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给我们的启示

灾难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

7年来,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台风、矿难,到雪灾的挑战,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由创建到发展,在一次次考验中得到磨炼,在一次次教训总结中不断完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在这些灾难后,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更加完善了,我国人民政府更加具有公信力了,我国人民更加坚强团结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步伐也更加紧凑了。

关键词:

灾难;救助;重建;启示

最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灾难越来越频繁,发生灾难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在我国,从非典,禽流感,到雪灾,多次大的地震,以及泥石流等,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但是在这多次灾难中,我国人民应对灾难的能力也越来越成熟,政府在救灾重建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国外在抗灾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这些对我国的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 灾难来临前,应该未雨绸缪。实施综合减灾战略,应该重在风险防范。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胡玻认为:“应急储备不足,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折射出应对灾难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改革开放30年,大家都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性,但是对„发展要有安全性、持续性‟的认识有待加深。”

而在日本这个灾难多发国,在这方面做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根据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各级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要预先设计好救灾物资的储备点,并建立储备和调配体制。日本各地根据可能发生灾害的特征和规模,建立了相应的避难所。例如,在东京都的目黑区共有5万人的避难需求,全区共设40个避难所,每个避难所大约提供1250人的避难物资。避难所储备了速食饭、干面包、即时面、副食品、雨具、奶粉、奶瓶、毛毯、垫褥、液化气罐、木炭和衣服等生活用品,以确保市民在灾害发生后3天内的饮食和生活需要。灾害对策本部负责向避难所调配和输送食品和生活用品。日本的防灾应对体系强调把地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根据假定受灾人数确定灾害应对物资的需求数量,并根据已有储备、流通库存调配数量,以及民间企业与居民的储备量确定当前的供给数量。当供大于求时,则不需要区域范围的援助;反之,强化以一定地域为整体的区域援助就非常必要。这些给我国

灾害应对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灾害应对法律体系和系统可行的防灾规划。2005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以及大部分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已基本完成。但是防灾规划的体系还不健全。防灾规划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某几个部门的事情,而应是整个国家的事情。

其次,应该建立和完善统一有效的灾害综合管理组织体系。目前的灾害管理体制重政府,轻社会。我国防灾工作主要由国务院下设的应急救灾办公室领导,抗灾、救援分别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等经济主管部门承担,在紧急的情况下还常动用军队参与救灾。对于衣被、帐篷等生活类救灾物资的储备由民政部门负责,药品、车辆、粮食等其他救灾抢险物资分别由卫生、交通和粮食部门负责。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最后,要建立布局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点和高效的调配体系。目前,全国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已基本形成,设立了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等10个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点。但有关研究和实践表明,现有的中央级储备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国至少要设立15-17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才能满足需要,大约1个储备库可覆盖两个省。此外,仅有中央级储备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的储备仅仅限于中央,地方政府仅仅提出了应急预案,因此应该设立中央与地方的二级储备体系,小的灾害以地方应对为主,大的灾害则以区域援助和中央应对措施为主。

2,灾难中,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提高,犹如黑夜明灯,给人民希望。

在灾难中,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开展各项救灾措施。其中公共信息服务的提高,让灾区人民与全国人民联系在一起,减少了灾区人民在阴影中的恐惧,使他们积极抗灾自救。 比如在抗击雪灾中,整整12天被围困在“冰雪孤城”中的特殊经历,将长久地印刻在湖南郴州市民心里。家住北湖区的张晓刚回忆,雪灾中他最感动的是当地政府部门送给他一台小收音机。他说,“当信息渠道中断时,那种孤独和茫然,比停水停电带来的生活困难更可怕。” 及时了解灾情信息和救灾进度,成为应对重大灾害的“减压阀”。在最艰难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灾区群众从报道中了解到中央领导同志赶赴一线指挥抗灾的行踪,了解到人民子弟兵与冰雪搏斗的壮举,他们因此更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信息公开的背后是大灾考验催生的执政新理念。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正是从信息公开入手,采取果断措施,扭转了被动局面。此后,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及时地将

有关信息传达给公众、在积极引导舆论中组织和动员群众,成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通行做法。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然而,要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尚需努力。

3,灾后重建需要政府积极协调,统筹其他行业。

抗灾和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充足的资金是恢复重建的基础。曾担任美国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后重建专家及新奥尔良重建办公室执行主任的布莱克利教授认为,灾后重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资金来源计划。从各国经验看,赈灾资金的筹措不外乎三条渠道,即政府财政渠道、金融信贷渠道和社会捐赠渠道。 1,政府财政投入。从国外经验看,无论是应急救灾还是灾后重建,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的公共性、及时性和基础性等特征,使政府财政投入成为应对自然灾害最直接有效的资金筹措渠道。美国联邦政府承担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主要财政责任;日本政府按照《特大灾害特别财政援助相关法》、《公共土木设施灾后修复建设费国库负担法》等法律规定,积极承担政府的责任和义务。2,发挥保险业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历史上地震频繁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加州政府曾通过立法,要求经营住房财产险的保险业者同时销售地震保险。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加州州议会于1996年审核通过成立了一个地震保险商业机构——加州地震局,该机构由17家私人保险公司联合出资设立,委托政府代表公众进行管理,管理委员会的11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和入资保险企业代表。3,金融机构承担应有责任。1995年阪神地震后,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如临时缓缴按揭贷款、减少贷款利息、延长贷款时限等。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7月,日本各金融机构对总额达2750亿日元贷款实行了各类援助政策,有效减少了灾民的损失和压力。震后,有银行贷款的灾区,继续偿还的比例达38%,扩大了银行恢复重建的贷款空间。,4,吸引社会资金。以日本为例,神户市政府在震后建立了重建基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恢复重建。重建基金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基金,主要由政府投入;一类是投资基金,主要由社会投资。

