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身边的陕西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乡土文化—身边的陕西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乡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乡土文化的发掘、认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持续升温。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保护和传承我们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的乡土文化包括:戏剧、曲艺等,都是勤劳智慧的陕西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使陕西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它反映了陕西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也反映了该地区百姓的审美观念、艺术情趣、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古至今,它在陕西人的精神生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为陕西当地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是陕西群众文化的根。

关键词:陕西 乡土文化 传承 保护

一、什么是乡土文化

我们很少听到身边的人说故乡或者故土文化,常提到的四个字则是乡土文化,我们有足够多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乡土文化或者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比如流行于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部分的信天游,传承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东北二人转及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闽南童谣,这些盛开正艳的民间文化奇葩的真实大名就是乡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性的文化类别,这里肯定存在一个通晓的释义,那它究竟是什么?

乡土文化是指与一个人出生地相关的历史地理、乡土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相关方面的一种物质或非物质的表现形式。简言之,乡土文化就是一个人出生地土生土长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但是我们也不必过分纠缠于这个概念,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逐项对其保护、挖掘、和传承,这才是重中之重,这当然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

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民风乡土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地域划分和历史渊源

(一)、陕西乡土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南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历史渊源

1、先秦文化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乡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乡土及生产习俗的发展

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

对乡土文化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

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乡土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乡土大观。至于陕南水乡,生产习俗则更有一番景象。《城固县志》说:“小满前后,农各插秧,谚曰:‘水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创造并反映了另一相当高的精神境界。其所含哲理与表现的艺术手法也是令人叹服并值得深入体味的。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无穷的,值得重视学习的。

三、陕西乡土文化现状

(一)陕西乡土文化资源特色

1、原生态文化保存完整,原真性强,具有极高的旅游体验价值

来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的地理环境特点之一是山地较多,这使得陕西的两大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从而使一些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得以较完整的保护下来,以至于产生到这里旅游活动的动机。

2、资源类型丰富,文化兼容性浓烈,风俗的古老性明显

陕西乡土文化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划分的所有类型。有口头传说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五个方面。同时又是13个古代王朝的所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文化兼容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并且表现出极强的历史悠久性和

风俗古老性。

3、陕西乡土文化在“知”和“娱”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陕西乡土文化常常与历史文化交叉并举,这使得乡土展现的地区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较好的融合。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景观特色

1、戏曲文化景观

戏剧种类繁多,除了著名秦腔戏外,还有一些地方戏,比如说眉户,花鼓戏,紫阳民歌,延安秧歌剧等等。

2、工艺美术景观

剪纸俗称窗花,它保留了黄河流域古老的文化传统,渗透了这里人民的纯朴与勤劳,因而形成了古朴粗犷,简明茁壮的独特艺术风格。

3、节庆习俗景观

节庆在我国北方大多相近,为婚丧孝敬有些特色。自己有幸参加了一场葬礼,亲眼目睹了别具特色的一幕幕场景,有火居道士主持葬礼,并有唱孝歌,打丧鼓等等习俗。

4、起居饮食风俗

虽然陕菜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特有的饮食品种繁多,比如说我吃过的印象比较深的:西安羊肉泡馍,岐山哨子面。

四、陕西乡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一)、陕西乡土文化存在的问题

1、对乡土文化的认识不够,相应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机制

我们都知道乡土文化属于再生资源,其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且自我保护的能力非

常弱,随着它赖以生存的不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变了,它可能会很快灭亡,在这里,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乡土文化得不到及时保护,必然就会遭到损害和破坏。其次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但还是不健全,没有细化,在某些方面或者角度上还是空白,仍待完善。最后,保护机制不是很健全。像对一些文物的保护,条件如场所,人为管理等方面都有所缺乏。像一些特殊技艺现在会的人并不是很多。

2、宏观投入不正确,忽略了旅游者的基本要求,造成资金浪费

像乡土旅游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说体验就要真正体验起来,要劳动,要做真真实实的农民干的活,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快乐。像我去过的一些农家乐,住的是平常的水泥钢筋房,还说要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感觉,根本不给机会呀,没有让旅游者体会到农村特有的东西,农民的品质等等。

