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行情复习要点

简答题

1、什么是世界市场行情?其形态和形式有哪些?

答:行情是指在具体历史条件下,以市场表现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具体发展变化。 行情包括经济行情和商品市场行情两大范围。

行情波动形态主要有: ① 交替扩展和收缩 ② 在每年固定月份或季节出现上升或下降 ③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上升、下降或持平 ④ 在短期内波动频繁

行情的类型形式有: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长期趋势、不规则与随机波动

第四章

2、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即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能避免失业的出现,其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主要由三大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如下:

① 心理消费倾向:指消费支出占收入中的比例。他认为,按照人们的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趋于下降,即消费增加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

② 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家每增加以单位投资所预期得到的利润。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资本家的投资需求。若其上升,投资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

③ 心理灵活偏好:指人们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灵活偏好增加,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数量增加,利率会升高,阻碍投资需求,造成经济中失业的出现。

凯恩斯认为,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极其不稳定的,因此它的变动时造成商业循环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凯威斯商业循环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对商业循环原因的解释,而在于他系统地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控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措施。在凯恩斯的影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政府相继走上了干预经济的道路。

Ps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对策:

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

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开支

第五章

3、资料的收集方法(后文有)

第六章

4、GDP 对行情研究有什么作用?比较GNP 和GDP 、NNP 、NI 的不同

答:(1) 在行情研究中,GDP 的作用不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 GDP是反映国家经济动态的最具有综合性指标,在描述一个国家总体经济活动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停滞还是复苏,GDP 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志。② GDP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③ 可利用人均GDP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2)不同点:

① 含义不同。

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NNP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费之后的商品的劳务的总值。NI (国民收入)广义上指国民生产总值,狭义指一国创造财富的人真正能分配到的财富。

② 在数额上有差异,如下:

GDP=GNP-国内要素净收入

NI=GNP-折旧-间接税+津贴(狭义)

NNP=GNP-折旧

③ 在分析宏观经济动态上各有不同

5、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总特点:呈现中低速增长

① 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趋缓,时间变短,但是萧条时间拉长,回升乏力

② 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第三产业

③ 就业状况严重恶化

④ 危机受非周期因素影响较大

⑤ 危机对发展中国际的影响不如过去严重

原因:

① 信息技术革命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技术创新因素

②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西方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 全球经济一体化之间相互影响加剧

第二章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

二、经济周期的产生和运转。第十五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的产生的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的基本原理

1、 经济危机必然性

2、 寂静危机的周期性

3、 经济周期阶段性

4、 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一、战后西方经济发展概况

1、 战争结束到五十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阶段)

2、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3、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期(经济滞胀阶段,表现两高一低,高失业率,高通胀,低增长)

4、 80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期(经济动荡与调整阶段)

5、 21世纪前十年(经济中低速增长阶段)

二、战后西方积极危机概况

三、战后西方经济周期的特点

1、 危机频繁,周期缩短

2、 危机比较为何,冲击力减弱

3、 同期性减少

4、 复苏时间长,回升乏力

5、 失业与通胀率同高

6、 经济周期的形态发生变化(u 型-v,w 性)

7、 危机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四、战后经济周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1、 战争后遗症,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同期减少

2、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水平越高,经济不稳定,危机间隔时间短)但经济下降没真么快来

3、 西方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工农业比例,工业内部结果变化(新型工业部门使危机冲击减少),第三产业发展

4、 国家干预经济:a, 国有部门 b,社会福利开支 c.国家购买 d,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贴现率,法定准备金,市场公开业务)

第四章

一、商业循环理论的演变

1、古典经济学时代

2、 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3、 凯恩斯时代

二、凯恩斯以前的商业循环理论

1、 萨伊的理论 第五十八页

(1)、生产三要素和分配的三种收入(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收入:工资,利润,租金)

(2)、萨伊定理

A. 在任何社会,从事生产的人越多,生产的产品越多,就卖得越多,前日取消货币

B.一个企业获得成功,可以带动其他企业也获得成功

C. 购买和输出外国货物不会损害本国产业与生产

D. 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2. 、气象理论(日斑论,金星论)

3、 消费不足(西斯蒙第,马尔萨斯,霍布森)

4、 创新论(熊彼得)

引进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控制新的原料来源,创新的不连续性是经济盛衰的交替基础

5、 心理论

三、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

1、 主要观点

A 否定传统失业理论,提出,非自愿失业理论

B 否定萨伊定理

C 投资不取决于储蓄

D 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

E 只有实行国家干预,才能提高有效需求,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不是失业率为零,是较低的失业率)

