西瓜的路子没有错,失败的原因在于选种的品种不对路,种植技术跟不上。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不愁没钱赚。

支部统一了思想,决定继续带领人们种西瓜。

为做通群众的工作,支部一班人连续20多天走家串户,跟大家总结经验,分析原因,鼓励群众继续种下去。先后3次组织群众代表300多人到山东青州参观,以那里靠大棚西瓜发家致富的事实,增强群众的信心。即使这样,仍有不少群众持怀疑观望态度。对此,支部不是简单强迫,而是采取干部带头的方法,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在全体干部党员大会上,支部书记李保成说:“致富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不敢面对挫折,不带头坚持种棚,干部不是称职的干部,党员不是合格的党员。”当天8名干部和5名党员报名继续种,第二天,又有16名党员报名。这样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大家重新鼓起了士气,大棚保住了。

解 难 题

大棚没被推倒,只是个开端,只有让群众获得了效益,才是成功。我们支部一班人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为此,对大棚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为把好品种关,在选定种植品种上,支部总结以前失败的教训,不盲目引进,多次到省农科院咨询,山东进行实地考察,确定了市场上正在热销,具有广泛前景的“京新系列”。

为把好技术关,支部一方面请人教,出资从山东青州聘请技术员,长年住村指导,手把手的传授技术。另一方面带头学,以支部成员为核心,组织村干部和头脑灵、肯钻研的村民成立了西瓜协会,在技术上先学一步。为尽早掌握管理技术,支部一班人自觉行动,有空就捧起书本,不懂的问题就多方请教,使自己先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再把技术传授给村民。就这样专家教、支部帮、群众钻,使种棚户家家有了“明白人”,大棚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幅提高。群众说:要想进步快,还靠支部带。

为把好育苗关,支部成员每人包2个育苗棚,一天到晚蹲在棚里,

帮着大家察看秧苗长势、大棚温度,定时汇报情况,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最后,没有一户大棚出问题。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支部积极解决种棚户的实际困难。谁家技术懂的少,谁家的大棚出了问题,支部一班人就主动去察看帮助。有一天夜里,风雨交加,大风把村民刘宝印家的大棚刮到了,如不及时防护,秧苗就会被低温冻死。当时李保成正发高烧,在家输液,知道情况后,他拔下针头,就跑到了地里组织人们重新搭棚,风雨中,大家干了2个多小时,棚搭好了,秧苗保住了,李保成的病更重了,当场晕倒在地里。

为了确保销路,从种棚开始支部就着手跑市场、抓订单。支部成员组成销售小组,西去石家庄、太原,北上保定和北京。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知道,回来后,支部书记连续几天高烧不退,村主任也犯了关节炎,腿疼得走不了路。就着样,我们拿回了一张又一张供瓜合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大棚西瓜终于获得了丰收。大棚多的能收入9000元,少的也挣了4000多元。这条路子走对了!群众看到大棚赚了钱,没种过的也跟着种了起来,全村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规模扩大了,难题也多了。出现了以次充好、竞相压价、强买强卖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全村的信誉,损害了大部分种植户的利益。为此,支部加强了西瓜协会的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靠协会规范市场运作。支部帮助协会制定了《公约》,明确规定:村民卖瓜,先过协会关,瓜不熟、个头不够、分量不足的坚决退回;对客户抬瓜、装车、摽车一条龙服务;专人维持交易秩序。协会把所有种植户组织到一起,大家撰成一个拳头,对内规范管理,对外统一价格,集体销售。由于交易公平、质好量足,我们北榆林村的瓜闯出了名声,每到一地都比别处的价格高一两毛钱,而且销售的特别快,许多客户都愿和我们做生意。

通过支部指导、协会运作、规范市场,杜绝了欺诈客户、竞相压价的现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提高了全村的信誉。有一次,天津的一个客户拉了5吨的一车西瓜,付清款,没有走多远,车带放了炮,支部副书记韩刚船见状,急忙召集村民,一面回村拿工具,一面组织人卸车,车带补好了,又把5吨西瓜重新装上。客户很感动:这在别处,我就做了大蹩子,北榆林的瓜好,人更好。回去后,我介绍我的朋友跟你们做生意。很多远道的客户慕名而来,我们村的西瓜销售,由原来的走出去,变为引进来,人不出村,就销售一空。

几年来,村党支部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全村西瓜大棚连年递增,到2005年,大棚已经发展到140多个。而且品种也由原来的西瓜增加到茄子、黄瓜、西红柿等十几个。大棚里摘了西瓜种蔬菜,周年不闲,效益也翻了翻。大棚瓜菜成了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仅此一项村民户均增收1000多元。

