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他的建筑作品论文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州研究部主任。他们合作了12年,这12年之久的合作,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

贝聿铭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早期贝聿铭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的是混凝土。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于是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应在手法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

香山

饭店位于

北京西山

风景区的

香山公园

内,坐拥

自然美景,

四时景色

各异:依

傍皇家古

迹,人文积淀厚重;此地水清气新,为休闲旅游有氧健身的佳境。贝聿铭本着寻找一种新式建筑语言的追求,开始了新的探寻,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贝聿铭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的园林和庭院,看到了飞翘的屋檐、富丽堂皇的屏风、多彩多姿的窗户和涓涓的流水。

在参观中,贝聿铭相信,尽管中国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但这种建筑语言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他要使这些为普通人设计的建筑风格重现生机。经过考察,贝聿铭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这些优秀的建筑手法,都应该继承下来。

饭店宽阔的常春厅大堂,采用玻璃屋顶,自然采光,使内庭成为光庭,乃是贝氏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贝聿铭对香山饭店倾注了心血,如果按他通常的做法,把想法告诉设计助手后,他就开始构思别的建筑了,只是定期回来评估助手们的工作进展,把情况告诉客户。但香山饭店是他对新中国的理解和表述,因此需要他亲自操刀设计。

贝聿铭在材料运用方面更是精益求精。他希望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贝聿铭的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已届七旬的老工匠,很快地在城郊一座幸存的窑中复制了这些瓦片。瓦片从窑中烧出时工匠们给它们上了釉彩,使这些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这就是贝聿铭喜欢的建筑材料——简朴却不失优雅。

虽然香山饭店在1984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但是对于贝聿铭来说这个建筑设计确是一个错误,他觉得这个这座建筑毁坏了原有香山的自然风貌,从山上往下看,在一片绿丛中就夹杂着这么一块不协调的白色建筑群。因此,他感到很后悔。自从该建筑建成后,他就再也没有到过这个建筑。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 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建造这

个金字塔之前

法国舆论界给

与贝聿铭很大

的压力,但当落

成的时候一度

受到谴责的卢

浮宫金字塔已

然成为了卢浮

宫的一大标志,

其地位可与巴

黎的埃菲尔铁

塔相提并论。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成功是有原因的,贝聿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贝聿铭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它在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金字塔本是古埃及用石头为死人建造的坟墓,而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是以玻璃这一透明的材质建造的,这是一个为活人而设计的艺术品。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通过反应周围建筑物褐色的石头产生对旧皇宫、对历史、对艺术文化的足够敬意,同时它是充满生命力的、面向未来的。这个坐落于卢浮宫广场上的金字塔可以容纳更多的游客,这极好的满足了人们对实际生活的要求——利于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虽然打破了常规的新意,但是却能被人所接收。金字塔用玻璃主要材料,玻璃有透明反射的特性,这样的建筑加上光的照耀,可以使整个空间都被赋予了活力。这座金字塔从结构上看似平淡无奇,可实际上却不这么简单,

它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这个金字塔的主体结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索网体系,

由索网上引出的爪件固定在每块玻璃的角上,四面侧面墙上每块四边平行的玻璃都是由四对十字型的爪件角部支撑。每一对爪件是由内外两只爪件合并共用紧固件的,玻璃之间没有填缝,这也是为了使玻璃的重量不会相互店家,而影响每根索的承载力。为了避免金字塔表面的凹凸不平,所有索和杆件的预应力都是经过尽心的计算的,可以刚刚好地承担玻璃的自重。

现在的已远远超过了卢浮宫这座古老的博物馆,据调查,在卢浮宫最受欢迎的作品中,玻璃金字塔排名第三,仅次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断臂维纳斯》。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道德、艺术、科学还是经济的角度,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无疑是一项非常出色的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是苏州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盛情邀请,亲自担任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这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

苏州博物

馆新馆选址位

于历史保护街

区范围,紧靠世

界文化苏州博

物馆新馆遗产

拙政园和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太平天国

忠王府。具体在

忠王府以西,东

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贝聿铭称这里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

