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基本权利方面的问题

基本权利方面的问题:

1、关于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护

迁徙自由,即公民有迁徙自由不仅是在国内公民可以任意旅行,并可以移居国内任何地方。而且还包括有国际迁徙的自由,公民可以自由迁徙国外,也可以自由迁徙国内。我国五四宪法也曾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但现行宪法取消了这一公民权利。实际上,我国国民经济已逐步发展壮大,类似孙志刚案件的层出不穷,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并且迁徙自由权本应就是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在民主法治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不应该漠视这一权利。

2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修改

现行宪法第33条第2款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因为这样规定的话,只能说明公民在执法、司法中受到平等对待,而并没有强调在立法上也是平等的。很多时候在立法阶段就已经产生了不平等,而我国又没有建立违宪审查机制来纠正立法不平等。比如说非公有制受到不平等待遇,这个源头就是来自于立法上的歧视。较为合适的办法是,把现行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恢复到1954宪法的表述,即“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3关于生存权和自由权保护选择

孙志刚事件昭示了这样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的生存权与自由权原来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和信息公开就难以及时进行自我防卫,而没有必要的人权保障和司法救济也就不可能获得最基本

的生命安全。例如宪法第51条规定的公共福利以及对等性原则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但这样的限制应该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条件下所施加的最小限度的限制。但是很明显,宪法第37条所规定的人身自由和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都是明显缺乏充分的制度性保障。

4、关于增加思想自由的规定问题

现行宪法对于西方国家中非常重视的一项权利“思想自由”并没有写进去,现在主要是以第36条中的“宗教信仰自由”取代“思想自由”的办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公民的政治思想自由和政治信仰自由。不能以宗教自由取代思想自由。

5、自由的保障及限制

宪法关于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方式可分为两种:其一为间接保障方式,或称法律保障,即政府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公民的自由权利;其二为直接保障方式,或称宪法保障,即公民的各种自由,都有宪法明确规定,政府不得侵犯。在我国,解释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是从1982年宪法制定通过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宪法的功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鲜有解释之事例。至于有立法机关直接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制度则没有提及,这是宪法的缺陷,更是现行政治体制的缺陷。最明显就是公民人身自由的切实保障问题。虽然宪法第37条中对于公民享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但是其缺乏明显的保障机制,使得这一条款徒有其表。

主体方面的问题:

基本权利方面的问题:

1、关于迁徙自由权的宪法保护

迁徙自由,即公民有迁徙自由不仅是在国内公民可以任意旅行,并可以移居国内任何地方。而且还包括有国际迁徙的自由,公民可以自由迁徙国外,也可以自由迁徙国内。我国五四宪法也曾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但现行宪法取消了这一公民权利。实际上,我国国民经济已逐步发展壮大,类似孙志刚案件的层出不穷,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并且迁徙自由权本应就是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在民主法治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不应该漠视这一权利。

2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修改

现行宪法第33条第2款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因为这样规定的话,只能说明公民在执法、司法中受到平等对待,而并没有强调在立法上也是平等的。很多时候在立法阶段就已经产生了不平等,而我国又没有建立违宪审查机制来纠正立法不平等。比如说非公有制受到不平等待遇,这个源头就是来自于立法上的歧视。较为合适的办法是,把现行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恢复到1954宪法的表述,即“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3关于生存权和自由权保护选择

孙志刚事件昭示了这样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的生存权与自由权原来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和信息公开就难以及时进行自我防卫,而没有必要的人权保障和司法救济也就不可能获得最基本

的生命安全。例如宪法第51条规定的公共福利以及对等性原则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但这样的限制应该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条件下所施加的最小限度的限制。但是很明显,宪法第37条所规定的人身自由和第38条所规定的人格尊严都是明显缺乏充分的制度性保障。

4、关于增加思想自由的规定问题

现行宪法对于西方国家中非常重视的一项权利“思想自由”并没有写进去,现在主要是以第36条中的“宗教信仰自由”取代“思想自由”的办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公民的政治思想自由和政治信仰自由。不能以宗教自由取代思想自由。

