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纸 世 家

纸坛纵横

宣 纸 世 家

——记安徽泾县曹氏宣纸技艺传承人曹人杰

●吴世新

(安徽省泾县企业局,安徽泾县 242500)

摘要:曹人杰是“红星”牌宣纸、“红旗”牌宣纸的第一批创始人之一。本文介绍曹氏宣纸的起源以及曹人杰传承宣纸技艺的经历。

关键词:宣纸技艺;曹人杰;曹氏宣纸中图分类号:TS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309(2012)02-0056-03

二年(公元1910年)十月,在南洋国际劝业会上,曹洪昌号所生产“白鹿”牌宣纸荣获优等文凭奖,曹义发号所生产“鸿记”牌宣纸荣获超等文凭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曹恒源号所生产“桃记”牌宣纸荣获金奖。可以说,中国宣纸业的传承与发展,曹氏家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如果没有曹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功劳,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就不可能完整而系统地传承于世。

据清乾隆年间进士赵青藜在《泾川小岭曹氏祖谱序》中记载:“曹为吾邑望族,其源自太平,再迁小岭。生齿繁夥,分徒十三宅。虽田地稀少,无可耕种,以蔡伦术为生。”另据曹大三第三十九世孙曹思诚在《始祖大三公像赞后》写到:“公为我子孙虑至深远也。见此系山陬,无可耕土,因贻蔡伦术于后,以为生计”。另据建于明代泾县许湾“蔡伦祠”碑文载:“溯汉代龙亭侯发明造纸流传于世者,殆遍全球。惟我族居泾西小岭,崇山峻岭,所出之宣纸为他纸冠:尤为吾皖特产,故人民共食力于宣纸业得度生机者,其恩至深且远”。上述记载说明:宋末元初之际,曹氏家族为避乱,曹氏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至泾西小岭地带,因见此地山多地少,无可耕种,遂贻蔡伦造纸术为生计,以制造宣纸来维系家族生存。从此,开创了曹氏家族宣纸业的新纪程。“曹大三”就成为曹氏家族制纸之祖,一举奠定了曹氏家族在中国宣纸业中的望族地位,世代相传,历代传颂。“曹氏宣纸”自曹大三创制以来,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繁衍不息,终成“国宝宣纸、人类遗产”而驰名中外,成为中国传统书写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一定的贡献,故郭沫若先生题词赞到:“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

14曹人杰,1925年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小岭,岁随父学习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红星”牌宣纸、“红旗”牌宣纸的第一批创始人之一,为曹氏家族宣纸制作技艺的第二十六代正宗传承人,先后从事宣纸生产达70余年。其祖父曹康端,其父曹一青,其子曹建勤四代相传,是“中国宣纸之乡”唯一曹氏家族宣纸技艺四代相传,沿袭至今的“宣纸世家”,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年龄最长的宣纸老艺人,被人们称之为“宣纸国宝艺人”。

曹氏宣纸溯源

安徽泾县小岭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也是曹氏家族宣纸的发源地,迄今已有1 000多年的传承历史。这里山上青檀密布,山下溪水长流,是古代手工制纸的绝佳之地。

小岭素有“九岭十三坑”之称,在明清时期处处有纸槽,坑坑有纸碓。“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垒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这是清代诗人赵廷挥对小岭曹氏宣纸业鼎盛时期的繁忙情景的生动描述。据史料记载:清代宣纸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小岭一带共有曹氏家族创办的宣纸棚户44家,纸槽156帘,年产宣纸700余t,产品畅销海内外。曹氏家族还先后创制出步记、桃记、秀记、栋记、鸿记、云记、贺记、生记、承记、熙记、南记、樵记、和记、寿记、锡记、青记、龙记、德记、郁记、忠记、进记等40多个宣纸牌号,并在上海、汉口、苏州、南京、杭州、芜湖等地开设纸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家族生产经劳模式,创制出棉料、净皮、特净和黄料4大类50多个宣纸品种,相继研制开发出扎花、罗纹、料半、十刀头、科举、六尺疋、八尺夹、长扇、短扇、白鹿、露皇等珍贵稀有产品。宣统

