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是领导者必备的重要素质

  【摘 要】文章首先诠释前瞻性一词的含义,介绍革命领袖的前瞻性典范,接着阐述前瞻性的重要意义,最后明确前瞻性的必备条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7276.htm  【关键词】思维;前瞻性;决策   [ 中图分类号 ]G 41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25-03      前瞻性一词可以从几方面解释:一是分析前景,未雨绸缪; 二是依据现状,预测未来;三是知己知彼,有备无患;四是总结经验,争取主动; 五是把握机会,时不我待。   前瞻性是创新的前提。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最重要的创新就是理论创新。因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一、 革命领袖的前瞻性典范      高瞻远瞩就是革命领袖的优秀品格,也是前瞻性的体现。在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领袖人物总能给人民指明正确航向,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1956年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然而当时我们还没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但是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因此1956年4月,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就是领袖人物前瞻性典范。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是党中央前瞻性的决策。      二、 前瞻性的重要意义      前瞻性是各行各业领导者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   “决策”就是俗话说的“拍板”、“决定”,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15页)。“出主意”就是“拍板”、“决定”。从当代社会看,这个“出主意”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者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第一位责任,同时又是领导者能力的表现。管理成功的关键是明智决策,而决策绝不是凭空想象,决策是有源之水。   1. 党政机关领导前瞻性的重要性。   党政机关领导者必须具备前瞻性思维能力,强化前瞻性研究工作。因为只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才能做出科学决策。而且领导者的决策关系着事业兴衰成败。尤其是当代,科学正在社会化,社会化也日益科学化。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其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广泛性已今非昔比,若不重视前瞻性研究,将会目光短浅,无所适从而贻误战机。作为个人的决策,其对与错一般都只是后果自负,影响面不广,无非是他个人工作小范围之内。如《战国策》中“南辕北辙”典故,愚蠢的驾驭者不听别人的劝告朝着相反的方向扬鞭而去,其结果就是他个人离目的地楚国越走越远。但如果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决策的对与错,那就关系着全局成败的大事了。决策对头,事业的成功就迈开第一步;决策失误就会导致事业的失败而无法挽回。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多变,领导者的决策也就越来越重要。为此,也就出现了“智囊团”、“攻关组”、“研究室”等专门出谋划策的机构,本质上就在进行前瞻性研究工作,为领导者做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古往今来都如此,凡举大事者必有同谋;凡成大事者必有善谋。当今社会,谋略的来源更是带有社会性、专业性和多学科交叉合作的鲜明特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通过智囊团的咨询,就不会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因此,智囊团的咨询服务,正是现代领导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是通过行政决策来实现对本国内外事务的领导与控制的,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本国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以2003年的“非典”为例,在疫情暴发时,我国中央政府把“抗非”提到首要任务的高度,统一政令,在最短时间内出台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并要求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应急方案,控制疫情扩散,保持社会稳定。由于各级政府的决策得当,全国人民在政府的带领下漂亮地打胜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何谓一个质量高的行政决策,历来各国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要保证一个行政决策的高质量,必须注重“三化”。即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实践证明这“三化”是高质量决策的三根支柱不可或缺。但高质量的行政决策除了要具备民主性,科学性以及合法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前瞻性。   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全国人民在一系列“应急方案”和“紧急通知”的指示下,漂亮地取得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的许多行政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我国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是在疫情爆发后才匆匆忙忙地组成“抗非”大军的,没有一个疫区是在疫情爆发前就发现问题,并做好应对工作的。这导致某些地区在疫情爆发初期出现社会恐慌,哄抢药物的情况。如果说这是突发事件,是史无前例的,那前两年珠三角地区出现“油荒”,有钱无油加的情况,就暴露了我国燃油储备不足的大问题。相对于我国不足两个星期的石油储备,美国有三个多月的石油储备,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虽然说是个岛国,但也有两个月的石油储备。这一方面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燃油消耗大有关,但另一方面不能不令人怀疑我国的石油战略政策是否存在问题。还有我国矿难事件的频频发生,灾难已经发生,损失成为事实。然后才组织专门调查处理、妥善处理后事。提出所谓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何要等亡羊才去补牢而不事先补牢呢?这难道不是领导者没有前瞻性的恶果吗?   此外,过度开发森林,占用耕地等做法,都是政府制定决策缺乏前瞻性的体现。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决策在前瞻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行政决策缺乏前瞻性,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潜在性的,一旦爆发,就难以收拾。

