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下提纲2

八年级历史(下)11—21课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全国现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例:改革开放后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90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模范人物典型——“援藏好干部” 孔繁森 ——也被藏民称为“活菩萨”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后(适用范围:台湾、香港、澳门)

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553年,澳门(Macul)被葡萄牙占领)

港、澳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港、澳回归的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没有祖国的富强昌盛。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5年后) ★★★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 内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协会。)③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 用史实论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卫温出访夷洲,(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甲午战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大陆与台湾在度分离。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在建国前夕),

海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相继建立,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兵种组成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 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国后)。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战斗英雄 蒋道平 安徽人)。 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由聂荣臻元帅剪彩在沈阳飞机制造厂。

★★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部队”)— 1966年(20世纪60年代)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它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人民军队的组成:陆军(1927、8、1)海军(1949、4)空军(1949、11)战略导弹部队(1966、7、1)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对峙状态。

★★★★ 我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尼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导”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社会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1970年到现在)

★★★★ 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1949-1970)到开始走向正常化(1970-1979)

背景(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美正常化的三步走:——“乒乓外交”或“小球推动大球”机会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称“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1979年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亚非国家的支持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

★★★ 中日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 以上两点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失败。

★★★ 新时期外交成就——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或2001年上海APEC会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中国于1991年加入APEC组织)

特点: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六单元 科学、教育与文化

第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卫星】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又陆续掌握一箭三星技术。

【载人航天】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神六、神七”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战略——863计划(1986年3月)

诞生: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3月5日,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组织下,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

研究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以后增加了第八个领域“海洋高技术”)

当今世界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科技的计划: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科技立国”;西欧:“尤里卡”计划。

★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其利弊,知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实现 ★★★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成果: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学校成为科技重要方面军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文化艺术事业: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小说:20世纪50—60 年代著名作品:《青春之歌》、《茶馆》、《红岩》《宝葫芦的秘密》

(2)文学奖: 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体育运动事业:(4)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的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体育的成就 (1)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2)第23 届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 1981-1985年中国女排实现“五年冠” “体操王子”——李宁 (3)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北京亚运会; 2010广州亚运会(4)2001年7月13日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这些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说明了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变迁的根本原因: 是实行了改革开放,知道衣食住行变化的表现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 就业制度:改革开放后, “铁饭碗”“包分配”被打破,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进行就业。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救济)

通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知道“各种票据”是当时物资匮乏时,国家实行的一种凭证。

1.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立场为祖国奋发学习争先的信念。

3.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4.“一五”计划所取得成就的感想

一五期间我国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要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要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5.对振兴东北老基地的感想或建议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旧企业进行改造和翻新;对旧厂的资本运作,所有制形式,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进行改革。

6.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农业合作化是必要的,但合作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农民的思想认识,循序渐进,追求发展,凭主观搞瞎指挥,势必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

7.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8.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人的优秀品质。

他们的爱国家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企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0.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1.刘少奇冤案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启示 民主和法制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要想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1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与启示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①国家要安定,要保持和平稳定的环境。国家安定是保证社会发展的政治前提;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③要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反对封建迷信与个人崇拜;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13.文革中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也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它有能力纠正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14.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15.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16.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目的: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作用: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结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17.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18.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及青少年如何认识民族问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谛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9.香港回归的认识与感受

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关系血浓于水;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20.对统一台湾前景的认识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离不开发展。

4、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

5、我们青少年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认真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1.谈谈对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认识

①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彰显了军威、国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②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③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树立起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④体会科技强军的巨大作用,从小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献身国防的意识。

22.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感想

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在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①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变是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三个伟人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伟人足迹①孙中山主要事迹: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定三大政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创办黄埔军校;②毛泽东主要事迹:参加中共一大、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领导红军长征、参加中共七大、参加重庆谈判、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③邓小平主要事迹: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有: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大无畏的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等。

1. 我国抗美援朝的参战部队、指挥者、出现的英雄人物、赢得的光荣称号 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指挥者: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邱少云遵守潜伏纪律被火烧壮烈牺牲光荣称号: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 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改造方式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改造方式:农业和手工业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

3.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左倾错误三个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模范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建成实现原油自给)

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③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④人民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战略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

6. 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及后来增加的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增加海南省经济特区(第六个:新疆喀什)

7. 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及成立的时间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

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列举我国在十年探索中,正确的和错误的指导思想。

正确的指导思想是: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1960年国民经济的调整;错误的指导思想是: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列举“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1.列举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四项经济建设成就和一五计划完成的重大意义。

①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②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2.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三部法律。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3、列举中国现代史上,我国颁布的具宪法性质的文件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列举在“文化大革命”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及他们被粉碎的时间。 答: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被粉碎)15列举建国后,我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两个会议。

答:中共八大(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16列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7列举邓小平理论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有哪些?