2、三大心理规律(因素)

A 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B 资本边际效率偏低

C 灵活偏好偏高

3、危机爆发是因为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四、凯恩斯以后的商业循环理论

1、 货币学派(佛里曼得)

A,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B, 收入指数化

C, 浮动利率

D, 负所得税(福利救助)

2、 供给学派

A, 恢复萨伊定理

B, 减低税率是刺激供给刺激经济的最有效手段

C, 放低政府干预,加强市场调节

D, 见地政府支出,增长速度,争取预算平衡

E, 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恢复金本位制

第五章

一、有关概念

1、指标体系:指一系列相互联系指标所构成的总体,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量与质的变化

2、领先指标(预兆性指标)敏感性指标:领先指标是指有关在总体经济活动变化前先行变动的指标

3、同步指标:是指有关与总体经济变化后才开始变动的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作用

指标体系可以说明经济活动上升或下降的情况,过去的情况以及变化的形式,并可以预测未来

三、资料

1、资料的范围

A. 综合性资料(背景性的资料)

B. 经济指标性资料

C. 国际贸易资料

D. 金融货币资料

E. 商品市场资料

2、资料的搜集

A.案头收集法(二手资料):统计性刊物,文献性刊物

B. 实地收集法(一手资料):当面访问。电话访问,信函访问,市场观察。

C. 购买法(中国不常用)

4、 资料的加工

A, 资料的鉴别(代表性,可靠性,一致性。时间性)

B, 资料的整理(统一性,序列性,图形性)

第六章

计划经济——物质生产领域

市场经济——所有经济领域

(1) 生产要素论

(2) 三面等值原则

一、 国民生产总值(GNP )

1、 定义: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商

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2、 统计价格

(1) 市场价格

① 现行价格(货币GNP )——不考虑货币价格变动

② 不变价格(实际GNP )——选定一参照年份,换算货币

按可比价格计算

(2) 要素成本价格(不考)

3、 GNP 的构成

(1) 生产法(部门法、增值法)——部门变化可看国家产业重点

GNP=A+B+C+D+… …

(2) 收入法(成本法)

GNP=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扣

(3)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GNP=Cp+Ib+G+Xn=C+I=Epvt+Egvt

G: 政府购买 Xn :净出口

(4) 在行情研究中,GNP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进行国家间的比较,反应经济实力

② 分析国内经济:部门构成分析、收入构成分析、支出构成分析

③ 判断经济衰退:是否两个季度连续下滑

4、 使用GNP 要注意的问题

(1) 不同的统计口径

(2) 货币GNP 和实际GNP

(3) 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

(4) 自身固有缺陷

二、国民生产总值(NNP )

NNP=GNP-折旧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 )

GDP=GNP-国内要素净收入

国内要素净收入=本国投在外国的要素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要素收入

四、国民收入(NI )

NI=GNP-折旧-间接税+津贴

第七章 工业生产与订单

一、工业生产的范围

采矿业(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土石)

制造业(耐用品、非耐用品)

公用事业(电、煤、水、气)

二、工业生产的量度(指数)

三、 工业生产指数的分类

1、 按部门分类:采矿指数、制造业指数、公用事业指数

2、 按市场分类:投资品指数、消费品指数、中间产品指数

四、 工业生产指数的作用

1、 总指数的作用

(1) 年度数据反映工业增长速度

(2) 月份数据划分经济周期各阶段

(3) 月份数据可衡量危机深度

危机深度=危机前最高点-危机中最低点

2、 类别指数和个别部门指数的作用p105 表

五、 工业生产订单

1、 订单指标

(1) 新收订单(有时间单位)

(2) 未交货订单

订单指标作用:

(1) 属于领先指标,有预兆作用

(2) 新收订单可于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或下降,未交货订单可以预示工业生产变动的时点

(3) 资本货物部门订单的变动可以表明投资支出的未来方向

其他经济指标:

一、 固定资本投资(FCI ):

1、 概念:是指政府和私人为工商业和居住的目的,购置和建造耐用设备和建筑所形成

的资本

2、 构成:居住用投资+非居住投资

3、 意义:

① 经济周期的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② FCI 的投资规模影响生产能力、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投资方向的变化影响生产

结构和经济结构

③ FCI 构成变化反应同期长度变化

④ FCI 的资本来源分析(自有、借贷)

4、 建筑指标:

① 新建筑完成量价值

② 建筑数量

③ 建筑合同与许可(领先指标对未来的预期)