新馆的设计遵循“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和“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成为苏州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和标志性建筑。

贝聿铭喜爱的“光线魔术”在新馆的

建造上得到再一次体现。场馆内斑驳的光影在钢结构和木条遮阳板中反复交错,“让光线来做设计”这一幕也曾出现在贝聿铭设计的美秀博物馆中。新馆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老虎天窗”的做法,即将天窗开在中央大厅屋顶的最中间部位,光线透过不同图案中的木纹遮光板条滤下,令人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绣球中。大厅左右各有一条通道延展向各个功能展厅,屋顶是三角形向上拱起的滤光板,细密的光条投影在地面和墙体上,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幻。新的屋顶已经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这又一次重复了贝先生的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

新馆紧邻拙政园和狮子林等苏州古城的文化精华,设计者要求既要做到不破坏原来周围的格局,又要与原来的建筑有很好的协调。这个颇具挑战的工程,贝聿铭用新旧建筑的结合,而且将新建筑放在比忠王府次要的位置,没有丝毫张扬之意的设计再次证明了他的实力。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91岁高龄

的世界知名建

筑设计师贝聿

铭创造了一座

涵盖伊斯兰建

筑精华的建筑

博物馆,贝聿

铭在中东考察

了好几个月,

研读穆罕默德,

到埃及,去突尼斯。 怕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所以如今博物馆所在的独立人工岛是卡塔尔政府应贝聿铭的要求而特意建造的。

贝聿铭说过“这是我曾经从事过的最困难的工作之一”。贝聿铭去了埃及和中东的其他国家寻找的伊斯兰教文化的最佳表达,他发现无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伊斯兰建筑物,还是土耳其的建筑物,都有着其他宗教的痕迹,不再是纯粹的伊斯兰表达方式。在开罗贝聿铭在图伦清真寺得到了启示,图伦清真寺对我的作品的影响最大:用于洗礼的喷泉外有三条双层的走廊;主体建筑的外延式几何图形的演进,从八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圆形。贝聿铭最终掌握了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从而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

贝聿铭的一生建筑了很多作品,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10多年前,他把一个玻璃金字塔搬到了法国人的“圣地”--巴黎卢浮宫,被人扣上了“破坏法国文化”的帽子。可是,这位美籍中国人不卑不亢,挺直了腰板。终于,傲慢的法国人被折服了。如今,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建筑作品。

在这位大师不平凡的人生旅程里,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波士顿的三合一教堂是这个城市最精美的古建筑,为维护其景观、控制教堂四周的建筑高度,波士顿人曾经把官司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可是贝聿铭所领导的事务所硬是在它的一侧盖起了一幢60层高的摩天楼,波士顿人虽满腹牢骚,还是接受了它。大楼简单得惊人,通体玻璃幕墙,透明得让人感不到它的存在:大楼如同一面镜子,三合一教堂被映照其中,变成了“两个”„„他又成功了。

贝聿铭先生是第五届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是中国华裔的第一个获奖者。他虽然在中国只设计了两件作品,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他仍然喜欢讲中国话。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州研究部主任。他们合作了12年,这12年之久的合作,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

贝聿铭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早期贝聿铭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的是混凝土。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于是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应在手法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

香山

饭店位于

北京西山

风景区的

香山公园

内,坐拥

自然美景,

四时景色

各异:依

傍皇家古

迹,人文积淀厚重;此地水清气新,为休闲旅游有氧健身的佳境。贝聿铭本着寻找一种新式建筑语言的追求,开始了新的探寻,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贝聿铭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的园林和庭院,看到了飞翘的屋檐、富丽堂皇的屏风、多彩多姿的窗户和涓涓的流水。

在参观中,贝聿铭相信,尽管中国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但这种建筑语言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他要使这些为普通人设计的建筑风格重现生机。经过考察,贝聿铭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这些优秀的建筑手法,都应该继承下来。

