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同盟会出现的必然性与留日学生的突出贡献

汇华学院2013级历史学1班 霍无忌

学号 2013511236

浅论中国同盟会出现的必然性与留日学生的突出贡献

摘要:1905年同盟会的建立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大事件,它的是内外忧患、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力量集中的必然结果,绝对不是偶然的。同时,也应该承认留学生群体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留日学生群体更是通过办报刊、传排满、建组织等一切手段促进革命形势发展与革命力量的集中。可以说,同盟会是在留日学生的大力推动下出现的。

关键词:中国同盟会,民族资产阶级,华兴会,留日学生

学术回顾

对同盟会的学术研究,从其建立之初就屡见不鲜,如冯自由的《檀香山兴中会改组同盟会之经过》等论文,高劳的《辛亥革命史》等的学术专著。而改革开放后,对同盟会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新意百出,如饶怀民的《同盟会与萍浏醴起义》、马庚存的《同盟会在山东》等,可以说同盟会研究从未间断。

而关于留学生对同盟会尤其是留日学生对同盟会建立、辛亥革命的成功的作用,研究人数并不突出,有桑兵的《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建立》1、陈昌福的《辛亥革命时期的留日学生》2及下文将提到的周棉教授的文章等,可以说数量并不巨大,可研究领域较为宽广。

引言

1905年8月2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宣告成立,自此之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同一政党的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建立后革命党人“大呼万岁而散”。由此可见,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又是必然的,而留日学生在同盟会的建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同盟会建立的必然性与留日学生贡献展开叙述。

学术界在此之前,对同盟会的建立必然性多有提及,并提出多项有建树成果。如金冲及、胡绳武先生的《辛亥革命史稿》(第一卷)。不过,我认为该必然性仍可加以叙述。故本文将在先论述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发现留日学生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为这一长期不为世人熟知,甚至有所反感的学生团体“正名”。1

2 见《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四期。 见《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四期

此前徐州师范大学的学者曾撰文3对留学生的贡献加以叙述,本文则专一详述留日学生群体。对因部分留日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龌龊表现而导致的整个留学生团体蒙羞的情况,进行部分更正。

一、清政府的腐朽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崛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开始了不断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而做为中国领导者的清政府,却对外苟且求和,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是中国官场自上而下形成了“内而宫廷,外而疆吏,下至微员末秩,皆莫不以敬礼外人为宗旨”。除了对外的求和,清政府因为对外赔款,训练新军等事项,又对百姓征收重税,加上各级官吏为中饱私囊、巧立名目,普通百姓只能面对“豺狼当道,雀鼠为灾,

4铜山可倾,欲壑无底”的境遇,由此可见清政府已经腐朽到极点,不可救药了。

从1910年开始,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了“新政”,虽然“新政”的改革是基本无用的,但却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910至1911年间,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而其投资范围也更加广阔,势力更加雄厚。正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才使本来力量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了站出来领导革命,组织政党的力量。中国同盟会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却又颇存优势的境地发展起来。

二、各阶级改革的尝试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发展

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中国各阶级、各层次都在尝试着对中国腐朽落后进行改变。然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广泛的传播了改革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却也只能接受六君子血染刑场,康梁远逃海外的凄惨下场;农民阶级发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虽然让列强看到“无论欧美日本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圣灵四分之一”5,却也不得不接受被清政府与列强共同镇压的局面;资产阶级立宪派与清政府联合进行的一系列立宪改革同样无功而返。因此在万马齐喑的20世纪初,急切需要一个领导力量。

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开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革命派先后在广州、惠州发动起义,虽然都因寡不敌众而宣告失败,但革命派却从被人民“几视为毒蛇猛兽”6到“多为吾人扼腕叹息”7。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革命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一个同一的革命政党进行协调管理,同盟会呼之欲出。

三、列强侵华加剧对同盟会建立的刺激作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就开始了对中国的不断侵略,这些侵略无一不使中国饱受屈辱,又无一不使中国各阶级进行救亡图存的尝试。同盟会的建立就与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密切相关。

1903年4月8日,俄国借口从东北撤军(《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长期赖在东北不肯撤军,企图占领东北),与清政府签订《东三省交收条约》,要求清政府答应七项不合理要求,如“东三省置于俄国监督之下,不许他国干预。”,“东3 即 《留学生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中国留学生与民国的社会发展”研究之一》,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四期。