虽然我们还有很多要努力做好的地方,但是在党的积极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下,我们在灾前能够未雨绸缪,在灾中积极自救,在灾后积极重建,那么对于灾难我们还有什么恐惧呢,对于生活我们则将会更有信心!

灾难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

7年来,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台风、矿难,到雪灾的挑战,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由创建到发展,在一次次考验中得到磨炼,在一次次教训总结中不断完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在这些灾难后,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更加完善了,我国人民政府更加具有公信力了,我国人民更加坚强团结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步伐也更加紧凑了。

关键词:

灾难;救助;重建;启示

最近几年来,发生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灾难越来越频繁,发生灾难的地区也越来越多,在我国,从非典,禽流感,到雪灾,多次大的地震,以及泥石流等,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但是在这多次灾难中,我国人民应对灾难的能力也越来越成熟,政府在救灾重建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国外在抗灾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这些对我国的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 灾难来临前,应该未雨绸缪。实施综合减灾战略,应该重在风险防范。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胡玻认为:“应急储备不足,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折射出应对灾难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改革开放30年,大家都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性,但是对„发展要有安全性、持续性‟的认识有待加深。”

而在日本这个灾难多发国,在这方面做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根据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各级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要预先设计好救灾物资的储备点,并建立储备和调配体制。日本各地根据可能发生灾害的特征和规模,建立了相应的避难所。例如,在东京都的目黑区共有5万人的避难需求,全区共设40个避难所,每个避难所大约提供1250人的避难物资。避难所储备了速食饭、干面包、即时面、副食品、雨具、奶粉、奶瓶、毛毯、垫褥、液化气罐、木炭和衣服等生活用品,以确保市民在灾害发生后3天内的饮食和生活需要。灾害对策本部负责向避难所调配和输送食品和生活用品。日本的防灾应对体系强调把地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根据假定受灾人数确定灾害应对物资的需求数量,并根据已有储备、流通库存调配数量,以及民间企业与居民的储备量确定当前的供给数量。当供大于求时,则不需要区域范围的援助;反之,强化以一定地域为整体的区域援助就非常必要。这些给我国

灾害应对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灾害应对法律体系和系统可行的防灾规划。2005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05个专项和部门预案,以及大部分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已基本完成。但是防灾规划的体系还不健全。防灾规划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某几个部门的事情,而应是整个国家的事情。

其次,应该建立和完善统一有效的灾害综合管理组织体系。目前的灾害管理体制重政府,轻社会。我国防灾工作主要由国务院下设的应急救灾办公室领导,抗灾、救援分别由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等经济主管部门承担,在紧急的情况下还常动用军队参与救灾。对于衣被、帐篷等生活类救灾物资的储备由民政部门负责,药品、车辆、粮食等其他救灾抢险物资分别由卫生、交通和粮食部门负责。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最后,要建立布局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点和高效的调配体系。目前,全国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已基本形成,设立了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等10个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点。但有关研究和实践表明,现有的中央级储备点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国至少要设立15-17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才能满足需要,大约1个储备库可覆盖两个省。此外,仅有中央级储备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的储备仅仅限于中央,地方政府仅仅提出了应急预案,因此应该设立中央与地方的二级储备体系,小的灾害以地方应对为主,大的灾害则以区域援助和中央应对措施为主。

2,灾难中,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提高,犹如黑夜明灯,给人民希望。

在灾难中,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开展各项救灾措施。其中公共信息服务的提高,让灾区人民与全国人民联系在一起,减少了灾区人民在阴影中的恐惧,使他们积极抗灾自救。 比如在抗击雪灾中,整整12天被围困在“冰雪孤城”中的特殊经历,将长久地印刻在湖南郴州市民心里。家住北湖区的张晓刚回忆,雪灾中他最感动的是当地政府部门送给他一台小收音机。他说,“当信息渠道中断时,那种孤独和茫然,比停水停电带来的生活困难更可怕。” 及时了解灾情信息和救灾进度,成为应对重大灾害的“减压阀”。在最艰难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灾区群众从报道中了解到中央领导同志赶赴一线指挥抗灾的行踪,了解到人民子弟兵与冰雪搏斗的壮举,他们因此更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信息公开的背后是大灾考验催生的执政新理念。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正是从信息公开入手,采取果断措施,扭转了被动局面。此后,通过各种渠道迅速及时地将

有关信息传达给公众、在积极引导舆论中组织和动员群众,成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通行做法。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然而,要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尚需努力。

