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期中考试)

山口中学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A.粟 B.水稻 C.白菜 D.芥菜

2. 记者于2014奶奶10月11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026.7千克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C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D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超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人类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怎样来的( D )

A.女娲捏造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出来的

C.由猴子变化而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5.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是种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D )

A.尧 B.舜 C. 禹 D.炎帝和黄帝

6. 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这是描述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C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7. 暑假,小华想让爸爸带他去西安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就近他们还可以参观( D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B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启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9. 人们常用“一言九鼎”来表示一个人说话的分量,“九鼎”象征最高权力开始于( C )

A.黄帝 B.尧 C.禹 D.启

10.“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B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11.“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C )

A.实行世袭制 B.实行郡县制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行省制

12.传统史书多将西周的灭亡归咎于褒姒,你认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 A ) ①周幽王的昏庸,诸侯离心离德 ②太子年少无能 ③申侯联合犬戎族发动攻击,势力强大 ④各个诸侯国不喜欢褒姒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3.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C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爆发平民大起义

C.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D.少数民族的进攻

14.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东周开始的是( D )

A.武王伐纣 B.骊山烽火 C.尊王攘夷 D.平王东迁

15.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主要是因为( C )

①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 ②今天的汉字于她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③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④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青铜器的艺术价值表现为( B )

①整体结构美观 ②造型奇特或雄伟

③纹饰讲究,线条丰富,图案优美 ④统治者用来祭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禅让制”使传说中古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下列哪一首领的当选与此无关

( A )

A.汤 B.禹 C.舜 D.尧

18.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D )

A.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

C.礼乐制度有利于稳定维护社会秩序

D.郡县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的礼乐文明

19.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

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获得胜利。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

A.龟甲和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20.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汉字书法由隶、篆、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21.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成语“问鼎中原”反映的是下列哪个

历史人物的活动( C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2.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凝结了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

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C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23.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B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C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25.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C )

A.春秋时期的秦国 B.春秋时期的楚国

C.战国时期的秦国 D.战国时期的楚国

2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

式( B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27.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商业的发展、物资交流需求的增加,使统一的呼声更加强烈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了商业中心

C.城市与乡村出现了明显的分离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28.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决定南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农作物

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C )

A.饮食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29.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0.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战役。以下典故中,与这一战役有关的是( B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风声鹤唳

二、非选择题。(第1题12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18分,共4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他的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和睦„„协调各部落的关系,使各部落也友善和睦。——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继承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部落联盟的事物。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1)根据材料一中的叙述,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举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尧当时担任什么职务?(2分)

(3)材料二中可看出,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材料三:西周初,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制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1)材料一、三所叙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此项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

(2)据材料二的描述,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

材料三: 春秋五霸: 、 、 、 、 。 材料四:现收藏于中国国际博物馆,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礼器是 。 材料五:A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描述,请问“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期?桓公在此时期最先称霸,他是哪个国家的国君?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5分)

(2)材料一中的“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3分)

(3)将材料三的横线处补充完整。(5分)

(4)将材料四的横线处补充完整。(2分)

(5)材料五中的A是谁?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分)

山口中学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A.粟 B.水稻 C.白菜 D.芥菜

2. 记者于2014奶奶10月11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026.7千克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C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D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超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人类的起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怎样来的( D )

A.女娲捏造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出来的

C.由猴子变化而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5.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是种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D )

A.尧 B.舜 C. 禹 D.炎帝和黄帝

6. 请根据“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等信息判断,这是描述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C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7. 暑假,小华想让爸爸带他去西安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就近他们还可以参观( D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B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启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

9. 人们常用“一言九鼎”来表示一个人说话的分量,“九鼎”象征最高权力开始于( C )

A.黄帝 B.尧 C.禹 D.启

10.“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B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11.“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C )

A.实行世袭制 B.实行郡县制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行省制

12.传统史书多将西周的灭亡归咎于褒姒,你认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 A ) ①周幽王的昏庸,诸侯离心离德 ②太子年少无能 ③申侯联合犬戎族发动攻击,势力强大 ④各个诸侯国不喜欢褒姒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3.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C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爆发平民大起义