20 2 年 2 月  第 3  卷  第 2 期

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刘海粟大师赞到:“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传承祖辈纸业

曹人杰老艺人于1925年出生于中国宣纸发祥地——泾县小岭汪义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曹氏家族宣纸技艺传承人。其祖父曹康端为曹大三后裔,曹氏家族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早在清朝初期就独自在小岭汪义坑,即在曹人杰老艺人的出生地创办宣纸业,取名“锦隆号”,建有3帘纸槽,制定的家规祖训为:“厚道为人,诚信做事”。曹人杰的祖父为传承曹氏家族传统宣纸制作技艺,保障宣纸生产的原料供应,曹康端率其子曹一青、曹一善兄弟二人在汪义坑周边山场上大力发展原料基地。先后建有青檀林面积达235.1亩,其中老档青檀1 1607棵,新栽青檀23 758棵,共计达35 265棵。建有燎草滩面积达30 983 m2,其中青草滩面积达4 604 m2,草胚滩面积达9 741 m2

,纸棚15间,皮草碓4副,成为当时曹氏家族纸业的大户之一。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宣纸为皮料是最佳者,产于安徽泾县。泾县之宣纸业在小岭村,制纸者多为曹氏,世守其秘,不轻授人”。曹康端创制的在其去逝后将其继业传至其长子,即曹氏家族第25代传承人曹一青负责管理和经营。曹一青为发扬祖传宣纸业,弘扬“锦隆”牌宣纸对外影响,民国初期在上海江西南路32弄开办“锦隆”号纸栈,并为“锦隆”号店堂书写一幅寓意深远的对联。上联是:锦绣河山前程光明,下联是:隆兴事业力振家声。由其弟曹一善负责纸栈经营,产品由曹一青负责生产,直至建国前夕因国内战乱,交通受阻,物流不畅而停业。

曹人杰老艺人作为曹氏家族的第26代宣纸技艺传承人,14岁时就随其父曹一青在泾县汪义坑先后学会了原料加工、捞纸、晒纸等关键工艺,成功地掌握了宣纸生产的每道工序和操作要领,直至建国前从未离开过宣纸的生产与管理。

1951年7月,为解救宣纸员工的生机与出路,当地政府出面,由74户纸棚股东共同出资(旧币)112 991 300元(即新人民币11 299元),其中曹一青出资10万入股,组建“泾县宣纸联营处”。“宣纸生产联营处”组建初期,下设4个宣纸生产部,乌溪为第一宣纸生产部、许湾为第二宣纸生产部,汪义坑为第三宣纸生产部,元龙坑为第四宣纸生产

Paper and Paper Making Vol.31 No.2 Feb. 2012

纸坛纵横

部,恢复4个纸槽的宣纸生产,出厂的宣纸封口刀印的上部,统一盖有一颗“红五角星”的标记,以示纪念宣纸在新中国获得新的生命,从此“红星”宣纸名扬天下。曹一青老艺人由于技术高,为人厚道,被董事会推荐担任第三宣纸生产部经理。

1954年,泾县人民政府根据“泾县宣纸联营处”的请求,私营业主提出要与政府合作,共同办好宣纸业,以解决生产分散、资金短缺、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1954年1月27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将“泾县宣纸联营处”改为“公私合营泾县宣纸厂”,集中在乌溪统一生产与管理。至此,具有1 000多年传承技艺历史的宣纸生产,开始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发展的生产经营轨道。曹一青、曹人杰父子双双被选派到新成立的“公私合营泾县宣纸厂”,曹一青担任泾县宣纸厂第一生产部副主任,曹人杰担任泾县宣纸厂供销股副股长,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红星”牌宣纸的创始人,为“红星”牌宣纸企业的创建,发展和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0年,曹一青老艺人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不幸病逝于小岭家中。曹人杰老艺人则继续在泾县宣纸厂从事宣纸业,直至退休,从未离开宣纸生产领域。1985年,退休后的曹人杰老艺人又被泾县小岭宣纸厂聘请担任质检科科长、生产副厂长,负责“红旗”牌宣纸的质量与检验工作,为“红旗”牌宣纸创建国家名牌又做出了新的贡献。此外,曹人杰老艺人因技术全面,先后为泾县三星宣纸厂、泾县金星宣纸厂、泾县汪六吉宣纸厂、泾县白天鹅宣纸厂等多家宣纸厂的筹建和创办担任技术顾问。如今,曹人杰老艺人一心一意在其子曹建勤创办的泾县紫金楼宣纸厂担任技术指导,传授宣纸技艺,把好宣纸质量关,以确保曹氏家族宣纸产业世代相传。

