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母猪分胎次饲养新技术

母猪分胎次饲养是一项不需要大的投入,通过管理方式和生产工艺的改变,就能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最终提高整个猪场经济效益的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母猪分胎次饲养技术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方案以及采用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第一胎母猪面临的问题通常比较多,如产仔数不稳定、断奶发情延迟、对疾病的易感性强(包括其后代)等。如果一段时间猪群中没有后备母猪,猪群的生产就会相对稳定,但是,在生产实际中,为了维持猪群正常连续的生产及合理的胎龄结构,必须不断且有计划地补充后备母猪。对母猪实施分胎次饲养技术(SPP,Segregated Parity Production)可减少二胎和二胎以上母猪饲养场的疾病,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1 SPP 技术的基本内容

分胎次饲养基本上包括两个部分:母猪群和其后代猪群。对于母猪群,分胎次饲养就是将后备母猪和第一胎母猪(P1)与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的母猪群(P2+)分开饲养,其中第一胎母猪可以在第一窝仔猪断奶之后、第二次分娩并成为P2母猪之前的任何时间将其转入经产母猪舍。对于第一胎母猪的后代猪群来说,就是要将第一胎母猪的后代和其他母猪的后代实行完全的隔离饲养。

2 SPP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2.1 小型猪场SPP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少于500 头母猪且所有权不同的小猪场来说,可由3~5 个猪场组成一个SPP 单元,其中一个作为P1猪场,其他几个猪场在保持饲养管理不变的情况下作为P2+猪场。两个或更多的扩繁场也可共建一个P1 猪场,可提供配种前后备母猪或不同怀孕阶段的后备母猪,也可提供刚断奶的后备母猪。为了构成一个SPP 单元,每一成员猪场的后备母猪应来自相同种质的种猪供应商,较为理想的条件是各成员猪场的健康水平相近且离P1 猪场都不太远。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小型猪场母猪SPP 技术实施方案

注:图中仅P1猪场采取隔离措施

2.2 规模化猪场母猪SPP技术实施方案

在规模化猪场或大的集团公司猪场大多有多个饲养母猪的单元,因此采用SPP 技术也相对较容易。由于在实施母猪SPP 时,头胎P1 猪场要求较高的生物安全建设环境,其场址应座落在一个隔离区里。另外,可选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P1 猪场,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除P1 场外,另外一个猪场可隔离出来作为二胎P2 猪场,余下的猪场做为P3+猪场。繁殖母猪可以从后备母猪生产单元移入P1 猪场,待断奶后再进入P2 猪场,P2 猪场的母猪断奶后进入P3+猪场,但这些母猪不能逆向移动。如果猪场因场地有限、距离及其他原因不能建立隔离的P2 猪场,也可只建立P2+猪场。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 所示。

图2 大型猪场母猪SPP 技术实施方案

注:图中P1、P2猪场均采取隔离措施

3 母猪采取SPP 管理技术的主要优点

3.1 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控制,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头胎母猪体内的抗体种类较少,且水平较低,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较易患病;而经产母猪由于已经长时间接触病原微生物和病毒获得了较强的免疫力,并由此清除了相当部分的病源微生物和病毒,因此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如果不同胎次的母猪混养,头胎母猪就可能成为整个猪群疾病的传播者。另外,由于头胎母猪体内的抗体水平较低,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被动免疫也相对较低,所以头胎母猪所产仔猪也更易患痢疾等疾病。如果让头胎母猪所产仔猪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分开来饲养,可减少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感染疾病的机率,还可对头胎母猪所产仔猪进行特殊的照顾和疾病预防,提高仔猪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3.2 有利于更多地关注后备母猪,提高其繁殖性能

后备母猪在妊娠第一胎前,很多生理机能并未完全发育,而是处于继续发育的状态。母猪分胎次饲养有助于为后备母猪准备专门的饲料使其背膘沉积更合理,提供更多与公猪接触的机会,这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最后培育非常重要。同时,将后备母猪置于同一舍内,可让技术员更专业地进行后备母猪的发情鉴定和配种。由于在第一次分娩后的泌乳期间,后备母猪的饲料摄入量比较少,因此,分胎次饲养可根据后备母猪哺乳期的生理特点饲喂专门的哺乳饲料,而且第一胎母猪和经产母猪相比,在断奶时的表现,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将第一胎母猪聚集在一起进行针对性的饲养,使得专门的配种方案实施起来也更加容易。

