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公有制还利于民

  国企的所有权归于全民,其红利应该分配给谁,如何分配,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而现实中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国企要么效率低下、效益微薄,要么收入、利润、规模突飞猛进,但不管出现了哪种情况,老百姓都无法获益。另一种情况是国有企业过多占有经济资源,造成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同时没有起到填补民营企业退出而出现的就业空缺。从这两年出现的情况来看,后两种问题特别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最近国资管理部门又提出了央企分红权试点,作为一种经营激励手段,仍然未触及国资问题的病根。个人理解,似乎是希望借此能让国企提高经营绩效。这种试点,很有可能出现国企改革初期的厂长经理承包制时的问题,即国企管理层出于私心,即便能够提高经营效率,经营成果也将主要装进私人腰包,而造成收益分配上更大的不公平。同时,这样的激励也容易导致国企管理层有更大的冲动攫取社会资源,进一步恶化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按照委托代理的原则,国企的产权归全民,管理层和员工都只是受托管理和经营企业,他们可以市场价格获取劳动回报,但并没有剩余收益索取权和所有权。在国企红利面前,国企员工具有和其他公民完全一样的索取权,并没有任何特殊或优先的权利。从产权理论上讲,没有产权的管理层和员工,未必能够做到尽职,因此普遍存在代理的道德风险。解决之道也在于产权上的改造,这是国企改制的理论依据之一。

  现在看来,能改制的国企基本已经变成了混合所有制或者民营企业,大型国企的改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既不能私有化,又不愿意切分让其归于每个公民。在笔者看来,国资问题不是谜,而是一个“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于当今公有制所表现出的“全民所有”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体现为“全民所无”的所有者缺位,这是容易形成全社会共识的。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其垄断造成了与民争利,其成本却完全由全民埋单,这样的公有制,显然缺乏存在的合理性。

  笔者的观点是明确的,即国企的红利属于全民,应该由全民分享。至于分享的方式,可以进入专户,比如社会保险基金,还可以有所创新,比如设立“全民信托基金”,这是一种新的“全民所有制”具体实现方式。其实,这个思路几年前已经有学者陆续提出,比如崔之元、陈志武、胡光等人,而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也有非常成熟的实践案例。

  国有资产的分配改革,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操作层面上,应该并无主要障碍。马克思主义所说的PUBLIC OWNERSHIP,不应该被翻译成“公有”,其实,“共同所有”才更接近原意。汉语词汇博大精深,也很容易产生多义性。英文中的PUBLIC是指公众、民众、社会全体成员,而“公”在汉语中意思更倾向于指权力主体,比如各级政府和集体组织。

  国企红利属于谁的问题搞不清楚,再搞一套面向国企管理层和员工的分红权激励,是走上了与国企改革背道而驰的道路。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共有制企业,与产权私有的民营企业并无本质区别,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只是产权所有者雇用的劳动者,给予市场价格的劳动报酬,履行劳动合同,按绩效考核标准提交工作成果。并不能因为他们是国企员工的特殊身份,就拥有了分配属于产权所有者的劳动果实的权力。而且,作为全民所有的国企创造的财富,并无理由在国企员工这个小范围内私自分配。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道理,某个国企的内部员工分配国企红利的行为,如未经过国企产权全体所有者的同意,即属于非法的侵占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应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国企的所有权归于全民,其红利应该分配给谁,如何分配,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而现实中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国企要么效率低下、效益微薄,要么收入、利润、规模突飞猛进,但不管出现了哪种情况,老百姓都无法获益。另一种情况是国有企业过多占有经济资源,造成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同时没有起到填补民营企业退出而出现的就业空缺。从这两年出现的情况来看,后两种问题特别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最近国资管理部门又提出了央企分红权试点,作为一种经营激励手段,仍然未触及国资问题的病根。个人理解,似乎是希望借此能让国企提高经营绩效。这种试点,很有可能出现国企改革初期的厂长经理承包制时的问题,即国企管理层出于私心,即便能够提高经营效率,经营成果也将主要装进私人腰包,而造成收益分配上更大的不公平。同时,这样的激励也容易导致国企管理层有更大的冲动攫取社会资源,进一步恶化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按照委托代理的原则,国企的产权归全民,管理层和员工都只是受托管理和经营企业,他们可以市场价格获取劳动回报,但并没有剩余收益索取权和所有权。在国企红利面前,国企员工具有和其他公民完全一样的索取权,并没有任何特殊或优先的权利。从产权理论上讲,没有产权的管理层和员工,未必能够做到尽职,因此普遍存在代理的道德风险。解决之道也在于产权上的改造,这是国企改制的理论依据之一。