答: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8、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列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3、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5、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6、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各先进人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正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国庆节)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1951年10月 西藏和平解放。

5.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了的标志: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7.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的标志: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我国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的标志: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实现了公私合营。

1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14.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有:①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②1958年,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使经济建设受到了严重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③1976年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巨大损失,使社会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15.“文革”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

16.“文革”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17.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性事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

18.奠定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的事件:1975年的“四五运动”。

19.文革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被粉碎。

20.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

2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是: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1978、四川1980两省最先实行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25.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大锅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88年海南成为第五个,同时也是最大的经济特区)

27.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28.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29.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0.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年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

31.我国对香港正式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的政权交接仪式。(今年是香港回归11周年)

32.中国对澳门正式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葡萄牙是第一个侵略我国的西方殖民国家)

33.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34.“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实践于港澳。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5.人民解放军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标志: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57年成立,又名第二炮兵部队)。

3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

37.我国成功进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

38.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39.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0.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我国政府与印度代表谈判时。

41.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出席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扭转会议方向)。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标志: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3.中美两国友好往来大门打开的标志:1971年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44.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45.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

46.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上海APEC会议。

25.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完成和西藏的和平解放

26.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指(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1)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2)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一届人大)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教育法律:《义务教育法》。

28.支援西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是(孔繁森) 为维护西藏统一做出贡献的藏族代表人物是(阿沛·阿旺晋美)。

K目前,藏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妄图分裂国家。 我们的态度是:这是一种分裂国家的恐怖行径,我们坚决反对藏独势力一切破坏活动,坚决拥护祖国统一。

中国政府对待藏独势力的态度: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把西藏分裂出去。

感想:党和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建设,而极少数人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图谋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反对恐怖事件,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9.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A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B减轻农民负担,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C发展绿色农业高科技农业;

30.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1)( )年(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宣告中国人民掌握了核技术;

(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实现了两弹(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两弹元勋:( )

(3)(1970)年( 1 )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送入太空;

(4)2003年10月,神州五号)顺利升空并成功返回,我国继美国、苏联(俄罗斯)之后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杨利伟)成为我国航天第一人;

(5)2009月,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 )顺利升空并到达正确轨道。

(6)( )研制成功了被外国称为“东方魔稻”的( ),使我国水稻产量大幅度提升。

中国新时期俗语:吃饭靠两平。“两平”是指( 邓小平 )和(袁隆平 )。

31.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1)(1911 )年,( )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 )制度;

(2)(1949)年,( )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公有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成份,( )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 1978)年,中共( )会议召开,确立了( 、 )的指导思想,作出( 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 )、建设( )的正确道路。

32.新中国三代领导人:( )、( )、( )。我国现任的领导人是:( )。

34.中国近现代史两次社会性质的变化:

(1)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1840 )年;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

问答题:

1.新中国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P1)

2.说一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志愿军的英勇战斗;后方人民群众的支援;中朝人民的互相配合。

3.土地改革运动有何意义?(P1)

4.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历史影响?(意义、作用)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左”的错误指的是什么现象?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这种历史现象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

①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

②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的经济困难。 ④从中汲取的教训:主观愿望要和实际相结合,进行经济建设要考虑国情,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等。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内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城市各实行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在城市,1985年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8.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十二大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点;④是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说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9.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八年级历史(下)11—21课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全国现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例:改革开放后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20世纪90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地区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模范人物典型——“援藏好干部” 孔繁森 ——也被藏民称为“活菩萨”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后(适用范围:台湾、香港、澳门)

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553年,澳门(Macul)被葡萄牙占领)

港、澳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港、澳回归的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没有祖国的富强昌盛。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1955年后) ★★★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 内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海峡两岸的交往: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②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了海协会。)③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④两岸人员的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

★★★★ 用史实论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卫温出访夷洲,(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甲午战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大陆与台湾在度分离。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或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应作的努力:(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作贡献。

★★台湾回归宣传语: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关系一家亲。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在建国前夕),

海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相继建立,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兵种组成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 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国后)。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战斗英雄 蒋道平 安徽人)。 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由聂荣臻元帅剪彩在沈阳飞机制造厂。

★★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部队”)— 1966年(20世纪60年代)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它的组建标志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人民军队的组成:陆军(1927、8、1)海军(1949、4)空军(1949、11)战略导弹部队(1966、7、1)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对峙状态。