饭店宽阔的常春厅大堂,采用玻璃屋顶,自然采光,使内庭成为光庭,乃是贝氏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贝聿铭对香山饭店倾注了心血,如果按他通常的做法,把想法告诉设计助手后,他就开始构思别的建筑了,只是定期回来评估助手们的工作进展,把情况告诉客户。但香山饭店是他对新中国的理解和表述,因此需要他亲自操刀设计。

贝聿铭在材料运用方面更是精益求精。他希望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贝聿铭的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已届七旬的老工匠,很快地在城郊一座幸存的窑中复制了这些瓦片。瓦片从窑中烧出时工匠们给它们上了釉彩,使这些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这就是贝聿铭喜欢的建筑材料——简朴却不失优雅。

虽然香山饭店在1984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但是对于贝聿铭来说这个建筑设计确是一个错误,他觉得这个这座建筑毁坏了原有香山的自然风貌,从山上往下看,在一片绿丛中就夹杂着这么一块不协调的白色建筑群。因此,他感到很后悔。自从该建筑建成后,他就再也没有到过这个建筑。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 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在建造这

个金字塔之前

法国舆论界给

与贝聿铭很大

的压力,但当落

成的时候一度

受到谴责的卢

浮宫金字塔已

然成为了卢浮

宫的一大标志,

其地位可与巴

黎的埃菲尔铁

塔相提并论。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成功是有原因的,贝聿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贝聿铭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它在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金字塔本是古埃及用石头为死人建造的坟墓,而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是以玻璃这一透明的材质建造的,这是一个为活人而设计的艺术品。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通过反应周围建筑物褐色的石头产生对旧皇宫、对历史、对艺术文化的足够敬意,同时它是充满生命力的、面向未来的。这个坐落于卢浮宫广场上的金字塔可以容纳更多的游客,这极好的满足了人们对实际生活的要求——利于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虽然打破了常规的新意,但是却能被人所接收。金字塔用玻璃主要材料,玻璃有透明反射的特性,这样的建筑加上光的照耀,可以使整个空间都被赋予了活力。这座金字塔从结构上看似平淡无奇,可实际上却不这么简单,

它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这个金字塔的主体结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索网体系,

由索网上引出的爪件固定在每块玻璃的角上,四面侧面墙上每块四边平行的玻璃都是由四对十字型的爪件角部支撑。每一对爪件是由内外两只爪件合并共用紧固件的,玻璃之间没有填缝,这也是为了使玻璃的重量不会相互店家,而影响每根索的承载力。为了避免金字塔表面的凹凸不平,所有索和杆件的预应力都是经过尽心的计算的,可以刚刚好地承担玻璃的自重。

现在的已远远超过了卢浮宫这座古老的博物馆,据调查,在卢浮宫最受欢迎的作品中,玻璃金字塔排名第三,仅次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断臂维纳斯》。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道德、艺术、科学还是经济的角度,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无疑是一项非常出色的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是苏州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盛情邀请,亲自担任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这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

苏州博物

馆新馆选址位

于历史保护街

区范围,紧靠世

界文化苏州博

物馆新馆遗产

拙政园和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太平天国

忠王府。具体在

忠王府以西,东

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贝聿铭称这里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

新馆的设计遵循“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和“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成为苏州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和标志性建筑。

贝聿铭喜爱的“光线魔术”在新馆的

建造上得到再一次体现。场馆内斑驳的光影在钢结构和木条遮阳板中反复交错,“让光线来做设计”这一幕也曾出现在贝聿铭设计的美秀博物馆中。新馆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老虎天窗”的做法,即将天窗开在中央大厅屋顶的最中间部位,光线透过不同图案中的木纹遮光板条滤下,令人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绣球中。大厅左右各有一条通道延展向各个功能展厅,屋顶是三角形向上拱起的滤光板,细密的光条投影在地面和墙体上,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幻。新的屋顶已经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这又一次重复了贝先生的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

新馆紧邻拙政园和狮子林等苏州古城的文化精华,设计者要求既要做到不破坏原来周围的格局,又要与原来的建筑有很好的协调。这个颇具挑战的工程,贝聿铭用新旧建筑的结合,而且将新建筑放在比忠王府次要的位置,没有丝毫张扬之意的设计再次证明了他的实力。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