  现在看来,能改制的国企基本已经变成了混合所有制或者民营企业,大型国企的改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既不能私有化,又不愿意切分让其归于每个公民。在笔者看来,国资问题不是谜,而是一个“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于当今公有制所表现出的“全民所有”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体现为“全民所无”的所有者缺位,这是容易形成全社会共识的。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其垄断造成了与民争利,其成本却完全由全民埋单,这样的公有制,显然缺乏存在的合理性。

  笔者的观点是明确的,即国企的红利属于全民,应该由全民分享。至于分享的方式,可以进入专户,比如社会保险基金,还可以有所创新,比如设立“全民信托基金”,这是一种新的“全民所有制”具体实现方式。其实,这个思路几年前已经有学者陆续提出,比如崔之元、陈志武、胡光等人,而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也有非常成熟的实践案例。

  国有资产的分配改革,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操作层面上,应该并无主要障碍。马克思主义所说的PUBLIC OWNERSHIP,不应该被翻译成“公有”,其实,“共同所有”才更接近原意。汉语词汇博大精深,也很容易产生多义性。英文中的PUBLIC是指公众、民众、社会全体成员,而“公”在汉语中意思更倾向于指权力主体,比如各级政府和集体组织。

  国企红利属于谁的问题搞不清楚,再搞一套面向国企管理层和员工的分红权激励,是走上了与国企改革背道而驰的道路。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共有制企业,与产权私有的民营企业并无本质区别,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只是产权所有者雇用的劳动者,给予市场价格的劳动报酬,履行劳动合同,按绩效考核标准提交工作成果。并不能因为他们是国企员工的特殊身份,就拥有了分配属于产权所有者的劳动果实的权力。而且,作为全民所有的国企创造的财富,并无理由在国企员工这个小范围内私自分配。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道理,某个国企的内部员工分配国企红利的行为,如未经过国企产权全体所有者的同意,即属于非法的侵占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应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相关内容

  • 审计本质特征的理论解析_甘琼_刘辉
  • 理论探讨 产生初期,已经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出现 和双方有关系的经济活动,都存在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经济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双方彻底解除关系,否则经济责任关系是不会停止的.因而,经济责任关系,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关系是必然存在的. (二)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

  • 2009届禅城实验高中综合测试--文科
  • 2009届禅城实验高中综合测试---文科(一) 1.近年来,我国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B.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C.消费者心理发生变化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商品交换的媒介,从早期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牲畜.布匹.贝壳等,到后来的贵金属金银,再到金属铸 ...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行和发展,在物质.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使我明白了在事物的两面性面前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

  • 企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
  • 编者按: 程安东同志撰写的<企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尽管只是一篇提纲式的文章,但他却把企业走向市场后功能与责任这一重大课题摆到了大家面前.文章立意高.观念新.论点精,为我们探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社会功能与责任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

  • 列宁新经济政策及现实意义
  • [摘 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使列宁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俄国当时的社会实践和基本国情进行总结,产生了意义深远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重视工业发展.利用资本主义为基本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当时俄国的社会发展,也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列 ...

  •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无论在哪个国家,国企改革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不仅会引来国资贱卖的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英国撒切尔夫人主导的国企改革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德国对原东德国企进行改革,也引起了严重失业.犯罪增加等严重问题,至于俄罗斯自不必说了,已经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一.国 ...

  • 思想品德试题
  • 一.请你选择(共20分) --认真细致,点滴做起! ▲单项选择(4小题,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014年3月 ...

  •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重点)
  • 单选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运动和 静止的关系问题 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物质范畴作出完整概括的是( B ) A.毛泽东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 市政府工作报告(4)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十二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