★★★★ 我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进一步完善: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这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万隆会议(又称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尼万隆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导”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

“求同存异”:“同”指亚非国家都有反对殖民主义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点;“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社会国家意识形态不同)。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1970年到现在)

★★★★ 中美关系的发展:由对抗(1949-1970)到开始走向正常化(1970-1979)

背景(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美正常化的三步走:——“乒乓外交”或“小球推动大球”机会 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②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称“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对中美关系的认识:1979年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美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亚非国家的支持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

★★★ 中日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 以上两点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政策失败。

★★★ 新时期外交成就——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或2001年上海APEC会议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中国于1991年加入APEC组织)

特点: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第六单元 科学、教育与文化

第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 (两弹元勋——邓稼先)

【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的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卫星】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又陆续掌握一箭三星技术。

【载人航天】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神六、神七”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战略——863计划(1986年3月)

诞生: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3月5日,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组织下,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制定了《863计划纲要》。

研究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及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以后增加了第八个领域“海洋高技术”)

当今世界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科技的计划: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科技立国”;西欧:“尤里卡”计划。

★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其利弊,知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实现 ★★★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成果: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学校成为科技重要方面军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文化艺术事业: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小说:20世纪50—60 年代著名作品:《青春之歌》、《茶馆》、《红岩》《宝葫芦的秘密》

(2)文学奖: 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体育运动事业:(4)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的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体育的成就 (1)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2)第23 届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 1981-1985年中国女排实现“五年冠” “体操王子”——李宁 (3)1990年我国首次举办北京亚运会; 2010广州亚运会(4)2001年7月13日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这些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说明了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变迁的根本原因: 是实行了改革开放,知道衣食住行变化的表现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 就业制度:改革开放后, “铁饭碗”“包分配”被打破,我国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进行就业。

★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救济)

通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知道“各种票据”是当时物资匮乏时,国家实行的一种凭证。

1.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2.黄继光与邱少云的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要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要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立场为祖国奋发学习争先的信念。

3.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4.“一五”计划所取得成就的感想

一五期间我国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要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要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5.对振兴东北老基地的感想或建议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旧企业进行改造和翻新;对旧厂的资本运作,所有制形式,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进行改革。

6.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农业合作化是必要的,但合作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农民的思想认识,循序渐进,追求发展,凭主观搞瞎指挥,势必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

7.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8.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人的优秀品质。

他们的爱国家义精神,艰苦创业,勤俭企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0.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1.刘少奇冤案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启示 民主和法制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要想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1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与启示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①国家要安定,要保持和平稳定的环境。国家安定是保证社会发展的政治前提;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③要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反对封建迷信与个人崇拜;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13.文革中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也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它有能力纠正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14.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15.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16.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目的: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作用: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结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17.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18.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及青少年如何认识民族问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谛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9.香港回归的认识与感受

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关系血浓于水;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20.对统一台湾前景的认识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离不开发展。

4、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

5、我们青少年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认真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1.谈谈对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认识

①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彰显了军威、国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②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③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树立起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④体会科技强军的巨大作用,从小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献身国防的意识。

22.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感想

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在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①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第二次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巨变是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三个伟人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伟人足迹①孙中山主要事迹: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确定三大政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创办黄埔军校;②毛泽东主要事迹:参加中共一大、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领导红军长征、参加中共七大、参加重庆谈判、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③邓小平主要事迹: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海战役、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有: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大无畏的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等。

1. 我国抗美援朝的参战部队、指挥者、出现的英雄人物、赢得的光荣称号 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指挥者: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邱少云遵守潜伏纪律被火烧壮烈牺牲光荣称号: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 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改造方式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改造方式:农业和手工业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

3.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左倾错误三个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模范人物

①“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建成实现原油自给)

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③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④人民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战略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

6. 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及后来增加的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增加海南省经济特区(第六个:新疆喀什)

7. 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及成立的时间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

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列举我国在十年探索中,正确的和错误的指导思想。

正确的指导思想是: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1960年国民经济的调整;错误的指导思想是: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列举“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1.列举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四项经济建设成就和一五计划完成的重大意义。

①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②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2.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三部法律。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3、列举中国现代史上,我国颁布的具宪法性质的文件

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列举在“文化大革命”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及他们被粉碎的时间。 答: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被粉碎)15列举建国后,我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两个会议。

答:中共八大(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16列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7列举邓小平理论中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有哪些?