子承父业创曹氏

曹建勤是曹人杰老艺人第三子,1963年出生是曹氏家族宣纸的第27代正宗传承人。1988年,子承父业,独资创办泾县紫金楼宣纸厂,现为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安徽省民间文化传承人,中国宣纸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分会副会长,创制的“曹氏”品牌宣纸,1989年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200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理产品”,批准使用宣纸原地理产品专用标志。启功大师亲笔为其题写“中国曹

“锦隆”号纸业,“锦隆”号纸棚里从事传统宣纸技艺的习艺,“中国宣纸之乡”小岭,

纸坛纵横

氏牌宣纸”和“宣纸世家”匾额。

曹建勤为继承祖辈宣纸事业,时刻牢记其父曹人杰老艺人为其书写的一幅中堂对联:一经教子钦身训,清白传家佩古风。曹建勤创建的“曹氏”牌宣纸,严格沿袭曹氏家族的独特祖传工艺,严格精选青檀树枝的韧皮和长杆沙田稻草制作的燎草为原料,严格采用本地独有的山溪泉水,全手工精心抄制,具有曹氏家族特有的宣纸润墨效果。曹建勤作为曹氏家族宣纸传承人,为弘扬“曹氏宣纸”品牌和市场声誉,2001年在北京文房四宝一条街——琉璃厂核心地带,荣宝斋附近开设“曹氏宣纸”专营店,先后得到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张仃等一批书画大师的推崇,继承了曹氏家族“家有厂外有店”的生产经营模式。1993年,“曹氏”牌宣纸在北京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国之宝”称号。

曹人杰老艺人现虽已86岁高龄,但对宣纸业的传承与发展却十分关注。他常说:“没有好的原料就造不出好宣纸。制造高质量的宣纸,必定要有高质量的燎皮和燎草,否则就无法生产出千年寿纸,书画家也会感到不满意”。曹人杰老艺人凭着祖传的过硬技艺,自信地说:“搞宣纸,我们曹氏家族是正宗的传承人。一刀宣纸拿来,我一眼看就知道

是不是正宗宣纸,是哪个厂生产的。手一摸宣纸,就立刻知道纸质的好坏和优劣,一掂量就知道这刀宣纸重量是多少,上下误差不会超过二两。宣纸生产的每道工序关键技术要领,都存在于我头脑中,藏在我肚子里,掌握在手心中,无法用文字记载,全凭师徒间心授相传。”值得曹人杰老艺人欣慰的是,如今他的3个儿子,全部都在从事宣纸产业,长子和三子在自家创办的紫金楼宣纸厂,从事生产与管理,最小的儿子在从事宣纸原料的生产与加工,儿媳在北京曹氏专营店负责经销和宣传,曹氏家族宣纸祖传技艺后继有人,代不乏人。如今,“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成功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已真正走出国门,唱响世界。

“曹氏宣纸”连续4代相传,是“中国宣纸之乡”唯一4代相传的家族,使曹氏家族宣纸制作技艺得以世袭相沿,并在曹氏家族传承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宣纸是国宝,曹人杰老艺人更是“宝中之宝”。愿曹人杰老艺人壮如小岭青檀,郁葱挺拔,形如小岭溪水,长流不竭;情如国宝宣纸,流芳百世。

