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著,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

第一章

一、 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 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四、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七、 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 最佳学习期——劳伦兹

九、 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 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 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 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时间长、耗资多

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一、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①孕妇的营养②孕妇的疾病③药物④辐射⑤孕妇的情绪

二、 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著的时期: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三、 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上至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第三章

一、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①发射行为;②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③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④视觉偏爱

二、 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三、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

四、 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 新生儿 (颜色视觉) ①近视眼;②色盲

六、 形状知觉:①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②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③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④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角

七、 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

八、 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 描述:P70

第四章

一、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 格式: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位。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三、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也可以说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

四、 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也可以说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五、 思维即为认知。

六、 感知运动期(0—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在儿童认识上的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五、 前运算时期(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前运算时期分①前概念或象征思维(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②直觉思维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实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

六、 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七、 具体运算阶段(7、8—11、12)

两个特点:①获得了守恒性 ②群集结构的形成

运算:①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②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③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

八、 形式运算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第六章

一、 语言: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

二、 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①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②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③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④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三、 句子的理解: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

四、 环境论:①模仿说;②强化说

五、 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②自然成熟说

第七章

一、 对智力的一般理解:①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里能力;②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二、 智力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①测验项目的选择;②标准化;③常模的制定;④测验的信度;⑤测验的效度

三、 维克斯勒对智力的分类:①130以上 极优秀;②120—129 优秀;③110—119 中上(聪颖)④90—109 中等(一般);⑤80—89 中下(迟钝) ⑥70—79 低能边缘;⑦69以下 智力缺陷

四、 我国最权威的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五、 影响婴儿怯生:①父母是否在场。如果婴儿坐在母亲膝盖上,或由母亲抱着,那么陌生人进来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距离,就更可能产生害怕。②环境的熟悉性。③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 人都感到害怕,实验显示陌生人在场不一定引起婴幼儿的怕,这要看儿童与陌生人的距离。④抚养者的多少。婴儿熟悉成人的多少的影响其怯生程度,如果一个婴儿由少数几个成人抚养,他所怯生程度可能比由许多人抚养的婴儿来得高。⑤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⑥婴儿接受的刺激。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越小,因为这样的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新奇的刺激。

六、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①对抗性条件作用;②系统脱敏法;③模特塑造法;④认识疗法 ——实践题

七、 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①对抗性条件作用。所谓对抗 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②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③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堀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广泛而持久的减少害怕的程度。④认知疗法。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都有一定的思想作指导,要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首先要找出不合理的思想基础

第九章

一、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三方面:①伊底;②自我;③超我

二、 伊底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 它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代表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方面。

三、 自我:有意识的、理智的,它遵循“现实原则”行动

四、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

五、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

人的一生;

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六、 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①口腔的——感知的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②肌肉的——肛门的 (基本自主感对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任务是发展自主自主性。);③运动的——生殖的 (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任务是①发展良心;②获得性别角色);④潜伏期 (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任务是这个阶段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⑤发育期青春期 (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⑥年轻的成年期;⑦成年期;⑧成熟

七、 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八、 青少年在探求、实现自我同一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失败的情况。一是同一性拒斥,二是同一性混乱。

九、 同一性拒斥:这是个体过早的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或者说是过早地停止了对同一性的探求。

十、 同一性混乱:这类青少年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我同一感。

十一、父母管教类型的纬度:①控制;②爱 类型分为:①权威型父母——控制+爱;②专职型父母——控制+不爱;③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④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

十二、性别角色: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十三、男女两性在认识方面的差异可从男女两性认知差异变化的年龄倾向、认知差异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来看:①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②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语言、感知、记忆、思维

第十一章

一、 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二、 依恋发展过程:①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②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③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

三、 依恋类型:①回避的;②安全的;③反抗的 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四、 母亲的教养行为:①反应性——对婴儿的哭、叫唤、语言等的反应比例;②积极的情绪表达——充满感情的接触,加上微笑、表扬、说话等;③社会性的刺激——母亲接近婴儿、对婴儿微笑、谈话或模仿婴儿的频率

五、 塞尔曼的角色采择:①自我中心的观点;②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③自我反省;④相互角色采择;⑤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

六、 游戏的种类:(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5)表演性游戏(6)娱乐性游戏

(7)智慧游戏

七、 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3)象征性游戏。

(4)创造性游戏。

八、 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单独一人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性游戏。

九、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①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a. 集中于自我时期 b. 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 ;②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到10岁):a.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 b.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坏的,还以为别人也这么看c.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d儿童把惩罚看做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e.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③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到11岁以后):a.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b.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冬季c.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的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d.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e.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十、 柯尔伯格主张采用类似皮亚杰的平衡发展模式的教学法——认知冲突法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著,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

第一章

一、 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 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四、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七、 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 最佳学习期——劳伦兹

九、 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 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 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 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时间长、耗资多

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一、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①孕妇的营养②孕妇的疾病③药物④辐射⑤孕妇的情绪

二、 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著的时期: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三、 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上至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第三章

一、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①发射行为;②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③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④视觉偏爱

二、 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三、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

四、 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 新生儿 (颜色视觉) ①近视眼;②色盲

六、 形状知觉:①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②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③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④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角

七、 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

八、 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 描述:P70

第四章

一、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 格式: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位。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三、 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也可以说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

四、 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也可以说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五、 思维即为认知。

六、 感知运动期(0—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在儿童认识上的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五、 前运算时期(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前运算时期分①前概念或象征思维(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②直觉思维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实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

六、 自我中心: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七、 具体运算阶段(7、8—11、12)

两个特点:①获得了守恒性 ②群集结构的形成

运算:①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②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③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

八、 形式运算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把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第六章

一、 语言: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

二、 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①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②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③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④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三、 句子的理解: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