3、脱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陋俗略有明显,应取精华去糟粕

乡土文化中,有健康的元素也有一些不良的陋习,在这里我发现了有些地方还是相当信奉迷信之类的说法,这样特别不利于当地人文明意识的培养以及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4、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有些滞后,缺乏创新,没有形成品牌。

像一些民间工艺品,在当地人眼中一文不值,因为他们看厌了看烦了,多少年来都是一个样,比如说刺绣,很多妇女都会,但能做到精品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几十年都不曾改变,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这样就缺乏销售渠道,仍然是自产自销,品牌经营意识相当淡薄。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发展策略

1、将乡土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开发

陕西的乡土文化主要是乡土博物馆静态的观赏性设施,缺乏体验和参与性,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增加一些互动元素。比如说剪纸馆教游客怎样剪纸,泥塑馆教游客动手制作,或者陕北秧歌,腰鼓等,不但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乐趣,更能让他们深入的了解并体会这里的乡土风情。像一些传统节日,可以安排相应的活动,既吸引游客有丰富他们的见识,何乐而不为呢!在旅游景点发放纪念品,既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特色的心理,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2、将乡土文化与商业结合,促进陕西乡土产业的开发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适合于手工技艺类,通过对这类乡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实现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加上流行元素不正适合了现在的混搭风格,紧随潮流又不失古典。也可以尝试对开发元素进行系列开发,比如说依靠汉唐历史,对其服饰,饮食,舞蹈,戏曲等文化进行开发创造;或对民间故事传说进行加工,围绕资产编故事,是故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对住宿饮食,建造汉唐风情的客栈,茶馆,为游客增添体验和乐趣。为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和文化感受,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从历史来看,陕西乡土文化承载着陕西自古以来的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以及民俗的各个方面,陕西乡土文化就是了解陕西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的缩影,通过文化诠释和理解促进现在陕西的建设和发展,也给乡土文化的传承以启示。

五、结语

乡土文化就是我们身边的文化,失去乡土文化比失去土地更严重,等于是断了文化的“根”。乡土文化是一方人的集体记忆,是一方人的精神家园。如果只是“大声喧哗”,而没有实际行动,传统就要丧失,辉煌也将不再,伟大则成为空话!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承,对加强了全民的乡土文化保护意识有深远的意义,珍惜身边的文化让它传承下去吧!

参考文献:

(1) 《列子·天瑞》 先秦·列御寇 所著

(2) 《野录》 薛思庵

(3) 《史记·货殖传》 司马迁

(4) 高楠,文化创意产业:乡土旅游开发的创意载体[J] 旅游管理.2009.

(5) 高敏洁.陕西民间文化如何走出困境[EB/OL] [2009-03-07].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乡土文化—身边的陕西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乡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乡土文化的发掘、认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持续升温。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保护和传承我们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的乡土文化包括:戏剧、曲艺等,都是勤劳智慧的陕西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使陕西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它反映了陕西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也反映了该地区百姓的审美观念、艺术情趣、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古至今,它在陕西人的精神生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为陕西当地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是陕西群众文化的根。

关键词:陕西 乡土文化 传承 保护

一、什么是乡土文化

我们很少听到身边的人说故乡或者故土文化,常提到的四个字则是乡土文化,我们有足够多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乡土文化或者乡土文化的表现形式,比如流行于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部分的信天游,传承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东北二人转及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闽南童谣,这些盛开正艳的民间文化奇葩的真实大名就是乡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性的文化类别,这里肯定存在一个通晓的释义,那它究竟是什么?