4 引自《清议报全编》卷26,页118,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

5 引自 金冲及、彭绳武《辛亥革命史稿》第一部,上海辞书出版社,页104

6 引自 《黄帝旗帜 广东根基 中华情怀 世界制度——读孙中山》,原文见孙中山《革命原起》 7 引自同5

三省练军归俄国将校训练。”8。企图独占东三省。

面对俄国的步步紧逼,清政府的步步退让,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开展广泛的拒俄爱国运动,打击了俄国的嚣张气焰。这次运动使更多的人民群众相信资产阶级革命派,许多人民群众更是加入了革命派组织,这促使革命派急需建立同一组织,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运动。

四.革命力量的聚集与华兴会等团体的建立

为了进一步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孙中山、黄兴等人不断推动革命力量的聚集,创建革命组织,先后组织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极大的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也促进了同盟会的建立。这其中尤以黄兴为代表的华兴会规模较大,影响深远。

做为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学习过的学生,黄兴较早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在1902年夏回湖南任教后,宣传革命思想“课余之暇,时向学生灌输革命学说”,并开始着手组建革命组织,于1904年2月15日(癸卯除夕),在湖南明德学校校董龙璋的西园寓所召开了革命组织成立大会,正式成立华兴会(前一年已经议定),举定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虽然这个组织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但该组织成立后多次组织有广泛基础的革命起义,在留日学生中影响深远,表明了该组织确实在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着湖南华兴会、浙江华兴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发展,由这几个革命组织发起的武装起义较之前的起义势力更强大,对清政府的打击更加沉重。但从这些起义中也可以看出诸多问题,如只认会党领袖,抱着“为马福益大哥报仇”的心情参加革命。又如,在革命中缺乏同一领导,各行其是。显然,一个同一的革命政党确实需要建立。

五.1902年前留日学生对同盟会建立的推动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向日本派送留学生,本身目的是为了培养可以为王朝服务、捍卫清王朝统治的奴隶型人才,但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却吸收了新式思想“反对保皇、倡导革命者,亦不乏人。”9,这些学生在日本酝酿着新举动,并一步步向革命思想靠拢,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上来。为建立中国同盟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2年前留日学生在日本进行了如下行动:

1.1901年创办《国民报》,发出“中国之无国民也久矣!驯伏于二千年专制政体之下,习为佣役,习为奴隶,始而放弃其人权,继而自忘其国土,终乃地割国危,而其民几至无所附属。”10的呼声,要求救危亡,兴民权。是资产阶级创办的一份相当有分量的报纸。

2.宣扬排满思想。留日学生先后在《国民报》上发表文章进行排满,如《说汉种》这篇文章中提出“惟汉土为非汉种所有,故汉土之丧失割裂,曰与我非汉种之休戚无关也。”11,在《亡国篇》中更是鲜明的提出了“既奴之二百余年矣,则必荡涤其邪秽,斩绝其根性,斩之以刃,荡之以血,夫而后可与言治也。”12的观点,足见排满思想之决绝。

3.逐步跳出康梁等人保皇思想的束缚。由于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8

9 引自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第一部,上海辞书出版社,页228 引自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商务印书馆出版,页107

10 引自《国民报》第一期,《叙例》,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1,2

11 引自《国民报》第三期,社说 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17、18

12 引自《国民报》第四期,社说 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24

变法领袖逃亡日本,在留日学生中宣扬保皇改良思想,一度使留日学生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认为革命党只不过是“老于世故者”。不过在1902年之前,留日学生已经开始接受革命党的思想影响,如排满思想等。

应该说,1902年前留日学生在思想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盲目排满、对人民群众“曰妒、曰专、曰诈、曰怯。”13,可以说思想是很不全面、很不具有革命性的。然而也正是在1902年前留日学生初步接受了革命思想,为之后走上革命道路,推动创建同盟会发挥重要作用。

六.1902年后留日学生的大动作

从1902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留日学生人数大增,而革命思想在学生中更是广泛传播,学生们进行了诸多大动作,极大的推动了同盟会的建立与发展。

1902年后留日学生的大动作如下:

1.激进分子广泛串联,举办了“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并发表了长篇宣言,写道“自永历建元,穷于辛丑,明祚既移,则炎黄姬汉之邦族,亦因以澌灭”14,公开集会宣传革命排满思想。