求 发 展

大棚给我们带来了富余,也带来了烦恼。建棚所用的塑料薄膜每年都要换新的,全村100多个大棚,废旧塑料累积如山,既占地又污染环境。

2003年,支部书记李保成在山东买大棚薄膜时,发现当地很多个体户回收废旧塑料,再把它加工成薄膜的原材料。他就考虑:这是个好项目,把废旧塑料加工,生产成薄膜原材料,既能解决污染问题,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想到这里他顾不上回家,叫别人送回大棚薄膜,自己留在青州,学管理、学技术、问销路,一待就是半个月。从青州回来后,他和几个支部成员凑了7万多元,购进了一套生产设备,盖起了厂房。工厂开工后,年销售收入达到了60多万元。由摆弄土坷垃到玩机器,在榆林村这是第一次,很多人的积极被调动起来,纷纷要求支部帮助办厂,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有3家厂子建成

投产,不仅自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而且还能吸纳2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仅此一项,每年村民工资收入就达到40多万元。现在,我们村的废旧塑料不仅不够用,而且还要从外地收购。通过废旧塑料加工,变费为宝,我们延长了大棚产业的链条,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我们村一步步走上了富余的道路,人们的钱袋子鼓了,支部积极带领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投资30多万元打井配电,安装自来水,投资60多万元硬化街道,安装路灯。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上,开展了“讲信誉大棚户”、“文明村民”评选活动。制定了《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反复教育村民:瓜要树名牌,人要树高德,做生意重信誉,对客户讲礼貌。

走进北榆林村,绿树成荫,房舍整齐,街道硬化干净,村民精神饱满,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正在凸现。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北榆林的今天。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有党的领导,有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北榆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相关内容

  • 七一先优模表彰大会领导讲话材料
  • 同志们: 在建党××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厂党委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明确任务,激励全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定党的信念,实践党的宗旨,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为实现我厂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今天的大会既是一次党的生日的纪念大会,也是 ...

  • 村支部书记助理优秀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材料
  • 自2012年8月入村担任村书记助理以来我积极参与村支两委工作,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制度和会议记录,协调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村议事程序和决策办法,确保两委协调.高效运转.对村内各类台账资料的整理.分类,对村务公开的资料进行整理. 做为到村任职大学生,我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积极协 ...

  • 村创五好支部典型材料
  • 发挥支部主力军作用,推进小康建设进程 --##镇##村创五好支部典型材料 ##村,位于通喜公路九公里处,全村553户,2116口人,耕地7320亩,奶牛存栏1500头,人均纯收入3520头,是全市唯一千头奶牛村,仅牛奶一项收入人均增加1600元.###近年来奶牛业的迅速发展,要归功于党支部.村委会, ...

  • 先进党员村支部书记个人典型材料
  • 我叫xxx,男,现年34岁,xxx县xxx镇xxx村人,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xx年3月任xxx村支部书记.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上学期间就立下志向,发誓要挣大钱,摆脱贫穷.由于家境困难,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回家后,看到许多农民在一成不变地过着面朝黄 ...

  • 怎样写先进事迹材料
  • ☆   (一)文种释义 先进事迹材料又称典型材料,是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文字材料.其作用在于弘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有所效仿,见贤思齐,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先进事迹材料作为一种常用的事务文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真实性.这 ...

  • 铁路系统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 ,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现为 铁路局向塘机务段团委书记。 年金秋,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优异的竞聘成绩在单位众多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 铁路局原 机务段团委工作,先后任单位团委干事、副书记、书记。由于业绩突出, 年他被单位委以重任,转入行政部门任安全副科长职务。 年 ...

  • 基层党支部书记典型发言
  • 坚持本色 甘当公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是*****公司基层党支书记.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许多年来,感受颇多,我觉得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坚持党员本色,为企业的发展.为员工的利益牺牲小我,甘为公仆. 一.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

  • 怎样做合格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 怎样做合格的农村党支部书记 做好农村工作,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农村党支部,而建设一个 好支部,关键在于党支部书记.人们常说: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好带头人,就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就能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有位老支部书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村就象一群 ...

  • 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创先争优先进典型材料
  • 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位明星校长,他全身心投入到新的更加艰巨的工作中。接受了人生中新的挑战,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一、突出一个主题,唱响学校发展主旋律。冯瑜同志以“立足岗位,做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主题,在全校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党支部以“五个好”为目标,积极争创先进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