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反应曲线

BS-300的反应曲线是BS-300 的一大亮点。通过曲线和反应数据,给我们的工程师和用户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这对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线索,几乎 所有与结果有关的故障,我们都可以在反应曲线上找到原因。

下面我就讲述一些观察反应曲线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大家再仔细的研究试剂说明书和实际的故障情况,在短期内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

下图是一个R -GT 测试,双试剂的反应曲线,以此为例,我们来说明反应曲线的几个重点。

上图所示的反应曲线涵盖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测试过程。

1.1 反应曲线的纵轴为吸光度。

1.1.1 注意这里的数值是真正的吸光度乘以10000。上图中吸光度为6500的实际

吸光度应该是0.65A 。

1.1.2 反应曲线的纵轴间隔是不固定的。所以仅仅从反应曲线我们无法确认吸光度

的波动是否超限,必须配合相应的反应数据才能确认。

1.2 反应曲线的横轴为测量周期。BS-300的测量周期为12秒。

1.3 我们把一个正常的双试剂反应曲线分为6个部分,如图中所示:

A 、 加入R1(试剂1);

B 、 R1升温;

C 、 加入S (样本);

D 、 S+R1孵育时间;

E 、 加入R2(试剂2);

F 、 反应开始直到结束。

单试剂的测试只是少了D 、E 两步,所以不再单独说明。

下面我们就这六个过程(点)进行描述:

1.3.1 A、加入R1(试剂1):

反应曲线测试周期为0的一点为杯空白,在A 点,即第1个测试周期,试剂1加入反应杯中,这一点的吸光度应该为试剂1的试剂空白。这一点必然和杯空白有不同。

针对不同的试剂,A 点的吸光度会有不同,我们要认真阅读试剂说明书。例如ALT 的第一试剂中含有主要的吸光物质NADH ,而试剂说明书中对试剂空白的要求是必须大于1.0,这就决定了A 点的吸光度在图中的纵轴应该在10000以上,常见的应该在17000到20000之间;而R -GT 的第一试剂中并不含任何主要的吸光物质,试剂说明书当中对试剂空白的要求是小于0.7,所以上图中的-800左右是正常的。如果一旦出现吸光度大于7000,可以考虑试剂失效;另一方面,大部分设备的吸光度检测范围都不超过2.5,如果A 点的吸光度达到了50000以上(唯一例外的是CO2的试剂),要考虑是否有可能在反应杯中出现了污染物或者气泡。此时取出相应的反应杯进行肉眼观察是最好的办法。

1.3.2 B、R1升温:

试剂一在升温的过程中吸光度应该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其中某些试剂在此过程中吸光度会缓慢上升共计200(0.02A )左右也是有的,但是连续的两个检测周期吸光度的波动范围正常的是20以内。如果远远超过这个限制,比如100以上,我们要考虑:

a) 反应杯中有干扰因素:常见的是气泡或杯子不干净。可以通过肉眼观察

进行验证。同时这种波动也局限于个别杯子中,其他大部分杯子会 是好的。

b) 光电采集时间和光路配合不好:常见的是光电采集位置参数变化或反应

盘转动不稳定。这种波动会在几乎所有的杯子中出现,而且波动的 程度也相对较大。

c) 光路本身不稳定:常见原因是光源灯老化。光源灯使用2000小时以上便

无法再保证性能。可以通过更换光源灯进行确认。

1.3.3 C、加入S (样本):

在加入样本的一瞬间,由于样本本身是有颜色的,必然导致这一点吸光度的上升。根据样本颜色的深浅,这一点的吸光度会比之前一点( 加入样本之前)升高200到1000,唯一的例外是我们用蒸馏水作样本的时候,吸光度会下降200 左右。如果我们在反应曲线或者反应数据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这一点的吸光度变化,我们就可以确认样本是加进反应杯中了。同时比较重 复性测试的几个相同测试的反应曲线变化值,我们就可以大致确认样本的加入量是否一致。

样本加入出现的问题一般是由于样本针甩样、样本针液面检测故障、液路泄漏、样本注射器位置不固定导致的。

1.3.4 D、S+R1孵育时间:

这段时间里,样本和试剂一在37 度的环境下会进行孵育的反应,从而吸光度会有一些变化,根据项目的不同,变化的情况会不一样,但是基本上变化的程度都不大,而且 这段的反应曲线应该是平稳的或者是连续变化的。如果出现