2.创办革命抓著作与报刊,宣传革命思想。从1902年冬,杨毓麟强调民族建国理论、个人权利主义的《新湖南》到其后刘成禺、李书城等人创办的《湖北学生界》,孙翼中、王家驹、许寿裳创办的《浙江潮》。都宣传了民族危机的严峻性,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诸多学说,力图找出救亡图存的途径和方法,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打下重要基础。

3.创办自己团体——青年会。1902年6月间,以清廷驻日公使蔡钧以“防范革命排满”为辞,准备以“扰乱治安”罪名将留日学生吴敬恒、孙道毅“驱逐回国”为导火索,张继、叶澜等人创办了“名曰青年会,实即少年中国之意”的青年会。该组织在会章中公开宣称“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15。足见该组织已经被革命派思想所武装,为此后同盟会建立确立了组织基础。

4.陈天华著就《警世钟》、《猛回头》。陈天华做为留日激进派的代表,用自己手中的笔,当做投枪,写就《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试图唤醒民众的爱国之情,如他在著作说道:“中国尚未被洋人所瓜分,已到这个情形,等到他们瓜分中国之后,他还准我们有一碗饭吃吗?”16、“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的,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17。这些呐喊无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可以说,陈天华是那一代革命者中的思想先行者、激进者。

5.广泛开展拒俄、拒法等爱国运动。从1903年初开始,留日学生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展了多项旨在维护祖国与自身利益的运动。如为反对《东三省交收条约》。而开展的“头可断,血可流,躯壳可糜烂,次一点爱国之心,虽经千尊炮、万支枪之弹子砸破粉碎之,亦不可以灭”18的拒俄爱国运动;又有为反对法国侵略而对清政府公开致电“祸至无日,言之寒心”的拒法爱国运动。这些爱国运动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为之后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从1902年后开始的留日学生的一系列革命大动作,可以说要比之前的革命运动目标更加明确,运动的组织性更加系统,为革命的继续前进打下了基础。 13

14 引自《国民报》第三期《中国灭亡论》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20 引自 冯自由 《革命逸史》初集,《章太炎与支那亡国纪念会》,商务印书馆出版,页84

15 引自 冯自由 《革命逸史》《壬寅东京青年会》,商务印书馆出版,页151

16 引自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猛回头》部分,华夏出版社,页22

17 引自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猛回头》部分,华夏出版社,页21

18 引自 王璟芳、尹援一《湖北学生界》第四期 《学生军缘起》,湖北学生界社

七.同盟会的筹建、建立与留日学生的作用

1905年,面对当前革命的高涨形势,革命终于走向了联合。而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留日学生又一次当了先行者。他们在黄兴、宋教仁的领导下率先成立革命同志会,并与留日其他学生团体及中国大陆内部的华兴会、复兴会进行了广泛联系,使大批华兴会(在日留学生中影响最大组织)会员入盟,并与1905年7月30日召开筹备会,确立了“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9的会纲,其中筹备人员如黄兴、冯自由等多为留日学生或曾留日学生。足见留日学生在同盟会中地位与贡献。

而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既然是全国革命力量的集结,也就自然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为革命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20这正是广大革命党人与留日学生的多年愿望,自此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光明大道。

结语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在晚清中国政治腐朽、经济落后,且列强侵略不止的境况下,同盟会的出现确实是具有必然性的,这一必然性在经济、政治甚至在组织上都有所体现。可以说,同盟会是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必然产物之一,这个组织的出现有不可避免性。

留日学生做为当时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他们创办的报刊杂志、他们领导的拒外爱国运动,甚至是那不太完善的反满革命宣传,都极大的宣传了革命思想,在当时国内情况不利的情况下,仍推动这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前进,所以,留日学生不但为同盟会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而且为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19

20 引自 邹鲁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册 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页44、45 引自 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173

汇华学院2013级历史学1班 霍无忌

学号 2013511236

浅论中国同盟会出现的必然性与留日学生的突出贡献

摘要:1905年同盟会的建立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大事件,它的是内外忧患、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力量集中的必然结果,绝对不是偶然的。同时,也应该承认留学生群体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留日学生群体更是通过办报刊、传排满、建组织等一切手段促进革命形势发展与革命力量的集中。可以说,同盟会是在留日学生的大力推动下出现的。

关键词:中国同盟会,民族资产阶级,华兴会,留日学生

学术回顾

对同盟会的学术研究,从其建立之初就屡见不鲜,如冯自由的《檀香山兴中会改组同盟会之经过》等论文,高劳的《辛亥革命史》等的学术专著。而改革开放后,对同盟会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新意百出,如饶怀民的《同盟会与萍浏醴起义》、马庚存的《同盟会在山东》等,可以说同盟会研究从未间断。