C.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D.少数民族的进攻

14.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东周开始的是( D )

A.武王伐纣 B.骊山烽火 C.尊王攘夷 D.平王东迁

15.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主要是因为( C )

①它记录了商王的活动 ②今天的汉字于她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③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④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青铜器的艺术价值表现为( B )

①整体结构美观 ②造型奇特或雄伟

③纹饰讲究,线条丰富,图案优美 ④统治者用来祭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禅让制”使传说中古代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下列哪一首领的当选与此无关

( A )

A.汤 B.禹 C.舜 D.尧

18.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D )

A.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

C.礼乐制度有利于稳定维护社会秩序

D.郡县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的礼乐文明

19.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

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兵,结果获得胜利。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

A.龟甲和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20.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汉字书法由隶、篆、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21.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成语“问鼎中原”反映的是下列哪个

历史人物的活动( C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2.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凝结了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

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C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23.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B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C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25.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C )

A.春秋时期的秦国 B.春秋时期的楚国

C.战国时期的秦国 D.战国时期的楚国

2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

式( B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27.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商业的发展、物资交流需求的增加,使统一的呼声更加强烈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了商业中心

C.城市与乡村出现了明显的分离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28.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决定南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农作物

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C )

A.饮食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29.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0.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战役。以下典故中,与这一战役有关的是( B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风声鹤唳

二、非选择题。(第1题12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18分,共4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他的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和睦„„协调各部落的关系,使各部落也友善和睦。——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继承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部落联盟的事物。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1)根据材料一中的叙述,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举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尧当时担任什么职务?(2分)

(3)材料二中可看出,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材料二: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材料三:西周初,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制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1)材料一、三所叙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此项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

(2)据材料二的描述,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

材料三: 春秋五霸: 、 、 、 、 。 材料四:现收藏于中国国际博物馆,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礼器是 。 材料五:A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描述,请问“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期?桓公在此时期最先称霸,他是哪个国家的国君?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5分)

(2)材料一中的“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3分)

(3)将材料三的横线处补充完整。(5分)

(4)将材料四的横线处补充完整。(2分)

(5)材料五中的A是谁?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分)


相关内容

  •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更新时间:2011-11-25 13:11:39 浏览: 821次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小结 戴智雄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已考完,现将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考试情况分析: 1.得分情况: (1)总人平:参考人数26人,人平68分. (2)优秀人数:8人 优秀率:31% ...

  • 七上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12年秋江夏区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0题共60分.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请你选出最符 合题意的一项,并将其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 期中考试通知
  • 武教研发[2015] 05 号 关于全区中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统一测试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对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强化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性,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全区中小学2014-2 ...

  • 八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
  • 八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这次期中考试,总的说来,试卷设计比较合理,难易结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叫高.难度适中.很多题目学生还是理解不来.成绩不太理想. 八年级学生共有143 名参加考试,最高分92分,最低分0分.成绩在80以上分的10人,优秀率7%.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39.2 ...

  •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 2015--- 2016学年七年级(上)中期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学校 王民中学 学科 历 史 教师 刘愿宁 一.总体成绩统计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地理﹑历史,生物合卷100分,其中历史占4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归纳列举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 ...

  • 九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鸡足山镇九义学校 历史阅卷组 一.试题简析 本份试卷大多选自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试题偏简单.基本能考查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较为全面. 本次历史试题符合中考命题结构,试卷由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三部分组成,试卷涉 ...

  •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唐太宗说"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以下哪一名臣不属于他统治时期 A姚崇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2.右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A纺织 B鼓风 ...

  •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讲评课教案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2.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评方法:学生自主改错.教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 三.讲评重点:出现错误较多 ...

  •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逯东辉 一.教学目标 1. 能记住人类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 2. 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3. 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终点,并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二.试卷分析 本次七年级历史考试,考试范围1-14课,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

  •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七年级上冊<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林显华 一.考试整体情况 七年级考生为442人,全段平均分为73.24,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4分, 优秀率为40.54,及格率为84.46,选择题平均分为30.03,非选择题平均分为43.21. 二.试卷特点 从整卷来看,社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