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变通智慧

  姚崇是唐代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曾三次任宰相。他经历复杂,仕途起伏不定,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   善变求通   变通,是姚崇的经验和风格。在他看来,解决政治问题不能拘泥,不必循旧,必须力求变化,才能走向通达。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   姚崇善于因势利导,借机行事。武则天时期,冤狱盛行,罪名大都是谋反。武则天纳闷,为什么叛乱者如此之多?时任礼部尚书的姚崇,借机揭露周兴等人凭诬陷邀功的罪恶。此时的武则天已大权在握,用不着以杀立威,而姚崇显然看穿了这一点,顺势加了把火,推进了冤狱昭雪的进程。   中宗时,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拉帮结派,采取“钭封官”方式,避开主管部门,大肆卖官,致使冗员泛滥,政出多门。姚崇出任宰相后,顺势而为,多方纠偏。先是进忠良,退不肖,然后精简冗员,取消“钭封官”,罢免数千官员。他和另一位宰相宋璟“协心革中宗弊政,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姚崇的变通智慧,源于丰厚的知识、务实的风格和达观的气度。他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好学不倦,写文章行云流水,援笔立成;做事情简捷干练,效率超群。最初在兵部任职时,边境发生战乱,他分析战局,梳理战况,把一场复杂的军事斗争搞得透彻简明,“太后甚奇之”。他三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备查。皇帝遇事,总是先听他的意见,“同僚唯喏而已”。某次,因儿子病故,他请假数日,政务堆积如山。另一宰相不善处置,心内惶恐,姚先生假满归来,三下两下,便悉数处理完毕。   睿宗刚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把被贬为刺史的姚崇从外调回,位居百官之首;玄宗更是排除干扰,支持他在相位锐意变通。   弹性武器   与政敌共事其实很难,如果战斗,生死难料;如果妥协,反倒成了同伙。姚崇的办法仍然是变通,不轻易出手,不单个作战,有限度地抗衡,以求削弱对手,保护好自己。在他那里,变通已成了另类武器,充满弹性。   武后时期,张易之兄弟得宠,许多人忙着巴结,也有官员与之势不两立。姚崇走的是中间路线,灵活相处,表面上凑合,有时也强硬。某次,张易之有事要办,求到姚崇门下,他没帮忙,任其好说歹说也不给面子。   不久后,司刑少卿桓彦范等五大臣联手,决定向张氏兄弟下手。姚崇喜欢借助外力,积极参与谋划。事成后,武则天让位,中宗掌权,功臣们兴高采烈,个个升官晋爵。姚崇虽有功,却为武则天退位而双泪横流,有人看不惯,将他贬为刺史。   传统认为,此次被贬,是姚崇预先看到了危险,以流泪的方式,求得自保。此说并非没有道理,以当时的局势论,虽然二张死了,武则天退了,但武三思还在,存在着强力反弹的可能。事实也正是这样,不久后,五位功臣遭武三思陷害,唯有姚崇提前退场,免掉一劫。   睿宗登基之后,太平公主得势。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也是皇帝的亲妹,立过大功,懂点儿政治。凭借这些资本,她插手朝政,有时甚至撇开皇帝,遇事自己拍板。她的亲信遍及各个角落,七位在职宰相,五位专听她的吆喝。姚崇知道自己搞不过人家,便还是沿用老办法,不正面交手,而是有限度地弱化公主特权。他曾建议皇帝,让公主去外地享受荣华富贵。事儿虽没办成,姚崇也没伤筋动骨,只是去了外地就任刺史。   变通权术   权术是官员的武器,也是处置矛盾冲突的常用手段。姚崇善变,自然懂点儿权术。他的权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大都比较克制。   姚崇和张说有积怨,张说当宰相时,姚崇在同州做刺史。玄宗继位后,提出用姚崇为相,张说不高兴,百般阻挠。皇帝坚持用了姚崇。张说心虚,为了安全,和岐王拉上了关系。张说没料到,此举给姚崇提供了口实。姚崇对皇帝说:岐王是您的爱弟,张说是辅臣,两人搞在一起,可能对朝廷不利。话说得含混,意思却明白。玄宗一点就透,马上把张说贬为相州刺史。   用同样的方法,姚崇让刘幽求也吃了苦头。刘幽求任过宰相,后改任太子少保。新岗位清闲,没权没势,他很郁闷,人前背后发过牢骚。有人举报说刘幽求心怀不满,有“怨望语”,皇帝要求有关部门严查速办。这时,姚崇说话了:离开相位做了闲官,有点儿想法是人之常情,何况人家还立过大功,千万不能处罚太重!这段话,明着是为刘幽求说情,实际上却肯定了这人有不满情绪。结果,刘幽求被贬外地,郁郁而死。   有时,姚崇做得更妙,本来错在自己,他却能变来变去,变得主动,让别人受罚。魏知古原是小官,经姚崇推荐提携,当了宰相。因工作分工问题,两人有了矛盾。彼时,魏知古在东都洛阳主持吏部工作,恰好姚崇的两个儿子也在东都当官。俩小子仗着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不知深浅,一味请托卖官儿。魏知古不动声色,如实向皇帝汇报,指望一举搞掉姚崇。   皇帝也有趣,选个闲聊的时候,故意问姚先生有几个儿子,官居何职?皇帝算定,姚崇肯定替儿子说好话。但姚崇太精了,马上看穿了内幕,说自己俩儿子都不争气,肯定给魏知古找了不少麻烦。皇帝问:“卿安从知之?”姚说:“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皇帝由此做了反向判断,认为姚崇大公无私,魏知古却有负于姚。末了,姚崇安然过关,魏知古却被降职。   (摘自《为官的智慧》)