而关于留学生对同盟会尤其是留日学生对同盟会建立、辛亥革命的成功的作用,研究人数并不突出,有桑兵的《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建立》1、陈昌福的《辛亥革命时期的留日学生》2及下文将提到的周棉教授的文章等,可以说数量并不巨大,可研究领域较为宽广。

引言

1905年8月2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宣告成立,自此之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同一政党的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建立后革命党人“大呼万岁而散”。由此可见,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又是必然的,而留日学生在同盟会的建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同盟会建立的必然性与留日学生贡献展开叙述。

学术界在此之前,对同盟会的建立必然性多有提及,并提出多项有建树成果。如金冲及、胡绳武先生的《辛亥革命史稿》(第一卷)。不过,我认为该必然性仍可加以叙述。故本文将在先论述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发现留日学生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为这一长期不为世人熟知,甚至有所反感的学生团体“正名”。1

2 见《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四期。 见《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四期

此前徐州师范大学的学者曾撰文3对留学生的贡献加以叙述,本文则专一详述留日学生群体。对因部分留日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龌龊表现而导致的整个留学生团体蒙羞的情况,进行部分更正。

一、清政府的腐朽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崛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开始了不断被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而做为中国领导者的清政府,却对外苟且求和,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是中国官场自上而下形成了“内而宫廷,外而疆吏,下至微员末秩,皆莫不以敬礼外人为宗旨”。除了对外的求和,清政府因为对外赔款,训练新军等事项,又对百姓征收重税,加上各级官吏为中饱私囊、巧立名目,普通百姓只能面对“豺狼当道,雀鼠为灾,

4铜山可倾,欲壑无底”的境遇,由此可见清政府已经腐朽到极点,不可救药了。

从1910年开始,清政府为缓和矛盾进行了“新政”,虽然“新政”的改革是基本无用的,但却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910至1911年间,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而其投资范围也更加广阔,势力更加雄厚。正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才使本来力量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了站出来领导革命,组织政党的力量。中国同盟会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却又颇存优势的境地发展起来。

二、各阶级改革的尝试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发展

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中国各阶级、各层次都在尝试着对中国腐朽落后进行改变。然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广泛的传播了改革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却也只能接受六君子血染刑场,康梁远逃海外的凄惨下场;农民阶级发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虽然让列强看到“无论欧美日本等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圣灵四分之一”5,却也不得不接受被清政府与列强共同镇压的局面;资产阶级立宪派与清政府联合进行的一系列立宪改革同样无功而返。因此在万马齐喑的20世纪初,急切需要一个领导力量。

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开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革命派先后在广州、惠州发动起义,虽然都因寡不敌众而宣告失败,但革命派却从被人民“几视为毒蛇猛兽”6到“多为吾人扼腕叹息”7。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革命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一个同一的革命政党进行协调管理,同盟会呼之欲出。

三、列强侵华加剧对同盟会建立的刺激作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就开始了对中国的不断侵略,这些侵略无一不使中国饱受屈辱,又无一不使中国各阶级进行救亡图存的尝试。同盟会的建立就与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密切相关。

1903年4月8日,俄国借口从东北撤军(《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长期赖在东北不肯撤军,企图占领东北),与清政府签订《东三省交收条约》,要求清政府答应七项不合理要求,如“东三省置于俄国监督之下,不许他国干预。”,“东3 即 《留学生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中国留学生与民国的社会发展”研究之一》,清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四期。

4 引自《清议报全编》卷26,页118,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

5 引自 金冲及、彭绳武《辛亥革命史稿》第一部,上海辞书出版社,页104

6 引自 《黄帝旗帜 广东根基 中华情怀 世界制度——读孙中山》,原文见孙中山《革命原起》 7 引自同5

三省练军归俄国将校训练。”8。企图独占东三省。

面对俄国的步步紧逼,清政府的步步退让,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开展广泛的拒俄爱国运动,打击了俄国的嚣张气焰。这次运动使更多的人民群众相信资产阶级革命派,许多人民群众更是加入了革命派组织,这促使革命派急需建立同一组织,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运动。