  总的来说,一个质量高的行政决策必须包含科学性,合法合理性,以及不可缺少的前瞻性。我国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行政决策的前瞻性。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把“前瞻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制定制度确立一系列的预警方案,包括疾病灾害的发生,战略资源的储备。只有这一系列预警机制正式确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企业领导者前瞻性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的精辟论点“管理就是决策”道出了管理的真谛。决策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工作,如进行怎样的投资?生产什么产品?采用什么管理方式?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等等,归根到底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决策。市场分析非常重要,任何一项产品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除了要有产品特性和企业的实力支撑外,前期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至关重要。从客户方来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也受公平心态、获惠心态、从众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对市场产品的要求相当“功利”。 目前大部分企业市场分析人员的分析依据主要是企业所提供的报表、图表、工作汇报等资料,这样会使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总结前瞻性市场分析,在企业提供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的属性,适时深入进行市场分析,包括分析制作区域行政地图、区域社会阶层分布图、竞争信息流程图、借势助推前瞻流程图、关联产品流向图、窗口市场动向图、督察事项分布图、委代办业绩示意图、目标实施绩效图、员工及外界建议分析图等。 要想做到超前发展,必须熟练掌握、分析、运用这些图表资料。深入进行前瞻性的市场分析是争夺市场、占有市场的关键,是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重要方法,只有做好了前瞻性的市场分析,才能使产品投放准确,发展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 前瞻性的前提条件      领导者的前瞻性不是因为领导者的头脑如何比别人多聪明,而是来源于领导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思想要解放并广泛倾听不同意见和建议。   1.深入调查研究是前瞻性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为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恩格斯在居留英国期间,曾对英国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马克思拟定过关于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统计调查提纲和《工人调查表》。长达40年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就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毛泽东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赢得革命的胜利。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在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通过分析事物产生的背景、环境、历史条件,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从而抓住事物的实质。   可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方针政策来自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避免决策失误,工作才能更为有力,措施更为有效。怎样调查研究?重点是把握4个环节: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二要全面透彻地了解与所调查事物有关的历史背景、方针政策和科学依据;三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事物;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听取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调查研究水平的高低,与个人理论修养、知识阅历、道德品格等紧密相关,是学风、文风和党性的反映。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读书,达到“书到用时方知有”的境界。   2.解放思想是前瞻性的根本保证。因为只有思想解放,才不会被旧框框、就观念所束缚,大胆创新。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态度问题上,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指出“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 列宁正是在这种不受任何条框束缚的理念和思想的指引下,准确而灵活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时期面对党内盛行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也抨击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怀疑论和无用论,他明确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斗争中证明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神秘的东西”。 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正是在这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态度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由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在革命过程中那些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为教条而取得的深刻教训同时也成为这个问题的反面佐证。面对“十年动乱”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紧要历史关头,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新局面。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3.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前瞻性提供方向。因为只有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为今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正确方向,成就新的事业。追忆古代的名君贤良和现代的革命领袖。不管哪一位都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后功成名就的。秦始皇赢政总结借鉴了策士们“连横合纵”战略的经验教训,横扫六国,统一了华夏;东汉末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苟活于乱世”的一介布衣诸葛亮,在军阀割据、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即能明智地总结天下大势,精确的提出“东和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决策,扶助刘备成功的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国。又如隋唐间的乱世战火,各路藩王纷纷争夺东都洛阳以割据称雄,但有远见卓识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却能总结先朝乱政的教训,避当时之锋芒,建议其父李渊挥师直逼关中富庶而又能攻易守的西部长安作为根据地,以休养生息,等待时机,然后又将各路诸侯一一歼灭、扫平,成就了一番千秋大业。毛泽东在关键时刻运用发挥总结方略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注重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三湾改编”,实质上就是一次加强党建工作的总结,在此次改编总结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把党的支部建在红军连队”的论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结合井冈山等地严酷的斗争形势,总结出适合敌后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十六字诀,为以后的反围剿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1927年党的“八大”。紧急会议上,由于及时总结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极大危害后,果断决议在南昌发动起义,中共才有了自己的武装,从此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一九四九年,中共执政后,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考验,要求党进行新的艰辛探索。