收稿日期:2011-12-06

20 2 年 2 月  第 3  卷  第 2 期

纸坛纵横

宣 纸 世 家

——记安徽泾县曹氏宣纸技艺传承人曹人杰

●吴世新

(安徽省泾县企业局,安徽泾县 242500)

摘要:曹人杰是“红星”牌宣纸、“红旗”牌宣纸的第一批创始人之一。本文介绍曹氏宣纸的起源以及曹人杰传承宣纸技艺的经历。

关键词:宣纸技艺;曹人杰;曹氏宣纸中图分类号:TS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309(2012)02-0056-03

二年(公元1910年)十月,在南洋国际劝业会上,曹洪昌号所生产“白鹿”牌宣纸荣获优等文凭奖,曹义发号所生产“鸿记”牌宣纸荣获超等文凭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曹恒源号所生产“桃记”牌宣纸荣获金奖。可以说,中国宣纸业的传承与发展,曹氏家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如果没有曹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功劳,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就不可能完整而系统地传承于世。

据清乾隆年间进士赵青藜在《泾川小岭曹氏祖谱序》中记载:“曹为吾邑望族,其源自太平,再迁小岭。生齿繁夥,分徒十三宅。虽田地稀少,无可耕种,以蔡伦术为生。”另据曹大三第三十九世孙曹思诚在《始祖大三公像赞后》写到:“公为我子孙虑至深远也。见此系山陬,无可耕土,因贻蔡伦术于后,以为生计”。另据建于明代泾县许湾“蔡伦祠”碑文载:“溯汉代龙亭侯发明造纸流传于世者,殆遍全球。惟我族居泾西小岭,崇山峻岭,所出之宣纸为他纸冠:尤为吾皖特产,故人民共食力于宣纸业得度生机者,其恩至深且远”。上述记载说明:宋末元初之际,曹氏家族为避乱,曹氏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至泾西小岭地带,因见此地山多地少,无可耕种,遂贻蔡伦造纸术为生计,以制造宣纸来维系家族生存。从此,开创了曹氏家族宣纸业的新纪程。“曹大三”就成为曹氏家族制纸之祖,一举奠定了曹氏家族在中国宣纸业中的望族地位,世代相传,历代传颂。“曹氏宣纸”自曹大三创制以来,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繁衍不息,终成“国宝宣纸、人类遗产”而驰名中外,成为中国传统书写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一定的贡献,故郭沫若先生题词赞到:“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

14曹人杰,1925年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小岭,岁随父学习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红星”牌宣纸、“红旗”牌宣纸的第一批创始人之一,为曹氏家族宣纸制作技艺的第二十六代正宗传承人,先后从事宣纸生产达70余年。其祖父曹康端,其父曹一青,其子曹建勤四代相传,是“中国宣纸之乡”唯一曹氏家族宣纸技艺四代相传,沿袭至今的“宣纸世家”,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年龄最长的宣纸老艺人,被人们称之为“宣纸国宝艺人”。

曹氏宣纸溯源

安徽泾县小岭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也是曹氏家族宣纸的发源地,迄今已有1 000多年的传承历史。这里山上青檀密布,山下溪水长流,是古代手工制纸的绝佳之地。

小岭素有“九岭十三坑”之称,在明清时期处处有纸槽,坑坑有纸碓。“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垒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这是清代诗人赵廷挥对小岭曹氏宣纸业鼎盛时期的繁忙情景的生动描述。据史料记载:清代宣纸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小岭一带共有曹氏家族创办的宣纸棚户44家,纸槽156帘,年产宣纸700余t,产品畅销海内外。曹氏家族还先后创制出步记、桃记、秀记、栋记、鸿记、云记、贺记、生记、承记、熙记、南记、樵记、和记、寿记、锡记、青记、龙记、德记、郁记、忠记、进记等40多个宣纸牌号,并在上海、汉口、苏州、南京、杭州、芜湖等地开设纸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家族生产经劳模式,创制出棉料、净皮、特净和黄料4大类50多个宣纸品种,相继研制开发出扎花、罗纹、料半、十刀头、科举、六尺疋、八尺夹、长扇、短扇、白鹿、露皇等珍贵稀有产品。宣统