四.革命力量的聚集与华兴会等团体的建立

为了进一步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孙中山、黄兴等人不断推动革命力量的聚集,创建革命组织,先后组织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极大的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也促进了同盟会的建立。这其中尤以黄兴为代表的华兴会规模较大,影响深远。

做为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学习过的学生,黄兴较早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在1902年夏回湖南任教后,宣传革命思想“课余之暇,时向学生灌输革命学说”,并开始着手组建革命组织,于1904年2月15日(癸卯除夕),在湖南明德学校校董龙璋的西园寓所召开了革命组织成立大会,正式成立华兴会(前一年已经议定),举定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虽然这个组织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但该组织成立后多次组织有广泛基础的革命起义,在留日学生中影响深远,表明了该组织确实在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着湖南华兴会、浙江华兴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发展,由这几个革命组织发起的武装起义较之前的起义势力更强大,对清政府的打击更加沉重。但从这些起义中也可以看出诸多问题,如只认会党领袖,抱着“为马福益大哥报仇”的心情参加革命。又如,在革命中缺乏同一领导,各行其是。显然,一个同一的革命政党确实需要建立。

五.1902年前留日学生对同盟会建立的推动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向日本派送留学生,本身目的是为了培养可以为王朝服务、捍卫清王朝统治的奴隶型人才,但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却吸收了新式思想“反对保皇、倡导革命者,亦不乏人。”9,这些学生在日本酝酿着新举动,并一步步向革命思想靠拢,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上来。为建立中国同盟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2年前留日学生在日本进行了如下行动:

1.1901年创办《国民报》,发出“中国之无国民也久矣!驯伏于二千年专制政体之下,习为佣役,习为奴隶,始而放弃其人权,继而自忘其国土,终乃地割国危,而其民几至无所附属。”10的呼声,要求救危亡,兴民权。是资产阶级创办的一份相当有分量的报纸。

2.宣扬排满思想。留日学生先后在《国民报》上发表文章进行排满,如《说汉种》这篇文章中提出“惟汉土为非汉种所有,故汉土之丧失割裂,曰与我非汉种之休戚无关也。”11,在《亡国篇》中更是鲜明的提出了“既奴之二百余年矣,则必荡涤其邪秽,斩绝其根性,斩之以刃,荡之以血,夫而后可与言治也。”12的观点,足见排满思想之决绝。

3.逐步跳出康梁等人保皇思想的束缚。由于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8

9 引自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第一部,上海辞书出版社,页228 引自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商务印书馆出版,页107

10 引自《国民报》第一期,《叙例》,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1,2

11 引自《国民报》第三期,社说 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17、18

12 引自《国民报》第四期,社说 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24

变法领袖逃亡日本,在留日学生中宣扬保皇改良思想,一度使留日学生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认为革命党只不过是“老于世故者”。不过在1902年之前,留日学生已经开始接受革命党的思想影响,如排满思想等。

应该说,1902年前留日学生在思想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盲目排满、对人民群众“曰妒、曰专、曰诈、曰怯。”13,可以说思想是很不全面、很不具有革命性的。然而也正是在1902年前留日学生初步接受了革命思想,为之后走上革命道路,推动创建同盟会发挥重要作用。

六.1902年后留日学生的大动作

从1902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留日学生人数大增,而革命思想在学生中更是广泛传播,学生们进行了诸多大动作,极大的推动了同盟会的建立与发展。

1902年后留日学生的大动作如下:

1.激进分子广泛串联,举办了“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并发表了长篇宣言,写道“自永历建元,穷于辛丑,明祚既移,则炎黄姬汉之邦族,亦因以澌灭”14,公开集会宣传革命排满思想。

2.创办革命抓著作与报刊,宣传革命思想。从1902年冬,杨毓麟强调民族建国理论、个人权利主义的《新湖南》到其后刘成禺、李书城等人创办的《湖北学生界》,孙翼中、王家驹、许寿裳创办的《浙江潮》。都宣传了民族危机的严峻性,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诸多学说,力图找出救亡图存的途径和方法,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打下重要基础。

3.创办自己团体——青年会。1902年6月间,以清廷驻日公使蔡钧以“防范革命排满”为辞,准备以“扰乱治安”罪名将留日学生吴敬恒、孙道毅“驱逐回国”为导火索,张继、叶澜等人创办了“名曰青年会,实即少年中国之意”的青年会。该组织在会章中公开宣称“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15。足见该组织已经被革命派思想所武装,为此后同盟会建立确立了组织基础。