3.3 有利于猪场设备的合理利用,节省开支

采用母猪分胎次饲养技术,将所有的后备母猪聚集在一起,养猪场可以设计一些特殊的设备供后备母猪专用,例如,使用较短较窄的妊娠栏和产床,节省开支。第一胎母猪断奶后,往往会发情推迟,因此,生产场家可以在配种舍里安装更多的限位栏,更多地使用激素治疗等。另外,可能由于出生时体重较轻以及饲料摄入量较少等原因,后备母猪的后代仔猪断奶体重一般比经产母猪的后代要轻一些。断奶时体重轻会使其保育和育肥阶段增重缓慢,延长饲养时间。将第一胎母猪的后代分胎次饲养,多建一些肥育栏位,可以使生产管理更加方便合理。

4 小结

母猪分胎次饲养可以在不增加任何大的投入的情况下,仅仅靠管理方式和生产工艺的改变,做到大大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猪场疾病防治成本和提高生产性能,并最终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一项在养猪行业中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母猪分胎次饲养是一项不需要大的投入,通过管理方式和生产工艺的改变,就能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最终提高整个猪场经济效益的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母猪分胎次饲养技术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方案以及采用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第一胎母猪面临的问题通常比较多,如产仔数不稳定、断奶发情延迟、对疾病的易感性强(包括其后代)等。如果一段时间猪群中没有后备母猪,猪群的生产就会相对稳定,但是,在生产实际中,为了维持猪群正常连续的生产及合理的胎龄结构,必须不断且有计划地补充后备母猪。对母猪实施分胎次饲养技术(SPP,Segregated Parity Production)可减少二胎和二胎以上母猪饲养场的疾病,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1 SPP 技术的基本内容

分胎次饲养基本上包括两个部分:母猪群和其后代猪群。对于母猪群,分胎次饲养就是将后备母猪和第一胎母猪(P1)与第二胎及第二胎以上的母猪群(P2+)分开饲养,其中第一胎母猪可以在第一窝仔猪断奶之后、第二次分娩并成为P2母猪之前的任何时间将其转入经产母猪舍。对于第一胎母猪的后代猪群来说,就是要将第一胎母猪的后代和其他母猪的后代实行完全的隔离饲养。

2 SPP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2.1 小型猪场SPP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少于500 头母猪且所有权不同的小猪场来说,可由3~5 个猪场组成一个SPP 单元,其中一个作为P1猪场,其他几个猪场在保持饲养管理不变的情况下作为P2+猪场。两个或更多的扩繁场也可共建一个P1 猪场,可提供配种前后备母猪或不同怀孕阶段的后备母猪,也可提供刚断奶的后备母猪。为了构成一个SPP 单元,每一成员猪场的后备母猪应来自相同种质的种猪供应商,较为理想的条件是各成员猪场的健康水平相近且离P1 猪场都不太远。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小型猪场母猪SPP 技术实施方案

注:图中仅P1猪场采取隔离措施

2.2 规模化猪场母猪SPP技术实施方案

在规模化猪场或大的集团公司猪场大多有多个饲养母猪的单元,因此采用SPP 技术也相对较容易。由于在实施母猪SPP 时,头胎P1 猪场要求较高的生物安全建设环境,其场址应座落在一个隔离区里。另外,可选派一些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P1 猪场,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除P1 场外,另外一个猪场可隔离出来作为二胎P2 猪场,余下的猪场做为P3+猪场。繁殖母猪可以从后备母猪生产单元移入P1 猪场,待断奶后再进入P2 猪场,P2 猪场的母猪断奶后进入P3+猪场,但这些母猪不能逆向移动。如果猪场因场地有限、距离及其他原因不能建立隔离的P2 猪场,也可只建立P2+猪场。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 所示。

图2 大型猪场母猪SPP 技术实施方案

注:图中P1、P2猪场均采取隔离措施

3 母猪采取SPP 管理技术的主要优点

3.1 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控制,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头胎母猪体内的抗体种类较少,且水平较低,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较易患病;而经产母猪由于已经长时间接触病原微生物和病毒获得了较强的免疫力,并由此清除了相当部分的病源微生物和病毒,因此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如果不同胎次的母猪混养,头胎母猪就可能成为整个猪群疾病的传播者。另外,由于头胎母猪体内的抗体水平较低,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被动免疫也相对较低,所以头胎母猪所产仔猪也更易患痢疾等疾病。如果让头胎母猪所产仔猪与经产母猪所产仔猪分开来饲养,可减少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感染疾病的机率,还可对头胎母猪所产仔猪进行特殊的照顾和疾病预防,提高仔猪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3.2 有利于更多地关注后备母猪,提高其繁殖性能