乡土文化是指与一个人出生地相关的历史地理、乡土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相关方面的一种物质或非物质的表现形式。简言之,乡土文化就是一个人出生地土生土长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但是我们也不必过分纠缠于这个概念,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逐项对其保护、挖掘、和传承,这才是重中之重,这当然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

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民风乡土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地域划分和历史渊源

(一)、陕西乡土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南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历史渊源

1、先秦文化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乡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乡土及生产习俗的发展

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

对乡土文化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

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乡土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乡土大观。至于陕南水乡,生产习俗则更有一番景象。《城固县志》说:“小满前后,农各插秧,谚曰:‘水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创造并反映了另一相当高的精神境界。其所含哲理与表现的艺术手法也是令人叹服并值得深入体味的。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无穷的,值得重视学习的。

三、陕西乡土文化现状

(一)陕西乡土文化资源特色

1、原生态文化保存完整,原真性强,具有极高的旅游体验价值

来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的地理环境特点之一是山地较多,这使得陕西的两大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从而使一些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得以较完整的保护下来,以至于产生到这里旅游活动的动机。

2、资源类型丰富,文化兼容性浓烈,风俗的古老性明显

陕西乡土文化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划分的所有类型。有口头传说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五个方面。同时又是13个古代王朝的所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文化兼容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并且表现出极强的历史悠久性和

风俗古老性。

3、陕西乡土文化在“知”和“娱”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陕西乡土文化常常与历史文化交叉并举,这使得乡土展现的地区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较好的融合。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景观特色

1、戏曲文化景观

戏剧种类繁多,除了著名秦腔戏外,还有一些地方戏,比如说眉户,花鼓戏,紫阳民歌,延安秧歌剧等等。

2、工艺美术景观

剪纸俗称窗花,它保留了黄河流域古老的文化传统,渗透了这里人民的纯朴与勤劳,因而形成了古朴粗犷,简明茁壮的独特艺术风格。

3、节庆习俗景观

节庆在我国北方大多相近,为婚丧孝敬有些特色。自己有幸参加了一场葬礼,亲眼目睹了别具特色的一幕幕场景,有火居道士主持葬礼,并有唱孝歌,打丧鼓等等习俗。

4、起居饮食风俗

虽然陕菜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特有的饮食品种繁多,比如说我吃过的印象比较深的:西安羊肉泡馍,岐山哨子面。

四、陕西乡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一)、陕西乡土文化存在的问题

1、对乡土文化的认识不够,相应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机制

我们都知道乡土文化属于再生资源,其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且自我保护的能力非

常弱,随着它赖以生存的不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变了,它可能会很快灭亡,在这里,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乡土文化得不到及时保护,必然就会遭到损害和破坏。其次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但还是不健全,没有细化,在某些方面或者角度上还是空白,仍待完善。最后,保护机制不是很健全。像对一些文物的保护,条件如场所,人为管理等方面都有所缺乏。像一些特殊技艺现在会的人并不是很多。

2、宏观投入不正确,忽略了旅游者的基本要求,造成资金浪费

像乡土旅游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说体验就要真正体验起来,要劳动,要做真真实实的农民干的活,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快乐。像我去过的一些农家乐,住的是平常的水泥钢筋房,还说要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感觉,根本不给机会呀,没有让旅游者体会到农村特有的东西,农民的品质等等。

3、脱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陋俗略有明显,应取精华去糟粕

乡土文化中,有健康的元素也有一些不良的陋习,在这里我发现了有些地方还是相当信奉迷信之类的说法,这样特别不利于当地人文明意识的培养以及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4、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有些滞后,缺乏创新,没有形成品牌。

像一些民间工艺品,在当地人眼中一文不值,因为他们看厌了看烦了,多少年来都是一个样,比如说刺绣,很多妇女都会,但能做到精品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几十年都不曾改变,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这样就缺乏销售渠道,仍然是自产自销,品牌经营意识相当淡薄。