二、 就业与失业

1、 相关指标:①劳动力数量 ②就业人数 ③失业人数 ④失业率 ⑤就业不足(半失业)

2、 正常和非正常失业

三、 库存

1、 是指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中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商品

2、 分类:制造业、批发商、零售业

3、 账面价值

4、 工商业储存比率=本月平均库存/本月销售额

5、 影响库存的主要因素

四、 综合价格指数

1、 批发价格指数(出厂价)(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

2、 零售价格指数(CPI )

3、 股票价格指数

第八章 世界商品市场行情

一、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二、商品供给、需求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 商品供给、需求的一般规律

(1) 供求关系

① 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

② 供给和需求通过价格机制相互适应的关系

(2)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上升,需求就会减少;如果价格下

降,需求就会增加

(3) 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上升,供给量就会上升;如果价格

下降,供给量就会下降

(4) 规律例外

2、 供求弹性

(1) 供求价格弹性

(2) 需求收入弹性

(3) 交叉弹性

简答题

1、什么是世界市场行情?其形态和形式有哪些?

答:行情是指在具体历史条件下,以市场表现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具体发展变化。 行情包括经济行情和商品市场行情两大范围。

行情波动形态主要有: ① 交替扩展和收缩 ② 在每年固定月份或季节出现上升或下降 ③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上升、下降或持平 ④ 在短期内波动频繁

行情的类型形式有:周期性波动、季节性波动、长期趋势、不规则与随机波动

第四章

2、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即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能避免失业的出现,其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主要由三大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如下:

① 心理消费倾向:指消费支出占收入中的比例。他认为,按照人们的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趋于下降,即消费增加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

② 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家每增加以单位投资所预期得到的利润。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资本家的投资需求。若其上升,投资就会增加,否则就会下降。

③ 心理灵活偏好:指人们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灵活偏好增加,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数量增加,利率会升高,阻碍投资需求,造成经济中失业的出现。

凯恩斯认为,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极其不稳定的,因此它的变动时造成商业循环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凯威斯商业循环理论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对商业循环原因的解释,而在于他系统地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控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措施。在凯恩斯的影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政府相继走上了干预经济的道路。

Ps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对策:

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

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开支

第五章

3、资料的收集方法(后文有)

第六章

4、GDP 对行情研究有什么作用?比较GNP 和GDP 、NNP 、NI 的不同

答:(1) 在行情研究中,GDP 的作用不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 GDP是反映国家经济动态的最具有综合性指标,在描述一个国家总体经济活动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停滞还是复苏,GDP 都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志。② GDP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③ 可利用人均GDP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2)不同点:

① 含义不同。

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NNP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费之后的商品的劳务的总值。NI (国民收入)广义上指国民生产总值,狭义指一国创造财富的人真正能分配到的财富。

② 在数额上有差异,如下:

GDP=GNP-国内要素净收入

NI=GNP-折旧-间接税+津贴(狭义)

NNP=GNP-折旧

③ 在分析宏观经济动态上各有不同

5、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总特点:呈现中低速增长

① 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趋缓,时间变短,但是萧条时间拉长,回升乏力

② 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第三产业

③ 就业状况严重恶化

④ 危机受非周期因素影响较大

⑤ 危机对发展中国际的影响不如过去严重

原因:

① 信息技术革命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技术创新因素

②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西方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 全球经济一体化之间相互影响加剧

第二章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形成

二、经济周期的产生和运转。第十五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的产生的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的基本原理

1、 经济危机必然性

2、 寂静危机的周期性

3、 经济周期阶段性

4、 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一、战后西方经济发展概况

1、 战争结束到五十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阶段)

2、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3、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期(经济滞胀阶段,表现两高一低,高失业率,高通胀,低增长)

4、 80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期(经济动荡与调整阶段)

5、 21世纪前十年(经济中低速增长阶段)

二、战后西方积极危机概况

三、战后西方经济周期的特点

1、 危机频繁,周期缩短

2、 危机比较为何,冲击力减弱

3、 同期性减少

4、 复苏时间长,回升乏力

5、 失业与通胀率同高

6、 经济周期的形态发生变化(u 型-v,w 性)

7、 危机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四、战后经济周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

1、 战争后遗症,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同期减少

2、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水平越高,经济不稳定,危机间隔时间短)但经济下降没真么快来

3、 西方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工农业比例,工业内部结果变化(新型工业部门使危机冲击减少),第三产业发展

4、 国家干预经济:a, 国有部门 b,社会福利开支 c.国家购买 d,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贴现率,法定准备金,市场公开业务)