5、自由的保障及限制

宪法关于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方式可分为两种:其一为间接保障方式,或称法律保障,即政府非依法律不得限制公民的自由权利;其二为直接保障方式,或称宪法保障,即公民的各种自由,都有宪法明确规定,政府不得侵犯。在我国,解释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是从1982年宪法制定通过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宪法的功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鲜有解释之事例。至于有立法机关直接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制度则没有提及,这是宪法的缺陷,更是现行政治体制的缺陷。最明显就是公民人身自由的切实保障问题。虽然宪法第37条中对于公民享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规定。但是其缺乏明显的保障机制,使得这一条款徒有其表。

主体方面的问题:


相关内容

  • 浅析宪法司法化
  • 摘 要: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就一起民事案件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宪法司法化问题,2003年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故意伤害致死一案再次引发违宪审查建议.然而,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决定使得宪法司法化的命运戛然而止.宪法司法化源于美国,现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长期以来 ...

  • 分权制衡与宪法解释
  • 分权制衡原则与宪法解释--- 司法审查以及宪法法院制度下的经验与理论出处]<法商研究>2002 年第 6 期摘要:在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现代国家,司法机关往往掌握宪法的解释权,这使得 人们担心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平衡可能被破坏. 通过对外国相关宪法理论与实践的 评析,可以看出宪法解释权归属于司 ...

  • 从[宪法]在我国立法中的适用看我国现行[宪法]实施的状况
  • 作者:莫纪宏 法学杂志 2013年05期 今年是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相对于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而言,现行<宪法>颁布以来,除了在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 ...

  • 当代宪法学的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
  • 当代宪法学的发展趋势 韩大元 我今天想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当代宪法学的发展趋势问题.这里指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宪法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经验之学.智慧之学所呈现出来的发展趋势.我们研究当代宪法学的发展趋势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客观地.理性地分析宪法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世界的眼光审视中国 ...

  • 浅析宪法与生活
  • 摘 要宪法是生活之法,其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宪法源于并高于生活,宪法影响并融入生活.本文通过浅析宪法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提出宪法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宪法 民主政治 基本权利 作者简介:魏蔚,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宪法.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

  • 法国宪法中的宽容精神
  • 摘 要 可以说是宽容而不是自由.民主.平等等观念是宪法精神的根本所在,而其他自由主义的观念都需要在宽容精神的指导下展开.法国宪法的曲折历史和特有传承,给了宽容精神以独有的土壤.使其在平衡宪政体制,调节议会与政府权力间的制约,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有着独特的实践经验.而其特色鲜明的以政治平衡为主要目的, ...

  • 关于宪法学定位的思考
  • 各 科 专 论法学杂志・2009年第7期 关于宪法学定位的思考 ThinkingAboutPositionOfConstitutionalJurisprudence 邓联繁 (:,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之共识.宪法时代呼唤我们,宪法学是法学;从宪法学的取向看,宪法学是人学.法学是宪法学之"形 ...

  • 宪法解释的特质
  • 作者:刘国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8年11期 中图分类号:D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88X(2008)04-0042-06 宪法解释方法是宪法学之核心--宪法解释学--的核心.宪法解释方法来自于一般法律解释方法,但一般法律解释方法能够完全满足宪法解释方法的需要吗?本文认为,由于宪法 ...

  • 浅析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 浅析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作者:谭春燕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4年第12期 人类维系生命.谋求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财产.私有财产的产生,有其天然的正当性.近代,私有财产权被认为是公民权利的核心.到现代,人们对私有财产权的认识则更加理性,仍被看作社会稳定.自由.安全的象征 ...

  • 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
  • 摘 要: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其影响过程前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以降,后可延续至20世纪80.90年代.其影响的方式体现为翻译出版苏联宪法的教材.著作和论文,苏联法学专家直接开设"苏维埃国家法"课程介绍苏联宪法理论:影响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