如1956年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认为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综上所述,不反思工作中的成绩,就不能创新前移,不总结教训,即不能发展前进;不承认失误便看不见成绩,无胆量正视困惑和彷徨,则永远不能重新站立取得胜利。这在任何社会,对任何政党、任何社团以及群体或个人,都可以作为真知灼见,且是放诸于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4.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是前瞻性的良好环境。因为只有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广纳良言才能发现良策,最终推动事业发展。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要推动事业的发展,必须谋大局、管大事、看长远,既要立足当前,给当代发展指明方向;又要预见未来、符合长远,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前瞻性,应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推动公众参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专家、部门和公众意见。设置固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总之,要做到前瞻性,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否则将是目光短浅而一事无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首席专家:吴树青,陈占安,田克勤,肖贵清,覃 宣.   [2] 李光炎,欧阳广.农村领导科学与艺术[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摘 要】文章首先诠释前瞻性一词的含义,介绍革命领袖的前瞻性典范,接着阐述前瞻性的重要意义,最后明确前瞻性的必备条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7276.htm  【关键词】思维;前瞻性;决策   [ 中图分类号 ]G 41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25-03      前瞻性一词可以从几方面解释:一是分析前景,未雨绸缪; 二是依据现状,预测未来;三是知己知彼,有备无患;四是总结经验,争取主动; 五是把握机会,时不我待。   前瞻性是创新的前提。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最重要的创新就是理论创新。因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一、 革命领袖的前瞻性典范      高瞻远瞩就是革命领袖的优秀品格,也是前瞻性的体现。在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领袖人物总能给人民指明正确航向,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1956年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然而当时我们还没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但是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因此1956年4月,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就是领袖人物前瞻性典范。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是党中央前瞻性的决策。      二、 前瞻性的重要意义      前瞻性是各行各业领导者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   “决策”就是俗话说的“拍板”、“决定”,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具有的能力。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15页)。“出主意”就是“拍板”、“决定”。从当代社会看,这个“出主意”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者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者的第一位责任,同时又是领导者能力的表现。管理成功的关键是明智决策,而决策绝不是凭空想象,决策是有源之水。   1. 党政机关领导前瞻性的重要性。   党政机关领导者必须具备前瞻性思维能力,强化前瞻性研究工作。因为只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才能做出科学决策。而且领导者的决策关系着事业兴衰成败。尤其是当代,科学正在社会化,社会化也日益科学化。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其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广泛性已今非昔比,若不重视前瞻性研究,将会目光短浅,无所适从而贻误战机。作为个人的决策,其对与错一般都只是后果自负,影响面不广,无非是他个人工作小范围之内。如《战国策》中“南辕北辙”典故,愚蠢的驾驭者不听别人的劝告朝着相反的方向扬鞭而去,其结果就是他个人离目的地楚国越走越远。但如果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决策的对与错,那就关系着全局成败的大事了。决策对头,事业的成功就迈开第一步;决策失误就会导致事业的失败而无法挽回。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多变,领导者的决策也就越来越重要。为此,也就出现了“智囊团”、“攻关组”、“研究室”等专门出谋划策的机构,本质上就在进行前瞻性研究工作,为领导者做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古往今来都如此,凡举大事者必有同谋;凡成大事者必有善谋。当今社会,谋略的来源更是带有社会性、专业性和多学科交叉合作的鲜明特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通过智囊团的咨询,就不会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因此,智囊团的咨询服务,正是现代领导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是通过行政决策来实现对本国内外事务的领导与控制的,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本国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以2003年的“非典”为例,在疫情暴发时,我国中央政府把“抗非”提到首要任务的高度,统一政令,在最短时间内出台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并要求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应急方案,控制疫情扩散,保持社会稳定。由于各级政府的决策得当,全国人民在政府的带领下漂亮地打胜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何谓一个质量高的行政决策,历来各国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要保证一个行政决策的高质量,必须注重“三化”。即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实践证明这“三化”是高质量决策的三根支柱不可或缺。但高质量的行政决策除了要具备民主性,科学性以及合法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前瞻性。   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全国人民在一系列“应急方案”和“紧急通知”的指示下,漂亮地取得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的许多行政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我国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是在疫情爆发后才匆匆忙忙地组成“抗非”大军的,没有一个疫区是在疫情爆发前就发现问题,并做好应对工作的。这导致某些地区在疫情爆发初期出现社会恐慌,哄抢药物的情况。如果说这是突发事件,是史无前例的,那前两年珠三角地区出现“油荒”,有钱无油加的情况,就暴露了我国燃油储备不足的大问题。相对于我国不足两个星期的石油储备,美国有三个多月的石油储备,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虽然说是个岛国,但也有两个月的石油储备。这一方面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燃油消耗大有关,但另一方面不能不令人怀疑我国的石油战略政策是否存在问题。还有我国矿难事件的频频发生,灾难已经发生,损失成为事实。然后才组织专门调查处理、妥善处理后事。提出所谓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何要等亡羊才去补牢而不事先补牢呢?这难道不是领导者没有前瞻性的恶果吗?   此外,过度开发森林,占用耕地等做法,都是政府制定决策缺乏前瞻性的体现。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决策在前瞻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行政决策缺乏前瞻性,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潜在性的,一旦爆发,就难以收拾。