第四章

一、商业循环理论的演变

1、古典经济学时代

2、 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3、 凯恩斯时代

二、凯恩斯以前的商业循环理论

1、 萨伊的理论 第五十八页

(1)、生产三要素和分配的三种收入(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收入:工资,利润,租金)

(2)、萨伊定理

A. 在任何社会,从事生产的人越多,生产的产品越多,就卖得越多,前日取消货币

B.一个企业获得成功,可以带动其他企业也获得成功

C. 购买和输出外国货物不会损害本国产业与生产

D. 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2. 、气象理论(日斑论,金星论)

3、 消费不足(西斯蒙第,马尔萨斯,霍布森)

4、 创新论(熊彼得)

引进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控制新的原料来源,创新的不连续性是经济盛衰的交替基础

5、 心理论

三、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

1、 主要观点

A 否定传统失业理论,提出,非自愿失业理论

B 否定萨伊定理

C 投资不取决于储蓄

D 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

E 只有实行国家干预,才能提高有效需求,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不是失业率为零,是较低的失业率)

2、三大心理规律(因素)

A 边际消费倾向偏低、

B 资本边际效率偏低

C 灵活偏好偏高

3、危机爆发是因为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四、凯恩斯以后的商业循环理论

1、 货币学派(佛里曼得)

A,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B, 收入指数化

C, 浮动利率

D, 负所得税(福利救助)

2、 供给学派

A, 恢复萨伊定理

B, 减低税率是刺激供给刺激经济的最有效手段

C, 放低政府干预,加强市场调节

D, 见地政府支出,增长速度,争取预算平衡

E, 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恢复金本位制

第五章

一、有关概念

1、指标体系:指一系列相互联系指标所构成的总体,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量与质的变化

2、领先指标(预兆性指标)敏感性指标:领先指标是指有关在总体经济活动变化前先行变动的指标

3、同步指标:是指有关与总体经济变化后才开始变动的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作用

指标体系可以说明经济活动上升或下降的情况,过去的情况以及变化的形式,并可以预测未来

三、资料

1、资料的范围

A. 综合性资料(背景性的资料)

B. 经济指标性资料

C. 国际贸易资料

D. 金融货币资料

E. 商品市场资料

2、资料的搜集

A.案头收集法(二手资料):统计性刊物,文献性刊物

B. 实地收集法(一手资料):当面访问。电话访问,信函访问,市场观察。

C. 购买法(中国不常用)

4、 资料的加工

A, 资料的鉴别(代表性,可靠性,一致性。时间性)

B, 资料的整理(统一性,序列性,图形性)

第六章

计划经济——物质生产领域

市场经济——所有经济领域

(1) 生产要素论

(2) 三面等值原则

一、 国民生产总值(GNP )

1、 定义: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商

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2、 统计价格

(1) 市场价格

① 现行价格(货币GNP )——不考虑货币价格变动

② 不变价格(实际GNP )——选定一参照年份,换算货币

按可比价格计算

(2) 要素成本价格(不考)

3、 GNP 的构成

(1) 生产法(部门法、增值法)——部门变化可看国家产业重点

GNP=A+B+C+D+… …

(2) 收入法(成本法)

GNP=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扣

(3)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GNP=Cp+Ib+G+Xn=C+I=Epvt+Egvt

G: 政府购买 Xn :净出口

(4) 在行情研究中,GNP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进行国家间的比较,反应经济实力

② 分析国内经济:部门构成分析、收入构成分析、支出构成分析

③ 判断经济衰退:是否两个季度连续下滑

4、 使用GNP 要注意的问题

(1) 不同的统计口径

(2) 货币GNP 和实际GNP

(3) 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

(4) 自身固有缺陷

二、国民生产总值(NNP )

NNP=GNP-折旧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 )

GDP=GNP-国内要素净收入

国内要素净收入=本国投在外国的要素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要素收入

四、国民收入(NI )

NI=GNP-折旧-间接税+津贴

第七章 工业生产与订单

一、工业生产的范围

采矿业(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土石)

制造业(耐用品、非耐用品)

公用事业(电、煤、水、气)

二、工业生产的量度(指数)

三、 工业生产指数的分类

1、 按部门分类:采矿指数、制造业指数、公用事业指数

2、 按市场分类:投资品指数、消费品指数、中间产品指数

四、 工业生产指数的作用

1、 总指数的作用

(1) 年度数据反映工业增长速度

(2) 月份数据划分经济周期各阶段

(3) 月份数据可衡量危机深度

危机深度=危机前最高点-危机中最低点

2、 类别指数和个别部门指数的作用p105 表

五、 工业生产订单

1、 订单指标

(1) 新收订单(有时间单位)