四、 环境论:①模仿说;②强化说

五、 先天决定论:①先天语言能力说;②自然成熟说

第七章

一、 对智力的一般理解:①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里能力;②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二、 智力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①测验项目的选择;②标准化;③常模的制定;④测验的信度;⑤测验的效度

三、 维克斯勒对智力的分类:①130以上 极优秀;②120—129 优秀;③110—119 中上(聪颖)④90—109 中等(一般);⑤80—89 中下(迟钝) ⑥70—79 低能边缘;⑦69以下 智力缺陷

四、 我国最权威的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五、 影响婴儿怯生:①父母是否在场。如果婴儿坐在母亲膝盖上,或由母亲抱着,那么陌生人进来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距离,就更可能产生害怕。②环境的熟悉性。③陌生人的特点。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 人都感到害怕,实验显示陌生人在场不一定引起婴幼儿的怕,这要看儿童与陌生人的距离。④抚养者的多少。婴儿熟悉成人的多少的影响其怯生程度,如果一个婴儿由少数几个成人抚养,他所怯生程度可能比由许多人抚养的婴儿来得高。⑤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越密切,见到生人就越易产生害怕。⑥婴儿接受的刺激。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越小,因为这样的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新奇的刺激。

六、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①对抗性条件作用;②系统脱敏法;③模特塑造法;④认识疗法 ——实践题

七、 克服害怕的心理方法:①对抗性条件作用。所谓对抗 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②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③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向儿童显示同伴能成功堀对付自己所害怕的对象,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广泛而持久的减少害怕的程度。④认知疗法。我们的行为和情绪都有一定的思想作指导,要改变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首先要找出不合理的思想基础

第九章

一、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三方面:①伊底;②自我;③超我

二、 伊底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 它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代表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性本能的人格方面。

三、 自我:有意识的、理智的,它遵循“现实原则”行动

四、 超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

五、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

人的一生;

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六、 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①口腔的——感知的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②肌肉的——肛门的 (基本自主感对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任务是发展自主自主性。);③运动的——生殖的 (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任务是①发展良心;②获得性别角色);④潜伏期 (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任务是这个阶段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⑤发育期青春期 (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⑥年轻的成年期;⑦成年期;⑧成熟

七、 自我同一感: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八、 青少年在探求、实现自我同一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失败的情况。一是同一性拒斥,二是同一性混乱。

九、 同一性拒斥:这是个体过早的将自我意象固定化,或者说是过早地停止了对同一性的探求。

十、 同一性混乱:这类青少年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我同一感。

十一、父母管教类型的纬度:①控制;②爱 类型分为:①权威型父母——控制+爱;②专职型父母——控制+不爱;③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④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

十二、性别角色: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十三、男女两性在认识方面的差异可从男女两性认知差异变化的年龄倾向、认知差异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来看:①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和具体表现;②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语言、感知、记忆、思维

第十一章

一、 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二、 依恋发展过程:①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②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③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

三、 依恋类型:①回避的;②安全的;③反抗的 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自我只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发展时,仅把儿童囿于母亲——儿童——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里性欲向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超我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四、 母亲的教养行为:①反应性——对婴儿的哭、叫唤、语言等的反应比例;②积极的情绪表达——充满感情的接触,加上微笑、表扬、说话等;③社会性的刺激——母亲接近婴儿、对婴儿微笑、谈话或模仿婴儿的频率

五、 塞尔曼的角色采择:①自我中心的观点;②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③自我反省;④相互角色采择;⑤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

六、 游戏的种类:(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5)表演性游戏(6)娱乐性游戏

(7)智慧游戏

七、 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3)象征性游戏。

(4)创造性游戏。

八、 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单独一人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性游戏。

九、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①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a. 集中于自我时期 b. 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 ;②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到10岁):a.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这些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 b.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是好的,否则便是坏的,还以为别人也这么看c.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d儿童把惩罚看做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e.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③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到11岁以后):a.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b.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冬季c.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较高的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别人d.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e.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

十、 柯尔伯格主张采用类似皮亚杰的平衡发展模式的教学法——认知冲突法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相关内容

  • 儿童乐园产业发展前景报告
  • 儿童乐园产业发展前景报告 儿童乐园发展前景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

  • 2015-2020年中国儿童服装行业调研及投资策略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儿童服装行业调研 及投资策略报告 艾凯咨询网 www.icandata.com www.icandata.com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 ...

  •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 第二章 游戏与儿童的发展 本章内容导航: 游戏有利于提高儿童体能 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游戏能增强儿童机体的适应能力 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 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游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 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游戏与儿童自我意识 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游戏与儿童交往能力 游戏与儿童自 ...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大纲
  •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先修课程:学前儿童文学 总学时数:32 学分:2 适合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方面,使学生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了解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掌握学前 ...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
  • 绪 论(2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 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 ...

  • 妇联主席在全市实施两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市实施新两纲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实施纲要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形成实施纲要的强大合力,确保纲要各项目标的完成,以此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下面我代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前段工 ...

  •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 观察法 2. 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 幼儿的情绪 4. 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 记忆的种类 6. 想象 7. 思维方式 ...

  • 2014-15- 游戏课程标准内容
  •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一门岗位能力课程,适用于应用英语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属于B 类课程.学前儿童游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它是从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领域中分化出来,对儿童游戏进行专门探讨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 ...

  • 适时提高农村义教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 国务院:适时提高农村义教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布,<规划>认为,儿童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要保障儿童教育,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规划>要求,第一 ...

  • 乡镇两纲工作汇报
  • (七)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观。全面实施改水工程,全区累计改水受益人口达××.××万人,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达××.××,妇女儿童文化、体育、科技活动蓬勃开展,清理整顿了中小学周边的网吧、摊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