20 2 年 2 月  第 3  卷  第 2 期

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刘海粟大师赞到:“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传承祖辈纸业

曹人杰老艺人于1925年出生于中国宣纸发祥地——泾县小岭汪义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曹氏家族宣纸技艺传承人。其祖父曹康端为曹大三后裔,曹氏家族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早在清朝初期就独自在小岭汪义坑,即在曹人杰老艺人的出生地创办宣纸业,取名“锦隆号”,建有3帘纸槽,制定的家规祖训为:“厚道为人,诚信做事”。曹人杰的祖父为传承曹氏家族传统宣纸制作技艺,保障宣纸生产的原料供应,曹康端率其子曹一青、曹一善兄弟二人在汪义坑周边山场上大力发展原料基地。先后建有青檀林面积达235.1亩,其中老档青檀1 1607棵,新栽青檀23 758棵,共计达35 265棵。建有燎草滩面积达30 983 m2,其中青草滩面积达4 604 m2,草胚滩面积达9 741 m2

,纸棚15间,皮草碓4副,成为当时曹氏家族纸业的大户之一。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宣纸为皮料是最佳者,产于安徽泾县。泾县之宣纸业在小岭村,制纸者多为曹氏,世守其秘,不轻授人”。曹康端创制的在其去逝后将其继业传至其长子,即曹氏家族第25代传承人曹一青负责管理和经营。曹一青为发扬祖传宣纸业,弘扬“锦隆”牌宣纸对外影响,民国初期在上海江西南路32弄开办“锦隆”号纸栈,并为“锦隆”号店堂书写一幅寓意深远的对联。上联是:锦绣河山前程光明,下联是:隆兴事业力振家声。由其弟曹一善负责纸栈经营,产品由曹一青负责生产,直至建国前夕因国内战乱,交通受阻,物流不畅而停业。

曹人杰老艺人作为曹氏家族的第26代宣纸技艺传承人,14岁时就随其父曹一青在泾县汪义坑先后学会了原料加工、捞纸、晒纸等关键工艺,成功地掌握了宣纸生产的每道工序和操作要领,直至建国前从未离开过宣纸的生产与管理。

1951年7月,为解救宣纸员工的生机与出路,当地政府出面,由74户纸棚股东共同出资(旧币)112 991 300元(即新人民币11 299元),其中曹一青出资10万入股,组建“泾县宣纸联营处”。“宣纸生产联营处”组建初期,下设4个宣纸生产部,乌溪为第一宣纸生产部、许湾为第二宣纸生产部,汪义坑为第三宣纸生产部,元龙坑为第四宣纸生产

Paper and Paper Making Vol.31 No.2 Feb. 2012

纸坛纵横

部,恢复4个纸槽的宣纸生产,出厂的宣纸封口刀印的上部,统一盖有一颗“红五角星”的标记,以示纪念宣纸在新中国获得新的生命,从此“红星”宣纸名扬天下。曹一青老艺人由于技术高,为人厚道,被董事会推荐担任第三宣纸生产部经理。

1954年,泾县人民政府根据“泾县宣纸联营处”的请求,私营业主提出要与政府合作,共同办好宣纸业,以解决生产分散、资金短缺、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1954年1月27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将“泾县宣纸联营处”改为“公私合营泾县宣纸厂”,集中在乌溪统一生产与管理。至此,具有1 000多年传承技艺历史的宣纸生产,开始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发展的生产经营轨道。曹一青、曹人杰父子双双被选派到新成立的“公私合营泾县宣纸厂”,曹一青担任泾县宣纸厂第一生产部副主任,曹人杰担任泾县宣纸厂供销股副股长,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红星”牌宣纸的创始人,为“红星”牌宣纸企业的创建,发展和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60年,曹一青老艺人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不幸病逝于小岭家中。曹人杰老艺人则继续在泾县宣纸厂从事宣纸业,直至退休,从未离开宣纸生产领域。1985年,退休后的曹人杰老艺人又被泾县小岭宣纸厂聘请担任质检科科长、生产副厂长,负责“红旗”牌宣纸的质量与检验工作,为“红旗”牌宣纸创建国家名牌又做出了新的贡献。此外,曹人杰老艺人因技术全面,先后为泾县三星宣纸厂、泾县金星宣纸厂、泾县汪六吉宣纸厂、泾县白天鹅宣纸厂等多家宣纸厂的筹建和创办担任技术顾问。如今,曹人杰老艺人一心一意在其子曹建勤创办的泾县紫金楼宣纸厂担任技术指导,传授宣纸技艺,把好宣纸质量关,以确保曹氏家族宣纸产业世代相传。