(2) 未交货订单

订单指标作用:

(1) 属于领先指标,有预兆作用

(2) 新收订单可于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或下降,未交货订单可以预示工业生产变动的时点

(3) 资本货物部门订单的变动可以表明投资支出的未来方向

其他经济指标:

一、 固定资本投资(FCI ):

1、 概念:是指政府和私人为工商业和居住的目的,购置和建造耐用设备和建筑所形成

的资本

2、 构成:居住用投资+非居住投资

3、 意义:

① 经济周期的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② FCI 的投资规模影响生产能力、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投资方向的变化影响生产

结构和经济结构

③ FCI 构成变化反应同期长度变化

④ FCI 的资本来源分析(自有、借贷)

4、 建筑指标:

① 新建筑完成量价值

② 建筑数量

③ 建筑合同与许可(领先指标对未来的预期)

二、 就业与失业

1、 相关指标:①劳动力数量 ②就业人数 ③失业人数 ④失业率 ⑤就业不足(半失业)

2、 正常和非正常失业

三、 库存

1、 是指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中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商品

2、 分类:制造业、批发商、零售业

3、 账面价值

4、 工商业储存比率=本月平均库存/本月销售额

5、 影响库存的主要因素

四、 综合价格指数

1、 批发价格指数(出厂价)(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

2、 零售价格指数(CPI )

3、 股票价格指数

第八章 世界商品市场行情

一、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二、商品供给、需求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 商品供给、需求的一般规律

(1) 供求关系

① 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

② 供给和需求通过价格机制相互适应的关系

(2)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上升,需求就会减少;如果价格下

降,需求就会增加

(3) 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上升,供给量就会上升;如果价格

下降,供给量就会下降

(4) 规律例外

2、 供求弹性

(1) 供求价格弹性

(2) 需求收入弹性

(3) 交叉弹性


相关内容

  • 2017年人大新闻传播考研真题及解析
  • 2017年人大新闻传播考研真题及解析 --注意事项.独家资料 本文目录 一.人大新闻传播专业考研信息解读 二.人大新闻传播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参考书 三.人大新闻传播专业考研独家专业课通关一本通 四.人大新闻传播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 五.人大新闻传播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规划指导 六.人大新闻传播专业考研内 ...

  •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 <体育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的性质:本课程在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体育市场中的营销运作,以适应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二)课的目的: 通过体育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育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市场调研的 ...

  • 自考[国际金融]结构特点
  • <国际金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段.国际贸易和金融专业专科段的一门必考课程,内容较多,专业性较强.在自学复习阶段,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欲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并顺利通过考试,除需坚持刻苦努力之外,尚需注意采取有效的自学.复习和应试方法. 一.把握<国际金融>课程结构特点 ...

  • [外国艺术设计史]期末复习题
  • <外国艺术设计史>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 是古埃及家居设计追求功能性与王权高度统一的典 范. 2. 新巴比伦王朝的建筑大多采用流光溢彩的 琉璃砖 做装饰,这种设计后来演变成独具特色 的 伊斯兰风格. 3. 拜占庭式教堂的代表性建筑是 圣索菲亚大教堂 . 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

  •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历史质量分析
  •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6年3月21.22日云南省组织了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此次统测力求通过此次检测查找出下一步教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为2016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试题完全遵循全国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要求,传承了历史材料题的命题 ...

  • 自考[体育史]复习资料
  • 1.体育起源的直接动因和条件是(劳动与生产) 2.人类进入文明阶段以前的体育行为与活动称为(史前体育) 3.古巴比伦为祭祀太阳神举行的祭礼竞技的主要内容是(赛跑 ) 4.斯巴达实行的教育制度是(全民皆兵教育) 5.古印度体育的独特的等级特点主要是因为存在(种姓制度) 6.堪称古代印度文化典型代表是( ...

  • 文本材料概括分析解题对策
  • "文本材料概括分析解题对策 一.文本材料 1 文本材料的类型 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文本材料的类型没有作明确的界定,而附录中典型题示例中列举了两道题,一是有关"水资源"的文本,二是2008年江苏高考题"古镇的特点与保护". ...

  • 地理工农业生产(复习)
  •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导学 [本章内容综述] 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一方面使人类生产活动的类型更加丰富多 ...

  • 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知识框架复习纲要(SY)
  •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记忆要点]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根本原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发动侵华殖民战争,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②第二次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