4.陈天华著就《警世钟》、《猛回头》。陈天华做为留日激进派的代表,用自己手中的笔,当做投枪,写就《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试图唤醒民众的爱国之情,如他在著作说道:“中国尚未被洋人所瓜分,已到这个情形,等到他们瓜分中国之后,他还准我们有一碗饭吃吗?”16、“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拒的,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17。这些呐喊无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可以说,陈天华是那一代革命者中的思想先行者、激进者。

5.广泛开展拒俄、拒法等爱国运动。从1903年初开始,留日学生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展了多项旨在维护祖国与自身利益的运动。如为反对《东三省交收条约》。而开展的“头可断,血可流,躯壳可糜烂,次一点爱国之心,虽经千尊炮、万支枪之弹子砸破粉碎之,亦不可以灭”18的拒俄爱国运动;又有为反对法国侵略而对清政府公开致电“祸至无日,言之寒心”的拒法爱国运动。这些爱国运动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为之后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从1902年后开始的留日学生的一系列革命大动作,可以说要比之前的革命运动目标更加明确,运动的组织性更加系统,为革命的继续前进打下了基础。 13

14 引自《国民报》第三期《中国灭亡论》罗家伦著《中华民国史料丛编国民报丛编》,页20 引自 冯自由 《革命逸史》初集,《章太炎与支那亡国纪念会》,商务印书馆出版,页84

15 引自 冯自由 《革命逸史》《壬寅东京青年会》,商务印书馆出版,页151

16 引自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猛回头》部分,华夏出版社,页22

17 引自 陈天华 《猛回头,警世钟》,《猛回头》部分,华夏出版社,页21

18 引自 王璟芳、尹援一《湖北学生界》第四期 《学生军缘起》,湖北学生界社

七.同盟会的筹建、建立与留日学生的作用

1905年,面对当前革命的高涨形势,革命终于走向了联合。而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留日学生又一次当了先行者。他们在黄兴、宋教仁的领导下率先成立革命同志会,并与留日其他学生团体及中国大陆内部的华兴会、复兴会进行了广泛联系,使大批华兴会(在日留学生中影响最大组织)会员入盟,并与1905年7月30日召开筹备会,确立了“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9的会纲,其中筹备人员如黄兴、冯自由等多为留日学生或曾留日学生。足见留日学生在同盟会中地位与贡献。

而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既然是全国革命力量的集结,也就自然成为全国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为革命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20这正是广大革命党人与留日学生的多年愿望,自此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光明大道。

结语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在晚清中国政治腐朽、经济落后,且列强侵略不止的境况下,同盟会的出现确实是具有必然性的,这一必然性在经济、政治甚至在组织上都有所体现。可以说,同盟会是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必然产物之一,这个组织的出现有不可避免性。

留日学生做为当时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他们创办的报刊杂志、他们领导的拒外爱国运动,甚至是那不太完善的反满革命宣传,都极大的宣传了革命思想,在当时国内情况不利的情况下,仍推动这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不断前进,所以,留日学生不但为同盟会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而且为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19

20 引自 邹鲁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一册 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页44、45 引自 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页173


相关内容

  • 八上历史第四单元习题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1 ."一言九鼎"."九鼎至尊"可以反映西周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依据 课标: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 考纲: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 意图:侧重于学科基础 ...

  •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 ...

  •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 ...

  •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本科论文
  •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学生:曹亚运(指导老师:吴玉才) (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农村丰富的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农民工市民化随之而来,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这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民工 ...

  • 十八大实施方案
  • 古城初级中学党支部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方案 在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祖国繁荣昌盛.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歌颂党的丰功 ...

  • 科教融合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 [摘 要] 科教融合已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新常态,但是,科教分离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2011年开始,借助<中国高校科技>杂志这个平台,大力倡导并研究科教融合的大学理念,不断引起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并正在形成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与科教结合不同,科教融合是从大学学术共同体出发,明确 ...

  •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剖析
  • 作者:黄百成王能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1年08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思想和心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他的社会生活,都必然地要打上他所处的时代的印记.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社会 ...

  •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 ...

  • 演讲词--演讲稿
  • 第一,明确演讲词的中心.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主线,不转换话题,感慨的内容不要随便转移.第二,确定演讲的题目.题目要与内容一致,要有美感,要吸引人.第三,选择演讲的材料.所选材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时代感与演讲氛围.第四,安排好演讲的结构.一般说来,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部分要调动语音因素突出它,结束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