答: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8、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列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3、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4、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5、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6、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各先进人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正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国庆节)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1951年10月 西藏和平解放。

5.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了的标志: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7.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的标志: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我国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的标志: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实现了公私合营。

1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14.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有:①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②1958年,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使经济建设受到了严重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③1976年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巨大损失,使社会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15.“文革”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

16.“文革”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17.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性事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

18.奠定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基础的事件:1975年的“四五运动”。

19.文革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被粉碎。

20.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

2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是: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1978、四川1980两省最先实行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25.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大锅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88年海南成为第五个,同时也是最大的经济特区)

27.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28.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29.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0.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年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

31.我国对香港正式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的政权交接仪式。(今年是香港回归11周年)

32.中国对澳门正式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葡萄牙是第一个侵略我国的西方殖民国家)

33.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34.“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实践于港澳。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5.人民解放军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标志: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57年成立,又名第二炮兵部队)。

3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

37.我国成功进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

38.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39.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0.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我国政府与印度代表谈判时。

41.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出席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扭转会议方向)。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标志: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3.中美两国友好往来大门打开的标志:1971年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44.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45.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

46.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上海APEC会议。

25.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完成和西藏的和平解放

26.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指(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指(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1)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2)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一届人大)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教育法律:《义务教育法》。

28.支援西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是(孔繁森) 为维护西藏统一做出贡献的藏族代表人物是(阿沛·阿旺晋美)。

K目前,藏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妄图分裂国家。 我们的态度是:这是一种分裂国家的恐怖行径,我们坚决反对藏独势力一切破坏活动,坚决拥护祖国统一。

中国政府对待藏独势力的态度: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把西藏分裂出去。

感想:党和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建设,而极少数人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图谋不得人心,是注定要失败的。反对恐怖事件,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9.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A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B减轻农民负担,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C发展绿色农业高科技农业;

30.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1)( )年(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宣告中国人民掌握了核技术;

(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实现了两弹(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两弹元勋:( )

(3)(1970)年( 1 )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送入太空;

(4)2003年10月,神州五号)顺利升空并成功返回,我国继美国、苏联(俄罗斯)之后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杨利伟)成为我国航天第一人;

(5)2009月,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 )顺利升空并到达正确轨道。

(6)( )研制成功了被外国称为“东方魔稻”的( ),使我国水稻产量大幅度提升。

中国新时期俗语:吃饭靠两平。“两平”是指( 邓小平 )和(袁隆平 )。

31.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1)(1911 )年,( )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 )制度;

(2)(1949)年,( )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公有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成份,( )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 1978)年,中共( )会议召开,确立了( 、 )的指导思想,作出( 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 )、建设( )的正确道路。

32.新中国三代领导人:( )、( )、( )。我国现任的领导人是:( )。

34.中国近现代史两次社会性质的变化:

(1)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1840 )年;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

问答题:

1.新中国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P1)

2.说一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志愿军的英勇战斗;后方人民群众的支援;中朝人民的互相配合。

3.土地改革运动有何意义?(P1)

4.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历史影响?(意义、作用)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左”的错误指的是什么现象?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这种历史现象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

①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

②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的经济困难。 ④从中汲取的教训:主观愿望要和实际相结合,进行经济建设要考虑国情,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等。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内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7.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城市各实行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在城市,1985年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8.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十二大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点;④是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此说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9.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 234 6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89.我国东西部差异 12345.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开发历史悠 ...

  • 常卫东初中历史课小专题研究教学总结11608
  • 初中历史课小专题研究教学总结 惠农区尾闸中学 常卫东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一.问题提出: 作为老师谁都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地参与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是七嘴 ...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英国走私鸦片:清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 1.林则徐禁烟 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 ...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四.红色政权的建立 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 ...

  • 九年级上历史提纲
  • 年级九历史提纲上 录目 第 单三元 资主义本的兴起----------------2( 第)8课 吹新响代的时角-号---------------(2)第 9课英国 资阶级产命-----革-----------(4 第1)0 课国美立独战争------------------5) 第(11 法国课革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导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 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各政治派别的救国主张.主要活动及历史作用.影响; 认识到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过程.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熟读中考总复习15分钟, 达到即问即答的熟悉程度, 完成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的前期以 口号, 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创办的 ...

  •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阶段特征:侵略与反抗(共5课) 第1课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1.鸦片战争前夕,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白银外流.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人民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

  •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表格
  •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义和团运动于1898年在山东兴起,1900年遭绞杀.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 中国历史六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中国历史六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说明: 1. 本册课本知识点特别杂乱,要求记忆必须准确. 2. ★1.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是,距今约 1.神话传说里有 ★2.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分别有: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 址. 3.我国是世界上 ...

  • 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冀人版)
  • 第一单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元知识结构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进攻序幕: 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 (1945-1949 )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 (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年内战③平津战役 解放华北 ...