91岁高龄

的世界知名建

筑设计师贝聿

铭创造了一座

涵盖伊斯兰建

筑精华的建筑

博物馆,贝聿

铭在中东考察

了好几个月,

研读穆罕默德,

到埃及,去突尼斯。 怕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所以如今博物馆所在的独立人工岛是卡塔尔政府应贝聿铭的要求而特意建造的。

贝聿铭说过“这是我曾经从事过的最困难的工作之一”。贝聿铭去了埃及和中东的其他国家寻找的伊斯兰教文化的最佳表达,他发现无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伊斯兰建筑物,还是土耳其的建筑物,都有着其他宗教的痕迹,不再是纯粹的伊斯兰表达方式。在开罗贝聿铭在图伦清真寺得到了启示,图伦清真寺对我的作品的影响最大:用于洗礼的喷泉外有三条双层的走廊;主体建筑的外延式几何图形的演进,从八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圆形。贝聿铭最终掌握了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从而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

贝聿铭的一生建筑了很多作品,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10多年前,他把一个玻璃金字塔搬到了法国人的“圣地”--巴黎卢浮宫,被人扣上了“破坏法国文化”的帽子。可是,这位美籍中国人不卑不亢,挺直了腰板。终于,傲慢的法国人被折服了。如今,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建筑作品。

在这位大师不平凡的人生旅程里,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波士顿的三合一教堂是这个城市最精美的古建筑,为维护其景观、控制教堂四周的建筑高度,波士顿人曾经把官司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可是贝聿铭所领导的事务所硬是在它的一侧盖起了一幢60层高的摩天楼,波士顿人虽满腹牢骚,还是接受了它。大楼简单得惊人,通体玻璃幕墙,透明得让人感不到它的存在:大楼如同一面镜子,三合一教堂被映照其中,变成了“两个”„„他又成功了。

贝聿铭先生是第五届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是中国华裔的第一个获奖者。他虽然在中国只设计了两件作品,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他仍然喜欢讲中国话。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相关内容

  • 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在当代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在当代 作者:蒋理 来源:<设计>2013年第11期 摘 要: 香山饭店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先 生在中国大陆主持设计建造的第一个作品,也是北京第一座具有中国园林建筑特点的现代化饭店.香山饭店的落成,为当时我国现代建筑 ...

  • 建筑师的20岁读后感
  • 读<建筑师的20岁>有感 班级:建学11-1班 姓名:李林 学号:[1**********] [中文摘要]每个建筑师的一生都会有很多自己的爱好,而建筑师的成名很多也源于他们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热爱旅游,热爱探索.旅游是指对历史的回顾,对生活的热爱:探索是指建筑师要 ...

  • 风景园林结课论文
  • 论文题目: 寻找以自然要素(实质要素-水体.地形.植物:虚质要素-声.光.风.气)为核心设计的建筑.构筑物或开放空间,分析都市或郊野中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途径 水与光在建筑中的设计方法 正文: 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都与巧妙处理建筑-景观要素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最终形象的手法无法分开:许多建筑师与他们的 ...

  • 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思想
  • 建筑大师是如何成就的 贝聿铭及他的作品 他是建筑大师,却曾经面临无数的批判与质疑."我与所有从事创作工作的人一样,要求严格,但必须要认准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坚持下去,绝不放弃.我不是人们所说的那种理论建筑师,我没有那么多的理论,我认为人们不应以那样的眼光来看我的建筑,只要你重视你自己,你就 ...

  • 关于贝聿铭的介绍
  • 关于贝聿铭的介绍 (Ieoh Ming Pei)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 ...

  • 建筑大师贝聿铭
  • 我喜欢的建筑师:传播中国建筑风的美籍华人--贝聿铭 摘要:贝聿铭,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他的一生都在创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并用自己独到的设计为许多国家留下了一道道风景,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美学观的影响,不管是建筑风格上还是 ...

  • 高中美术欣赏教案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 ...

  •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品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 ...

  • 人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二课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 与瓷器 第四课 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 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 幽冥世界的奢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