子承父业创曹氏

曹建勤是曹人杰老艺人第三子,1963年出生是曹氏家族宣纸的第27代正宗传承人。1988年,子承父业,独资创办泾县紫金楼宣纸厂,现为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安徽省民间文化传承人,中国宣纸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分会副会长,创制的“曹氏”品牌宣纸,1989年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200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理产品”,批准使用宣纸原地理产品专用标志。启功大师亲笔为其题写“中国曹

“锦隆”号纸业,“锦隆”号纸棚里从事传统宣纸技艺的习艺,“中国宣纸之乡”小岭,

纸坛纵横

氏牌宣纸”和“宣纸世家”匾额。

曹建勤为继承祖辈宣纸事业,时刻牢记其父曹人杰老艺人为其书写的一幅中堂对联:一经教子钦身训,清白传家佩古风。曹建勤创建的“曹氏”牌宣纸,严格沿袭曹氏家族的独特祖传工艺,严格精选青檀树枝的韧皮和长杆沙田稻草制作的燎草为原料,严格采用本地独有的山溪泉水,全手工精心抄制,具有曹氏家族特有的宣纸润墨效果。曹建勤作为曹氏家族宣纸传承人,为弘扬“曹氏宣纸”品牌和市场声誉,2001年在北京文房四宝一条街——琉璃厂核心地带,荣宝斋附近开设“曹氏宣纸”专营店,先后得到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张仃等一批书画大师的推崇,继承了曹氏家族“家有厂外有店”的生产经营模式。1993年,“曹氏”牌宣纸在北京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国之宝”称号。

曹人杰老艺人现虽已86岁高龄,但对宣纸业的传承与发展却十分关注。他常说:“没有好的原料就造不出好宣纸。制造高质量的宣纸,必定要有高质量的燎皮和燎草,否则就无法生产出千年寿纸,书画家也会感到不满意”。曹人杰老艺人凭着祖传的过硬技艺,自信地说:“搞宣纸,我们曹氏家族是正宗的传承人。一刀宣纸拿来,我一眼看就知道

是不是正宗宣纸,是哪个厂生产的。手一摸宣纸,就立刻知道纸质的好坏和优劣,一掂量就知道这刀宣纸重量是多少,上下误差不会超过二两。宣纸生产的每道工序关键技术要领,都存在于我头脑中,藏在我肚子里,掌握在手心中,无法用文字记载,全凭师徒间心授相传。”值得曹人杰老艺人欣慰的是,如今他的3个儿子,全部都在从事宣纸产业,长子和三子在自家创办的紫金楼宣纸厂,从事生产与管理,最小的儿子在从事宣纸原料的生产与加工,儿媳在北京曹氏专营店负责经销和宣传,曹氏家族宣纸祖传技艺后继有人,代不乏人。如今,“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成功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已真正走出国门,唱响世界。

“曹氏宣纸”连续4代相传,是“中国宣纸之乡”唯一4代相传的家族,使曹氏家族宣纸制作技艺得以世袭相沿,并在曹氏家族传承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宣纸是国宝,曹人杰老艺人更是“宝中之宝”。愿曹人杰老艺人壮如小岭青檀,郁葱挺拔,形如小岭溪水,长流不竭;情如国宝宣纸,流芳百世。

收稿日期:2011-12-06

20 2 年 2 月  第 3  卷  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