  总的来说,一个质量高的行政决策必须包含科学性,合法合理性,以及不可缺少的前瞻性。我国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行政决策的前瞻性。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把“前瞻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制定制度确立一系列的预警方案,包括疾病灾害的发生,战略资源的储备。只有这一系列预警机制正式确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企业领导者前瞻性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的精辟论点“管理就是决策”道出了管理的真谛。决策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面对着千头万绪的工作,如进行怎样的投资?生产什么产品?采用什么管理方式?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等等,归根到底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决策。市场分析非常重要,任何一项产品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除了要有产品特性和企业的实力支撑外,前期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至关重要。从客户方来说,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也受公平心态、获惠心态、从众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对市场产品的要求相当“功利”。 目前大部分企业市场分析人员的分析依据主要是企业所提供的报表、图表、工作汇报等资料,这样会使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总结前瞻性市场分析,在企业提供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的属性,适时深入进行市场分析,包括分析制作区域行政地图、区域社会阶层分布图、竞争信息流程图、借势助推前瞻流程图、关联产品流向图、窗口市场动向图、督察事项分布图、委代办业绩示意图、目标实施绩效图、员工及外界建议分析图等。 要想做到超前发展,必须熟练掌握、分析、运用这些图表资料。深入进行前瞻性的市场分析是争夺市场、占有市场的关键,是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重要方法,只有做好了前瞻性的市场分析,才能使产品投放准确,发展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 前瞻性的前提条件      领导者的前瞻性不是因为领导者的头脑如何比别人多聪明,而是来源于领导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思想要解放并广泛倾听不同意见和建议。   1.深入调查研究是前瞻性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为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恩格斯在居留英国期间,曾对英国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马克思拟定过关于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统计调查提纲和《工人调查表》。长达40年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就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毛泽东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赢得革命的胜利。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在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通过分析事物产生的背景、环境、历史条件,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从而抓住事物的实质。   可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确的方针政策来自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避免决策失误,工作才能更为有力,措施更为有效。怎样调查研究?重点是把握4个环节: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二要全面透彻地了解与所调查事物有关的历史背景、方针政策和科学依据;三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事物;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听取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调查研究水平的高低,与个人理论修养、知识阅历、道德品格等紧密相关,是学风、文风和党性的反映。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读书,达到“书到用时方知有”的境界。   2.解放思想是前瞻性的根本保证。因为只有思想解放,才不会被旧框框、就观念所束缚,大胆创新。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态度问题上,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指出“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 列宁正是在这种不受任何条框束缚的理念和思想的指引下,准确而灵活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时期面对党内盛行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与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时也抨击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怀疑论和无用论,他明确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斗争中证明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神秘的东西”。 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正是在这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态度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由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在革命过程中那些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为教条而取得的深刻教训同时也成为这个问题的反面佐证。面对“十年动乱”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紧要历史关头,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新局面。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3.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前瞻性提供方向。因为只有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为今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正确方向,成就新的事业。追忆古代的名君贤良和现代的革命领袖。不管哪一位都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后功成名就的。秦始皇赢政总结借鉴了策士们“连横合纵”战略的经验教训,横扫六国,统一了华夏;东汉末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苟活于乱世”的一介布衣诸葛亮,在军阀割据、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即能明智地总结天下大势,精确的提出“东和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决策,扶助刘备成功的三分天下,建立了蜀国。又如隋唐间的乱世战火,各路藩王纷纷争夺东都洛阳以割据称雄,但有远见卓识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却能总结先朝乱政的教训,避当时之锋芒,建议其父李渊挥师直逼关中富庶而又能攻易守的西部长安作为根据地,以休养生息,等待时机,然后又将各路诸侯一一歼灭、扫平,成就了一番千秋大业。毛泽东在关键时刻运用发挥总结方略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注重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三湾改编”,实质上就是一次加强党建工作的总结,在此次改编总结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把党的支部建在红军连队”的论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结合井冈山等地严酷的斗争形势,总结出适合敌后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十六字诀,为以后的反围剿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1927年党的“八大”。紧急会议上,由于及时总结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极大危害后,果断决议在南昌发动起义,中共才有了自己的武装,从此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一九四九年,中共执政后,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考验,要求党进行新的艰辛探索。如1956年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认为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综上所述,不反思工作中的成绩,就不能创新前移,不总结教训,即不能发展前进;不承认失误便看不见成绩,无胆量正视困惑和彷徨,则永远不能重新站立取得胜利。这在任何社会,对任何政党、任何社团以及群体或个人,都可以作为真知灼见,且是放诸于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4.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是前瞻性的良好环境。因为只有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广纳良言才能发现良策,最终推动事业发展。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要推动事业的发展,必须谋大局、管大事、看长远,既要立足当前,给当代发展指明方向;又要预见未来、符合长远,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前瞻性,应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推动公众参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专家、部门和公众意见。设置固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总之,要做到前瞻性,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否则将是目光短浅而一事无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首席专家:吴树青,陈占安,田克勤,肖贵清,覃 宣.   [2] 李光炎,欧阳广.农村领导科学与艺术[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相关内容