  姚崇是唐代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曾三次任宰相。他经历复杂,仕途起伏不定,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   善变求通   变通,是姚崇的经验和风格。在他看来,解决政治问题不能拘泥,不必循旧,必须力求变化,才能走向通达。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   姚崇善于因势利导,借机行事。武则天时期,冤狱盛行,罪名大都是谋反。武则天纳闷,为什么叛乱者如此之多?时任礼部尚书的姚崇,借机揭露周兴等人凭诬陷邀功的罪恶。此时的武则天已大权在握,用不着以杀立威,而姚崇显然看穿了这一点,顺势加了把火,推进了冤狱昭雪的进程。   中宗时,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拉帮结派,采取“钭封官”方式,避开主管部门,大肆卖官,致使冗员泛滥,政出多门。姚崇出任宰相后,顺势而为,多方纠偏。先是进忠良,退不肖,然后精简冗员,取消“钭封官”,罢免数千官员。他和另一位宰相宋璟“协心革中宗弊政,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姚崇的变通智慧,源于丰厚的知识、务实的风格和达观的气度。他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好学不倦,写文章行云流水,援笔立成;做事情简捷干练,效率超群。最初在兵部任职时,边境发生战乱,他分析战局,梳理战况,把一场复杂的军事斗争搞得透彻简明,“太后甚奇之”。他三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备查。皇帝遇事,总是先听他的意见,“同僚唯喏而已”。某次,因儿子病故,他请假数日,政务堆积如山。另一宰相不善处置,心内惶恐,姚先生假满归来,三下两下,便悉数处理完毕。   睿宗刚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把被贬为刺史的姚崇从外调回,位居百官之首;玄宗更是排除干扰,支持他在相位锐意变通。   弹性武器   与政敌共事其实很难,如果战斗,生死难料;如果妥协,反倒成了同伙。姚崇的办法仍然是变通,不轻易出手,不单个作战,有限度地抗衡,以求削弱对手,保护好自己。在他那里,变通已成了另类武器,充满弹性。   武后时期,张易之兄弟得宠,许多人忙着巴结,也有官员与之势不两立。姚崇走的是中间路线,灵活相处,表面上凑合,有时也强硬。某次,张易之有事要办,求到姚崇门下,他没帮忙,任其好说歹说也不给面子。   不久后,司刑少卿桓彦范等五大臣联手,决定向张氏兄弟下手。姚崇喜欢借助外力,积极参与谋划。事成后,武则天让位,中宗掌权,功臣们兴高采烈,个个升官晋爵。姚崇虽有功,却为武则天退位而双泪横流,有人看不惯,将他贬为刺史。   传统认为,此次被贬,是姚崇预先看到了危险,以流泪的方式,求得自保。此说并非没有道理,以当时的局势论,虽然二张死了,武则天退了,但武三思还在,存在着强力反弹的可能。事实也正是这样,不久后,五位功臣遭武三思陷害,唯有姚崇提前退场,免掉一劫。   睿宗登基之后,太平公主得势。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也是皇帝的亲妹,立过大功,懂点儿政治。凭借这些资本,她插手朝政,有时甚至撇开皇帝,遇事自己拍板。她的亲信遍及各个角落,七位在职宰相,五位专听她的吆喝。姚崇知道自己搞不过人家,便还是沿用老办法,不正面交手,而是有限度地弱化公主特权。他曾建议皇帝,让公主去外地享受荣华富贵。事儿虽没办成,姚崇也没伤筋动骨,只是去了外地就任刺史。   变通权术   权术是官员的武器,也是处置矛盾冲突的常用手段。姚崇善变,自然懂点儿权术。他的权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大都比较克制。   姚崇和张说有积怨,张说当宰相时,姚崇在同州做刺史。玄宗继位后,提出用姚崇为相,张说不高兴,百般阻挠。皇帝坚持用了姚崇。张说心虚,为了安全,和岐王拉上了关系。张说没料到,此举给姚崇提供了口实。姚崇对皇帝说:岐王是您的爱弟,张说是辅臣,两人搞在一起,可能对朝廷不利。话说得含混,意思却明白。玄宗一点就透,马上把张说贬为相州刺史。   用同样的方法,姚崇让刘幽求也吃了苦头。刘幽求任过宰相,后改任太子少保。新岗位清闲,没权没势,他很郁闷,人前背后发过牢骚。有人举报说刘幽求心怀不满,有“怨望语”,皇帝要求有关部门严查速办。这时,姚崇说话了:离开相位做了闲官,有点儿想法是人之常情,何况人家还立过大功,千万不能处罚太重!这段话,明着是为刘幽求说情,实际上却肯定了这人有不满情绪。结果,刘幽求被贬外地,郁郁而死。   有时,姚崇做得更妙,本来错在自己,他却能变来变去,变得主动,让别人受罚。魏知古原是小官,经姚崇推荐提携,当了宰相。因工作分工问题,两人有了矛盾。彼时,魏知古在东都洛阳主持吏部工作,恰好姚崇的两个儿子也在东都当官。俩小子仗着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不知深浅,一味请托卖官儿。魏知古不动声色,如实向皇帝汇报,指望一举搞掉姚崇。   皇帝也有趣,选个闲聊的时候,故意问姚先生有几个儿子,官居何职?皇帝算定,姚崇肯定替儿子说好话。但姚崇太精了,马上看穿了内幕,说自己俩儿子都不争气,肯定给魏知古找了不少麻烦。皇帝问:“卿安从知之?”姚说:“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皇帝由此做了反向判断,认为姚崇大公无私,魏知古却有负于姚。末了,姚崇安然过关,魏知古却被降职。   (摘自《为官的智慧》)