(二)、陕西乡土文化的发展策略

1、将乡土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开发

陕西的乡土文化主要是乡土博物馆静态的观赏性设施,缺乏体验和参与性,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增加一些互动元素。比如说剪纸馆教游客怎样剪纸,泥塑馆教游客动手制作,或者陕北秧歌,腰鼓等,不但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乐趣,更能让他们深入的了解并体会这里的乡土风情。像一些传统节日,可以安排相应的活动,既吸引游客有丰富他们的见识,何乐而不为呢!在旅游景点发放纪念品,既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特色的心理,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2、将乡土文化与商业结合,促进陕西乡土产业的开发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适合于手工技艺类,通过对这类乡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实现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加上流行元素不正适合了现在的混搭风格,紧随潮流又不失古典。也可以尝试对开发元素进行系列开发,比如说依靠汉唐历史,对其服饰,饮食,舞蹈,戏曲等文化进行开发创造;或对民间故事传说进行加工,围绕资产编故事,是故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对住宿饮食,建造汉唐风情的客栈,茶馆,为游客增添体验和乐趣。为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和文化感受,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从历史来看,陕西乡土文化承载着陕西自古以来的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以及民俗的各个方面,陕西乡土文化就是了解陕西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的缩影,通过文化诠释和理解促进现在陕西的建设和发展,也给乡土文化的传承以启示。

五、结语

乡土文化就是我们身边的文化,失去乡土文化比失去土地更严重,等于是断了文化的“根”。乡土文化是一方人的集体记忆,是一方人的精神家园。如果只是“大声喧哗”,而没有实际行动,传统就要丧失,辉煌也将不再,伟大则成为空话!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承,对加强了全民的乡土文化保护意识有深远的意义,珍惜身边的文化让它传承下去吧!

参考文献:

(1) 《列子·天瑞》 先秦·列御寇 所著

(2) 《野录》 薛思庵

(3) 《史记·货殖传》 司马迁

(4) 高楠,文化创意产业:乡土旅游开发的创意载体[J] 旅游管理.2009.

(5) 高敏洁.陕西民间文化如何走出困境[EB/OL] [2009-03-07].


相关内容

  • 陕西地区乡土文化历史与现状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乡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乡土文化的发掘.认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持续升温.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保护和传承我们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 ...

  •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
  • 论陕西乡土文化 摘 要: 陕西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乡土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 乡土 文化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它的传承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通 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期 待陕西乡土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陕西 乡土文化 表现形式 保护 传承 一. 乡土文 ...

  • 从[秦腔]看陕西乡土文化的没落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从<秦腔>看陕西乡土文化的没落 内容提要 贾平凹是当代深受关注的地域性作家,从小生活在农村.现蛰居现代都市,但是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却没有因时间.空间的变化有所消退.在<秦腔> ...

  • 一单元三课浓浓乡土情
  • 第三课 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究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重点 ...

  • 论路遥的黄土高原情结及其成因刘菊平
  • 论文题名: 论路遥的黄土高原情结及其成因 所教学科: 姓 名: 刘菊平 单 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 邮 箱: 电 话: [1**********] 2014年 10 月 10日 中 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陕北那片古老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位影响中国一代人的作家,他用毕生的精 ...

  • 浓浓乡土情
  •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黑龙江哈尔滨复华小学 韩忠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小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地域特色,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龙江文化与地域的关系,龙江饮食与气候的关系等,真正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进而让学生作为龙江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萌发对家乡 ...

  • 关于盛唐的历史记忆是由诗歌来铸造的
  • 我一走上这个讲台就感受到一种厚重而绚丽的诗意,在中国当下,包括唐代,能够给中国人带来无限荣耀的感觉的,还是源于一种诗歌文化的辉煌.我们前面的三位学者谈的非常好,他们丰富渊博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与文学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感觉到收获很大.刚才我们都谈到了丝路长安.丝路文化,的确,在西安,以前的长安 ...

  • 地域文化对陕西作家创作的影响
  • 摘 要:陕西天然的被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部分,使陕西地域文化呈现出很强的多样性.三大地域板块迥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对陕西作家的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使许多陕西作家作品中显现出较强的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地域文化 陕西作家 陕西作家群作为与北京作家群.湖南作家群.知青作家群并列的文学群体 ...

  • 美丽乡村建设资料
  •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4-08-24 09:21:27 浏览次数:79次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