明显的波动(相邻的采样周期吸光度波动超过 50),要考虑是否搅拌杆有打杯的情况。

1.3.5 E、加入R2(试剂2):

加入试剂2的瞬间,理论上这一刻的吸光度应该是双试剂试剂空白+样本空白的吸光度的和,但是由于BS300的检测时间和加入试剂的时间有一定的延迟,导致吸光度偏离我们的理论值。

尽管有一定的偏差,这一刻的吸光度应该依然会有一个合理的变化。比如ALT 是一个下降的反应,第二试剂中没有NADH ,而总体积变大,所以在加入第二试剂这一刻,吸光度应该比D 段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而R -GT 是一个上升的反应,第二试剂中的有效成分会导致吸光度一个明显的上升,但是总的吸光度应该在试剂空白(0.7)附近,如上图的E 点为6500左右。

如果E 点没有吸光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考虑第二试剂是否没有加入。

如果E 点的吸光度变化太大,比如升到50000以上,我们必须考虑是否有可能是试剂加入过程中产生了气泡或者有污染物带入。当然,搅拌杆打杯也会导致类似的情况。

1.3.6 F:反应开始直到结束:

这时的曲线变化完全取决于当前测试的方法。终点法、动力学法、固定时间法都应该符合各自典型的反应曲线,同时要注意说明书中对反 应上升和下降的描述。如果出现与预期的方法学和反应方向完全不匹配的反应曲线,我们要考虑是否试剂失效、试剂摆放错误、对试剂说 明书解读错误。

这一段反应曲线是生化仪获得反应度并计算出浓度的基础,如果这段反应曲线出现不正常的波动,常常会导致结果的错误。

a) 反应度不足:比如葡萄糖的测试,作为终点法,F 段最后一点的吸光度

和D 段后端的吸光度的差值就是我们要测量的反应度。5.55g/l的反应度应该在0.3A 这个数量级,从反应曲线上看吸光度的变化量应该在3000以上,如果出现反应度在不同的数量级,比如500或者20000,都应该考虑是否试剂失效或其他异常情况。

b) 反应曲线波动:稳定状态的反应曲线的波动应该不会大于20,由于不同

的试剂配方和反应的不尽相同,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值来界定波动的范围。但是一般测试的波动如果大于100,就很有可能会有问题。例如搅拌杆打杯、气泡等等。

同时,由于各个测试的反应度不同,吸光度的波动对测试的影响就不尽相同。比如搅拌杆打杯引起的吸光度波动一般在50到300之间,对于葡萄糖(反应度为3000以上)就影响很小,但是对总胆和直胆的影响就很大,因为这两个项目在使用双试剂的时候反应度只有300 左右。所以我们在考察设备状态的时候,除了看结果,一定要看的是反应曲线的波动情况。否则就会出现工程师在现场做了几个项目好了 ,刚刚离开客户就说某些项目的结果很乱。

BS-300的反应曲线是BS-300 的一大亮点。通过曲线和反应数据,给我们的工程师和用户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这对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线索,几乎 所有与结果有关的故障,我们都可以在反应曲线上找到原因。

下面我就讲述一些观察反应曲线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大家再仔细的研究试剂说明书和实际的故障情况,在短期内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

下图是一个R -GT 测试,双试剂的反应曲线,以此为例,我们来说明反应曲线的几个重点。

上图所示的反应曲线涵盖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测试过程。

1.1 反应曲线的纵轴为吸光度。

1.1.1 注意这里的数值是真正的吸光度乘以10000。上图中吸光度为6500的实际

吸光度应该是0.65A 。

1.1.2 反应曲线的纵轴间隔是不固定的。所以仅仅从反应曲线我们无法确认吸光度

的波动是否超限,必须配合相应的反应数据才能确认。

1.2 反应曲线的横轴为测量周期。BS-300的测量周期为12秒。

1.3 我们把一个正常的双试剂反应曲线分为6个部分,如图中所示:

A 、 加入R1(试剂1);

B 、 R1升温;

C 、 加入S (样本);

D 、 S+R1孵育时间;

E 、 加入R2(试剂2);

F 、 反应开始直到结束。

单试剂的测试只是少了D 、E 两步,所以不再单独说明。

下面我们就这六个过程(点)进行描述:

1.3.1 A、加入R1(试剂1):

反应曲线测试周期为0的一点为杯空白,在A 点,即第1个测试周期,试剂1加入反应杯中,这一点的吸光度应该为试剂1的试剂空白。这一点必然和杯空白有不同。

针对不同的试剂,A 点的吸光度会有不同,我们要认真阅读试剂说明书。例如ALT 的第一试剂中含有主要的吸光物质NADH ,而试剂说明书中对试剂空白的要求是必须大于1.0,这就决定了A 点的吸光度在图中的纵轴应该在10000以上,常见的应该在17000到20000之间;而R -GT 的第一试剂中并不含任何主要的吸光物质,试剂说明书当中对试剂空白的要求是小于0.7,所以上图中的-800左右是正常的。如果一旦出现吸光度大于7000,可以考虑试剂失效;另一方面,大部分设备的吸光度检测范围都不超过2.5,如果A 点的吸光度达到了50000以上(唯一例外的是CO2的试剂),要考虑是否有可能在反应杯中出现了污染物或者气泡。此时取出相应的反应杯进行肉眼观察是最好的办法。

1.3.2 B、R1升温:

试剂一在升温的过程中吸光度应该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其中某些试剂在此过程中吸光度会缓慢上升共计200(0.02A )左右也是有的,但是连续的两个检测周期吸光度的波动范围正常的是20以内。如果远远超过这个限制,比如100以上,我们要考虑:

a) 反应杯中有干扰因素:常见的是气泡或杯子不干净。可以通过肉眼观察

进行验证。同时这种波动也局限于个别杯子中,其他大部分杯子会 是好的。

b) 光电采集时间和光路配合不好:常见的是光电采集位置参数变化或反应

盘转动不稳定。这种波动会在几乎所有的杯子中出现,而且波动的 程度也相对较大。

c) 光路本身不稳定:常见原因是光源灯老化。光源灯使用2000小时以上便

无法再保证性能。可以通过更换光源灯进行确认。

1.3.3 C、加入S (样本):

在加入样本的一瞬间,由于样本本身是有颜色的,必然导致这一点吸光度的上升。根据样本颜色的深浅,这一点的吸光度会比之前一点( 加入样本之前)升高200到1000,唯一的例外是我们用蒸馏水作样本的时候,吸光度会下降200 左右。如果我们在反应曲线或者反应数据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这一点的吸光度变化,我们就可以确认样本是加进反应杯中了。同时比较重 复性测试的几个相同测试的反应曲线变化值,我们就可以大致确认样本的加入量是否一致。

样本加入出现的问题一般是由于样本针甩样、样本针液面检测故障、液路泄漏、样本注射器位置不固定导致的。

1.3.4 D、S+R1孵育时间:

这段时间里,样本和试剂一在37 度的环境下会进行孵育的反应,从而吸光度会有一些变化,根据项目的不同,变化的情况会不一样,但是基本上变化的程度都不大,而且 这段的反应曲线应该是平稳的或者是连续变化的。如果出现

明显的波动(相邻的采样周期吸光度波动超过 50),要考虑是否搅拌杆有打杯的情况。

1.3.5 E、加入R2(试剂2):

加入试剂2的瞬间,理论上这一刻的吸光度应该是双试剂试剂空白+样本空白的吸光度的和,但是由于BS300的检测时间和加入试剂的时间有一定的延迟,导致吸光度偏离我们的理论值。

尽管有一定的偏差,这一刻的吸光度应该依然会有一个合理的变化。比如ALT 是一个下降的反应,第二试剂中没有NADH ,而总体积变大,所以在加入第二试剂这一刻,吸光度应该比D 段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而R -GT 是一个上升的反应,第二试剂中的有效成分会导致吸光度一个明显的上升,但是总的吸光度应该在试剂空白(0.7)附近,如上图的E 点为6500左右。

如果E 点没有吸光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考虑第二试剂是否没有加入。

如果E 点的吸光度变化太大,比如升到50000以上,我们必须考虑是否有可能是试剂加入过程中产生了气泡或者有污染物带入。当然,搅拌杆打杯也会导致类似的情况。

1.3.6 F:反应开始直到结束:

这时的曲线变化完全取决于当前测试的方法。终点法、动力学法、固定时间法都应该符合各自典型的反应曲线,同时要注意说明书中对反 应上升和下降的描述。如果出现与预期的方法学和反应方向完全不匹配的反应曲线,我们要考虑是否试剂失效、试剂摆放错误、对试剂说 明书解读错误。