后备母猪在妊娠第一胎前,很多生理机能并未完全发育,而是处于继续发育的状态。母猪分胎次饲养有助于为后备母猪准备专门的饲料使其背膘沉积更合理,提供更多与公猪接触的机会,这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最后培育非常重要。同时,将后备母猪置于同一舍内,可让技术员更专业地进行后备母猪的发情鉴定和配种。由于在第一次分娩后的泌乳期间,后备母猪的饲料摄入量比较少,因此,分胎次饲养可根据后备母猪哺乳期的生理特点饲喂专门的哺乳饲料,而且第一胎母猪和经产母猪相比,在断奶时的表现,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将第一胎母猪聚集在一起进行针对性的饲养,使得专门的配种方案实施起来也更加容易。

3.3 有利于猪场设备的合理利用,节省开支

采用母猪分胎次饲养技术,将所有的后备母猪聚集在一起,养猪场可以设计一些特殊的设备供后备母猪专用,例如,使用较短较窄的妊娠栏和产床,节省开支。第一胎母猪断奶后,往往会发情推迟,因此,生产场家可以在配种舍里安装更多的限位栏,更多地使用激素治疗等。另外,可能由于出生时体重较轻以及饲料摄入量较少等原因,后备母猪的后代仔猪断奶体重一般比经产母猪的后代要轻一些。断奶时体重轻会使其保育和育肥阶段增重缓慢,延长饲养时间。将第一胎母猪的后代分胎次饲养,多建一些肥育栏位,可以使生产管理更加方便合理。

4 小结

母猪分胎次饲养可以在不增加任何大的投入的情况下,仅仅靠管理方式和生产工艺的改变,做到大大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猪场疾病防治成本和提高生产性能,并最终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一项在养猪行业中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关内容

  • 浅析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论 文) SNL/QR7.5.4-3 浅析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专 业 畜牧兽医 学生姓名 袁方 班 级 11畜牧兽医(1)班 学 号 [1**********]6 指导教师 袁方 完成日期 2014年5月10日 1 成绩评议 2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

  • 浅析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 广州日锋畜牧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浅述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防治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重要意义在于霉菌的广泛存在,从谷物的收获.贮藏.运输以及加工调制等诸多环节,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成品遭到霉菌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在世界谷物中25% 遭到霉菌毒素污染.几乎100%的猪场所投喂的均是遭到霉菌毒素污染了 ...

  •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23doc
  •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专 业: 姓 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分泌母猪的饲养管理 动 物 科 学 系 卓 玛 [1**********]5 滚 双 宝 教授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 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文献综述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1.4结语 ...

  • 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讲稿
  • 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讲稿(一) 农户养猪的基本措施 宜宾美来养殖公司 贾泽凡 怎样养猪才快大.无病或少病,经济效益高,这是广大农村养猪户的追求.因此要把科学养猪的技术向广大农户传授,使他们不但学到养猪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解放了思想,相信了科学技术,懂得高投入高产出的道理,敢于.也舍得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来养 ...

  • 母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 母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空怀期母猪的膘情直接影响到排卵的数量和质量,为了让空怀母猪保持适度的膘情和充沛的精力,一定要给予全面的营养,尤(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其要突出蛋白质的供应,若供应不足或品质不完善,就会影响到卵细胞的正常发育,排卵数减少,受胎率下降.一般情况下,后备母猪日粮中蛋白 ...

  • 年产五万头无公害标准化生态养猪场和1200头良种种猪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准化生态养猪场和良种种猪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年产五万头无公害标准化生态养猪场和1200头良种种猪繁育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建设单位:江苏省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筹) (以登记机关核准为准)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负责人: 项目性质:新建 联系电话: 项目总投资:900×××万元 填报时间:20 ...

  •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
  • 生猪养殖技术 培 训 材 料 郯城县畜牧局 2011-9-15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实用简易养猪技术 生猪养殖技术方案.工艺流程与技术参数 生猪繁育 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 常见猪病的五个药方 第一章 实用简易养猪技术 主讲:杨晓峰 一.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 ...

  • 集约化养猪生产工艺
  • 集约化养猪生产工艺(一) [ 作者:- 转贴自:盘锦金农农业信息有限公司 点击数:713 更新时间:2005-3-2 ] 一.集约化养猪工艺的组织 1.集约化养猪的阶段饲养工艺 集约化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 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 ...

  • 猪场生产管理考核制度
  • 一 段(空怀.配种.妊娠) 一.饲养定额.生产指标和管理技术要点 1. 饲养定额:公猪30-40头/人,后备公母猪480头/人,空怀母猪280头/人,妊娠母猪210头/人. 2. 周配必须100头.准胎率80%以上.按时检精.合格后可配种.保证月 产仔350胎左右.保证断奶后的母猪7-14天配种率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