  •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正文
  •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适应矿区跨越式发展新要求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性工作,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是干部队伍能够永葆生机,企业能够基业常青的必备条件.在当前集团公司快越式发展进程中,就干部队伍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对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存在问题认识, ...

  • 校长如何依法治校
  • 浅谈校长治校策略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 ...

  • 办公室主任岗位竞职演讲稿
  • 为谱新篇勇请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首先感谢组织上和同志们给我的信任和支持,给我此次竞岗机会,给我人生的一次重要机遇转折.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我拟竞争办公室主任职务,请组织考察,也衷心希望各位评委为我投上赞成的一票. 一.本人基本简工作经历 略. 二.对竞争职位的认识 办公室是个综 ...

  • 2012年公司办公室主任竞职演讲
  • 2012年公司办公室主任竞职演讲 文章导读:办公室是个综合科室,涉及面之广.事务之多.要求之高.作用之非常是其它任何科室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些年,在局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在商局长的亲抓亲管下,在全局同志的配合支持下,局办公室承担了大量工作,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 ...

  • 猎头精英访谈录--猎头职业生涯规划
  • 作者:高德凰 2010-12-16 14:16 猎头精英访谈录--猎头职业生涯规划 --访资深猎头专家,国家寻访师(猎头顾问)认证中心专家张进(Linda) Linda是我见过的资深顾问中最乐于与人分享,而且很热情很有耐心的人,从来没有架子.每次跟她交流总会有很多收获, 所以我们曾邀请她来做过关于& ...

  • 新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 新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新员工培训,又称岗前培训(或入职培训),是一个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 新员工培训教程收益-- 使新员工了解企业的 ...

  • 办公室秘书某年个人工作总结
  • 在中心领导的关心和所有同事的支持下,年下半年,本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各项具体工作按计划推进,各项临时交办工作雷厉风行完成,为中心总体工作计划的实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保障中心的日常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的政治理论思想 ...

  • 任职资格体系
  • 任职资格体系 任职资格体系(Qualification System ) 目录 [隐藏] ∙ ∙ ∙ o o ∙ o o o o ∙ ∙ 1 任职资格体系概述 2 任职资格体系的内容 3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建立[1] 3.1 建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问题 3.2 建立问题的对策 4 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的 ...

  • 任职资格体系(学习材料)
  • 任职资格体系 任职资格体系(Qualification System ) 目录 [隐藏]    o o  o o o o   1 任职资格体系概述 2 任职资格体系的内容 3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建立[1] 3.1 建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问题 3.2 建立问题的对策 4 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