这一段反应曲线是生化仪获得反应度并计算出浓度的基础,如果这段反应曲线出现不正常的波动,常常会导致结果的错误。

a) 反应度不足:比如葡萄糖的测试,作为终点法,F 段最后一点的吸光度

和D 段后端的吸光度的差值就是我们要测量的反应度。5.55g/l的反应度应该在0.3A 这个数量级,从反应曲线上看吸光度的变化量应该在3000以上,如果出现反应度在不同的数量级,比如500或者20000,都应该考虑是否试剂失效或其他异常情况。

b) 反应曲线波动:稳定状态的反应曲线的波动应该不会大于20,由于不同

的试剂配方和反应的不尽相同,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值来界定波动的范围。但是一般测试的波动如果大于100,就很有可能会有问题。例如搅拌杆打杯、气泡等等。

同时,由于各个测试的反应度不同,吸光度的波动对测试的影响就不尽相同。比如搅拌杆打杯引起的吸光度波动一般在50到300之间,对于葡萄糖(反应度为3000以上)就影响很小,但是对总胆和直胆的影响就很大,因为这两个项目在使用双试剂的时候反应度只有300 左右。所以我们在考察设备状态的时候,除了看结果,一定要看的是反应曲线的波动情况。否则就会出现工程师在现场做了几个项目好了 ,刚刚离开客户就说某些项目的结果很乱。


相关内容

  • 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
  • 建 筑 结 构 学 报(增刊1) JournalofBuildingStructures(SupplementaryIssue1) 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 杨志勇,黄吉锋,邵 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北京100013) 摘要:依据大量实际工程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经验, ...

  • 环氧树脂固化制度的制定方法试验
  • 实验3 环氧树脂热固化制度的制定方法试验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树脂高温固化的机理,掌握对环氧树脂配方进行固化时制定升温固化制度的方法.学会使用差热分析仪和示差扫描量热仪,并掌握实验结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选定一个较高温度才能固化的环氧树脂配方: 2.用差热分析仪(DTA)或示差扫 ...

  • 生物反应工程试题4及答案
  • 一.名词解释(10分) 流加式操作: 能量生长非偶联型: 返混: 搅拌器轴功率: 固定化酶: 二.请列出下列物理量的数学表达式 (10分) 停留时间: 呼吸商: 稀释率: Da 准数: 转化率: 三.判断题(10分) 1.单罐连续培养稳态下,D=μ.( ) 2.流加培养达到拟稳态时,D=μ.( ) ...

  • 采油工艺原理(完)
  • 采油工艺原理 名词解释: 1采油方法:指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采用的方法. 2自喷采油: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使油喷到地面的方法称自喷采油法. 3气举采油:为了使停喷井继续出油,人为地把气体压入井底,使原油喷出地面,这种采油方法为气举采油. 4机械采油:需要进行人工补充能量才能将原油采出地面的方法 ...

  •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 不同介质中维生素B6的电氧化还原行为 研究 系 别 : 专业(班级):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2011级环境科学(1)班 葛宏亮([1**********]) 李彤(助教) 2015年05月31日 蚌埠学院教务处制 目 录 中文摘要 .... ...

  • 化工流程题
  • 近5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化工流程题中有关物质的分离提纯考查结晶.过滤问题有4年考过(分别是:2009年第22题制备氯酸镁考查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2010年第32题制备Li2CO3考查蒸发浓缩.趁热过滤:2012年第32题由"呆矿"制备K2SO4考查蒸发浓缩.冷却结 ...

  • 差热分析问题1
  • 差热分析 小组成员(邓静 詹孝军 杨盼) 一. 预习提问 1. 简述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差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与基准物(参比物) 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变化的技术.试样在加热(冷却)过程中, 凡有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发生时,就有吸热(或放热)效应发生,若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物理变 ...

  •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简答题
  • 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1)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 ...

  • 第三章 酶
  • 第三章 酶化学 (一)名词解释 1. 米氏常数: 2. 寡聚酶:3. 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 4.变构酶: 5. 同工酶: 6. 活性中心:7. 竞争性抑制作用: 8. 非竞争抑制作用: 9.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10. 酶的专一性: 11. 酶原的激活: 12. 别构效应: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