3,灾后重建需要政府积极协调,统筹其他行业。

抗灾和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充足的资金是恢复重建的基础。曾担任美国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后重建专家及新奥尔良重建办公室执行主任的布莱克利教授认为,灾后重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资金来源计划。从各国经验看,赈灾资金的筹措不外乎三条渠道,即政府财政渠道、金融信贷渠道和社会捐赠渠道。 1,政府财政投入。从国外经验看,无论是应急救灾还是灾后重建,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的公共性、及时性和基础性等特征,使政府财政投入成为应对自然灾害最直接有效的资金筹措渠道。美国联邦政府承担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主要财政责任;日本政府按照《特大灾害特别财政援助相关法》、《公共土木设施灾后修复建设费国库负担法》等法律规定,积极承担政府的责任和义务。2,发挥保险业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历史上地震频繁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加州政府曾通过立法,要求经营住房财产险的保险业者同时销售地震保险。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加州州议会于1996年审核通过成立了一个地震保险商业机构——加州地震局,该机构由17家私人保险公司联合出资设立,委托政府代表公众进行管理,管理委员会的11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和入资保险企业代表。3,金融机构承担应有责任。1995年阪神地震后,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如临时缓缴按揭贷款、减少贷款利息、延长贷款时限等。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7月,日本各金融机构对总额达2750亿日元贷款实行了各类援助政策,有效减少了灾民的损失和压力。震后,有银行贷款的灾区,继续偿还的比例达38%,扩大了银行恢复重建的贷款空间。,4,吸引社会资金。以日本为例,神户市政府在震后建立了重建基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恢复重建。重建基金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基金,主要由政府投入;一类是投资基金,主要由社会投资。

虽然我们还有很多要努力做好的地方,但是在党的积极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下,我们在灾前能够未雨绸缪,在灾中积极自救,在灾后积极重建,那么对于灾难我们还有什么恐惧呢,对于生活我们则将会更有信心!


相关内容

  • 灾难启示录:好莱坞十大经典灾难电影
  •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自然并非躲在一个角落任人宰割,地震.海难.洪水.飓风.飞来横祸.不明病毒.火山爆发.天气异变--一旦这些灾难来临,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立即显得脆弱不堪,鲜活的生命也纷纷凋零.环境污染.过度开发更常常加剧了自然的狂暴.灾难来临,总会给人带来悲伤 ...

  • 英国学者:伦敦1952年大雾灾难的启示
  • 首页 > 新闻中心 > 21CN评论 > 正文 英国学者:伦敦1952年大雾灾难的启示 来源:环球时报 | 2013-01-15 07:45:26 | 我来说两句 下载新闻客户端 覆盖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严重空气污染和雾霾,不只是令人感到极度不适而已.它还意味着人们,尤其 ...

  • 汶川地震的启示
  • 汶川地震的六个启示:城市应当有紧急避难所 汶川大地震发生将近一个月了,人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欣慰.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场巨大的灾难带给人们哪些启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如何珍爱生命,有效应对类似的自然灾难? 善于紧急避险才能保障生命 截至10日12时,地震已造成近7万人遇难,37.4万人 ...

  • 台风"菲特"带来的启示
  • 台风"菲特"带来的启示 雨,在文人骚客笔下,总是细腻的,阴柔的,多情的,甚至是凄美的.但,今年的秋台风"菲特"让人们看到了雨狂暴和残忍的一面. 台湾作家龙应台早年曾这样描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交通虽慢但不堵塞,城市 ...

  • 飓风桑迪的启示
  • 2012年10月下旬,飓风桑迪侵袭加勒比海岸多个国家,并登陆美国东海岸,短时间内影响了美国24个州,给纽约.新泽西等地带来严重损失.居民区断电.公共交通中断.数百人死伤,桑迪给美国带来了超过五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此次飓风灾害中,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急剧增大,纽约多家医院由于电源问题停诊或需要将 ...

  • 四下第三单元近反义词.
  • 9.自然之道 (第 三 单元) 近义词:侦察--察看 焦急--着急 震惊--吃惊 颓丧--颓唐(颓废) 黄昏--傍晚 踌躇--犹豫 冷淡--冷漠 补救--挽救 踌躇不前--犹豫不前 反义词:紧张--轻松 明白--模糊 伤害--保护 颓丧--振作 冷淡--热情 踌躇不前-勇往直前 10.黄河是怎样变化 ...

  • 海啸中动物逃生的启示
  • 自然与人类海啸昆 仑20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尼8.9级强烈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波及东南亚.南亚直到东非的8国广大沿海地区,导致25万余人丧生,这一惨绝人寰的特大灾难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在这些受灾的国家中,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是海啸重灾区之一.海啸激起的狂涛骇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斯里兰卡海 ...

  • 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乔新生 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的 ...

  • 日本强震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 日本强震带给我们的启示源于:中山商报 2011年3月13日 第 2021 期 A6版 北京时间11 日 14时 46分,日本发生里氏8.8级地震.据专家介绍,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破坏力超20个汶川地震,已给日本造成严重损失.任何地方发生的天灾,都是人类共同的悲剧.在灾害面前,我们理应撇除偏见和宿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