相关内容

  • 营销技巧:变通的智慧
  • 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曾这样写道:未来是丰富的,充满各种可能性.有可能是成就,也有可能是悲剧.是欢庆成就,还是遭遇悲剧,就在于你如何应对这些可能性了. 俗话说,凡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作为商人,最头痛的事莫过于自己的商品没人买,没有销路.而此时你需要一本能为你答疑解惑的书,<没人买时 ...

  • 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设计师莱伊恩"
  • 2014高考作文真题猜想:"设计师莱伊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但市政府权威人士验收时,却认为太危险,否定了这一创 ...

  • 关于"变通"的作文及素材
  • 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 博恩"崔西给青年人的忠告很多事情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没有遵循变通这一成功原则.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变通.因为,只有变通才会找到方法,才会获得一条捷径. 变通,就是以变化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哲学家讲:"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 ...

  • [执着与变通]范文 管永东转载
  • 执着与变通 种子落在了土里,长成了树苗,就不能随意的地移植,一动就不能成活.而人和植物不同.人是有脑子的,遇到事情是可以灵活处理的,一种方法不行就换另一种,总会有一种适合解决某个问题的具体方法的.做人,不能太"死板".要懂得变通. 难道你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你还要往前走,最终掉 ...

  • 作文素材--立意3
  • (一)事件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 ...

  • 议论文妥协也是智慧(共5篇)
  • 篇一:妥协的智慧 妥协的智慧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但妥协在这里没有贬意."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 ...

  • 名人的做人智慧_该糊涂时就糊涂
  • 假装糊涂是要你不糊涂装糊涂.在平常处世交往中有些事情收缩性大,变通性强,问题的真相也不甚明了,这时你就应该用装糊涂的办法缓解矛盾,摆脱被动局面. 假装糊涂的情况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闪烁其词,也叫闪避法:一个就是答非所问.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言辞交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 ...

  • 材料作文[妥协与坚守]
  • 淮州中学高三周练四作文 淮安市阳光学校 胡建(转) 作文真题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

  • 作文讲评160916
  • 作文讲评 [材料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憨豆先生的扮演者艾特金森患有严重的口吃,对于演员来说,这可是致命的.他知道自己很难真正克服口吃,因此在剧中极少说话,只是偶尔含混不清的咕哝几句.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需要艾特金森将原来用语言就能轻松表达出的笑点.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